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38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8分)
北纬31°,东经120°,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在这里汇入南黄海。江水liú tǎng万里,从上游带来泥沙,冲积成陆。江水也带来丰沃养分,滋润着这片rè chén的土地,使这里被誉为“鱼米之乡”。
这就是南通。南通地处江北,南风北韵从盐道、江水、海风中飘来,陶冶着这方水土的性情、生活乃至饮食。江鲜、海鲜、河鲜争味,汇成了风味chún cuì、唇齿留香的江海鲜味。
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今天的南通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__A__(神通广大/琳琅满目)的美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南通吴越同席,南北兼顾__B__开放的文化背景令南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如今,通过南通饮食的包罗万象,使南通菜在中华美食中自成一派。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liú tǎng( ) rè chén( ) chún cuì( )
(2) B处应该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1分)
(3) 从A处括号内选出最合适的成语:____________。(2分)
(4) 文中画线句是病句,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春日的天气总是不可捉摸,早上还是阳光灿烂,中午却有可能大雨倾盆。
B. 上课前,教室里乱作一团,当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时,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C. 时间过得好快,如今他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半大小伙了。
D. 这本小说的结局真是骇人听闻,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3. 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使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
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
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4. 请根据语境,将横线处的古诗文名句填写完整。(10分)
“中国式浪漫”植根于传统文化,更被满腹情思的文人墨客藏入诗词歌赋中。曹操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借吞吐日月的沧海,抒写心怀乾坤的浪漫;李白以月传情,(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流露情深义重的浪漫;李商隐暂抛眼前离别的凄苦,(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想象未来欢聚的浪漫;刘禹锡不悲秋而爱秋,“(4) 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表露豪迈诗情的浪漫;孔子吃粗粮喝冷水,“(5) 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传达重义轻利的浪漫;诸葛亮告诫儿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隐含淡泊宁静的浪漫。
5. (2025徐州期末改编)请结合《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阅读过程,完成题目。(8分)
(1) 任务一:梳理成长的关键事件
一些事件成为人生转折的关键,改变了主人公的人生方向。《朝花夕拾》呈现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①《________》(填写篇名)中作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藤野先生》中,因“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的发生,作者走上了用文字改造国民灵魂的道路。《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从天生石猴成长为斗战胜佛的故事,其中,因②________(填写事件),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得自由,后拜师唐三藏,走上修身成圣的道路。(2分)
(2) 任务二:发现成长的关键人物
无论是鲁迅还是孙悟空,其成长过程都受到老师(师父)的重大影响。请从下面的四位老师(师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品内容,阐述他对鲁迅(孙悟空)成长的影响。(2分)
鲁迅:寿镜吾、藤野先生 孙悟空:菩提祖师、唐三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任务三:探究成长的关键原因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外在的引导、教育,还需要个人的思考、行动,请根据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的歌词,结合整本书,分析孙悟空成长的关键原因。(2分)
歌词: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就不喜欢的两个故事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B. 《父亲的病》中,在父亲临终前,衍太太教“我”大声叫“父亲”,“我”为此很感激她。
C.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敲打孙悟空后脑三下,悟空领悟到祖师的意思,半夜三更从后门进入,向菩提祖师学艺。
D. 《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封建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家长。
6. 学校开展“革命文化·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其三)
