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25min
1.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3) 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4) 待 君 久 不 至
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 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 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3.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 太丘舍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3) 相委而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5)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 将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 (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 ( )待君久不至,已去。
(4) ( )下车引之。
(5) 元方入门不顾( )。
5.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B. 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
C.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D. 《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6. (2024苏州昆山四校月考联考)下列关于“谦辞”“敬辞”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 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 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
60min
【课内品读】
(一) 阅读《咏雪》,完成题目。(12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俄而雪骤________
(2) 公欣然曰________
(3)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4)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白雪纷纷何所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末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题目。(20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尊君在不________
(2) 过中不至________
(3) 友人惭________
(4) 下车引之________
2. 下列四个成语中“顾”字的含义跟“入门不顾”的“顾”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三顾茅庐 B. 奋不顾身
C. 顾全大局 D. 瞻前顾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与家君期日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人说,友人已经认错了,而元方却仍“入门不顾”,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你如何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4分)
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 (2025南通启东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褚 公 雅 量
褚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②,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③,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④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⑤,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⑥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褚公:褚裒(chǔ póu),字季野。②记室参军:官名。③彷徨:走来走去,这里指散步。④伧父(cāng fǔ):鄙夫,粗鄙的人。⑤遽(jù):惶恐。⑥修刺:备办名片。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褚 公 于 章 安 令 迁 太 尉 记 室 参 军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名字已显而位微________
(2) 吴兴沈充为县令________
(3) 亭吏驱公移牛屋下________
(4) 伧父欲食饼不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请结合文本,说说哪些地方可见褚公有“雅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同气相求,广寻良友。如果你是褚公,事后会把谁加入自己的“朋友圈”?结合文章陈述理由。(3分)
备选人物:沈充 钱唐亭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扬州邗江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元皇帝①既登阼②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③。周、王④诸公并苦争肯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⑤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⑥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⑦下阶。丞相披拨⑧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⑨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①元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明帝、简文为其长子和幼子。②登阼(zuò):即位。③储副:储君,太子。④周、王:周顗(yǐ)、王导(字茂弘),即下文的周侯、丞相。⑤阿:迎合、阿谀。⑥逆:预先。⑦却略:倒退着走。⑧披拨:用手拨开。⑨审:知道。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元 皇 帝 既 登 阼 以 郑 后 之 宠 欲 舍 明 帝 而 立 简 文。
2. 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
句子
方法
解释
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
成语关照法:老少咸宜
(1) ________
益宜为储副
查阅词典法:①增加;②更加;③利益
(2) ________(填序号)
帝逆遣传诏遏
参考词语法:遏制;阻遏
(3) ________
径至御床前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
