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3 诱导公式
周测20 诱导公式(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20 诱导公式(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8:29:48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周测20 诱导公式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tan 570°+sin 300°等于( )
A. B.
C.- D.-
2.化简等于( )
A.sin 2+cos 2 B.cos 2-sin 2
C.sin 2-cos 2 D.±(cos 2-sin 2)
3.已知f(sin x)=sin 3x,则f(cos 10°)的值为( )
A.- B.
C.- D.
4.若△ABC的内角A,B,C满足sin A=cos B=tan C,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A+B=
C.B-A= D.A+B=
5.已知cos=,则sincos等于( )
A.- B.
C.- D.
6.已知sin(π-α)+sin=,则的值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7.若sin α·sin>0,则α的终边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在△ABC中,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sin =-cos
B.sin(2A+2B)=-cos 2C
C.tan(A+B)=-tan C
D.sin(A+B)=sin C
9.质点P和Q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出发,P的角速度大小为1 rad/s,起点为(1,0),Q的角速度大小为3 rad/s,起点为.则当P与Q重合时,P的坐标可能为( )
A. B.
C. D.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0.已知cos=,且θ∈,则tan(θ-3π)的值是 .
11.已知f(θ)=.若f=,则f的值为 .
12.已知k为整数,化简= .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
13.(12分)(1)计算:sin2120°+cos 180°+tan 45°-cos2(-330°)+sin(-210°);(6分)
(2)已知sin(α+π)=2cos(α-π),求的值.(6分)
14.(12分)已知tan θ=3.
(1)求的值;(6分)
(2)求的值.(6分)
15.(13分)在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钝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M,连接圆心O和M得到射线OM,将射线OM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后与单位圆相交于点N,其中θ∈.
(1)求m的值和钝角α的大小;(4分)
(2)求的值;(4分)
(3)记点N的横坐标为f(θ),若f=-,求cos+cos的值.(5分)
周测20 诱导公式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tan 570°+sin 300°等于(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tan 570°+sin 300°=tan(360°+210°)+sin(360°-60°)
=tan(180°+30°)-sin 60°=tan 30°-sin 60°=-=-.
2.化简等于( )
A.sin 2+cos 2 B.cos 2-sin 2
C.sin 2-cos 2 D.±(cos 2-sin 2)
答案 C
解析 =
=
==|sin 2-cos 2|.
因为角2为第二象限角,即sin 2>0,cos 2<0,所以|sin 2-cos 2|=sin 2-cos 2.
3.已知f(sin x)=sin 3x,则f(cos 10°)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因为cos 10°=sin 80°,
所以f(cos 10°)=f(sin 80°)=sin 240°=sin(180°+60°)=-sin 60°=-.
4.若△ABC的内角A,B,C满足sin A=cos B=tan C,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A+B=
C.B-A= D.A+B=
答案 A
解析 因为sin A=cos B,且 A,B,C为△ABC的内角,
所以sin A=cos B>0,所以0
所以A=B+或A+B=,
若A+B=,则C=,此时tan C不存在,故舍去;
所以A=B+,即A-B=,故A正确,B,C错误;
则
5.已知cos=,则sincos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角进行整体代换并利用诱导公式得,
sin=sin=sin,
cos=cos=-sin,
所以sincos=-sin2=cos2-1=-1=-.
6.已知sin(π-α)+sin=,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已知得,sin α-cos α=,两边平方得1-2sin αcos α=,所以sin αcos α=.
则原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7.若sin α·sin>0,则α的终边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C
解析 因为sin=cos α,
所以由sin α·sin>0,得sin α·cos α>0,
若sin α>0,cos α>0,则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
若sin α<0,cos α<0,则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8.在△ABC中,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sin =-cos
B.sin(2A+2B)=-cos 2C
C.tan(A+B)=-tan C
D.sin(A+B)=sin C
答案 CD
解析 sin =sin=cos ,故A错误;
sin(2A+2B)=sin[2(π-C)]=sin(2π-2C)=-sin 2C,故B错误;
tan(A+B)=tan(π-C)=-tan C,故C正确;
sin(A+B)=sin(π-C)=sin C,故D正确.
9.质点P和Q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出发,P的角速度大小为1 rad/s,起点为(1,0),Q的角速度大小为3 rad/s,起点为.则当P与Q重合时,P的坐标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 AC
解析 点Q的初始位置Q1的坐标为,锐角∠Q1Ox=,
设t s时两点重合,则3t-t=+2kπ(k∈N),即t=+kπ(k∈N),
此时点P,
即P(k∈N),
当k为偶数时,P,即P,故A正确;
同理,当k为奇数时,P,即P,故C正确.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0.已知cos=,且θ∈,则tan(θ-3π)的值是 .
答案 -
解析 因为cos=,所以sin θ=-,又θ∈,所以θ∈,
所以cos θ==,得tan θ==-,所以tan(θ-3π)=tan θ=-.
11.已知f(θ)=.若f=,则f的值为 .
答案 -
解析 由题意f(θ)=
==cos θ,
由f=,得cos=,
所以f=cos=cos=-cos=-.
12.已知k为整数,化简= .
答案 -1
解析 当k为偶数时,设k=2n,n∈Z,
则原式===
=-1.
当k为奇数时,设k=2n+1,n∈Z,
则原式=
=
===-1.
综上,原式的值为-1.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
13.(12分)(1)计算:sin2120°+cos 180°+tan 45°-cos2(-330°)+sin(-210°);(6分)
(2)已知sin(α+π)=2cos(α-π),求的值.(6分)
解 (1)sin2120°+cos 180°+tan 45°-cos2(-330°)+sin(-210°)
=-1+1-cos230°+sin 150°
=-+=.
(2)因为sin(α+π)=2cos(α-π),所以-sin α=-2cos α,则tan α=2,
所以===1.
14.(12分)已知tan θ=3.
(1)求的值;(6分)
(2)求的值.(6分)
解 (1)==-1+=-1+=-1+=-.
(2)
==-2sin2θtan θ=-6sin2θ=-=-=-=-.
15.(13分)在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钝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M,连接圆心O和M得到射线OM,将射线OM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后与单位圆相交于点N,其中θ∈.
(1)求m的值和钝角α的大小;(4分)
(2)求的值;(4分)
(3)记点N的横坐标为f(θ),若f=-,求cos+cos的值.(5分)
解 (1)依题意可得m2+=1,
解得m=±,
又α为钝角,所以点M在第二象限,即m<0,
所以m=-.
易知sin α=,
又α∈,
因此α=.
(2)由(1)可知cos α=-,
易知原式==2cos α=-.
(3)由(1)知α=,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得f(θ)=cos,
则f=cos=cos=-,
因为θ∈,
所以θ+∈,
因此sin=.
所以cos+cos
=cos+cos
=sin-cos=+=.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