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 步
16min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初春的傍晚,我与母亲沿着河提散步。夕阳将河水染成lín lín的金色,细碎的波光像无数跃动的鱼鳞。路边的野樱抽出嫩芽,在微凉的空气里怯生生地舒展。行至岔路时,我们产生了分歧——母亲想走铺着青石板的老路,而我偏爱泥土小径的野趣。正犹豫间,忽闻树梢传来咕咕的鸟鸣,一霎时惊醒了沉睡的春意。我们相视一笑,dūn下身来,发现枯草间已冒出点点新绿。这蓬勃的生机令人幸服:在初春的怀抱里,每条路都通向温暖,每个选择都藏着惊喜。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 一霎( )
lín lín( ) dūn( )下
(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B.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 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D. ①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②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B. 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舞台。
C. 我们会组织创作者定时更新作品并进行讲解,同学们都会随声附和,表达自己的喜爱和赞赏。
D. 老师试图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学校和家长都满意。
4. (2025镇江丹徒一模)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________化为灰烬,________变作泥泞,________成了沼泽,________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A. 纸糊的墙壁 露水的地面 白雪的顶棚 江米纸的窗棂
B. 纸糊的墙壁 白雪的顶棚 露水的地面 江米纸的窗棂
C. 江米纸的窗棂 白雪的顶棚 露水的地面 纸糊的墙壁
D. 江米纸的窗棂 露水的地面 白雪的顶棚 纸糊的墙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D.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精心选材,以小见大,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散步的小事来叙写,表现了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B. 本文以“我的母亲”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表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
C.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通过议论揭示中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至诚孝心。
D.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33min
【课内品读】
1. 概括全文的情节发展变化。(4分)
起因:( ① )——出现矛盾:( ② )——解决矛盾:( ③ )——结局:( ④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通过下面的句子,可以看出“我”在家庭中是怎样的形象?(3分)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下面这段话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中“走得很仔细”和“整个世界”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2025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3分)
我给老妈包饺子
杨晓因
①去年冬至的前一天,我因急事回县城,顺道回去看望父母。母亲说明天冬至,想给你包饺子,可我这手实在包不动啦,只能给你煮了点菜,还在锅里热着哩。听完母亲的话,我心头一热,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②我知道,母亲的世界里,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那些年,我在卫校读书,每逢周末,母亲就把饺子包好,坐在巷口静静等候。后来我在均安村行医,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打开冰箱说,这袋是韭菜馅的,那袋是萝卜馅的,全是我爱吃的素馅饺子。这几年到了运城,母亲时不时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她好提前包饺子。
③母亲快80岁了,双手也没有以前利索了,父亲就担负起做饭的重任。尽管这样,我每次回来,都能吃到母亲的暖心饺子,都能看到母亲的幸福凝视,都能听到母亲的亲切念叨。我在心底发誓,等我学会了做饭,一定认认真真地给父母包饺子! 给父母包饺子就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④后来,商铺关门,时间多了起来,笨手笨脚的我终于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擀皮,更学会了包饺子,到这时我才知道做饭的辛苦和不易,才知道我欠母亲的太多太多。尽管父母不求回报,但作为儿子,我常年在外漂泊,两年来,给父母包饺子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好在父母生日的时候,我亲手做了“翡翠元宝”“花开富贵”“苦尽甘来”等几道菜,才让我不安的心灵略得慰藉。
⑤和父母聊了没多会儿,太阳就下滑了一大截,我预约的出租车也到了村口,我急忙对母亲说,过几天回来给您和爸包饺子吃。母亲说你会包?我说会,母亲的脸上就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没想到两天后,因为生意的问题,没法回家,打破了我给母亲包饺子的梦。
⑥临近过年时,我割肉绞馅,提前3天回到家里,任务很明确,一是清扫院落卫生,二是包饺子。母亲看到肉馅说,咱包包子吧? 我满脸疑惑,母亲说害怕我忙,过年回不来,她之前就用了半天时间包了两箅饺子,而且包得很大,母亲说,她一个饺子需要捏五六遍才能包住。母亲还说,昨天晚上我妹妹又送来几袋手工饺子,现在冰箱都放不下了。母亲的话让我泪奔,我为自己没能尽到儿子的义务和责任深感愧疚。
⑦元宵节前,我终于实现了给父母包饺子的愿望。我和面弄馅,坐在案板前擀皮,再把调好的馅放到擀好的饺子皮上,大拇指和食指麻利地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一个小时左右,一斤半肉馅就包完了,虽然我不会捏花边,没有母亲包得好,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给父母包饺子,因此特别用心、特别认真,把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期盼之心和浓浓的亲情全都融进喷香的饺子里。难怪包出来的饺子像一弯明月,也像蹲着的元宝,更像展翅飞翔的雁队。
⑧饺子熟了,沁人心脾的香味弥漫在房间里,父母的喜悦写满了脸颊。母亲边吃边赞叹,味道好极了,平时不喜欢吃饺子的父亲也吃了一大碗,仍有些意犹未尽。我的眼睛被泪水打湿了。虽然是一顿普普通通的家常饺子,却让父母感到极大的满足,更让我体会到亲情的珍贵!
