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西游记》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 《西游记》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6:26:44

文档简介

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二)
(第二十三至四十九回)
45min
一、 填空题。(18分)
1. 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魔一个唤_________,一个唤__________,本是__________的两个童子。(3分)
2. 红孩儿,号__________大王,他的父亲是__________,母亲是__________,他住在六百里钻头号山枯松涧__________。(4分)
3.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中观音菩萨说他的三个箍儿分别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中师徒四人继续前行,来到黑水河边,黑水河中妖怪变成______,将唐僧、八戒摄去水底,__________潜水与那妖怪大战,但未能获胜。后来黑水河河神出面告知悟空此怪为__________的外甥,悟空前往龙宫欲问罪于龙王,龙王知错,赶紧命__________前去收伏并将妖怪带回龙宫处置。最后师徒四人在河神的帮助下成功渡过黑水河。(4分)
5.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中师徒四人在__________国,遭遇三位国师阻挠,拿不到通关文牒,只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国师斗法。(4分)
二、 简答题。(10分)
1. 在“四圣试禅心”的故事中,师徒四人的表现怎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等收走的倒是不少。结合下面两个故事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夺宝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②大战红孩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片段阅读题。(1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那A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A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A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你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1) 根据材料可知,A指的是________(人名),该文段体现了他 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2) 以上文段所述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 ________(地名)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倒,师徒四人连夜逃走,被________(人名)抓回,要求将树救活。最后,____________(人名)把果树救回才圆满解决这一劫难。(3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材料一】吩咐已毕,遂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那里晓得?行者遂在旁边高叫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俱已响毕,更没有风云雷雨,该让我了。”那道士无奈,不敢久占,只得下了台让他,努着嘴,径往楼上见驾。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说些甚的。”只听得那国王问道:“寡人这里洗耳诚听,你那里四声令响,不见风雨,何也?”道士云:“今日龙神都不在家。”行者厉声道:“陛下,龙神俱在家;只是这国师法不灵,请他不来。等和尚请来你看。”国王道:“即去登坛,寡人还在此候雨。”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
【材料二】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股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1) 材料一发生的地点是______(车迟国 五庄观),材料二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流沙河 通天河)。(2分)
(2)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主次人物,大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请联系阅读全书的相关积累,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孙悟空和猪八戒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三藏道:“正是,说得有理。”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材料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节选自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之《敢问路在何方》)
(1) 从材料一看,猪八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精神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二)
一、 1. 金角大王 银角大王 太上老君(每空1分)
2. 圣婴 牛魔王 罗刹女 火云洞(每空1分)
3. 孙悟空 守山大神黑熊精 红孩儿(每空1分)
4. 船夫 沙僧 西海龙王 太子摩昂(每空1分)
5. 车迟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每空1分)
二、 1.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4分)
