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 言 四 则
10min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赫拉(hè) 庇护(pì)
爱慕(mú) 喇叭(lǎ)
B. 添头(tiān) 粘住(zhān)
溉汲(gài) 身亡所寄(wú)
C. 中伤(zhòng) 舍然(shè)
较量(jiào) 杞人忧天(qǐ)
D. 凯歌(kǎi) 崩坠(zhuì)
星宿(sù) 躇步跐蹈(cǐ)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人道之(在路上)
B.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C. 有所中伤(伤害)
D. 奈何忧其坏(为何,为什么)
3. 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及其家穿井
B. 闻之于宋君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 其人舍然大喜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例如《蚊子和狮子》就将蚊子人格化。
C. 《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
5.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公元2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承。
②《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③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
④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传统,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此句语言得体,“指点”“不吝赐教”这些谦辞使用恰当。
B. ①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这两个句子中的“朦胧”词性不相同。
C. 寓言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短小精悍的故事。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如出自《伊索寓言》的《亡羊补牢》。
D.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郭沫若评价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60min
【课内品读】
(一) 阅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完成题目。(10分)
1. 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钱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的寓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蚊子和狮子》,完成题目。(8分)
1. 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各代表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两次写到蚊子吹“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蚊子和狮子》一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用哪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最恰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题目。(8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家无井而出溉汲
(2) 闻之于宋君
(3) 丁氏对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吾穿井得一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杞人忧天》,完成题目。(11分)
1.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身 亡 所 寄,废 寝 食 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杞国忧天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 (2025南京建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桑 中 生 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⑤,远近翕赫⑥,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⑦之。
(节选自《搜神记》)
【注】①南顿:古县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随声传闻。⑥翕赫:轰动、惊动。⑦斫:用刀、斧等砍。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及其家穿井
(2) 国人道之
(3) 欲持去
(4) 顾见空桑中有土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其 下 车 骑 常 数 千 百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和小语、小文就寓言的寓意展开了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4分)
小语:这两则寓言都与谣言有关。
你:《穿井得一人》中流传的谣言是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桑中生李》这个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盐城东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8分)
【甲】杞 人 忧 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虾 蟆① 夜 哭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②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节选自《艾子杂说》)
【注】①虾蟆,即蛤蟆。②鼍(tuó):扬子鳄。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身亡所寄 【查阅词典法】①逃跑,逃亡;②死;③失去,丢失;④同“无”,没有 (1) (填序号)
因往晓之 【词语推断法】晓之以理 (2)
夜泊岛峙 【联系旧知法】泊船瓜洲 (3)
故惧诛而哭 【课内迁移法】屠惧,投以骨(《狼》) (4)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中 夜 闻 水 下 有 人 哭 声 复 若 人 言 遂 听 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汝虾蟆无尾,何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学们想将乙文改编成课本剧,请根据选文,在A处补充相应的神态或动作,在B处补充台词。(4分)
鼍 (哭诉)昨天龙王下令了,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被斩首,我怕是要被斩首了啊!呜呜呜……
虾蟆 (大哭)呜呜呜……
鼍 (A )咦,你哭什么呢?
虾蟆 (用手摸了摸身后,面露担忧)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话。(4分)
东东:《虾蟆夜哭》中的蛤蟆和《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好像啊!他们都是庸人自扰。
亭亭:我不同意你对杞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轩轩: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亭亭:我感觉《虾蟆夜哭》中的蛤蟆也不是庸人自扰,它值得我们同情。我了解到《艾子杂说》是作者苏轼假托艾子来对现实世界进行讽喻的,文中的“龙王”其实象征着封建社会中的强权者。
东东:我明白啦!原来,哭泣的扬子鳄和蛤蟆象征着 。
(三) (2024南京玄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9分)
狮子和标签
[俄罗斯]谢·米哈尔科夫
狮子醒来,愤怒地团团转,吼声打破了宁静,凶猛威严。
