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朝花夕拾》分章练(一)
(《狗·猫·鼠》至《无常》)
40min
一、 填空题。(17分)
1. 不同地域对猫的看法和关于猫的传说各不相同,西洋人是不很喜欢________的,日本的猫善于成精,如传说中的“__________”,中国古时候曾有“__________”。(3分)
2. 阿长懂得很多“规矩”,例如正月初一迅哥儿清早一睁开眼睛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必须是“____________”,说完还得吃福橘;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______”;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____________…… (3分)
3. “我”在远房叔祖的书斋中看见过陆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那时最爱看的是《____________》。(2分)
4. 鲁迅最不理解和反感《二十四孝图》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
5. 鲁迅在《五猖会》中提到两座特殊的庙,分别是________庙和________庙。(2分)
6. “________”是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的角色,他是________的使者,他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浑身________(颜色)。(5分)
二、 选择题。(4分)
1.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和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C. 《狗·猫·鼠》是作者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写成的,表达了其对猫等暴虐者的憎恶,对隐鼠等弱小者的同情。
D.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段话描写的是长妈妈。
2. 关于《朝花夕拾》这本名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长妈妈”是鲁迅笔下经典的女性人物之一,《朝花夕拾》中,在《狗·猫·鼠》《五猖会》等篇目中都提到过她。
B. 在《五猖会》中,鲁迅回忆了童年时期前去看迎神赛会,因为书没有背完,被父亲责罚,最终没能去看迎神赛会的故事。
C.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认为像“子路负米”这类的孝道可以勉力仿效,但是像“卧冰求鲤”这类的孝道没有必要仿效。
D. 在《无常》中,鲁迅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进行对比,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三、 简答题。(12分)
1. 《狗·猫·鼠》中作者提到自己“仇猫”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发出了什么愤怒的诅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喜欢“活无常”。(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①《狗·猫·鼠》 ②《五猖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片段阅读题。 (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7分)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做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啦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 “我”幼小时对孝顺的理解和看了《二十四孝图》后对孝顺的理解有哪些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作者对《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哭竹生笋”等的描写,你认为作者对封建孝道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文是鲁迅小时候对“孝”的认识,请你结合“链接材料”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孝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朝花夕拾》分章练(一)
一、 1. 黑猫 猫婆 猫鬼(每空1分)
2. 阿妈,恭喜恭喜 老掉了 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每空1分)
3.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花镜(每空1分)
4.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每空1分)
5. 梅姑 五猖(每空1分)
6. 活无常 勾摄生魂 活泼 诙谐 雪白(每空1分)
二、 1. A 2. B
三、 1. 一是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它会尽情玩弄猎物,直至厌烦;二是猫和狮虎同族,却有一副媚态;三是猫叫的时候令人心烦;四是猫吃了作者养的隐鼠。(每点1分)
2.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2分)
3. 因为“活无常”爽直公正、可亲可爱、爱发议论、有人情味儿。他“鬼而人,理而情”,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这体现了人们在对黑暗的旧社会感到绝望和愤懑不满的情况下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判”的愿望。(3分)
4. [示例一]《狗·猫·鼠》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了童年时期“我”因失掉了所爱的小隐鼠而讨厌猫;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
[示例二]《五猖会》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3分)
四、 1. “我”幼小时以为孝顺无非就是“听话”“从命”,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自从得了这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甚至“有性命之虞”。(2分)
2. 持有揭露和批判斥责的态度。(2分)
3. [示例]上文讲小时候的孝是孝顺,长大后的孝是赡养;而链接材料指出孝不仅应是赡养父母,更应是怀着恭敬之心对待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孝就只是一种物质上的义务。尤其是在父母老去之后,若只是赡养父母,却无恭敬之心,不关心父母的精神、情感需求,这样的“孝”是有缺憾的。(3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的孝,就是认为能够赡养父母。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呢?”名著 《朝花夕拾》分章练(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范爱农》)
50min
一、 填空题。(21分)
1.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借动物喻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写南京求学经历的文章是《____________》;抨击庸医的文章是《____________》。(4分)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生活,表现了对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__的追求,以及儿童的________的心理。(5分)
3. 《琐记》中,作者主要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描述了当时的________学堂和________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________。(4分)
4. 《琐记》中,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________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强烈欲望。(3分)
5. 《藤野先生》回忆了鲁迅在________留学时期的求学生活,记叙了其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
