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实验针对训练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高中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实验针对训练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高中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45:27

文档简介

实验针对训练(一)
1.解析:(1)计算小车A碰前速度应选BC段,计算两车碰撞后的速度应选DE段。由题图知,AB段是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阶段,不能用来计算碰前速度;应选用碰撞前做匀速运动的BC段计算速度。同样的,由题图知CD段属于碰撞过程,不能用来计算碰后速度,应选用碰后共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DE段计算碰后速度。
(2)由题图可知
碰前小车的速度vA= m/s=1.712 m/s
碰前的总动量
p=mAvA=0.4×1.712 kg·m/s=0.684 8 kg·m/s
碰后小车的共同速度v= m/s=1.140 m/s
碰后的总动量p=(mA+mB)v=(0.4+0.2)×1.140 kg·m/s=0.684 0 kg·m/s。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
答案:(1)见解析 (2)0.684 8 kg·m/s
0.684 0 kg·m/s (3)见解析
2.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两小球直径为d=4 mm+15×0.05 mm=4.75 mm。
(2)题干中没有要求质量为m1的小球不反弹,则不需要满足m1>m2。
(5)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m1g=m1
整理可得v1=。
(6)小球m2做平抛运动,则有s=v2t,h=gt2
解得v2=s。
(7)由于本实验中m1>m2
则碰后m1不反弹,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有m1v1=m1v3+m2v2
即m1v1=m1v3+m2v2成立,则可说明m1与m2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答案:(1)4.75 (2)不需要 (5)
(6)s (7)m1v1=m1v3+m2v2
3.解析:(1)A、B发生弹性碰撞,设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A,碰撞后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v′A、vB,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Av′A+mBvB ①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v′A= vA ③
vB= vA ④
计时器显示光电门1有一个时间记录,光电门2有两个时间记录,说明A与B碰撞后未反弹,即v′A与vA的方向相同,可知mA>mB。
(2)设挡光片宽度为d,由题意可得vA= ⑤
v′A= ⑥
vB= ⑦
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mA ⑧
即。 ⑨
(3)由③④⑥⑦可得
解得。
答案:(1)大于 (2) (3)
4.解析:(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v1+m2v2(m1>m2),可知v2>v0,v1(2)设Q点到竖直挡板的距离为x,两球平抛时初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有v=,因此,只要有m1,即,即可验证碰撞中的动量是守恒的。
答案:(1)C A (2)
5.解析:小球A在碰撞前、碰撞后的两次摆动过程,均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B在碰撞后做平抛运动,则x应为B球的平均落点到其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碰撞前对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gL(1-cos α)=
则mAvA=mA
碰撞后对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L(1-cos β)=
则mAv′A=mA
碰后B做平抛运动,
有x=v′Bt,H=gt2
所以mBv′B=mBx
故要得到碰撞前后的动量,要测量的物理量有mA、mB、α、β、H、L、x。
答案:(1)B球平均落点 (2)mA、mB、α、β、H、L、x
(3)mA mA mBx
1 / 1实验针对训练(一)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人教版P20T1改编)如图甲所示,长木板的一端垫有小木块,可以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以平衡阻力,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A前端贴有橡皮泥,后端连一打点计时器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让小车A以某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置于木板上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已将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标在图上。
(1)图中的数据有AB、BC、CD、DE四段,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应选哪段?计算两车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应选哪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小车A的质量为0.4 kg,小车B的质量为0.2 kg,根据纸带数据,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是多少?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1)选择两个半径相等的小球,其中一个小球有经过球心的孔,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小球直径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
(2)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有孔的小球质量记为m1,另一个球记为m2;本实验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1>m2。
(3)将铁架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上端固定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将长约1米的细线穿过小球m1的小孔并挂在力传感器上,测出悬点到小球上边缘的距离L。
(4)将小球m2放在可升降平台上,调节平台位置和高度,保证两个小球能发生正碰;在地面上铺上复写纸和白纸,以显示小球m2落地点。
(5)拉起小球m1由某一特定位置静止释放,两个小球发生正碰,通过与力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实时显示拉力大小;读出拉力碰前和碰后的两个峰值。F1和F2通过推导可以得到m1碰撞前瞬间速度v1=____________;同样方式可以得到m1碰撞后瞬间速度v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6)测出小球m2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和竖直位移h,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m2碰后瞬间速度v2=________。
(7)数据处理后若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已知本次实验中m1>m2,速度用v1、v2、v3表示),则说明m1与m2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某实验小组用图中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开始前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左端装一个弹射装置,打开控制开关,滑块可被弹射装置向右弹出。滑块A和滑块B上装有相同宽度的挡光片,在相碰的端面装有轻质弹性架。实验开始前,滑块A被弹射装置锁定,滑块B静置于两个光电门之间。
(1)打开控制开关,滑块A被弹出。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挡光片先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分别为Δt2和Δt3,则滑块A(含挡光片)与滑块B(含挡光片)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B。
(2)若滑块A和滑块B的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用mA、mB、Δt1、Δt2、Δt3表示)。
(3)若滑块A和滑块B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________(用Δt2、Δt3表示)。
4.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是否守恒,某实验小组选取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按上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PQ固定在桌边,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先不放小球m2,让竖直挡板紧贴斜槽末端,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P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m1在竖直挡板上的撞击位置O。
③将竖直挡板向右平移距斜槽末端一定距离,确保小球在碰撞前后均能撞击固定竖直挡板。
④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P处由静止释放,记下小球m1撞击竖直挡板的位置。
⑤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P处由静止释放,与m2发生碰撞,分别记下小球m1和m2撞击竖直挡板的位置。
⑥图中A、B、C点是该实验小组记下的小球与竖直挡板撞击的位置,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撞击点到O的距离,分别为OA、OB、OC。
根据该实验小组的测量,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撞击的是图中的________点,m2撞击的是图中的________点。(均选填字母“A”“B”或“C”)
(2)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的动量是守恒的。(用m1、m2、OA、OB、OC表示)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了多个B球的落点,重力加速度为g。(悬线长远大于小球半径)
(1)图中x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__________的水平距离。
(2)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应测得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vA为A球与B球刚要相碰前A球的速度,v′A为A球与B球刚相碰后A球的速度,v′B为A球与B球刚相碰后B球的速度):
mAvA=________________;
mAv′A=________________;
mBv′B=________________。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