【材料二】为持续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主办的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在白山市临江市开幕。
本次红色旅游节邀请来自韶山、延安等革命老区代表,以及周恩来故居、邓小平故居、红旗渠等红色景区代表,以及河北、山西、江西、湖南、黑龙江等研学机构,签署红色研学旅游合作倡议,加强省内外游客交流互换,增强红色旅游市场活力。
【材料三】红色旅游的底色是红色。它以红色资源为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等可移动红色资源,以及文艺作品、口述记忆等非物质红色资源。
通过探访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游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奋斗的环境,真切感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广大游客对红色旅游的热衷与期待,在消费端显露无遗。年轻人云集的小红书,有关延安的旅游攻略就高达2万篇。据《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18岁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18~35岁游客占比50%,36~55岁游客占比20%,56岁及以上游客占比1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________。
(1) 根据材料三内容判断,材料一中的《梅岭三章》(其三)属于________红色资源,位于潍坊市城区的“潍县战役指挥部陈列馆”属于________红色资源。(2分)
(2) 请你为材料二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材料二看,吉林省邀请外地代表、机构参加旅游节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在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52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龙 标 野 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①愁远谪②,青山明月不曾空③。
【注】①弦歌:音乐和歌声。②远谪:降职远调。③不曾空:不曾缺失。
7.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愁”,甲诗中作者是真“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作者其实不“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8. 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南通海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甲】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①,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②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③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④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⑤。
【丙】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⑥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⑦,神意自若。
【注】①阿:山的曲折处。②既:已经、以后。③仆:谦称,指自己。④语:告诉。⑤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⑥咸:全、都。⑦晏然:坦然的样子。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时 何 充 为 敦 主 簿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前坐____________
(2) 对曰____________
(3) 故与众坐称____________
(4) 神意自若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文中“足下”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都是常见的古人称谓。请结合古人称谓的相关知识,解释“足下”和“尊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世说新语》按内容共分为“言语”“方正”“德行”“雅量”“文学”等36类,请判断乙文和丙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哪一类,并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5盐城东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父亲的课堂
明前茶
①十年后,我还记得中考结束那年,父亲回家探亲时,进家门第三天,就嫌弃我的懒惰、柔弱、优柔寡断与吃饭慢,决定带我去骑行川藏线。
②身为军人,父亲说干就干,立刻买了一辆新的山地车、折叠式帐篷、迷你压力锅,还有冲锋衣之类的,马上带我进行适应性训练,每天骑行50千米。
③当时,我很不乐意父亲这般不容分说地干预我的生活。中考好不容易结束了,不是应该躺在沙发上紧握游戏手柄吗?一个时常在我生活中缺席的男人,凭什么对我的性情与吃饭速度指手画脚?我好几天都在幻想着自己在父亲面前爆发并摔门而去,然而,不知为什么,一到父亲那张黑红的国字脸面前,我就像新兵见到连长,将满腹的委屈与愤懑都咽了回去。
④母亲看着不忍,在厨房里小声争辩,说我还没有完全发有好、身体瘦高,穿着冲锋衣顶风上坡时,像一只翼装大鸟,问:“你就不担心他路上生病吗?”
⑤父亲淡淡地说:“我唯一的儿子,我有数。听着,我不想他长大后经不起挫折,这会害了他未来的媳妇。”
⑥母亲不作声了,只是在父亲的行囊中硬塞了十几条巧克力和六支防晒霜。
⑦在那场砥砺风雨和暴晒的骑行中,与父亲起过什么争执,十年以后的我已经忘了。我记得的,是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一手死死地摁住我的脑瓜,一手帮我涂防晒霜的场景;是父亲把方便面底下卧着的茶叶蛋,硬塞到我碗里的场景;是高原上的冰雹雨降临时,父亲不容分说地把唯一的不锈钢脸盆顶在我头上的场景;是父亲站在高坡上,朝坡下倒卧不起的我怒目而视的场景。是的,这318国道上炼狱般的25天,我是怎么撑下来的?可能,支撑我的,是父亲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些许轻蔑与失望吧。父亲跟沿途的修车铺老板、小饭馆伙计、小旅馆老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这小子,没点男子汉的气概,老刘家的精神气,到他这一辈,恐怕要断。我这一趟拉他出来,就是想练一练他的精神气。”
