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爵士(jiáo) 眩晕(xuàn) 点缀(zhuì) 骇人(hài)
B. 女娲(wō) 滑稽(jī) 御聘(pìng) 眈眈(dān)
C. 附和(hè) 荒诞(dàn) 踌躇(chú) 缄默(jiān)
D. 盎然(yàng) 陛下(bì) 省悟(xǐng) 蜕变(tuì)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其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终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C.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D. 班长提议星期日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 青春剧既要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对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4.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是人类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历经千百年时间的考验,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示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教育作用。________如有的文学刊物从来不发表寓言,有的虽偶尔发表一二篇,也仅作补白而已。“五四”以来的小说选、诗歌选、剧本选、散文选,甚至童话选都有了,就是还没有过一本寓言选。
A. 因为我国现代寓言创作,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甚至遭受冷遇。
B. 因此我国现代寓言创作,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甚至遭受冷遇。
C. 但是我国现代寓言创作,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甚至遭受冷遇。
D. 只有我国现代寓言创作,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甚至遭受冷遇。
5. 名句默写。(7分)
(1) 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
(2) 《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秋词》(其一)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6. (2024南京鼓楼期末)班级准备出一期与寓言有关的刊物,请你参与编辑。(7分)
(1) 小清根据查找的资料,写了一段介绍,请你帮他完善。(3分)
在金文中,“寓”字的“宀”表示房屋,“禺”指贵族们手持面具娱乐,所以“寓”的本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引申为场所、居所,此义沿用至今,如现在人们常说的“________”一词。“寓”也用作动词,意为寄居,如《说文解字》:“寓,寄也。”此外,“寓”字还有寄托之义,如我们常说的“________”一词。
(2) 小石改编了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并配了一幅插图。请为图中投石子的乌鸦设计一句心理活动,并说明插图的寓意。(4分)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25扬州树人集团期末改编)名著阅读。(8分)
(1) 《西游记》中的唐僧与《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都是“师”的角色,请分析他们各自对待孙悟空和鲁迅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两则文字分别是林庚先生和巴金先生对《西游记》和《朝花夕拾》的评价: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
——林庚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心灵世界。
——巴金
小语发现,两部作品虽一部为“神魔小说”,一部为回忆性散文集,但都有“童心和童真”。请以其中一部作品为例,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谈谈该作品是如何体现“童心和童真”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成长之路。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3分)
A. 被拒绝: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
B. 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60分)
(一) (2025泰州兴化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 词
[清]郑燮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
8. 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诗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首《春词》,句句都有“春”字。有人认为重复累赘,有人认为构思精巧,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孔子穷①乎陈、蔡之间,藜羹②不糁,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④其甑⑤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⑥。”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⑦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⑧不可信;所恃⑨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 知人固不易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穷:困厄,处于困境。②藜羹:粗劣的食物。③爨:烧火煮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古代蒸食用的炊具。⑥食洁而后馈:孔子说今天梦见先君,要祭祀他,只有没被别人先吃的、干净的才可以进上。向尊长进食叫馈。这是孔子在测试颜回。⑦煤炱:黑煤灰。⑧犹:仍然,尚且。⑨恃:依赖。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今 者 梦 见 先 君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 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
