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女 娲 造 人
10min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地初开,一片荒凉。女娲用泥土chān huo水róu出人的形状,并赋予他们生命,让莽莽大地不再非凡。小人们虽不如女娲那般神通广大,却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绵yán生息,使得族群蓬勃发展,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神奇与气概。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ān huo( )
róu( )出 绵( )yán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莽莽 B. 非凡
C. 蓬勃 D. 气概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的世界需要英雄。有阴险狡诈、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就会有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英雄。
B. 地质工作者在炎炎烈日下,在莽莽榛榛的崇山峻岭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长年累月寻找矿藏。
C. 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D.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大家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
①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
②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
③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④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
⑤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⑤②③①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这个句子中的“应该”是助动词,“什么”是代词。
B.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的词语,如“伟大”“纯真”“见义勇为”是褒义词;“丑陋”“卑鄙”“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C. “变化—改变”“非凡—平凡”“荒凉—荒芜”都是反义词。
D.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女娲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劳动着。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作者袁珂,现当代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B.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C. 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都属创世神话。
D. 《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15min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
神农尝百草
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②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厉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们都赶跑。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了,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③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④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了过来。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⑤神农带着臣民们攀登木架,上了山顶。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白天,他领着臣民们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们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
⑥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解了毒气。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⑦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们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们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节选自《中国神话》,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段中“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分不清”是神农尝百草的原因。
B.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山的高峻陡峭和上山顶的艰难。
C. 第⑤段画线句从色彩角度写出山顶上的花草五彩斑斓、密密麻麻。
D.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先祖对中医药学探索的想象。
2. 神农尝百草的过程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请你概括此中艰难的事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多次写到“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有什么用意?请从结构、内容和情感三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min
(2024盐城盐都期末)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12分)
选段一: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选段二: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狗烹兔死’!——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分付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1. 以上选段均出自中国古典小说 ,作者是 。(2分)
2.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结合选段一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选段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有关唐僧的情节内容。(3分)
① →孙悟空再次解释打死白骨精的缘由→② →孙悟空回忆师徒相遇相伴情→③ →孙悟空下拜师父并嘱托沙僧后无奈离开
4. 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请结合两段选文,从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取经团队时的表现变化,谈谈你对“孙悟空成长”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女 娲 造 人
基础积累
1. (1) 掺和 揉 延 (2) B 2. C 3. A 4. C 5. D
阅读鉴赏
【拓展阅读】
1. A(第①段中说的是“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2. ①遭遇野兽围攻:神农带领臣民们向西北大山走去时,遭遇狼虫虎豹,打了七天七夜才将野兽赶跑。②攀登陡峭高山:山高峻陡峭,没有登天的梯子上不去,神农带领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架子,搭了一年才搭到山顶。③中毒危及生命:神农尝草时多次中毒,有一次尝草后瞬间中毒倒地,幸得灵芝草解毒,即便如此他仍不放弃尝百草。(每点 1分)
3. ①结构上:多次出现形成反复,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强调神农尝百草过程的艰辛与意志的坚定。②内容上:反复强调百姓的饥饿与病痛,突出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是为百姓寻找食物和治病草药,丰富了故事内容,点明主旨。③情感上:强烈抒发了神农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情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神农对百姓疾苦的担忧以及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增强感染力。(每点2分)
素养提升
1. 《西游记》 吴承恩(每空1分)
2. [示例]选段一通过对孙悟空“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特点。(3分)
3. ①唐僧听信八戒挑唆念咒赶悟空 ②唐僧怒斥悟空无礼、目中无人 ③唐僧怒写贬书誓与悟空断绝关系(每空1分)
4. 选段二中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被唐僧误解打死好人,想要将他赶走,对此孙悟空反复解释,不愿离开。最终唐僧决意赶他走,他只好向师父下拜告别,并嘱咐沙僧后才无奈离开,表现出他重师徒情;对比他第一次离开时的急躁、冲动(或:鲁莽、任性),孙悟空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可见其在不断成长。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