⑧我一直不服父亲给我贴的标签:我怎么就没男子汉的气概了?老刘家的精神气,为什么由你说了算,而不是由我说了算?等着吧,总有一天,我的筋骨会结实,我的目光会锐利,我会修山地车,会在强风中福帐篷,会看北斗七星寻找方向,会在旷野上点燃篝火,我将会比你更耐压、更有眼光。我等着,等你老了,看你会不会像今天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⑨为此,我在骑行的后半段路上目光如炬,沉默是金,连父亲给我挑破脚上的水泡,给我膝头敷上骨药,都咬着牙一声不吭。我看到,父亲脸上深不见底的威严裂开了口子,一丝战栗掠过他的腮帮肌肉。就在我心里怒吼“不要你心疼”时,那条口子已经合拢。父亲掉头而去,丝毫不带感情地说:“熄灯睡觉,明天6点半开始骑行,要躲过下午3点以后的雷暴。”
⑩最终,我和我沧桑的自行车,一同见到了布达拉宫。仰望那耸立在高天薄云之下的神圣殿堂,一尘不染的白色楼宇中集拥着有穆的深红楼宇。只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流了一脸。
十年后,我成为一名博士生,在大学的高分子实验室里,师兄弟们一边做着对比实验,一边聊起“父亲的课堂”,我发现,大部分的男生都在成长的某一刻,受过父亲毫不留情的敲打。
可能,相比母亲那种柔软包容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教育都是有点硌人的,可到成年后,回过头来看,这种严厉的课堂,为我结结实实补了一次钙,让我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都强健了起来。
14. 父亲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大课,请完善下列“课堂”信息。(5分)
授课内容:父亲带我骑行川藏线。
授课原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波澜:父亲带我进行适应性训练,“我”的心理感受是(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骑行路上,父亲流露出对我的轻蔑与失望,“我”的心理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成果:“可能,相比母亲那种柔软包容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教育都是有点硌人的。可到成年后,回过头来看,这种严厉的课堂,为我结结实实补了一次钙,让我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都强健了起来。”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质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次写到“口子”,怎样理解父亲的“口子”裂开又合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文章第⑥段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两段文字中两位母亲“不作声”“不说了”的原因及其表达效果。(4分)
【链接材料】(母亲)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这篇文章也给所有读者上了一课,有同学认为,父亲这种做法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成长。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种“敲打”式课堂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025盐城鹿鸣路初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小 背 篓
彭学军
①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
②爷爷的手很巧,家里的箩筐啊,篮子呀,都是他编的,漂亮又耐用,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③几场春雨过后,桃花开了,油菜花田黄灿灿的一片。
④叽叽叽——房梁上的巢里热闹起来。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
⑤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
⑥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好,香喷喷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菜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
⑦“哟——哟——”远远地就能听见吆喝声,是爸爸在赶着牛犁田。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往上走,爸爸说,这都是爷爷、爷爷的爷爷开垦出来的。
⑧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哪里的三叶草最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
⑨犁好田,再耙匀,往田里放满水,就可以插秧了。
⑩爸爸妈妈都下田了。他们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插进水田里,插好一行,往后一退,就像在田里写字一样。
一听到弟弟饿得哇哇哭,我就会用小背篓背他去田里找妈妈。
妈妈给弟弟喂奶的时候,我也会下田。可我插下去的秧苗歪歪斜斜的,好像随时会倒下去。
插完秧不久,雨下个没完。爸爸总也不放心,经常要去看看。田里的水太多了,会把秧苗沤坏,得把田埂挖开个缺口,让水流掉一些。
夏天到了,门前桃树上的桃子熟了。菜园子里的辣椒啊,西红柿呀,都红了;丝瓜、豆角的藤蔓爬上了架。拨开西瓜地里的叶子,能看见下面藏着的西瓜。红薯地里也是绿油油的一片,不过一个红薯也没有,它们都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我的小篓能装不少东西呢。
回来的时候,小背篓里满满当当的,有奶奶的头巾、爸爸的烟草、妈妈绣花用的丝线、弟弟的拨浪鼓,还有给我做新衣服的碎花布。
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刚抽穗儿的稻子耷拉着脑袋,田里的裂缝好像都在说:“好渴呀,我想喝水!”
全家人都出动了,我们挑水浇大田、浇菜园子、浇西瓜地、浇红薯地、浇果树……
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大暴雨!
