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3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日的盐城宛如一幅xuàn丽多姿的画卷,铺展在黄海岸边。“粉黛秋来换绮裳”,如云似雾的粉黛花穗在秋风中轻柔摇曳,好似翩然起舞的仙子;火红枫叶惹人醉,簇簇拥拥的红枫是秋天最美的期待,热烈又含蓄;风吹叶落如蝶舞,银杏树撑开一树一树的金黄,游客纷纷驻足感叹:“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秋意浓,桂花香,行走在盐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秋水粼粼,掠起阵阵涟漪,三五成群的精灵在滩涂悠然觅食,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美丽的盐城正以独有的浪漫与梦幻,温柔着每一个观赏者的心房。
(1) 根据语境,依次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2分)
xuàn( )丽 沁人心脾(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粉黛秋来换绮裳”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风吹叶落如蝶舞,银杏树撑开一树一树的金黄,游客纷纷驻足感叹:‘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话中的“一群黄蝴蝶”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C. “最是橙黄橘绿时”“铺展在黄海岸边”这两句话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
D. 在“火红枫叶惹人醉”这个语境中,“醉”是引申义“陶醉”的意思。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 我渴望像孩子一样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 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名词很常见,如“老师”“水稻”“上午”“明白”。
B. “聪慧/聪颖”“安静/寂静”“温暖/暖和”,这三组都是同义词。
C. 汉语中有些词语带有感彩,如“勇敢”“谦逊”“傲慢”“豁达”都是褒义词。
D. “雨后的古镇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好像”“仿佛”等比喻词。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B.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于漪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抒发了对自然、祖国及文学的热爱。
C. 莫怀戚的《散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写散步这件小事,表达出浓郁温馨的亲情。
D. 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家严”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5. 根据情境,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古人常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之情。王湾行舟江上,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生发出对新旧交替的人生思索;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在诗中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妙想象,遥寄对友人的牵挂;孔子站在河边,不禁发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揭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的道理;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也借“④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来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李白离开故乡时更是用“峨眉山月半轮秋,⑤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经典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漫步其间,你会发现“江山代有才人出,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行者常至”,当我们与诗歌同行,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6. 名著阅读。(4分)
(1) 读完《朝花夕拾》,你觉得书中哪个情节让你最有同感,最有共鸣?请结合相关文章简要说出一个情节,在班级故事会上与全班同学分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通的清末状元张謇与鲁迅处于同一时代,鲁迅选择弃医从文,张謇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医学专门学校,从《朝花夕拾》所展现的社会现实中,你能找到他们这样决定的动机和原因吗?(任选一个人阐述,举出一例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6分)
新实初级中学七年级(1)班计划11月10日下午2:30在本班教室召开“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前期筹备工作。
(1) 【撰写标语】为营造氛围,班级决定在黑板上写一则“标语”。请你设计一条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拟写通知】以下是班长以班委会的名义向同学们发出的一则通知,但在用词与格式上分别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写出修改意见。(4分)
通 知 我班定于明天下午2:30,在本班教室召开“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请全体同学按时莅临现场! 2025年11月9日 七年级(1)班班委会
用词错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错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55分)
(一) (2024南通海安初中教学联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春 日 晚 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诗中哪个词点明了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25无锡东林中学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进火:烧火。②著箅(bì):放箅子。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三处)(3分)
大 人 与 客 语 乃 俱 窃 听 炊 忘 著 箅 饭 今 成 糜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 (2)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3) 尔颇有所识不________________ (4) 仿佛志之________________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从乙文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怎样的品质?其父陈太丘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25盐城射阳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7分)
