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22: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
20min
1. 理解性默写。
(1) 《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以衬托大海的勃发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观沧海》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急迫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哀伤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净沙·秋思》中,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表达长期漂泊的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 《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欲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B. 《次北固山下》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借早春景象渲染环境、气氛的暗淡、凄楚。
D. 《天净沙·秋思》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4. 文学常识填空。
(1)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文学家。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_______见称。
(2)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__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泊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雁归,触发了他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的意思是________。本诗属______言______诗。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作家、__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元曲四大家”。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50min
【课内品读】
(一) 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7分)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C.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D.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2★ .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全同学想为曹操的诗歌《观沧海》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 《十面埋伏》,曲风苍凉壮美,激昂慷慨。
C. 《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二)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题目。(14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中“次”的意思是“停宿”。
B. 首联“客路”“行舟”两词隐含着羁旅之人的奔波之苦。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包含旧事物孕育新事物之理。
D. 尾联流露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被贬谪的无尽哀愁。
2★ . 请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颔联用词颇为讲究,请分析诗人用“风正”而不用“风顺”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校启航文学社周年庆活动中,作为社员的你会用诗中哪两句表达你对诗社未来的美好祝愿?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文用AI技术为本诗颔联配了两幅图,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帮他选出最能表现诗歌颔联所描绘的意境的一幅图,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甲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题目。(6分)
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诗题中的“左迁”指降职。此诗是诗人因友人贬官而作的。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声的悦耳,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C. 次句中的“龙标”指王昌龄。“过五溪”表现出友人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之艰难。
D. 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2★ . 李白的诗常以奇特的想象表情达意。请结合三、四两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分析“夜郎西”在诗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题目。(8分)
1. 诗词交流环节,小文同学推荐下图作为元曲《天净沙·秋思》的配图,同学们针对诗画的匹配度展开讨论,下列发言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图片选取枯藤、老树这些最为典型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 图片左侧的潺潺流水、温暖人家,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 图片中间一人一马立于枯树之下,望着流水人家,尽显“断肠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D. 图片中隐隐可见夕阳低垂,既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又渲染了悲凉氛围,使画面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 有读者认为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或许更好,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阐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词离不开朗读,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调朗读《天净沙·秋思》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 (2025榆林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5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有同学想把这首诗用短视频的形式拍摄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2分)
画面内容 背景音乐 预期达到的效果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笛子吹奏的经典曲目《折杨柳》 笛声余音袅袅,久久萦绕于听众心间,使人感受到诗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暗”或“满”字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泰州靖江八校联盟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5分)
漫 成 一 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避风。②联拳: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剌: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 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2分)
2. 《漫成一首》是一首艺术成就高、情感表达深刻、语言简练、文化价值丰富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请你结合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分析这首诗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5扬州梅岭教育集团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本诗是诗人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 .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呈现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述诗人流下“两行泪”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in
(2024盐城东台第五联盟月考)东东在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发了一个朋友圈。(7分)
①______:迅哥儿,《三哼经》给你买来了,还不错吧!
②______:这书可不好,什么“刑天”“帝江”,不就是“怪哉”之流么?!
③______:还是回去背《鉴略》吧!
1. 请你根据阅读《朝花夕拾》的经验,为上述回复分别选出相对应的人物。(填字母)(3分)
A. 长妈妈 B. 父亲
C. 寿镜吾先生 D. 范爱农
2.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文字涉及的故事是什么?这段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积累
1. (1)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7)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8)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A(应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 C(“早春景象”错误,应为“暮春景象”)
4. (1) 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 唐 停宿 五 律 (3) 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4)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秋思之祖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一) 1. D
2. [示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阵阵秋风吹过,树叶百草发出飒飒的声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上,看到大海涌起层层波涛,感慨万千。(3分)
3. B
(二) 1. D
2. [示例]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船帆高高悬挂,被那和暖的顺风鼓得满满当当,船行平稳而轻快。(3分)
3. 诗人用“风正”而不用“风顺”,是因为只“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顺且猛时,帆才会鼓成弧形。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意思。(3分)
4. [示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春潮初涨,水岸齐平,依凭顺风,扬帆远航的情景,可以象征诗社顺风顺水、越办越好的美好前景。(3分)
5. 乙图更符合。与甲图相比,乙图扣住了诗句中潮涨江阔、船帆高悬的画面,符合诗句展现的景象。(3分)
(三) 1. B
2. [示例]诗人借明月展开想象,想象明月是一名信使,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送到友人身边,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2分)
3. “夜郎西”指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及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2分)
(四) 1. B
2. [示例]不赞同。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来喻人之瘦,衬托游子旅途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表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不符合本首曲的情感和意境。(3分)
3. 我准备用低沉、凄苦的语调朗读,因为《天净沙·秋思》描写的秋景给人以凄凉之感,抒发的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3分)
【拓展阅读】
(一) 1. [示例]①一位客居他乡的旅人凭栏倚靠,闭上眼睛倾听着从远处传来的笛声(1分) ②思念家乡(1分)
2. [示例一]“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伤忧。 [示例二]“满”字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3分)
(二) 1. 江月 跳鱼(每空1分)
2. 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第四句以“跳鱼”“拨剌”之动,衬托出前三句所描绘的江上月夜之静(或:第四句“跳鱼”“拨剌”之动衬托出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3分)
(三) 1. [示例]傍晚时分,风萧萧而来,吹得两岸木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静静照射下来,一叶孤舟在江中随风飘荡。(3分)
2. ①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②对扬州老友的深切怀念;③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每点1分)
素养提升
1. ①A ②C ③B(每空1分)
2. 《〈二十四孝图〉》。(1分)郭巨埋儿。(1分)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儿童的可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