稻子、果树,西瓜地、红薯地,还有整个菜园子,都活了。
山里的野果树也活了。我和小伙伴背着小背篓进山,野果子是最馋人的,特别是野枇杷,毛茸茸的,黄黄的,味道酸酸的。
秋天来了,稻子熟了。
爸爸和我扎了个稻草人,竖在田中间,小鸟就不敢落下来了。
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母鸡也带着小鸡们来了,不过,它们把捡到的谷粒都吃掉了。
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
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
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篓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
做好的酒封在坛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
没有孩子不喜欢冬天。冬天到了,离过年就不远了。
过年,让人开心的事太多了: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看舞狮子……
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
奶奶说:“年夜饭就是团圆饭。”
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
雪下了一夜,院子变白了,一大清早我就跑进雪地。
雪花落在我的手心里,它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银闪闪、亮晶晶的,好看极了。
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18.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1) 他们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插进水田里,插好一行,往后一退,就像在田里写字一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从停连、重音、语气中任选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陈述理由。(3分)
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校园广播站准备广播这篇文章,小鹿准备引用一段教材单元导语作为广播开场白的一部分。你认为下面哪个单元导语更合适?请做出合理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节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语)
透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回望即将告别的童年,这一切都值得好好体会、领悟。 (节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0分)
22. (2025盐城大丰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旅途中,我们历经风雨,却也幸运地拥有无数次“被照亮”的瞬间:师长关切的目光,朋友贴心的举动,陌生人善意的微笑,书页间偶然读到的一句话……总有一些人、事、物,像一束光照进生活,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
请以《有幸被照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抓住细节,适当抒情;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 1. (1) 流淌 热忱 纯粹(每空1分) (2) ;(或:分号)(1分) (3) 琳琅满目(2分) (4) 删去“通过”或“使”。(2分)
2. C 3. B
4. (1)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晴空一鹤排云上 (5) 不义而富且贵 (6)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每空1分)
5. (1) ①琐记 ②大闹天宫(每空1分)
(2) [示例一]寿镜吾。因为寿镜吾老先生的严格要求,鲁迅养成了勤学善思的习惯。 [示例二]藤野先生。因为藤野先生的热情关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鲁迅坚定了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示例三]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教会了悟空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赐予悟空姓名,让悟空从野猴成长为一位本领非凡的妖仙。 [示例四]唐三藏。唐三藏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还他自由,带领孙悟空西天取经,一路引导和教育,让孙悟空控制住了自己的妖性,并成长为斗战神佛。(2分)
(3) ①不断学习本领:孙悟空神通广大,又得恩师指点。②有高远的目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孙悟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扫清天下浊。③历经艰难险阻,在挫折中磨炼意志:孙悟空斩妖除魔,取经的意志愈加坚韧不拔。(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4) B
6. (1) 非物质 不可移动(每空1分)
(2) [示例]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开幕(2分)
(3) 加强省内外游客交流互换,增强红色旅游市场活力。(2分)
(4) [示例]红色旅游的游客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分)
二、 (一) 7. 对友人的思念至深 寄情山水,十分旷达(每空1分)
8. 李白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2分)王昌龄的诗:诗人虽被降职远调,但徜徉在山水中,显出一种旷达之情。(2分)
(二) 9. 时/何充/为敦主簿(每处1分)
10. (1) 上前 (2) 回答 (3) 故意,特意 (4) 神态(每空1分)
11. (1) 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怎么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2分)
(2) 李元礼和他的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2分)
12.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1分)“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1分)
13. 乙:言语,丙:方正。理由:乙文主要写了孔文举巧妙回答李元礼、陈韪的话的故事,表现了孔文举的聪明机智,语言天赋很高,故属于“言语”;(2分)丙文主要写了何充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正直品质,故属于“方正”。(2分)
【参考译文】
【甲】有位客人问陈季方:“您的父亲陈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大的名声?”陈季方回答:“我的父亲就好比生长在泰山曲折处的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深渊;(桂树)上面被甘露沾湿,下面被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怎么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没有功德!”
