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测试卷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6: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2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7分)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  )。春天,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那(  )的叶子,像一层绿yīn yīn的波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春的yǐng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秋天的银杏树是最美的季节,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冬天的水还没结冰,水zǎo真绿,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yīn yīn(    )    yǐng(  )子    水(  )zǎo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美轮美奂 爆发 贮蓄 B. 美轮美奂 萌发 储藏
C. 美不胜收 爆发 储藏 D. 美不胜收 萌发 贮蓄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银杏树是秋天最美的,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
B. 秋天的银杏树是最美的,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
C. 秋天的银杏树是最美的,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无声飘落又潇洒飞扬。
D. 秋天的银杏树是最美的季节,所以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等,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
C.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5.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④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 ①③②⑤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6. 名句默写。(7分)
(1) 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忧虑关切之情。
(3)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7分)
(1) (2025扬州江都期末)右边这幅海报,揭示了我们与书籍的关系。请结合海报中的设计元素,阐述我们与书籍的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是有关《朝花夕拾》的一篇帖子,请你仿照已有示例,围绕鲁迅先生对爱国之路的探索跟帖。(3分)
2回复帖,共1页
《朝花夕拾》中哪些篇目、情节涉及鲁迅先生对爱国之路的探索?请你分享。
梦想起航 《琐记》中鲁迅无法在中西学堂学到西方先进的技术、文化和政治制度,于是离开绍兴来到南京,却依然没有找到通过实业救治中国的“药方”,于是决定去日本留学,继续寻求救国的道路。 属地:浙江 1楼 2024-09-23 09:25 回复
奔跑少年 《________________》中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地:江苏 2楼 2024-09-23 09:30 回复
二、 阅读理解(61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观 沧 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苍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在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10. 说说甲文中加点的“贮蓄”一词有怎样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为什么甲、乙两文写水的时候都对水藻做了细致的描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6分)
(1)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4.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春花图》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春雨图》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最后三个自然段,除了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三段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025南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北 方 的 盐
迟子建
①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②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便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渺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幻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的、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③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那个夏至时可以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很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且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纷纷扬扬地凌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④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它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菜蔬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音,好像盐在唱歌。
⑤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分,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
