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六) 风成地貌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 B
C D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表,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等作用,形成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等相间排列的地貌景观,即雅丹地貌(下图)。新疆罗布泊楼兰附近常年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3~4题。
3.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中风蚀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 )
A.南—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 D.东南—西北
4.根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地表形成大面积戈壁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某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风力作用的实验:用吹风机在长方形硬纸箱中吹一捧颗粒混杂的沙石。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实验模拟的是( )
A.吹蚀、沉积 B.磨蚀、沉积
C.风化、沉积 D.风化、侵蚀
6.实验结束后纸箱内的沙石分布规律是( )
A.沙粒杂乱无章,没有规律
B.垂直分层明显,下大上小
C.离风口越近,颗粒物越大
D.离风口越远,颗粒物越大
抛物线状沙丘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其形态表现为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平面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吹(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8.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9~10 题。
9.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该地质地疏松的砂岩分布较广,盛行西北风,魔鬼城内怪石林立,怪石上多深浅不一的小孔,会发出长短不一的声音,声音随风的大小时常改变。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位置示意图。
(1)乌尔禾魔鬼城怪石上深浅不一的小孔是在风力的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2)推测乌尔禾魔鬼城怪石小孔发声的原因。
(3)乌尔禾的怪石、沟槽地貌较其他两个风区典型,分析其原因。
(易错题)多宝沙山位于都昌县多宝乡,是江南最大的沙山(下图)。鄱阳湖畔沙山很多,南北绵延数百里,面积达三万六千多亩。多宝沙山黄灿灿的“沙滩”与隔河相望的葱绿庐山形成两条独具此处水道特色的色带,实为壮观。读图,完成12~13题。
12.与多宝沙山的成因相似的是( )
A.新月形沙丘 B.河漫滩
C.V形谷 D.沙滩
13.该沙山的沙源直接来自( )
A.东部海岸海滩 B.庐山疏松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D.我国西北沙漠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
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
15.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物质被固定在灌丛植物根部的沙丘被称之为灌丛沙丘,是半固定沙丘中普遍而常见的沙丘。灌丛沙丘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图示意灌丛沙丘景观。
(1)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析灌丛沙丘呈带状分布在绿洲边缘的原因。
(3)简述保护灌丛沙丘的具体措施。
1/1课时分层作业(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C C B C A C B C A A A C D A
11.(1)吹蚀/磨蚀/侵蚀
(2)当地风力强劲,风横扫怪石,发出声响;地面上的沙砾被风吹起,与岩石进行摩擦,发出声响。
(3)地处风口,且风口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岩石疏松,较易侵蚀。
16.(1)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气候比较干燥;地形较为平坦;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土壤较为贫瘠/地表多疏松物质。
(2)绿洲边缘有水源,利于灌丛生长;沙漠边缘多沙粒,为灌丛沙丘形成提供沙源;水源沿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
(3)保护绿洲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丘。
1.C 2.C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风蚀壁龛,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第2题,“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三角洲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故选C。]
3.B 4.C [第3题,根据材料“新疆罗布泊楼兰附近常年盛行东北风”可知,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中风蚀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东北—西南方向。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地表形成大面积戈壁。因此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C正确。]
5.A 6.C [第5题,由材料可知,实验过程中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尘土飞扬反映风力的吹蚀和搬运过程,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反映风力沉积作用,A正确。第6题,离吹风机口越近,风力越大,风力的侵蚀搬运能力越强,小颗粒沙石大多被吹走,较大颗粒沙石位置变化不大,反之,距离风口越远,风力越小,风力的侵蚀搬运能力越弱,沉积作用明显,较小的沙石颗粒便沉积于此,D错误,C正确;受颗粒物大小和风力大小的影响,沙石分布水平方向有一定规律,垂直分层不显著,A、B错误。]
7.B 8.C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表现为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图中丁一侧凹进,丙一侧凸出,因此丁一侧为迎风坡,丙一侧为背风坡。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区吹西风,B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一侧为迎风坡,丙一侧为背风坡,沙丘迎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丁一侧以侵蚀作用为主,丙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甲位于沙脊线以西,位于迎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乙位于沙脊线以东,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9.A 10.A [第9题,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使地面摩擦力增大,减小风力,防止沙丘向铁路方向移动;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正确。第10题,此处利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是为了保护附近的铁路免受风沙掩埋,A正确。]
11.第(1)题,怪石上深浅不一的小孔是由于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龛。第(2)题,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夜晚出现在“魔鬼城”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流动过程中,与物体摩擦振动发出的。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当地强劲风横扫怪石发出的声响,另一方面是地面上的沙砾被风吹起,与岩石进行摩擦,也可以发出声响。第(3)题,由材料可知,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该地质地疏松的砂岩分布较广,盛行西北风,这说明当地岩石疏松,较易侵蚀。由图示可知,乌尔禾地处风口,且风口走向与西北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侵蚀破坏能力强。
12.A 13.C [第12题,多宝沙山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与新月形沙丘的成因相似,A正确;河漫滩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V形谷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沙滩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D错误。第13题,读图分析可知,注入鄱阳湖的河流每年挟带大量泥沙堆积下来,枯水期水位下降,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出露地表,该地盛行东北风,风力大,裸露的泥沙被东北风搬离地面,受地形、植被阻挡,风力减弱,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多宝沙山,C正确;当地距离东部海岸海滩和西北沙漠较远,且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不利于泥沙长距离搬运,A、D错误;该地的盛行风为东北风,庐山位于多宝沙山的西北部,不可能为沙源地,B错误。]
14.D 15.A [第14题,读图可知,沙丘顶的风蚀深度都是负值,所以沙丘顶一直受风蚀作用,高度不断降低,A错误。6月11日沙丘东坡风蚀深度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误。6月26日沙丘西坡风蚀深度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误。图示6月21~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D正确。第15题,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风蚀深度是正值,以风积为主,为背风坡,说明沙丘移动趋势是向东,A正确。]
16.第(1)题,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旱;根据材料可知,灌丛沙丘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绿洲一般位于山麓地势平坦地区,有一定的水源,利于植被的生长;由于降水少,生物少,土壤发育差,比较贫瘠。第(2)题,沙物质被固定在灌丛植物根部的沙丘称之为灌丛沙丘,需要一定的水源,灌丛沙丘呈带状分布,说明绿洲边缘有水源,且水源沿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绿洲边缘外侧为沙漠,沙粒丰富,可为灌丛生长提供沙源基础。第(3)题,根据材料“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可知,水源是灌丛沙丘存在与否的重要条件。应保护绿洲植被,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合理利用水资源,预留灌丛沙丘所需水量,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保护灌丛沙丘;采用草方格等工程措施固定大型灌丛沙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