课时分层作业(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D B D A C B B D B A D B C D
11.(1)光球(或①) 太阳黑子 耀斑和日珥 太阳风
(2)光球层中局部区域的温度比周边温度低,显得颜色较暗。
(3)影响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带电粒子流和高层大气碰撞,在高纬度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天气和气候,产生极端天气变化。
(4)ABD
16.(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西南部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大致呈南北走向。
(2)甲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甲地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人类活动相对更加剧烈,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大气污染更加严重,轻雾、霾的出现和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增加,云雨天气增多,导致太阳辐射量呈减少的趋势。
1.D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力最强,因此太阳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先增后减。第2题,植物光合作用要利用太阳辐射,因此太阳辐射参与维持地球碳氧平衡,①正确;太阳辐射可通过影响温度,间接塑造地球表面形态,②错误;纬度不同,太阳辐射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气候存在差异,③正确;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故选B。]
3.D 4.A [第3题,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地球上海拔的差异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讲可以忽略不计,故海拔高低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与距离太阳远近无关,A错误。植被位于地表,不影响太阳辐射的丰富程度,B错误。昆明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并非全年天气晴朗,C错误。昆明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D正确。第4题,昆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进退早晚和实力强弱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变化较大,2009年可能属于多雨年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太阳辐射量偏低,A正确。年均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不会反过来影响太阳辐射量,B错误。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指的是全球气温升高,不直接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大气透明度高,则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会使太阳辐射增加,与2009年昆明太阳辐射量偏低不符,D错误。]
5.C 6.B [第5题,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壁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示可判断出第二季度(4、5、6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季度更大,B正确。]
7.B 8.D [第7题,笑脸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最外侧为日冕层,太阳风是日冕层的太阳活动,B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A、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D错误。第8题,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D正确;昼夜温差增大为太阳辐射的影响,A错误;太阳风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也有可能使农业减产,B错误;光缆通信不会受太阳风暴影响,C错误。]
9.B 10.A [第9题,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的年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高;太阳活动弱的年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低。两者呈正相关,故选B。第10题,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①正确;太阳活动会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地球磁场被扰动很明显,②正确;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受到干扰,③正确;为地球提供更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
11.第(1)题,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为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①②③发生的太阳活动依次为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太阳风;人类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是光球层。第(2)题,太阳黑子发生时因其温度低而显得颜色较暗。第(3)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从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地球气候和极光现象等方面回答。第(4)题,结合选项中的部门特点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角度分析。
12.D 13.B [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湖北省东南部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呈负相关,A错误;安徽省北部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呈正相关,而安徽省南部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呈负相关,安徽省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正相关地区和负相关地区基本各占一半,B错误;图中数值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大,图中西北部数值的绝对值较大,相关性较大,而图中中部地区数值接近0,相关性最小,C错误;图中东北部有高数值中心,所以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D正确。第13题,不同地区梅雨强度与太阳黑子数相关度不同,有些地方是正相关,有些地方是负相关,A错误;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强,因此耀斑爆发强度增加,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B正确,D错误;漠河位于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现象,C错误。]
14.C 15.D [该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图示表示的含义。第14题,读图,观察光伏发电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在大约4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第15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关键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D正确。]
16.第(1)题,由图示可知,曲线L东部大致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应受纬度的影响;其西南部靠近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因此西南部大致呈南北走向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第(2)题,甲地地处青藏高原,纬度较乙地低,太阳高度大;其次甲地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第(3)题,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天气状况、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日照时数等。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纬度和地势在近几十年没有变化,因此本题主要从大气透明度和天气状况的角度回答。
1/1课时分层作业(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图为太阳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能力的特点是 ( )
A.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强
B.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先减后增
C.紫外区的辐射能力最强
D.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增加先增后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体现为( )
①参与维持地球碳氧平衡
②直接塑造地球表面形态
③造成地球表面的气候存在差异
④形成极光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太阳辐射丰富,年温差小,是有名的“春城”,其太阳辐射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下图为1993~2017年昆明年太阳辐射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4题。
3.昆明太阳辐射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B.植被覆盖多,对太阳辐射吸收多
C.全年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
D.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4.昆明2009年太阳辐射量偏低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年( )
A.阴雨天偏多 B.年均温较高
C.全球气候变化 D.大气透明度高
光伏屋顶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6.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下图为某天文台用卫星捕捉到的一张照片,看起来仿佛太阳在“微笑”,笑脸的眼睛和嘴巴是位于太阳外部圈层最外侧的暗斑,且喷发出大量带电粒子。据此完成7~8题。
7.笑脸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 )
A.耀斑 B.太阳风
C.日珥 D.太阳黑子
8.喷发的大量带电粒子会造成( )
A.昼夜温差增大 B.农业收入增加
C.光缆通信中断 D.极地极光绚烂
读某区域在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发生频次( )
A.无关联 B.呈正相关
C.呈负相关 D.无法确定
10.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 )
①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②地球磁场被扰动很明显 ③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受到干扰 ④为地球提供更丰富的光热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太阳大气结构中,人类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是________层,①②③发生的太阳活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太阳黑子发生时局部发暗的原因。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4)考虑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多项选择)( )
A.通信部门 B.航空航天部门
C.有色冶金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E.商业零售部门
下图为1964~2023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易错题)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14~15题。
14.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15.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辐射总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年有效日照天数都存在着明显减少,只是在减少幅度上存在差异。不少学者对该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太阳能资源的变化上,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主导因素并不一致。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
(1)描述图中曲线L东部和西南部走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的原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