2. 莲花洞的金角、银角两大王要吃唐僧肉,与悟空、八戒几经搏斗,银角大王终被装进葫芦内。太上老君此时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童子变幻而成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红孩儿用苦肉计掳走唐僧,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无计可施,最后观音用莲花宝座降服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以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红孩儿为代表的和神仙有直接渊源最后被神仙带走的妖怪,一方面体现了妖怪结局的多样性,可以满足读者特别是小孩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以及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是佛法感化、慈悲为怀的体现,让故事少了些血腥,多了些温情;当然很多没“背景”的妖怪多被打死,被收走的妖魔鬼怪大多为天庭中人的门徒或部下等,也有作者讽刺官官相护的嫌疑。(6分)
三、 1. (1) 猪八戒 好吃懒做,总是怂恿悟空(每空 1分)
(2) 五庄观 镇元子 观音菩萨(每空1分)
2. (1) 车迟国 通天河(每空1分)
(2) [示例]材料一中,孙悟空施法阻止虎力大仙,导致其作法时无雨降下,可看出孙悟空机智过人、神通广大;材料二中猪八戒抛鹅卵石试水的深浅可见其智慧。作者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将二者形象塑造得生动立体、个性鲜明,因此他们深受人们喜爱。(3分)
3. (1) 考虑问题周到,粗中有细。(2分)
(2) 不畏艰险(或: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或: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团结合作。(4分)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四)
(第七十二至一百回)
30min
一、 填空题。(9分)
1. 唐僧师徒路过一处地方,见有七个女子在溪边洗澡,这七个女子是     。(1分)
2. 太白金星化作老者给师徒四人报信,说前方有座狮驼岭,岭上有三个魔头,分别是青狮精、白象精和     。(1分)
3. 唐僧师徒在黑松林遇到了一个自称是被强盗掠来的女子,其实她是     ,后来她把唐僧摄到陷空山无底洞。(1分)
4. 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遇到了假公主抛绣球招亲,这个假公主是     所变。(1分)
5. 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祖授猪八戒为     ,沙僧为     ,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2分)
6.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名号的变化史,就是一部成长史,请依据书中的情节完成孙悟空的成长轨迹图。(3分)
孙悟空成长轨迹图
①     ②     ③    
二、 简答题。(13分)
1. 班级开展“邮票里看名著”活动,请根据你阅读《西游记》的情况,完成题目。(5分)
①《  救孩童》②《填平无底洞》③《狮驼岭降魔》
(1) 请为①处选择故事发生的正确地点(填字母),补全上面三张邮票的图案名称(2分)(  )
A. 天竺国 B. 流沙河 C. 比丘国 D. 蟠桃园
(2) 任选《填平无底洞》《狮驼岭降魔》两张邮票中的一张,简介其对应的主要情节。(3分)
我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班级开展“悦读·乐享”经典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5分)
(1) 有人说“我把《西游记》看成一部人生的教科书”。请结合原著内容,分享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西游记》,结合取经路上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的变化,说一说原先像不规则多边形的团队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像什么图形。大胆想象,分享你的答案和理由。(3分)
团队变化后所像的图形 理由
示例: 经过一番磨难, 唐僧师徒四人由一支松散的队伍,变成一支目标坚定,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它就像一个三角形,具有了稳定性
你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西游记》中取经之路漫长而曲折,其中一些经历堪称“取经之最”,你眼中的“取经之最”是什么?请从下面所给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说说理由。(3分)
①最难缠的妖怪 ②最厉害的宝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片段阅读题。(7分)
取经之路,也是孙悟空的成长之路。请在跳读《西游记》的基础上,精读下面孙悟空成长历程选段,完成题目。
【选段一】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选段二】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选段三】“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选段四】行者气得暴跳道:“中他计了!中他计了!”沙僧道:“中他甚么计?”行者道:“这是‘分瓣梅花计’,把我弟兄们调开,他劈心里捞了师父去了。天!天!天!却怎么好!”止不住腮边泪滴。
1. 按照孙悟空取经之路排列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选段一、选段三、选段四、选段二
B. 选段二、选段三、选段一、选段四
C. 选段二、选段一、选段四、选段三
D. 选段一、选段二、选段三、选段四
2. 在我们的印象中,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书中多次写到他流泪的情节,结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分析孙悟空流泪的原因。(2分)
选段一中孙悟空“止不住泪如泉涌”的原因是           。
选段四中孙悟空“止不住腮边泪滴”的原因是           。
3. 读完《西游记》后,小语为这部书提炼了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磨难”“执着”“勇敢”,请你从这几个关键词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四)
(第七十二至一百回)
一、 1. 蜘蛛精(1分) 2. 大鹏金翅雕(1分)
3. 老鼠精(1分) 4. 玉兔精(1分)
5. 净坛使者 金身罗汉(每空1分)
6. ①拜师学艺 ②齐天大圣 ③斗战胜佛(每空1分)
二、 1. (1) C
(2) [示例一]填平无底洞 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美女,把唐僧捉走,欲强迫其与之成亲。悟空三次进洞降妖救师未成,发现女妖却是托塔李天王的义女。悟空上天庭告状,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随悟空去擒妖。悟空第四次进无底洞,在托塔李天王父子的配合下,终于捉住了老鼠精。