【乙】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孔文举到他家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便上前坐下。李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孔文举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后局促不安。
【丙】王含担任庐江郡太守时,贪污腐败,声名狼藉。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故意在众人面前称赞(说):“我的兄长在庐江郡做官做得很好,庐江的人士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主簿,也在座,(他)表情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情况跟这个不一样。”王敦(听后)沉默不语。周围的人都为此感到不安,而何充却神态自若,神情如常。
(三) 14. (1) 父亲嫌弃我懒惰柔弱,优柔寡断且吃饭速度慢。(1分) (2) 委屈(或:愤懑) 不服(每空1分)
(3) 运用比喻,表现这段经历对“我”影响之大,突出父亲“课堂”的重要性;抒发“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之情;篇末照应题目,总结全文。(2分)
15. “裂开”是父亲看到“我”受伤而露出心疼的样子,“合拢”是父亲极力掩饰对“我”的宠溺,表现得严厉,这都是出自对“我”的爱。(2分)
16. 本文中的母亲“不作声”,是对父亲做法的无法辩驳,衬托出父亲对“我”的严厉。“链接材料”中母亲“不说了”是担心“跑”“跳”一类的字眼刺痛双腿瘫痪的“我”。表现出母亲的细心体贴以及对“我”深沉的爱。(4分)
17. [示例]我认为这种“敲打”式课堂会激发孩子的自尊心,有利于孩子成长。文中的“我”当时难以接受,但随着课堂的推进,我激发出了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最后走上正途。(4分)
(四) 18. (1) “拿”“分”“插”“退”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爸爸妈妈在田里插秧的场景,写出了他们动作的娴熟,从而体现了他们的勤劳踏实。(2分)
(2) “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和田地的干涸,为下文写全家人出动挑水浇田作铺垫。(2分)
19. [示例]重读“这”,并在“这”后停顿,加强对“这”字的强调,体现出“我”看到稻谷成熟、做成米饭之后的喜悦与成就感。(3分)
20. 燕子们见证了爷爷的善良温情,它们不会忘记爷爷,就如同“我”不会忘记爷爷一样,这句话借燕子,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思念。(4分)
21. [示例]第二单元导语适合作为广播开场白的一部分。文章通过描述一年四季中“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给爸爸送饭菜、赶集、摘野果子、烤红薯等事件,展现了“我”与家人之间的亲密互动与深厚感情,表达了对爷爷的怀念和感激之情,符合挚爱亲情的主题。(4分)
22.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审题立意]《有幸被照亮》这一命题,核心在于“照亮”。“照亮”既可以是现实中具体光线带来的光明,也可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指引、温暖与鼓舞。“有幸”则体现出对这种“照亮”的感恩与珍视之情。在立意时,可从生活中那些给予自己温暖、力量、希望、方向的人、事、物入手,挖掘其背后的意义。通过这些角度,展现生活中细微却珍贵的美好,表达对“照亮”自己的人或事物的感激,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感悟。
[选材构思]在选材上,可从家庭、校园、社会等不同场景选取真实且具有感染力的素材。家庭中,可写父母在自己考试失利时,没有责备,而是用温暖的话语鼓励自己重新振作,给予了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校园里,可以叙写在自己因身体不适而跟不上学习进度时,同学主动帮忙整理笔记、讲解难题,描绘这份情谊如阳光般温暖;社会生活中,可以讲述陌生人在自己迷路时热心指路,甚至亲自带领自己到达目的地,陌生人的善意照亮了自己当时慌乱的心。此外,还可选择书籍、艺术作品等作为素材,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精神在自己意志消沉时激励自己坚持奋斗;欣赏一幅画作,其色彩与意境让自己在心情低落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开篇可采用倒叙手法,先描绘自己处于黑暗、迷茫、困境的状态,再引出“被照亮”的瞬间,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接着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部分,升华主题,将“被照亮”的感受延伸到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感恩,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点明这束光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