⑥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他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江南,其气候的寒冷与摄盐过量无疑是两大元凶。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一角,总会有几碟颜色暗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⑦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便会悄然浮出眼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⑧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19. 本文主角是“北方的盐”,为何前三段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北方的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将第④段画横线句的主语“它”改为“北方女人”,你觉得作者会怎么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作者在文末说“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作者这位“北方人”对北方的盐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2025无锡江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6分)
山里栗花开
李月玲
①我的家乡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盛植栗树。栗花一旦绽放,便霸气十足地遍布整个县域的山坡、平地,遮住山绣球、山茉莉以及其他一切零星的野花。山里风大,栗花在苍翠间随风舞动,像翻滚的海浪,像漫天的繁星。
②栗子花香味独特,浓郁醇厚。这香气随风飘过山林,飘过田野,一直飘进农户家的院子里。“熏醉了,吃饱了,灌了一肚子香。”农人满面喜气地说。这个季节,他们要蹲在栗树下拔草,把树根周围的草清理干净,秋天好捡栗子。守着村里栗树林干活的农人,不少已是做爷爷的人了。
③我爷爷在世时,除去种地,每年都要打理进了城的儿女们的栗树。
④春天,儿子们匆匆回来,给栗树剪完枝,又匆匆地回市里。爷爷捡拾掉落一地的枝条,在栗树周围挖沟,撒上肥,期待着栗树茂盛地长起来。
⑤夏天,栗树开花前,再给栗树来一次修剪。待花落了,再施一次肥。
⑥秋天,成熟的栗子掉落,爷爷就拿起口袋,钻进栗子坡去捡掉落满地的果实。
⑦爷爷用栗果喂饱一个个口袋后,儿女们也差不多要回家了,爷爷就拿出一部分栗子,炒着吃。
⑧一个月后的某天,我又回老家看爷爷,他像以往那样看着我嘿嘿地笑。然后转身回屋,从柜子上拎起个塑料袋,把攒着的一大袋栗子送到我手里,里面居然是黄澄澄的饱满的香甜栗仁!栗仁有十几斤。我知道,生栗子去皮很难,栗子表皮坚硬不说,栗仁外面还包裹着一层茸毛软皮,极其难剥。这么多生栗仁,爷爷得用多少时间剥完呢?我眼眶酸胀,不敢再看爷爷热切的眼睛,只得抬头看向窗外的院子。耳边是爷爷絮絮的话。他说,给我留的栗子,他怕放坏了,天天睡觉前剥点……我抓住爷爷的手,他粗糙的手掌令人心疼。
⑨而今,虽然栗树仍像往年一样,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却没人拿着口袋等待栗子成熟落地,等着我们回家去拿了。父亲带领我们钻进栗子坡捡拾掉落一地的栗果,我们猫着腰,循着栗果的踪迹,一颗一颗拾起,时间一长,腰酸得像坠上了秤砣。那时,我才体会到爷爷每年秋天捡栗子的辛苦。九十岁的爷爷每年要捡满好几袋,他的腰要疼多久呢?可我从没听过他抱怨。也许,当爷爷看到满地油亮可爱的栗果,想到儿女们回家来拿走满满几袋栗子,内心更多的是兴奋和欣喜吧。
⑩我们村种栗子年头不算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青龙板栗大量出口。那时同村有个叔叔在县里工作,每次回家都会讲邻村的板栗多么好吃、出口板栗多么赚钱。村里人听得满眼羡慕,后来在那个叔叔的帮助下购来栗树苗,在自家山坡、地里栽上了。如今,栗子产品已从单一的糖炒栗子发展到栗子罐头、冰栗子、栗子鸡……家乡人的生活里,栗子无处不在,就连新人结婚,也要在新娘的被角里缝进几颗饱满的大栗子和甜枣,祝福新人“早立子”。
爷爷总爱让我们猜谜语:刺猬猬,套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个小胖小。这个谜语太简单了,我们都懒得应,但爷爷觉得他把我们难住了,得意地笑着。
栗花再开时,没人再给我们说这个谜底显而易见的谜语了。但萦绕在每一处空气中的栗花香,总让我想起爷爷那袋如珍宝一般的栗仁。
我站在栗树林里,就像陪着爷爷。我们一起闻着栗花香,一起听着栗果掉落的声音。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8月17日,有删改)
23. 【梳理事件】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有关爷爷的几件事,完成思维导图。(3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4. 【赏析佳句】小语打算用圈点批注法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请你帮他完成。(6分)
(1) 山里风大,栗花在苍翠间随风舞动,像翻滚的海浪,像漫天的繁星。(从修辞的角度品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后转身回屋,从柜子上拎起个塑料袋,把攒着的一大袋栗子送到我手里,里面居然是黄澄澄的饱满的香甜栗仁!(从重音的角度帮小语设计朗读,并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理解情节】有同学认为第⑨段中“我”和父亲去捡栗子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领悟深情】小语说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改为《秋天的怀念》,小文说还是《山里栗花开》更好,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0分)
27. (2025泰州泰兴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曾收到过无数份馈赠。有的馈赠是岁月长河中偶然拾得的珍珠,每一颗都闪耀着智慧;有的馈赠是生命旅途中偶遇的风景,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有的馈赠是心灵深处悄然绽放的花朵,每一瓣都散发着芬芳。
请以《藏在________里的馈赠》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⑤书写工整。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 1. (1) 茵茵 影 藻(每空1分) (2) D (3) B
2. B 3. A 4. D(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5. A(“日暮”“冬宵”“雪夜”“第二天的早晨”提示写作顺序是①③②⑤,④是对前文内容的小结,放在最后)
6. (1) 秋风萧瑟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每空1分)
7. (1) [示例]①海报中的书架投下的阴影巧妙地构成了一个人头的形状。这一设计不仅富有创意,更寓意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载体;②在海报的上部有一行文字——“世界读书日”,这提醒我们读书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活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③其中“书”字上有雷达标志,意味着书籍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见更远的世界;④海报中的两行小字“你所想象的美好 在书中皆有可能”强调书籍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未来的希望。(4分)