(3) 得而爨之____________
(4) 颜回对曰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作为乙文的题目最妥当?请简述理由。(2分)
A. 颜回食污 B. 颜回攫饭 C. 颜回偷食
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联系甲、乙两文,谈谈它们对于我们谨慎处理各种信息有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5扬州江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8分)
笼子里的星星
[法]皮诺
①八月的夜晚,无数的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②“星星离我们这么近,坐热气球一定能够得着吧?”马克专注地望着星空,遐想着。
③第二天晚上,马克拿着捕蝴蝶的网子在花园里玩,妈妈说:“天黑了看不见,明天再去抓蝴蝶吧。”马克才不会傻到晚上出去捉蝴蝶呢,他是想去捉一颗星星。
④这时,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长空,马克马上拿起网子追上去。【甲】________一只坐在老苹果树上的猫头鹰问道:“你是在找萤火虫吗?”他是近视眼,分不清萤火虫和星星。
⑤马克没有理他,反而兴奋地大叫起来,因为他看到那颗星星急转了个弯,平稳地向山冈飞了过来,从马克的头上飞过,将光芒照到他的身上。星星转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很有兴致地玩耍着。马克连忙举起了网子,来回晃着。突然,马克感到网子里沉甸甸的,啊,他网住了那颗星星!马克激动得心儿怦怦直跳。纱网里的星星发出柔和的光,把黑暗的榛树林都照亮了。
⑥马克是多么高兴呀,他终于有一颗星星了!同时,马克害怕别人发现了他的秘密,于是就想把星星藏起来,那样他们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把星星放在一个空鸟笼里,还找出一块桌布把笼子罩上,和小星星道过晚安就睡觉了。
⑦因为少了一颗星星,外面的夜空充满了不安的景象:金星比以前更红,火星也不像往日那样平静,北斗星蓝色的勺子里也出现了很多神秘的变化。一些流星纷纷从银河中落下来,一个又一个的火球从马克的窗边快速飞过,照进房间的光比中午的太阳光还要强烈。
⑧所有这些,都是因为那颗小星星,她是宇宙大家庭里最小的成员。现在,她被马克抓住,关进了鸟笼里。星星们为此而感到很不安,于是都从天上下来看望小星星。
⑨天亮了,天空也安静了下来。马克醒了,他掀开桌布,看见小星星还在那里,但好像没有夜晚亮了。“没关系,星星在白天是不发光的,到晚上就好了。”马克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把笼子藏在自己装玩具的箱子里。
⑩下午,马克打开玩具箱子,他看到小星星蔫蔫的,一点儿也不高兴。马克想:“也许该让她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他焦急地等待着天黑。
天终于黑了,小星星发出的光很弱,没有昨天晚上亮了。半夜的时候,一阵急风吹来,把窗户吹开了。一个火球从窗前飞过,转了个圈,停在了窗台边,说:“马克,你抓了我的女儿,而且快要把她折磨死了。星星是不能离开辽阔的天空的!孩子,你快打开笼子让她回去吧,现在还不晚。”马克明白了,他不想做折磨小星星的人。于是,他掀开了桌布,这时,小星星几乎没有光亮了。
马克伤心地哭着说:“小星星,你没事吧?是我害了你呀!”他把小星星捧在手中,温柔地抚摸着,然后把她放在了窗台上。不一会儿,小星星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吃力地向上一跃就飞走了。
马克久久地站在那里,目送着夜空中小星星那越来越亮的光芒远去。小星星也像是从遥远的地方,用她那神秘的语言向马克表达着谢意呢。
15. 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阅读本文后,请仿照示例,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4分)
看星星→①________________→藏星星→②________________
16. 童话的语言富有特色。文章【甲】处语句因印刷问题模糊不清,请你根据童话的语言特色,判断下列哪句话最适合代入原文中。(3分)
A. 他跑出花园,穿过马路,从小桥上过了河,一直追到通往山冈的小路上。
B. 他疾步奔出花园,穿越车水马龙的马路,途经小桥渡河,继而马不停蹄地直追到通往山冈的蜿蜒小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童话的想象往往是既荒诞离奇,又合情合理的。请参考示例,结合文章第⑦⑧两段,体会童话的这个特点。(4分)
【示例】
原文:星星转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很有兴致地玩耍着。马克连忙举起了网子,来回晃着。突然,马克感到网子里沉甸甸的,啊,他网住了那颗星星!
感悟:星星居然能被网兜网住,这个想象很离奇。但前文写星星转圈玩耍,就像是蝴蝶、萤火虫之类的小昆虫,又让这个想象变得合情合理。
原文:因为少了一颗星星,外面的夜空充满了不安的景象:金星比以前更红,火星也不像往日那样平静,北斗星蓝色的勺子里也出现了很多神秘的变化。一些流星纷纷从银河中落下来,一个又一个的火球从马克的窗边快速飞过,照进房间的光比中午的太阳光还要强烈。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童话的趣味性常体现在用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的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优秀的童话常有深刻的内涵。请你从以下两句读者感悟中任选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带给你的生活启示。(3分)
A. 真正的喜欢不是占有,而是放手。
B. 成长是一个试错修正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024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1分)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①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②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③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少年望着远方,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少年抬头看看天,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④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⑤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⑥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他冲少年招招手,用典型的方言普通话说:“小伙子,你好。这里离加油站有多远?”
