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4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4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52:06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四)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一、选择题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杨树适应性强,枝叶繁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昼夜温差
4.与南方地区相比,华北地区春季飞絮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
A.风力小,不易扩散
B.湿度小,不易沉降
C.水域广,不易打扫
D.温度低,不易产絮
红树林是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由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木本生物群落,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红树林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树叶小,减少水分蒸腾
B.多茎花,利于吸收光照
C.根系发达,便于吸收水分
D.多支柱根,保持植株稳定
6.能够欣赏到红树林景观的城市是(  )
A.珠海   B.青岛
C.大连    D.桂林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柽柳根部的寄生草本植物(下图),从寄主体内摄取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水分。肉苁蓉主要生长于新疆、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沙质土壤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此完成7~8题。
7.肉苁蓉的生长环境为(  )
A.降水少日照长   B.终年高温多雨
C.植被群落复杂   D.土壤深厚肥沃
8.肉苁蓉在沙质土壤中生长状况好的原因是(  )
A.土壤矿物质含量高
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D.土质细腻、保水性强
茶花(南方花卉品种)因花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北方很多市民发现,从南方网购的茶花养殖一段时间后会长势不好,直至枯萎死亡。若及时将根部黏土更换成当地土壤,茶花会长势很好,后期管理得当,还会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据此完成9~10题。
9.北方市民购买茶花后需要更换根部黏土,是因为黏土(  )
A.透水性较差   B.无机盐含量低
C.保水性能弱   D.有机质含量低
10.网购到北方的茶花后期管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  )
A.土壤疏松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下图示意某山谷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1~12题。
11.山谷两侧土壤剖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A.淀积层和母质层
B.母岩层和土壤厚度
C.土壤厚度和腐殖质层
D.腐殖质层和母岩层
12.造成山谷两侧土壤剖面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和生物   B.地形和气候
C.成土母质和气候   D.地形和生物
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 199米,属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从山麓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下图示意自然环境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据此完成13~15题。
13.推断小海坨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  )
A.有茎花、板根现象
B.可能为樟树、桦树
C.树冠浑圆、四季常青
D.叶片呈纸质、宽而薄
14.下列关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B.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C.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
D.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15.小海坨山褐土分布区域(  )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可通过增施熟石灰进行改良
C.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
D.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二、综合题
16.2023年8月,某科考队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A和C为科考队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
(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变化特点及原因。
17.某大学组织学生赴江西庐山开展野外实习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记录东南坡的植被(表)
海拔 自然植被 人类影响下的植被
1 100米以上 山地落叶阔叶林 人工栽种针叶林、次生灌丛、草丛
800~1 100米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人工栽种针叶林、次生灌丛、草丛
800米以下 山地常绿阔叶林 水稻田、人工栽种针叶林、次生灌丛、草丛
(1)根据上表归纳庐山东南坡的植被特征。
任务二 观察土壤
同学们在庐山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并查阅资料,绘制了庐山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
(2)据图描述庐山土壤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任务三 探讨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有同学发现,庐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土壤类型;也有同学查阅到“土”字的解释为:上下两横“二”,象征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象征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述土壤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原因。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进行分析,得出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
1/1章末综合测评(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B D A A C A C C D D B C
16.(1)甲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3)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17.(1)植被类型多样,有自然植被,也有人工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自然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了人工植被。
(2)特点:土壤类型多样;随海拔升高,土壤类型发生变化;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南坡土壤(黄壤、黄棕壤)垂直分布的海拔较北坡高。
形成原因:以土壤类型多样为例,庐山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异比较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土壤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故土壤类型多样。
(3)土壤为植被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土壤蓄水、保水,为植被持续提供生长所需水分;植被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被可以减少风蚀、水蚀对土壤的破坏(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18.(1)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叶片较为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分层较少。
(2)甲地降水量较乙地多,土壤有机质淋溶较多;甲地气温较乙地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
(3)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采用作物轮作方式等。
19.(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降幅较小。