[示例二]狮驼岭降魔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狮驼岭,三怪狮、象、鹏结成同盟欲抓唐僧,悟空降狮魔,擒象怪,到灵山请人降鹏魔,最终救出唐僧。(3分)
2. (1) [示例]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路上历经八十一难,降妖除魔、披荆斩棘,最终取得真经。这启示我们: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只有发扬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凭借智慧与力量,才能战胜它们,最终完善自身、获得成功。(2分)
(2) [示例]图形:○ 理由:经历一番磨难,有着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师徒四人,团结一致,组成了一支目标专一、同心协力、个人服从大局的团队。它就像一个圆形,具有了和谐、团结的特性(3分)
3. [示例一]我认为最难缠的妖怪是白骨精。此妖怪诡计多端,先后变为村姑、老妇人、老公公,三次欺骗唐僧,虽均被孙悟空识破,但唐僧人妖不分,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走。
[示例二]我认为最厉害的宝物是如意金箍棒。它原是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孙悟空用它作武器,随心意收放自如,变化无穷。每次师徒遇险,孙悟空都用它来大显神通,降妖伏魔,力保师父平安。(3分)
三、 1. C
2. [示例]师父冤枉自己 担忧师父安危(每空 1分)
3. [示例一]我觉得关键词“磨难”最合适。理由:《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如遭遇白骨精、红孩儿和黄袍怪等妖怪。这些磨难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意志,还促进了师徒间的团结。 [示例二]我觉得关键词“执着”最合适。理由:唐僧对取经的执着是故事核心,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他都未放弃使命。孙悟空执着于保护师父,猪八戒执着于食物和安逸,沙僧执着于完成任务。这种执着推动他们一路向前,最终完成了取经任务。 [示例三]我觉得关键词“勇敢”最合适。理由:《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凭借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终于取得真经。(3分)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三)
(第五十至七十一回)
40min
一、 填空题。(15分)
1. 独角兕大王最厉害的宝贝是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他用这个宝贝先后套走了     、     、火德星君的火具和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小猴等。(2分)
2. 唐僧师徒来到     ,唐僧与八戒误喝了     河的水,便觉得腹痛有胎。孙悟空听人指点,到解阳山破儿洞取来     水,才解除了唐僧、八戒的病痛。(3分)
3. 《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中,悟空、八戒抵不过毒敌山琵琶洞的女妖,原来这女妖是个     ,兵器三股叉是     ,扎人痛者是     ,唤作“倒马毒”,     也曾被她扎了一下,观音也近她不得。(4分)
4. 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生了一个女儿,唤作     ,招得一个驸马,唤作     。他们偷了祭赛国金光寺宝塔中的宝贝     ,致使寺中僧人蒙冤负屈。(3分)
5. 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降妖,到了麒麟山,他先变作一个攒火的     ,接着变作一个     ,然后又变作一个     ,并打死了一个小妖。(3分)
二、 简答题。(10分)
1.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三次离开取经队伍,一次次的离开展现了他的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全表格内容。(3分)
第几次离开 离开原因 离开表现 形象特点
第一次离开 打死强盗被师父指责 不受教诲、发怒出走 ①    
第二次离开 ②          拜别师父、嘱咐师弟 成熟稳重
第三次离开 打死贼寇被师父赶走 ③          冷静理智
2. 火焰山土地原来是什么人?火焰山又是怎么来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僧为什么见到“雷音寺”三个大字,就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片段阅读题。(16分)
1. 下面两段文字是《西游记》中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内容,小文在归纳时,有些情节乱了,请你帮助她整理归纳。(4分)
【材料一】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材料二】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以上两则材料选自①    (填写作者)写的《西游记》。材料一的故事情节是真假美猴王,假行者最终被②    识破,材料二的故事情节是③    ,两则材料都表现了孙悟空④    的性格特征。
2. 《西游记》中“紧箍儿”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现邀请你一起参与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并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3分)
精彩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成长
  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叫:“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 唐僧从观音菩萨处得到紧箍儿,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我们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名著,完成题目。(9分)
【甲】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一调 借扇遇挫  得定风丹 ①    借得假扇 失败
二调 ②    骗得真扇 牛魔王破计  拿回真扇 失败