⑦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⑧中年人的脸上浮现出一缕忧虑,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⑨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⑩中年人说:“我要穿过沙漠,到南部去,我边走边看,游玩而已。你,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中年人说:“那么你的家人呢?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中年人的目光满含期待。
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中年人惊讶地说:“没有汽车?那你们不出去吗?你们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少年说:“我们住在山洞里,我们在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中年人看看少年的脸,说:“啊,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
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摇下车窗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然后,车呼的一下开出很远。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那匹枣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无声地流泪。
枣红马安静得任凭少年的泪水在它的脸上泛滥成灾。
A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
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山洞中生活起居,生活得很原始。少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父母说:“不去,这山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呢?”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糟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少年爱他们,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
枣红马奔驰在草原上,又来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飞得越来越远。
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林,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一夜,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
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洞,离开了山林。
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
20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江南活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墅。偶尔,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时,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儿子此时已如彼时的少年,他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
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有各种动物,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
儿子满脸的羡慕。
B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小 贴 士
寓言体小说:用寓言的形式写成的小说。通过假托的形象和带有劝喻性质的故事来阐明事理。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含深奥的道理,表达对人类共有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20. 小崇细读本篇寓言体小说,邀你根据“详略处理”任务单,一起梳理小说情节。(4分)
详略处理 详写 ◎少年在炎热中听到野马嘶鸣,心情灿烂起来 ◎来问路的中年游客勾起少年去远方的欲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的儿子羡慕少年儿时的生活
略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写 ◎少年的儿子以后的生活
21. 小崇与小文对小说中假托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参加。(5分)
小崇: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假托的形象,如没有姓名的少年、偶遇的中年人。
小文:除了人物,还有很多物象也有隐喻性,“枣红马”在文中多次出现,它象征着(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象征着(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另外如(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具有隐喻性,它象征着(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象征着(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崇:是啊,全文几乎没有直接揭示主旨的语句,需要我们抓住这些细细品味。
22. 小崇说,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请你结合文中A、B两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少年”的形象或心理。(6分)
A. 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B. 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从以上三个探究中,小文发现,理解寓言体小说的主旨并不难,可以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借这些方法,小文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三、 写作(60分)
24. (2025扬州树人集团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怀揣疑问,踏上寻找答案的旅途。每一步脚印,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寻找,都更接近内心的真实,明晰答案的轮廓。
请以《在行走中寻找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 1. C 2. D
3. A(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原因”) 4. C
5. (1) 山入潼关不解平 (2)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3)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4)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每空1分)
6. (1) 贵族们手持面具娱乐的地方 公寓(或:寓所) 寓言(或:寄寓)(每空1分)
(2) [示例]心理活动:你这家伙,怎么不按老方法来?(2分) 寓意:人要敢于突破,勇于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2分)
7. (1) 唐僧对孙悟空的管教较为严厉,教育方式更偏向传统权威型,注重“戒律”(或:道德教育),遵循社会约定的处事方式,遵守集体纪律,注重集体而非个体成长,不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1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育以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为核心,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接近现代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学术严谨与个人成长(或:个人能力的提高)。(1分)
(2) [示例一]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学艺归来后,和花果山的猴子们一起玩耍嬉闹,比如举行各种“花果山大会”,猴子们争抢果子、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等场景,充满了童趣。猴子们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像孩子一样。而且孙悟空在与妖怪战斗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变化和计谋,如变成小虫子钻进妖怪肚子里,这种新奇的想法和行为体现了一种童真的想象力,仿佛是孩子在玩充满幻想的游戏。