享 受 春 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的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盼望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瞥一眼外面新奇的风景,又叽叽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只绚丽多彩的花环,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出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4. 【散文·文脉】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6分)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散文·文字】文中有一些词语运用巧妙,值得反复玩味。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加点词“编织”的表达效果。(5分)
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只绚丽多彩的花环,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散文·文意】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025扬州树人教育集团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8分)
月夜梨花白
李朝德
①“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驿路梨花》以唯美的句子营造了一个静谧优美的世界,滋养着无数年轻的心灵,纯粹干净的文字背后弥漫着质朴的爱与善意,如山野之风吹拂月夜的梨花。
②2005年,我离开教师岗位到云南省作家协会工作,也有了与彭老接触的机会,在多年的相处中逐渐了解作为作家的彭荆风真实的样子。
③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会议上,作为工作人员我将参会人员席位卡摆放好后,就站在“彭荆风”的席位卡边上等待,我想看看《驿路梨花》的作者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会议还没有开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进来。很多人与他打招呼,他总是笑呵呵地与打招呼的人互相问候。走到他座位边上,他看见我这个陌生的面孔,对我微微笑了笑坐下来。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恰在这时,省作协杨红昆老师向他介绍了我这个新人。我有些激动,慌忙说:“彭老师,我原来是教师,教过两遍你的《驿路梨花》。”彭老呵呵一笑说:“那很好啊,来到作协,应该多读点书和写点东西。”我有些惭愧。没有来得及答话,又有人与他打招呼,他忙着回应。会议将开始,大家陆续入座,彭老落座前不忘转身问了我一句:“叫什么名字?改天我送你本书。”我忙告知自己的名字。
④下一次见面,真没想到,彭老还真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他刚出版的《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送给我,扉页早已写好:赠李朝德同志 彭荆风 2005年9月8日。
⑤那一刻,我的确很意外。我一新人,上次见面匆匆,环境嘈杂、寥寥数语,时间也隔着两三个月,他却用心记下这件事。纪实文学《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窥见历史的门,也引导我从门外迈入门里。
⑥最后一次见面是2017年12月底,中国作协主席到昆明看望云南文艺名家,彭鸽子与我及省作协的同志站在小区的路口等候。小区外一片开阔,远山苍茫,丽日蓝天下一只戴胜鸟飞来飞去,起起落落。车辆还没来,我们在路口大树下闲聊,又说起彭老的作品,谈起《驿路梨花》,惊觉我竟然三次学过这篇课文,分别是当学生时,实习时,当老师时,还做过课件。临时冒出个念头,想请彭老写下“驿路梨花”四字相赠,鸽子老师满口答应。
⑦我们一行人引导着车辆到达彭老家门口,才下车,彭老就高兴地迎上来,我们如见故乡亲人,热情地与敬爱的彭老拥抱。知道我们要奔赴下一站,彭老远远地对我们摇了摇手。
⑧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彭老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⑨2018年7月26日,彭老静静躺在鲜花丛中,我握着彭鸽子老师的手,鸽子老师泪眼婆娑。对我说:“走得那么急,他答应给你写的字都还没有写呢!”
⑩一个月后的某天,鸽子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在收拾彭老遗物的时候,发现彭老早已为我写下“驿路梨花”,鸽子老师在电话里哽咽着说,他答应的事情,从来都会做到。几个月后,我从鸽子老师手里接过了这幅彭老遗留于世最后的珍贵手迹,打开一看,毛笔书写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几个大字跳入眼帘,落款为“彭荆风 二○一八年元旦”。这是彭老留给我及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祝愿!
我一直在思考,彭荆风是功成名就的大家,小说、散文得心应手,而晚年的他,却避虚就实,更多作品用纪实手法去书写,不顾年迈,与自己对弈,与有限的时间角力。
每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煎熬与时间角力的结果。《滇缅铁路祭》是作者沿着铁路线走访十几个县,前后修改12稿才写出的;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接过中国作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奖杯时,他已经是81岁高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前后历时12载,十易其稿才写成。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彭荆风86岁又写成了56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
如有诗书藏于心,芳华终会成至真。回想在彭老的追悼会上,深情告别厅里弥漫的不是哀乐,而是根据他的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改编的电影《芦笙恋歌》的电影插曲《婚誓》,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是那么深情。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
17. 作者回忆了与彭荆风老人交往的四个片段,请按要求补全内容。(4分)
片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②:再次见面,彭老送书给“我”,为“我”打开历史之门。
片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④:彭老去世,鸽子老师将彭老生前题好的字交给“我”。
18. 你的同桌始终把握不好画横线句的重音与停连,请依据内容告诉他应该如何朗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3分)
而晚年的他,却避虚就实,更多作品用纪实手法去书写,不顾年迈,与自己对弈,与有限的时间角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彭老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以《驿路梨花》中的句子开头,以电影插曲结尾,引用极其精妙。请任选一处,说说其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做自己的光/别害怕勇敢后会怎样/至少那些岁月不会遗忘/做自己的光/不畏惧失败和绝望/你看路上行人走得匆忙/脚下是自己的模样……”