三调 众神助阵  大战牛魔王 罗刹救夫  交出芭蕉扇 成功
【乙】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抡,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搧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搧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搧两搧,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1) 请联系原著,说说【乙】文中的“夺子之仇”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将【甲】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3)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但他在过火焰山的过程中却几经波折并不断寻求帮助,你觉得他配得上这一封号吗?请结合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内容,说说你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联系整本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三)
(第五十至七十一回)
一、 1. 孙悟空的金箍棒 哪吒的六般兵器(每空1分)
2. 西梁女国 子母 落胎泉(每空1分)
3. 蝎子精 两只钳脚 尾上一个钩子 如来(每空 1分) 4. 万圣公主 九头驸马 舍利子(每空1分)
5. 鹞子 猛虫儿 道童(每空1分)
二、 1. ①莽撞冲动 ②打死白骨精变化的凡人被师父驱逐 ③哀求师父、求助菩萨(每空1分)
2. 兜率宫守炉的道人。(2分)太上老君用来关押孙悟空的炼丹炉,被孙悟空蹬倒,落了几个砖,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3分,意思对即可)
3. 因为雷音寺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最终目的地,也是如来佛祖的所在地。唐僧的反应,一方面表现了他认为他们师徒已经到达取经圣地的激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佛祖的无比虔诚和恭敬。(2分)
三、 1. ①吴承恩 ②如来佛祖 ③三打白骨精 ④[示例]疾恶如仇、机智勇敢(每空1分)
2. 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不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②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紧箍儿咒》 ③孙悟空由原先的冲动、急躁易怒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变得更加理性(每空1分)
3. (1) “夺子之仇”指的是罗刹之子红孩儿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从此罗刹与红孩儿骨肉分离。(2分)
(2) ①变小虫入罗刹腹中 ②假扮牛魔王(每空 1分)
(3) [示例]配得上。孙悟空在三调芭蕉扇的过程中,斗罗刹、打牛魔王都未尝败绩。而且他变小虫、假扮牛魔王等都体现了他善用智谋的特点。(3分)
(4) [示例]观音院着火时,熊罴怪马上想到去救火,就在路过方丈禅房时,发现了锦襕袈裟,一时贪心,便偷了袈裟,返回黑风洞。这里的妖怪也表现出了人类的贪欲,这体现了“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特点。(2分)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一)
(第一至二十二回)
50min
一、 填空题。(19分)
1.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最终受__________点化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5分)
2.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唐僧师徒二人行至蛇盘山__________,忽然涧中钻出一条小白龙,将唐僧的坐骑连鞍辔一口吞了下去。这条龙因为__________被父亲以忤逆之罪告到天庭。后经________求情免除死罪,教他给唐僧做个脚力。(3分)
4. 高老庄的妖怪进入他所住的__________(洞名)取出兵器和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经过此地,那妖怪丢下________(兵器)跟悟空去拜见唐僧,唐僧为他取名为__________,法名__________。(4分)
5. 孙悟空为找袈裟,三次去__________,第三次请了__________,让其变成凌虚仙子,悟空自己则变成__________,骗黑熊吃下后让其交出袈裟。(3分)
6. 师徒三人来到黄风岭,唐僧被__________捉走,这个妖怪后被__________打死。(2分)
二、 简答题。(15分)
1. 小语在阅读《西游记》时,做了第1—3周的阅读规划。请你根据相关名著情节,说说她这样做阅读规划的原因是什么。(3分)
第1周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2、3周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注:精读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其余几章可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概括“金箍棒”的来历和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请说说石猴成为“美猴王”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述“高老庄收徒”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流沙河与妖怪的打斗中,悟空和八戒的表现怎样?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片段阅读题。(14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忽抬头往那洞门前看处,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仓皇不已。忧虑间,只听得孙大圣从西边吆喝而来,他才欠身迎着道:“哥哥,好大风啊!你从那里走来?”行者摆手道:“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那老妖使一柄三股钢叉,来与老孙交战;战到有三十余合,是老孙使一个身外身的本事,把他围打。他甚着急,故弄出这阵风来,果是凶恶,刮得我站立不住,收了本事,冒风而逃。——哏,好风!哏,好风!老孙也会呼风,也会唤雨,不曾似这个妖精的风恶!”