[示例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描述了自己在百草园里的生活,他对百草园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翻断砖找蜈蚣、斑蝥,摘覆盆子等,这些活动展现了孩子对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充满了童心。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和小伙伴们偷偷描绣像,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情节生动地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顽皮,洋溢着童真。(3分)
(3) [示例一]选A。孙悟空向龙王索要兵器不成,就不依不饶,直至找到金箍棒;后又索要披挂,再遭拒绝,便以在龙宫试金箍棒相威胁。借芭蕉扇时,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拒绝,便先钻进她的肚子,后化成牛魔王,智取扇子。孙悟空从粗鲁、蛮不讲理到善用智慧、通达人情,心智更加成熟。
[示例二]选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做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3分)
二、 (一) 8. [示例一]动静结合。“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属于静态描写,刻画了春柳的翠绿和春草的芬芳,呈现出春日的宁静与美好。“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属于动态描绘,描绘了春鱼在水中畅游、春鸟在堂前啼叫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的动感与活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从多种感官角度写景。春柳、春草、春鱼、春水、春鸟等是视觉描写,“春草芬芳”是嗅觉描写,“春鸟啼遍”是听觉描写,诗人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春日的景色,流露出对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选取春天的典型景物,扣住特征写景。如春柳的“碧翠”,春草的“芬芳”,春鱼的自在,春鸟的欢叫,表现出对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分)
9. [示例]我认为构思精巧。诗人选取了春风、春日、春山、春水、春花、春鸟等诸多典型的春日意象,全方位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且全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4分)
(二) 10. 今者/梦见/先君(每处1分)
11. (1) 待,等到 (2) 使听到 (3) 得到,获得 (4) 回答(每空1分)
12. (人们)所相信的应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但亲眼所见的尚且不一定可信;(人们)所依赖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但(自己的)内心尚且不值得依赖。(2分)
13. B “攫饭”这一动作具有画面感,既概括了主要事件,又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2分)
14. 材料一告诉我们:听到别人的传闻不能当真,也不能以讹传讹。(1分)材料二告诉我们:有时眼睛看到的也未必就是真的。(1分)所以,面对海量的信息,有时我们要亲自求证,深入调查,仔细辨别,多问多思,只有弄清楚真相,才有发言权。(2分)
【参考译文】
【乙】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粗劣的食物中没有米粒,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就睡觉。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就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从锅里抓起一把米饭吃,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米饭吃的事情。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站起身(说):“今天梦见先君,要祭祀他,只有没被别人先吃的、干净的才可以敬上。”
颜回回答道:“不可以!刚刚黑煤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我觉得)丢弃是不吉利的,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们)所相信的应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但亲眼所见的尚且不一定可信;(人们)所依赖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但(自己的)内心尚且不值得依赖。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
(三) 15. ①捉星星 ②放星星(每空2分)
16. A句更适合。(1分)童话是面向儿童的文学体裁,语言上应当通俗易懂、生动形象,A句的语言平实直白,便于儿童理解;而B句采用了“车水马龙”“马不停蹄”等成语,以及“疾步”“途经”“继而”“蜿蜒小径”等书面语,对于儿童来讲可能会晦涩难懂。(2分)
17. 文中马克抓走星星后夜空大乱这一情节很离奇,因为现实中天体运行不受单颗小星星影响。(2分)但后文说这颗星星是最小的家庭成员,所以其他的天体才会如此不安,这又合情合理。(2分)
18.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伤心地哭着” 这一神态描写直接展现出马克得知小星星因自己的“囚禁”而状态不佳后的悲痛心情;“小星星,你没事吧?是我害了你呀!”则通过语言描写直白地表达出马克对小星星的关切以及深深的愧疚;“捧在手中”“温柔地抚摸”“放在了窗台上”,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细腻地描绘出马克对待小星星时小心翼翼、充满怜爱的态度。综合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出马克善良、纯真且勇于认错的形象。(4分)
19. [示例一]选A句。马克喜欢星星,把她关在笼子里时,星星黯淡无光;当他把星星放走之后,星星的光芒越来越亮。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应被个人占有,而应放手,学会分享,正如星星的光芒和美丽属于所有喜欢她的人。 [示例二]选B句。马克将星星关在笼子里,导致了夜空的不安和混乱,他犯了错。后来,他放走了星星,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在这一过程中, 他成长了,懂得了尊重他人。生活中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3分)
(四) 20. ①少年回想父母拒绝离开家乡的场景 ②少年离开家乡的过程以及20年间的生活(每空2分)
21. [示例](1) 从红土地里跳脱出来的逃离者
(2) 少年期望奔向外边的世界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3) “山林” (4) 闭塞原始的生活环境(或:草地、树林和野马所构成的世界) (5) 虽然封闭却也充满自由快乐的原始生活(每空1分)
22. A句写少年上马奔驰前“拍”“跃”“跳”等一系列动作,干脆有力,表明少年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下定决心蓄势待发、准备逃离,体现出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极度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分)B句写少年在儿子羡慕的神情中,仿佛又听到枣红马向自己跑来,体现了少年在拥有了美好的新生活后又难免怀念过往的矛盾心理。(3分)
23. 方法:梳理小说情节和作者的详略处理,抓住小说中假托的形象并理解其象征义,把握小说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每个1分,写出两个即可) 主旨:揭示了人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追求,而一旦拥有又难免怀念过往的生存状态(4分)
24.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审题立意]“行走”并非指单纯的脚步移动,更代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探索与尝试。“寻找答案”意味着在成长中面对困惑、难题时的积极求解。立意在于通过描述在各种经历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展现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成长与蜕变,体现出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记叙文。选材方向:①学习困境:如在学习外语时,语法复杂、单词难记,口语表达也不自信。可通过参加英语角、线上学习小组、观看外语电影等不同学习方式的“行走”,寻找提升外语能力的“答案”。②家庭关系:和父母因观念差异产生矛盾。可以从与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成长背景等方面着手,寻找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的“答案”。③兴趣爱好发展:如热爱摄影,但设备有限,不知如何提升摄影技术。可以通过参加摄影讲座、跟随摄影爱好者外出采风、在网络平台学习摄影教程等途径,在行动中寻找突破困境、提升摄影水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