有个野兽和他开了个玩笑,在它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怎么办?从何做起?这编号,这公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免不了要承担责任。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他满怀 (气愤/信心)地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他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狐狸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了。”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开始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生!我从来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他的见解——“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他求狼作证,又向柴狗解释。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1. 文中画横线处,应该填“气愤”还是“信心”?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文中说“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请你在句子后面加入一段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min
1★ . (2025扬州树人教育集团期末)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小语在收集资料时对《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组漫画很有感触,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阅读前后的区别。请你根据这组漫画,用简练的语言为图2配一段文字。(不超过20个字)(3分)
图1 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24南京联合体期末)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请阅读下表,参与讨论。(4分)
读书笔记完成情况调查统计表
年级 每读必写(%) 偶尔写(%) 从来不写(%)
初一 2.0 17.1 80.9
初二 8.3 28.7 63.0
初三 13.8 33.4 52.8
你:从表头看,这是一份关于我校各年级读书笔记完成情况的统计表。
小联:横向来看,从来不写读书笔记的人数最多,每读必写的比例最低。
小合:纵向对不同年级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能看到这三组数据都有变化。
你:综合你们两人的发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合:我就不太喜欢写读书笔记,一是嫌累,二是没东西写。
你: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我建议你(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寓 言 四 则
基础积累
1. B 2. A(讲述) 3. D(“舍”同“释”,解除、消除)
4. D 5. D 6. B
阅读鉴赏
【课内品读】
(一) 1. 不能调换。因为前面的两问两答属于对第三问的铺垫。(2分)
2. 知道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内心骄傲,轻视别人。(2分)
3. 对比,(1分)辛辣地讽刺了贪慕虚荣的人。(2分)
4. 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告诉人们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受人尊重。(3分)
(二) 1. 蚊子代表敢于和强敌作战,但是一旦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1分)狮子代表有勇无谋,只会蛮干的人。(1分)
2. 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第二次表现了蚊子的扬扬得意。(1分)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得胜后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1分)
3. 因为此时的它骄傲自满,得意忘形。(2分)
4. 讽刺了那些骄傲自大的人。(1分)骄兵必败。(1分)
(三) 1. (1) 从井里取水 (2) 使听到 (3) 应答、回答(每空1分)
2. (1) 我家挖掘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1分)
(2)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1分)
3. 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更不要“以讹传讹”。(3分)
(四) 1.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每处1分)
2. (1)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1分)
(2) 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坠落下来呢?(1分)
3. 语言描写。(1分)胆小怕事,患得患失。(1分)
4. 反问。(1分)突出强调了“天是不会塌下来”的结论,暗示了杞国忧天者的担心是多余的。(2分)
5.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2分)
【拓展阅读】
(一) 1. (1) 待,等到 (2) 讲述 (3) 离开 (4) 回头看(每空1分)
2.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每处1分)
3. (1)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2分)
(2) 这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我种的一棵李树罢了。(2分)
4. 挖井挖到一个人(1分) 说话要表达清楚(或:不信谣,不传谣)(1分) 不能未经证实就人云亦云,夸大其词(2分)
【参考译文】
【乙】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枯空的桑树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患眼痛病的人,在(李树)树荫下休息,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是小病,不久就会自己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能使瞎了的人看见。”众人盲目附和,所以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多,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我种的一棵李树罢了。”于是砍掉了它。
(二) 1. (1) ④ (2) 告知,开导 (3) 停泊 (4) 害怕(每空1分)
2. 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每处1分)
3. (1) 即使(它们)掉下去,也不能有什么伤害。(2分)
(2) 你是蛤蟆,没有尾巴,为什么哭?(2分)
4. A止住哭声,面露不解 B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时的事情啊!(每空2分)
5. [示例]我觉得杞人不是庸人自扰,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位有远见的人 受到压迫和残害的弱小者(或:受到压迫和残害的百姓)(每空2分)
【参考译文】
【乙】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岛屿的边上,半夜时分,他听到水底下传来人哭泣的声音,又像有人在说话,于是认真地倾听着。其中一个说道:“昨天龙王下了命令:‘水族中的动物,凡是有尾巴的都必须被斩首。’我是鼍,(有尾巴,)所以害怕被杀而哭。你是蛤蟆,没有尾巴,为什么哭?”接着又听到另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我)担心(龙王)会追究我当蝌蚪时候的事。”
(三) 1. 气愤。(1分)从上文“愤怒地团团转”“很恼火”等可知,狮子对于自己身上挂的标签很恼火,但又不敢轻易撕去。所以,他气愤地来到野兽中间,想通过它们合法地摘去标签。(2分)
2. [示例]狐狸想,是谁的胆子这么大,竟然敢给狮子贴上“驴”的标签,可怜的狮子啊!可是谁敢把标签撕下来呢?那岂不是不要命了吗?(3分)
3. 过分看重形式上的东西,过分依赖别人的判断,不管原来多么凶猛威严,最终都会失去自我。(3分)
素养提升
1. [示例]阅读带你领略更多未知的美好。(3分)
2. [示例](1) 我校大多数同学不喜欢写读书笔记,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有所好转。(2分)
(2)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迫使自己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刚开始可以少写一点,一句也行,后面写得多了,也就有话说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