(2)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增多。
(3)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1.C 2.D [第1题,据图可知,樟树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物质循环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第2题,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不能抑制树干水分蒸发,①错误;环境干旱,为适应干旱,根系应该发达而非枯萎,②错误;树木适应干旱,要减少水分蒸发,可以通过收缩气孔和大量落叶的方式减少植物的蒸腾,③④正确。 ]
3.B 4.B [第3题,产生杨絮的时间出现在杨树新叶吐露前后,决定杨树新叶吐露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图中显示,纬度越低的地方,热量条件越好,升温至杨树吐露新叶温度值越早,进入飘絮季时间也越早,因此导致我国北方地区进入飘絮季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第4题,春季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可以使飞絮随雨水降落在地表。北方地区雨季未到,空气干燥,气温回升快,春季多大风,杨絮容易飘飞。]
5.D  6.A [第5题,干旱地区的植被树叶比较小,以减少水分蒸腾,红树林生长的地带水分多,A错误。光照不充足的地方植被多茎花,以此吸收更多的光照,而红树林生长在滩涂浅滩,该地带光照非常充足,B错误。在干旱地区,水分少,为了便于吸收水分,植物根系一般十分发达,而红树林所在区域,水分比较充足,C错误。因为红树林生长在滩涂浅滩,经常受海浪侵蚀,植株难以稳定,所以支柱根较多,以此来保持植株稳定,D正确。第6题,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能够欣赏到红树林景观的城市必定是沿海城市,桂林不是沿海城市,D错误;红树林由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表明应该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地区,青岛和大连位于北方,珠海位于南方,B、C错误,A正确。]
7.A  8.C [第7题,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柽柳根部的寄生草本植物,梭梭、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物,该区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长,A正确,B错误;植被稀少、属于沙质土壤,C、D错误。第8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沙质土壤矿物质含量低、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A、B错误;沙质土壤颗粒较大,土壤疏松、透气性好,C正确;土质粗大、保水性弱,D错误。]
9.A 10.C [第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更换根部黏土后,茶花会长势很好,说明黏土透水性差,A正确;养殖的茶花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人工施肥,根部黏土无机盐和有机质含量对是否能生长影响不大,B、D错误;黏土保水性强,C错误。第10题,黏土是一种酸性的土壤,说明茶花喜欢酸性环境,更换土壤后,酸碱性发生改变,后期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C正确;疏松度、湿度、肥力影响不大,A、B、D错误。]
11.C 12.D [第11题,由图中观察可知,山谷左侧土壤厚度、腐殖质层较薄;而山谷右侧土壤厚度、腐殖质层较厚,C正确。两侧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差别较小,A、B、D错误。第12题,由上题结论结合图形可知,山谷左侧地形坡度较大,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且植被较为稀疏,枯枝落叶较少,不利于形成腐殖质,地表径流增多,土壤流失增强,故土壤厚度、腐殖质层较薄;而山谷右侧坡度较缓,植被高大茂密,故土壤厚度、腐殖质层较厚,D正确。两侧成土母质、气候类型相同,排除A、B、C错误。]
13.D 14.B 15.C [第13题,小海坨山位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森林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呈纸质、宽而薄,D正确;茎花、板根、树冠浑圆、四季常青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错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B错误。第14题,生物能够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能够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B错误,符合题意。第15题,小海坨山褐土分布于温带,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A错误;熟石灰是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从而实现土壤改良,B错误;小海坨山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秋冬季节落叶,枯枝落叶数量多,但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C正确;水稻土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D错误。]
16.第(1)题,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甲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所在地区纬度低,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植被特征为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17.第(1)题,庐山地处亚热带,受地形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以森林植被为主,针叶林、次生灌丛、草丛面积也比较大,基带为常绿阔叶林,随着山体海拔不断上升,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的地带性植被;由表可知,庐山受人类活动影响,也有人工栽种针叶林等非地带性植被,所以庐山既有自然植被,也有人工植被,类型多样。第(2)题,由图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庐山土壤类型发生了变化,依次为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土壤类型多样,且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将庐山的南北坡进行对比,发现黄壤、黄棕壤、棕壤在南坡分布的高度大于北坡。形成原因任选其一说明即可,例如庐山地处亚热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土壤——红壤,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土壤的垂直差异明显,土壤类型多样。第(3)题,植被生长在土壤之中,土壤对植被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为植被提供生存环境;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时所必需的水分和养分,能够为植被蓄水、保水;植被覆盖在土壤之上,为土壤“遮风挡雨”,减弱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固定表土,植被残体也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植被残体越多,土壤有机质越丰富,土壤表层积聚的营养元素也会越多。
18.第(1)题,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为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较为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落叶阔叶林内部植被的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大多以落叶植被为主,分层较少。第(2)题,甲地距海更近,其降水量多于乙地,使得该地土壤中有机质受淋溶较多,流失更严重;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温度高于乙地,更适合微生物的生存,使有机质分解速度快于乙地。第(3)题,缓解有机质流失,可以将秸秆粉碎后还田,以及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变当地高强度的耕作模式,实行免耕、少耕和休耕,使土壤养分自然恢复,同时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采用作物轮作方式,减少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对养分的大量消耗。
19.第(1)题,读图可知,相同点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第(2)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增多。第(3)题,与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伊犁河谷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