(1) 小冀同学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精读,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概括这一段所属的情节。(10个字以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躧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抡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
(1) 选段讲述的是什么故事?(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内容表现了大圣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段塑造大圣的形象用了哪些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对下列选文中“孙悟空使用变化本领目的的变化”的理解谈谈孙悟空的成长。(3分)
【甲】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节选自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乙】却说三藏师徒,安歇已定。那行者却是个灵猴,虽然睡下,只是存神炼气,朦胧着睡眼。忽听得外面不住的人走,喳喳的柴响风生,他心疑惑道:“此时夜静,如何有人行得脚步之声?莫敢是贼盗,谋害我们的?……”他就一骨鲁跳起。欲要开门出看,又恐惊醒师父。你看他弄个手段,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真个是:
口甜尾毒,腰细身轻。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嚣嚣薄翅会乘风。却自椽棱下,钻出看分明。
(节选自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丙】行者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
走盘无不定,圆明未有方。三三勾漏合,六六少翁商。瓦铄黄金焰,牟尼白昼光,外边铅与汞,未许易论量。
菩萨认定,拿了那个玻璃盘儿,径到妖洞门口。
(节选自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西游记》分章练(一)
一、 1. 七十二变 筋斗云 如意金箍棒 如来佛祖 观音菩萨(每空1分)
2. 浪漫主义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每空1分)
3. 鹰愁涧 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 观音菩萨(每空 1分)
4. 云栈洞 九齿钉钯 猪八戒 悟能(每空1分)
5. 黑风山 观音菩萨 仙丹(每空1分)
6. 虎先锋 猪八戒(每空1分)
二、 1. 小说前七回主要讲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前因后果,可在第1周进行集中阅读,第八回到第二十二回介绍唐僧收服三个徒弟的过程,可在第 2、3周进行集中阅读;第2、3周阅读规划中,第十四、十九、二十二回分别是收服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的具体章节,是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章节,需要精读,其余章节则可以略读。(3分)
2. 来历: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定子。(1分)特点:两头是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宝贝能如人意,有灵性,能随悟空心意变大变小。(2分)
3. 石猴与其他猴一起洗澡,想研究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于是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2分)启示: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1分)
4. 唐僧与孙悟空取经,途经高老庄,得知高家招了一个妖怪女婿,野猪模样,名唤猪刚鬣。悟空遂替高家收伏此怪。此怪原是天蓬元帅,因戏弄嫦娥遭贬,受观音点化在此等候取经人。唐僧为其赐名“悟能”,收其为二弟子,同往西天取经。(3分)
5. 悟空神通广大,却不善水战,猪八戒在流沙河与妖怪大战,因有了用武之地,表现得非常勇敢。(1分)道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孙悟空如此强大,水中作战却不如八戒,要让每个人专攻他擅长的领域,才会得到最好的发挥。(2分)
三、 1. (1) [示例]我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这段文字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且写得非常生动,应该精读。(3分)
(2) 大战黄风怪。(1分)
(3) 猪八戒意志不坚定,胆小怕事;但也不失勇敢和善良,是孙悟空的重要助手。(2分)
2. (1)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勇斗天兵天将。(1分)
(2) 表现了大圣桀骜不驯、勇于反抗、骁勇善战、敢作敢为、武艺高强等特点。(2分)
(3) ①运用语言描写。描写大圣和九曜星的对话,表现出大圣桀骜不驯、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特点。②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写九曜星战败的狼狈相,衬托出大圣的骁勇善战、武艺高强。③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描写大圣与天上神仙打斗,调兵布阵,表现出大圣骁勇善战、无所畏惧的特点。(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3. 由变松树的卖弄,到怕惊醒师父而变成蜜蜂,再到变成仙丹降妖除魔、保护师父,体现了孙悟空对自己变化本领的使用由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或:师父)、关注集体,心理逐步趋于成熟的变化过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