(2) [示例]藤野先生 因想要学医救国来到日本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却因“幻灯片事件”发现拯救国人的灵魂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决定弃医从文,离开仙台。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到国内的经历正是他探索爱国之路的体现。(3分)
二、 (一) 8. [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荡漾,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3分)
9.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3分)
(二) 10.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藻绿的特点,衬托出水的清澈。(3分)
11. 通过写水藻的绿,表现出济南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3分)
12.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日里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的冬天充满着无限的生机。(3分)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清澈、绿藻可爱的特点。(3分)
13. 原句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改为陈述句则语气过于平淡。(3分)
(三) 14.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2分)
15. 运用侧面描写,烘托出春日花多、花美、花艳、花香的特点。(2分)
16. 从触觉角度描写,写出了春风温和的特点。(3分)
17. 还写了树叶、小草、灯光、行人、农民、房屋等,描绘出一幅安静而和平的画面。(2分)
18. 拟人。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这三个特点。(3分)
(四) 19. ①因为二者外形、颜色相近;其形成都有浪漫的过程;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美”。②雪的降临赋予北方以寒冷,天气寒冷引出北方餐桌上的咸菜,从而引出盐;先写“北方的雪”是为下文写“北方的盐”作衬托和铺垫。(4分)
20. [示例]北方女人其实在秋天就向它张开了热情的怀抱。(2分)
2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刻画出雪降落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雪由“小心翼翼”到“纷纷扬扬”的从小到大的过程,侧面表现出北方冬天寒冷的特点,铺垫和衬托冬季北方人“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3分)
22. ①北方寒冷的冬季给人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脑血管病高发等痛苦,所以北方人的生活是含着“泪”的;②北方人为了克服冬季寒冷而摄入比南方人更大的盐量,这样的比南方人更咸的“泪水”里寓含着北方人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③寄寓着作者对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美丽的盐粒的喜爱之情;④漫漫寒冬里,盐给予北方人以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盐的感激之情;⑤盐与北方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体现北方人冬天对温暖的渴望。(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五) 23. ①爷爷捡栗子 ②爷爷炒栗子 ③爷爷送栗子(每空1分)
24.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舞动的栗花比作翻滚的海浪、漫天的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花的繁密,栗花舞动时的壮美、明艳,表达了作者对栗花的赞美,暗示了花香的醇美和栗子的丰收。(3分)
(2) [示例]应该重读“转身回、拎、攒、送”这些动词,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爷爷对栗子的珍视,把栗子送给“我”时的温暖真心,表达了爷爷对“我”满满的爱意。(3分)
25. 不同意。第⑨段通过描写“我”和父亲去捡栗子,写出了“我们”捡栗子时的不容易,从侧面衬托了爷爷的辛苦,表达了“我们”对爷爷的心疼、理解、感激、敬佩与怀念。(3分)
26. [示例]我觉得《山里栗花开》更好。因为这个标题渲染了山里栗花盛开的美好画面,烘托了爷爷及农人们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执着坚守以及爷爷对孩子的浓浓爱心,用“栗花开”作为线索贯串全文,暗示了农人们种的栗子获得大丰收,农人生活的幸福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爷爷及农人们的赞美,对山中农人未来的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4分)
27.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审题立意] 《藏在____里的馈赠》需紧扣“馈赠”的深层含义,可将其定义为成长中收获的精神养分或情感启示,通过具体物象或场景(如“时光褶皱”“旧物裂痕”“误解冰面”等),展现平凡事物中隐藏的珍贵礼物。审题时要突出“藏”的隐喻,即馈赠并非直观可见,需通过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挖掘,如老照片里的家族记忆、错题本中的进步轨迹、自然现象中的生命哲思等。立意可设定为:以“馈赠”为线索,揭示生活中处处有启迪,引导读者用心灵发现平凡中的深意,传递“馈赠不仅是获得,更是成长觉醒”的理念。
[选材构思]本题要求写记叙文。选材可从三方面挖掘:时光旧物类:如奶奶的针线筐(藏在补丁里的温暖教诲)、爷爷的老怀表(藏着珍惜时光的启示)、小学毕业册里的枫叶标本(藏着友谊长青的秘密)等;自然启示类:如蝉蜕(藏着破茧的勇气)、石缝中的小草(藏着生命的韧性)、深秋时节银杏的落叶(藏着凋零与新生的哲学)等;情感波折类:聚焦与父母的争执(藏着理解的契机)、朋友间的误会(藏着沟通的智慧)、师长的批评(藏着别样的关爱)等。
[文章构思]写作时,可采用“悬念—解喻—升华”的结构: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中间通过具体事件展开,以“慢镜头”描写关键细节,逐步揭示“馈赠”的内涵;结尾跳出具体物象,将“馈赠”升华为生命的必修课。语言风格需质朴中见灵动,可用通感手法(如“听见阳光在老照片上沙沙生长的声音”)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契合初中生对成长故事的共情需求,在叙事中自然流露对“馈赠”的认知蜕变,避免生硬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