(4) 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和选文中的王导,他们的“方正”各表现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in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请你参加七(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 请你写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班级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3. 班级计划举行以“共话友谊”为主题的班会,时间是10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在学校小礼堂。班委会准备邀请团委王老师前来指导,请你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3分)
邀 请 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班班委会
2024年10月13日
8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积累
1.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 君与家君/期日中 (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 待君/久不至
2. C(拉/引出)
3. (1)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子女
(2)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 古义:丢下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4) 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5) 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4. (1) 谢太傅 (2) 友人 陈太丘 友人 (3) 家君 (4) 友人 (5) 友人
5. A 6. B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一) 1. (1) 不久,一会儿 (2) 高兴 (3) 不如,不及 (4) 相比(每空1分)
2. (1)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分)
(2) 他次兄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2分)
3.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和谐、欢快的家庭氛围。(2分)
4. 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欣赏。(2分)
(二) 1. (1) 同“否” (2) 到 (3) 惭愧 (4) 拉(每空1分) 2. D
3. (1) 不是人啊!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分)
(2) 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在正午。(2分)
4. 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3分)
5. [示例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元方当时只有7岁,还只是个孩子,用“入门不顾”义正词严地对待存在缺点的人,可见他是个个性率真、方正的人。 [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人。(3分)
6. 元方: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2分)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2分)
【拓展阅读】
(一) 1.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每处1分)
2. (1) 低微、卑微 (2) 担任,做 (3) 驱赶、赶 (4) 同“否”(每空1分)
3. 褚公和他一起饮酒吃饭,言谈神色没有什么异样。(2分)
4. ①投宿钱塘亭时,他被亭吏赶到牛棚睡觉,一点也不生气;②面对醉醺醺的县令不礼貌的询问,很有礼貌地回应;③和县令共饮,言谈神色没有什么异样。(每点1分)
5. [示例一]会把沈充加入朋友圈,因为沈充认出褚公后非常惊慌,备办名片拜见褚公,准备了美食美酒盛情招待,之后还把褚公送到县界,虽有所冒犯但知错就改,是注重交友礼节的人,褚公雅量非凡,会原谅他的。 [示例二]会把钱唐亭吏加入朋友圈,虽然起初亭吏对褚公很不礼貌,甚至赶他到牛棚下,但这是亭吏误以为褚公是“伧父”才造成的误会。之后亭吏被县令鞭打,褚公雅量,可能会因为亭吏受了皮肉之苦而感到不忍,从而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3分)
【参考译文】
褚公从章安令升任太尉记室参军,(他的)名声已经很大但地位低微,很多人还不认识他。褚公往东去,搭乘商船,和几个送行的旧部下一起到钱唐亭投宿。当时,吴兴人沈充担任县令,正好送客人过浙江,客人到后,亭吏驱赶褚公,让他搬到牛棚下面去住。(夜晚)潮水涨起,沈县令起身出来散步,问道:“牛棚下面是什么人?”亭吏说:“昨天有一个粗鄙的人来亭中寄宿,(因为)有尊贵的客人,就暂且把他挪到那里去了。”沈县令已有了几分酒意,于是远远地问道:“你这个粗鄙的人想吃饼吗?姓什么啊?可以过来一起聊聊。”褚公就抬手回答说:“我是河南褚季野。”远近的人早就听闻褚公的大名,沈县令于是十分惊慌,(又)不敢再让褚公移动,就在牛棚下备办名片去拜见褚公,还宰杀牲畜准备菜肴,摆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这些做法来表达歉意和羞愧。褚公和他一起饮酒吃饭,言谈神色没有什么异样,好像没有觉察到(之前被驱赶等不愉快的事)一样。沈县令送褚公一直送到县界。
(二) 1.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每处1分)
2. (1) 全,都 (2) ② (3) 阻止 (4) 到(每空 1分)
3. (1) 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为皇帝),以此来迎合元帝的心意。(2分)
(2) 元帝沉默不语,于是从怀中掏出黄纸诏书,撕毁后扔了出去。(2分)
4. 父亲友人虽为成年人,但七岁的元方毫不畏惧,当面指出他的无信和无礼,并且在友人惭愧想要和好时“入门不顾”,表现了元方的刚正品格。(2分)选文中,在皇帝想改立太子时,王导据理力争;在皇帝派人阻拦时,王导直接闯入质问皇帝,表现王导不屈服于皇权、刚正不阿的品行。(2分)
【参考译文】
晋元帝即位后,因为宠爱郑夫人,他便想舍弃明帝而立简文帝为太子。当时朝中议论的人都认为舍弃长子而立幼子,这既在道理上不合伦常,而且明帝凭借聪慧明达、英明果断的特质,更适合被立为太子。周顗、王导等诸位大臣都极力恳切地谏诤劝阻。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为皇帝),以此来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就打算付诸行动,又担心诸位大臣不接受诏令,于是先把周侯(周顗)、丞相(王导)召进宫来,然后准备拿出诏书交给刁玄亮。周顗、王导进宫后,刚走到殿阶前,元帝预先派传诏的人去阻拦,让他们到东厢房去。周侯没有领会元帝的意图,就倒退着走下了殿阶。丞相王导用手拨开传诏的人,径直走到元帝的御床前,说道:“不知道陛下召见臣有什么事?”元帝沉默不语,于是从怀中掏出黄纸诏书,撕毁后扔了出去。从这以后,太子之位才确定下来。周侯这才惭愧地感叹道:“我总说自己胜过王导,现如今才知道我不如他啊!”
素养提升
1. [示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1分)
2. [示例]栏目一:名人交友故事(1分)
栏目二:“交友”辩论台(1分)
3.[示例]我班将于10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在学校小礼堂举行“共话友谊”主题班会,诚邀您对我们的活动加以指导。我们期待您的到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