________。贯串全文的内在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3分)
6. 故乡是生命的起点。阅读《朝花夕拾》,我们知道绍兴城是鲁迅生长的地方。绍兴城里的那些人,有的给予他温馨的回忆,如方正质朴的寿镜吾先生、________________……有的让他产生理性的思考,如搬弄是非的衍太太、______________……(2分)
二、 简答题。(20分)
1. 《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有怎样的一个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而死,这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了哪些事?文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完《朝花夕拾》后,班级拟开展以“细数朝花夕拾感”为主题的分享活动,小语绘制了“鲁迅也有朋友圈”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忙补充完整,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4分)
(1) 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25泰州海陵期中)学校开展“书香润心,亲子共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8分)
(1) 阅读丰富体验。《朝花夕拾》中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不少文章写到鲁迅的童年趣事,请任选一篇推荐给家长阅读,并具体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增进交流。请补全下面的阅读批注,并说说你的看法。(2分)
阅读内容 阅读批注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家长批注:从寿镜吾先生的语言和神态,可见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认为学生应该心无旁骛,专心读书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我的批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交流】家长:严师出高徒。只有像寿镜吾先生那样威严的老师,才能镇得住学生,让学生专心学习。
你:我不完全认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助力成长。从以下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围绕这个关键词谈谈《朝花夕拾》对你成长的启示。(3分)
关键词:志向 理解 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片段阅读题。(5分)
(2024泰州姜堰期中)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小文找到了下面两个语段,请你和她一起来完成相关问题。(5分)
【语段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段二】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节选自《五猖会》)
1. 语段一中的“先生”是 ________ (人名),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他________的特点。语段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使“我”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3分)
2. 小文还找到了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一段评论:“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请结合上面任一语段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朝花夕拾》分章练(二)
一、 1.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琐记 父亲的病(每空1分)
2. 百草园 三味书屋 自然 知识 天真、幼稚、欢乐(每空1分)
3. 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 江南水师 矿务铁路 乌烟瘴气(每空1分)
4. 进化论 《天演论》 探求真理(每空1分)
5. 日本 感激与深情的怀念 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每空1分)
6. [示例]不辞辛苦买来《山海经》的长妈妈 草菅人命的陈莲河(每空1分)
二、 1. 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作者小时候觉得衍太太是个“大好人”,后来看清了衍太太的真面目,十分厌恶她。(2分)
2. 为了避开那些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去日本学医救国。后来又认识到国民麻木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2分)
3. 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实习的情况;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藤野先生是一个热情诚恳,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4分)
4. (1) [示例]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彰显了先生的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大爱。先生不仅教会“我”知识,并且像朋友一样关心“我”,当“我”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先生感到惋惜并赠予“我”照片。(2分)
(2) [示例]范爱农 “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都有接触,范爱农在革命前对黑暗社会不满,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我”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充满同情和悼念。(2分)
5. (1) [示例]推荐篇目:《阿长与〈山海经〉》(1分)
推荐理由:文中写“我”因隐鼠被阿长意外踩死而憎恶她,后来阿长给“我”买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这样的反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单纯。阅读这篇文章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2分)
(2) [示例]①从藤野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可见他耐心温和、治学严谨 ②威严的老师会让学生敬畏,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像藤野先生那样温和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每空1分)
(3) [示例一]志向: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回忆童年往事,展现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志向。对我而言,这本书启示我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与思考,明确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心,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示例二]理解:《朝花夕拾》让我明白了理解的重要性。通过阅读鲁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我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独特的,理解他人的背景和感受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相处。同时,理解也意味着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只有真正理解自己,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坚定自己的志向。(3分)
三、 1. 寿镜吾(或:寿怀鉴) 严而不厉(或:严厉、开明) 父亲要“我”背完《鉴略》(或:背完书),再去看五猖会(每空1分)
2.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自由玩乐的快乐时光,与读书的乏味生活形成对比。鲁迅借此表达了要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