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1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利用(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1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利用(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52:06

文档简介

主题拓展专练(一)
1 2 3 4 5 6 7 8 9 11 10 12 13 14 15
C A B B B A B C A B D B C B A
16.(1)优点:受日照波动影响小,发电连续性好,输出电力稳定。缺点:转化率较低;对水的依赖较大;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2)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柴达木盆地硝酸盐资源丰富,储热原料丰富;附近有高山冰雪融水,水资源较多。
17.(1)西侧高于东侧。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
(2)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是北方多,南方少,但不是由南向北逐渐增加,A错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是从东南向西北增加,但不是逐渐增加,B错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分布不均衡,C正确,D错误。第2题,从年太阳辐射总量来看,a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最适合开发太阳能,A正确。]
3.B 4.B [第3题,读图可知,30°N附近,105°E沿线部分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最大,B正确。第4题,105°E沿线相应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纬度一样,因此排除C;地势高,太阳辐射总量应该多,A错误;105°E沿线,30°N处于四川盆地,附近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低,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湿润,云雨天气多,B正确,D错误。]
5.B  6.A [第5题,由图可知,湖南省太阳辐射大致东多西少,如果是纬度位置影响,应该是南多北少,A错误;湖南省西部多山地,多云雾与降水天气,故西部太阳辐射较少,天气状况是最主要因素,B正确;湖南省东、西、南三面有山,图中太阳辐射分布和海拔关系不大,C错误;年平均白昼长短东西差异不大,D错误。第6题,随着日出日落,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太阳辐射弱。一般当地正午12点左右太阳辐射最强,夜晚太阳辐射为0,不会是负值,可以排除②③④,①正确。故选A。]
7.B 8.C [第7题,光伏农业通过太阳能发电获得能源,因此需要有充足的太阳辐射。天气状况可以影响光照条件,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状况。第8题,读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是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①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成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主要受地形影响。②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且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故②地成为太阳辐射总量低值中心是因受地形和天气状况影响。]
9.A 10.B [第9题,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年太阳辐射量从南向北递增。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南部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年太阳辐射量较小,北部地区降水较少,年太阳辐射量较大,因此影响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太阳辐射量越小,而图示北部地区纬度较南部地区高,年太阳辐射量较南部地区大,所以纬度不是影响该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11.D 12.B 13.C [第11题,甲地日照时数冬季为700,夏季为900~1 000,故甲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200~300;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700~800,故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丙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700,夏季为800,故丙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200,丁地日照时数冬季为600,夏季为500,故丁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为100,D正确。第12题,该区域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长,B正确;同一区域纬度和海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A、D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降水较少,云量较少,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错误。第13题,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C正确;两地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晴朗天数多,空气湿度都较小,A、D错误;甲地比丙地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错误。]
14.B 15.A [第14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大面积发展,需要水面多、光照丰富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符合,B正确。第15题,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A正确;“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有所降低,B错误;“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误。]
16.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发电的连续性好,日照波动对其影响较小,发电较稳定,输出电力稳定;但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换为电能,使得转化率较低。结合材料二可知,光热发电需要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对水的依赖较大。读图1可知,光热发电的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德令哈市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土地价格低;柴达木盆地的硝酸盐资源丰富,为光热发电提供了丰富的储热原料;德令哈市位于祁连山脉中吾农山南侧,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资源。
17.第(1)题,读图,台湾岛中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岛屿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西侧高于东侧。第(2)题,读表格,表中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拉萨。拉萨所在纬度较低,海拔高,日出时间比海拔低处较早,日落时间较晚,白昼时间较长。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日照时数多。
1/1主题拓展专练(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2.图中a、b、c、d四区域从年太阳辐射总量来看,最适合开发太阳能的是(  )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d区域
下图为105°E沿线部分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105°E沿线部分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30°N附近
C.35°N附近   D.40°N附近
4.105°E沿线相应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地势高   B.云雨天气多
C.纬度低   D.晴天多
湖南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的省份。下图为湖南省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单位:MJ/m2·a)分布图(图1)和C地某日太阳辐射日变化统计图(图2)。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湖南省内太阳辐射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拔高低   D.白昼长短
6.图2中表示C地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天气状况
C.风速大小   D.土壤肥力
8.下列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增
C.①最高,①地高值受地形影响
D.②最低,②地低值受纬度影响
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特点表现为(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向西递增
C.自北向南递增   D.自西向东递增
10.影响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冬季、夏季差异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相较于夏季,影响该区域冬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昼长
C.云量   D.海拔
13.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  )
A.晴朗天数更多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距消费市场近   D.空气湿度较小
下图是浙江省某一水库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推动当地能源建设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读图,完成14~15题。
1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1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地面温度
C.增加太阳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热发电是通过吸热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
材料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边缘,祁连山脉中吾农山(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南侧。德令哈市建设了我国首座商业化运营的50MW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且已并网发电。该电站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采用的是太阳能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图2),先利用熔盐(硝酸盐)储存太阳能热能,再根据需要用高温熔盐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储存2万吨熔盐能保证24小时发电。
(1)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分析当前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缺点。
(2)根据材料分析德令哈市建光热发电站的优势区位条件。
17.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2°02′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36′
(1)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试分析其原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