请以《做自己的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期中综合测试卷
一、 1. (1) 绚 qìn(每空1分) (2) B
(3) “看到”和“花香”搭配不当,(1分)将“和”改为“,闻到”,或将“和沁人心脾的花香”删去。(1分)
2. B 3. B
4. D(“家严”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5. ①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 ⑥各领风骚数百年 ⑦为者常成(每空1分)
6. (1)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雪地捕鸟。 [示例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课上偷描绣像。(2分)
(2) [示例]鲁迅认为要先救治人的灵魂(或:精神)。因为《〈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出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或:因为《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堕落、麻木刺激了他,使他认识到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肉体,文学才能救治人的灵魂)。(2分)
7. (1) [示例]新朋友,新世界。(2分)
(2) “莅临”使用不当,可把“莅临现场”改为“参加”。(2分) 落款部分,日期和署名位置错误,应把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2分)
二、 (一) 8.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繁盛、浓艳、润泽的风姿。(3分)
9. 以“斜阳”点明“晚”意,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3分)
(二) 10.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每处1分)
11. (1) 丢下 (2) 回头看 (3) 同“否” (4) 记(每空1分)
12.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3分)
13. 元方兄弟勤奋好学。(2分)陈太丘是一位心胸宽广、宽容大度、教子有方的父亲。(2分)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客人和陈太丘在谈论,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他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时,我们俩都在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饭现在成了粥。”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二人)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一块儿叙说,相互修正失误遗漏,(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三) 14. “我”与春雨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春雨的宝贵,春雨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每空3分)
15. “编织”与后文的“花环”相照应,而“雨”又与下文雨后万物生命力旺盛相照应。正是由于春雨的滋润,生命才如同花环般绚丽多彩。而这不大的雨,正是“编织”这一花环的主角。(照应2分,阐述3分)
16. ①春雨会随着气候幻化出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②它滋润了万物,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③它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每点2分)
(四) 17. 与彭老初次见面,他鼓励“我”并决定送书给“我”。 最后一次见面,向彭老索字,彭老挥手送别。(每空2分)
18. [示例]可以这样朗读:“我/一新人(稍微停顿),上次见面/匆匆(稍微停顿),环境/嘈杂(稍微停顿)、寥寥数语(稍微停顿),时间/也隔着/两三个月(稍微停顿),他/却用心记下这件事(加重语气)。”这样朗读既能够清晰地传达句子的意思,又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3分)
19. “对弈”本指下棋,此处指彭老敢于挑战自我,从事纪实文学创作;“角力”本指比赛力气,此处指彭老勇于和时间赛跑,创作不断。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晚年的彭老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3分)
20. ①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与作为新人的“我”匆匆见面,他承诺送书给“我”,并在时隔两三个月后兑现;最后一次见面答应为“我”题字,鸽子老师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为“我”写下的题字。②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对前来与他打招呼的人总是笑呵呵地回应并问候,对还是新人的“我”真诚相待。③初心不改、笔耕不辍。即使功成名就,他在晚年仍然创作不止,付出许多心血走访、创作和修改,创作出多部文学作品。(4分,结合文章内容答出一点即可)
21. [示例一]开头引用《驿路梨花》中的句子,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彭老的回忆,烘托了彭老的人物形象;巧妙点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结尾插曲与彭老作品息息相关,优美动听、一往情深、家喻户晓,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引用插曲既表达了对彭老的成就及人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彭老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4分)
22.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审题立意]题目《做自己的光》强调自我引导和自我激励。结合歌词内容,“做自己的光”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不依赖他人,勇敢面对困难,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作文要求结合亲身经历,因此需要从个人生活、学习或成长经历中选取具体事例,体现出自我成长、自我激励的过程。立意应积极向上,突出自信、勇敢、独立等品质。
[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和构思:①自我成长的经历:可以写自己在某个阶段面临困境或挑战时,如何通过自我激励和努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经历。②独立思考与决策:讲述一次自己在面对重要选择时,如何不盲从,独立思考并做出决定的过程。③坚持梦想的故事:描述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如何不被外界的质疑和困难所打倒,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④自我反省与提升:可以写自己在某次失败后,通过自我反省,找到了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最终实现自我提升的经历。⑤影响他人的力量:讲述自己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态度,影响身边的人,激励他们的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