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22: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论语》十二章
20min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shu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思而不学则殆(dài)
B. 论语(lún) 三省吾身(shě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C.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D. 不逾矩(jǔ) 传不习乎(zhuà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尊君在不
D. 逝者如斯夫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 吾日三省吾身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传不习乎
B. 饭疏食,饮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匹夫不可夺志也
5.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2023盐城东台第二教育联盟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辞和谦辞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见谅”属于敬辞,“寒舍”“赏光”“家父”属于谦辞。
B.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C. “增加、思想、应该、出、里头”都是动词。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7. 理解性默写。
(1) 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为政》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min
【课内品读】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2) 人不堪其忧________
(3) 逝者如斯夫________
(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D.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请作出判断并写明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 (2025南通如皋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朱熹《司马光好学》)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指专心读书。③迨:等到。④倍:同“背”。
1.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不亦说乎________
(2) 不逾矩________
(3) 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
(4) 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是小语读了甲、乙两文后整理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助完善表格。(5分)
摘抄 赏析 总结拓展
独下帷绝编 此句表现了司马光__(1)__的品质 体现这种品质的成语还有:__(2)__(写出两个)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迨能倍诵乃止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学习方法 甲、乙两文有共同的学习方法:__(3)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泰州姜堰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节选自陈善《扪虱新话》)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一处)(1分)
陈 晋 之 一 日 只 读 一 百 二 十 字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
下车引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则是无信
C. 然旋读旋忘
公欣然曰
D. 思而不学则殆
相委而去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岁计有余者________
(2) 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________
(3) 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读书学习的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4盐城大丰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
(2) 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3) 不能去云________
(4) 没则已焉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而课后无须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min
(2025无锡侨谊集团期中)文学社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7分)
1. 【读友谊格言】为了增添活动气氛,同学们准备在校园里张贴一些宣传标语,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填序号)(2分)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③志当存高远。
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⑤言必信,行必果。
2. 【明择友现状】为了解中学生的交友现状,文学社对全校同学做了问卷调查,请你观察统计表,提取主要信息。(2分)
交友标准 交友目的
文化成绩 道德品质 外貌颜值 交流感情 帮助学习 其他
42% 49% 9% 63% 33%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交友烦忧】活动期间,文学社收到了一张倾诉心声的小纸条,请你阅读后回复这位同学。(3分)
  最近,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网络交友,他们在各个平台上“扩列”,据说这样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到底要不要加入这股潮流呢?
你的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论语》十二章
基础积累
1. C
2. D(A项,“说”同“悦”,愉快;B项,“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C项,“不”同“否”)
3. D(A项,均为“学习”的意思;B项,均为“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知道,懂得/同“智”,智慧)
4. D(A项,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B项,名词作动词,吃;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 A(应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 D(A项,“见谅”是谦辞,“赏光”是敬辞;B项,孔子是春秋末期人;C项,“思想”“里头”是名词,“应该”是助动词)
7.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4)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1. (1) 生气、恼怒 (2) 能忍受 (3) 往、离去 
(4) 以……为快乐(每空1分)
2. D(A项,了解/得到;B项,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C项,表承接/表转折;D项,均为“温习”的意思)
3.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2分)
4. 不能。(1分)这三个问题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1分)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1分)
5. 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义”为先,合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3分)
6. ①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③最后,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每点 1分)
【拓展阅读】
(一) 1. 或/中夜/不寝时(每处1分)
2. (1) 同“悦”,愉快 (2) 越过 (3) 担心 (4) 才(每空1分)
3. (1)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2分)
(2) 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多了。(2分)
4. (1) 勤奋刻苦(1分) (2) [示例]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或:目不窥园/废寝忘食/闻鸡起舞)(2分) (3) 及时巩固、学思结合(或:学习中要善于思考)(2分)
【参考译文】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等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才停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所精心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多了。”
(二) 1.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1分)
2. B(A项,助词,的/代词,他;B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C项,连词,然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3. (1) 年,一年 (2) 知道 (3) 疑惑
(4) 喜爱,爱好(每空1分)
4. (1) 读书只在于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2分)
(2)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分)
5. ①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②学习与思考要有机结合;③培养兴趣对学习很重要。(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甲】读书只在于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字,于是没有什么书没读过了,这就是所说的按天计算虽然读得少,但按年计算就收获很多了。现在的人谁不读书呢?每天将要诵读几千字,开始的时候似乎很值得高兴,然而一边读一边忘,即使一年也不曾记住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确实有贪多的毛病,到现在每当想到自己腹中空空,才知道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得当的。
(三) 1. (1) 按时 (2) 疑惑 (3) 离开 (4) 消失(每空1分)
2. (1)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分)
(2) 众多的儒生都按时到他家演习礼仪。(2分)
3. 因为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3分)
4. [示例]小明同学,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对于学习而言的确重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也是一件愉快而且必要的事情,它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还要善于向其他同学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说是吗?(3分)
【参考译文】
【乙】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之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众多的儒生都按时到他家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和贤人有很多,(大多)生前荣耀一时,死后也就消失了。孔子是一个平民,(学问)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全国凡是讲习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的人了!
素养提升
1. ①④(2分)
2. 大多数中学生交友时更看重对方的道德品质,主要目的是交流感情。(2分)
3. [示例]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网络交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网络交友是现实交友的补充,可以开阔眼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擦亮眼睛,网络交友须谨慎,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