⑨我给父母包饺子包的是一种幸福,是一种陪伴,更是浓浓的感恩之心。今年冬至,我要给父母再包一顿饺子。
1. 文中“我”三次流泪,分别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主要围绕“我”给老妈包饺子展开叙述,但①—③段却记叙母亲为“我”包饺子,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难怪包出来的饺子像一弯明月,也像蹲着的元宝,更像展翅飞翔的雁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与《散步》都讲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挚相处的生活小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两文的主旨有何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min
1. (2024南通海门期末)请你参与主题活动策划。(6分)
活 动 方 案
活动 目标 ①了解中国传统“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积极参加活动,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德 ③学习制作活动计划、海报,提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 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步骤 宣传 动员 ①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宣读《倡议书》 ②制作活动海报,营造良好氛围
活动 实施 ①征文比赛——开展“身边的亲情”征文活动,组织评比 参考题目:《写给父母的话》《我为爸妈做顿饭》 ②故事分享会——开展“历史上的孝亲故事”分享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活动目标,拟定活动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活动海报,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仿照“活动实施”里①②两项,再设计一个活动板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中见大。(5分)
小中见大法,也称以小见大法,即文章作品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的一种写作方法。《散步》一文中运用了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妻子、孩子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表达出尊老爱幼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散 步
基础积累
1. (1) qí shà 粼粼 蹲 (2) 提 堤 幸 信
2. C 3. C 4. B 5. B 6. B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①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②产生分歧 ③母亲决定走小路 ④夫妻俩分别背着祖孙俩走小路(每空1分)
2. 被母亲依赖、被儿子崇拜、被妻子尊重的形象。(3分)
3. 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儿子之口说出两代母子情,充满童趣,体现孩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展现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3分)
4. 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发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展现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4分)
5. “走得很仔细”表现了夫妻俩对老人的尊敬和对孩子的爱护。(2分)“整个世界”一方面指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另一方面指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4分)
【拓展阅读】
1. 第一次:在第①段,母亲因手不利索不能给“我”包饺子,只能煮点菜,但母亲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想为“我”包饺子的心意让“我”感动。“我”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又心疼母亲身体不好,所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1分)
第二次:在第⑥段,母亲说怕“我”忙,过年回不来,提前包了饺子,还讲了包饺子的细节,并且妹妹也送了饺子来。“我”为母亲对自己的牵挂和自己没能尽到儿子的义务和责任而愧疚流泪。(1分)
第三次:在第⑧段,“我”为父母包了饺子,父母吃得很满足,“我”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为能让父母感到幸福而激动落泪。(1分)
2. 通过回忆母亲多年来一直为“我”包饺子的情景,如“我”在卫校读书时、在均安村行医时、在运城时,母亲都想着为“我”包饺子,充分展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沉的爱,为下文“我”想给母亲包饺子作铺垫。母亲一直为“我”付出,与“我”一直想回报母亲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实现愿望形成对比,更突出“我”想为母亲包饺子的急切心情和感恩之心,强调亲情的相互性。(3分)
3. 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出来的饺子分别比作“一弯明月”“蹲着的元宝”“展翅飞翔的雁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饺子的形状。体现出“我”对自己包的饺子的满意,也蕴含着“我”在包饺子的过程中融入的对父母的思念、期盼和亲情,通过这些美好的形象,传达出“我”对父母的美好祝愿。(3分)
4.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亲情的美好。《我给老妈包饺子》通过叙写“我”给父母包饺子这件事,展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的珍贵;《散步》通过描写一家人散步的场景,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关爱,展现了亲情的温暖。(2分)
不同点:《我给老妈包饺子》的主旨侧重于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回报,强调在亲情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在经历了母亲多年的关怀后,努力实现为母亲包饺子的愿望,以此来表达感恩之心。《散步》的主旨更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文中通过叙写“我”在散步过程中对母亲和儿子的照顾,体现了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家庭中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扶持。(2分)
素养提升
1. (1) [示例]孝亲敬老(2分)
(2) [示例一]第一幅:海报中间部分是女儿与妈妈牵手同坐的图像,上方是“孝道”两字,下方是“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到老”的标语。图像生动,主题鲜明,具有号召力。 [示例二]第二幅:海报左上方是女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的图像,它的下方是父亲推着坐在婴儿车中的女儿的倒影;右边是“尊老爱幼 传承家风”的标语。图像生动,能让观者更好地理解“孝”的内涵。 [示例三]第三幅:海报中央是“孝道为先”四个大字,下方有“百善孝为先”的标语,海报左下方是一个小孩牵着一位拄拐老人向前行走的图像。图像生动,主题鲜明。(2分)
(3) [示例]主题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讲解有关“中国孝文化”的故事(2分)
2. [示例]母亲的铝饭盒搁在抽屉里,装着她半辈子攒下的纽扣。暗黄的玻璃扣是给父亲的中山装备下的,缺角的红塑料扣是从我儿时的棉袄上拆下的,最底下还埋着一个磨得发白的铜扣——那是她年轻时,拿粮票跟走街的担子换的。儿子举着袖口被勾破的衬衫嚷嚷着要扔掉,母亲却摸出老花镜,线头在嘴里抿了又抿。三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湿漉漉的黄昏,她把我少先队服的第二颗扣子钉得格外牢。“当年百货公司扯布要票呢。”那枚铜顶针还在她指间发亮,像枚小小的月亮,照着饭盒里那些再也用不上的旧纽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