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52:06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八)
1 2 3 4 5 6 7 9 10 11 12
C C B D B B D B C D C
8.(1)地面温度过高
(2)平流层 对流层 平流层
(3)平流 升高 臭氧
(4)对流 降低
(5)对流 a c
13.(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高度高,气温低;位于高空,气压低;风力强劲(大)。
1.C 2.C 3.B [第1题,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虽然含量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C正确。第2题,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杂质,C正确。第3题,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导致降水减少,旱灾频发,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A错误;臭氧层变薄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碳化物,C错误;酸雨加重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D错误。]
4.D 5.B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问天实验舱从地面升到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高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气温在对流层递减,平流层递增,高层大气先递减再递增。第5题,①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②层为平流层,看不到大雁南飞,大雁在对流层飞,B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②层为平流层,有臭氧吸收紫外线,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③层为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6.B 7.D [第6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由①图可知,6 000米、3 000米及地面的气温分别为-35 ℃、-14 ℃、18 ℃。计算气温垂直递减率在3 000米以下约为1.1 ℃,高于0.6 ℃。在3 000~6 000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7 ℃,高于0.6 ℃,故B项正确。第7题,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比较:①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2 ℃,而实际气温约为-30 ℃;②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7 ℃,而实际气温约为-20 ℃;③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0 ℃,而实际气温约为-25 ℃;④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20 ℃,实际气温约为-20 ℃,故①②③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
8.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地表温度达50℃以上,明显高于实际温度,存在明显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有所不同,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因此一架飞机沿11千米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第(3)题,图中b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第(4)题,a为对流层,据图可知,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第(5)题,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即a层。高层大气,即c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
9.B 10.C [第9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数值为负值时,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18时~次日7时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第10题,发生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与图中等值线为0的最大高度接近,约为400米。]
11.D 12.C [第11题,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使得排放的CO2多,D正确。第12题,图示一天中CO2浓度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故C说法不正确。]
13.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9 800米高空属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特征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2)题,从气温、气压、风力角度分析,9 800米高空高度高,气温低,气压低,高空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1/1课时分层作业(八)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2.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
A.干洁空气含量   B.水汽含量
C.杂质含量   D.有害气体含量
3.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旱灾频发
C.臭氧层变薄   D.酸雨加重
2023年10月3日是沛县中学建校100周年,在400千米高空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沛县籍航天员朱杨柱,通过视频向母校师生和校友送来祝福。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神十六在升空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是(  )
A.递增→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C.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5.下列关于神十六穿过的大气层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②层看到大雁南飞
C.②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D.③层有若干电离层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6~7题。
6.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7.飞机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架飞机沿11千米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为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这是因为该层的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4)a为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
(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_(填字母)层。_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9~10题。
9.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
A.9时~17时   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10.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易错题)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2.下列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约9 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迅速手动操作迫降,几十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成为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1)描述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的特征。
(2)从气温、气压、风力角度分析引起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的大气环境条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