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章 第五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章 第五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7: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五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差异,概括其时空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2.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因素。(综合思维)
3.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性质的含义及分布特征
(1)含义:主要指海水的盐度、______和密度。
(2)分布特征
①水平方向:表层大致沿纬向呈______分布,即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
②垂直方向:基本呈______分布,且随深度的增加,水平方向上的差异逐渐缩小。
温度
带状
层状
2.海水的盐度及其分布
(1)概念:每1 000克海水中所溶解的____________的总克数,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影响因素:降水量与_________的关系、入海径流等。
(3)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特征: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
(4)极值海区
①盐度最高的海区:______。
②盐度最低的海区:____________。
盐类物质
蒸发量
红海
波罗的海
提示:海水温度、洋流、结冰与融冰等。
微思考 除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等因素外,还有哪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3.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
(1)主要影响因素:海水热量的______状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_____。
②热量支出:以海水______为主。
收支
太阳辐射
蒸发
(2)时空分布特征
分布 特点
空间 水平方 向上 表层海水温度表现为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______
垂直方 向上 从表层到海底,海水温度呈______的趋势;大致在1 000 m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降低
递减
分布 特点
空间 南北半球 分布上 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分布不规则,而南半球海水等温线近似平行于纬线。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水温
等温线的 疏密上 不同温度性质的海流交汇处,海水温度梯度最大,等温线特别______
时间 一年中,同一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______高于______;一天中,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4—16时
密集
夏季
冬季
4.海水的密度及其分布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______和压力。
(3)分布规律
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
②垂直分布:海水密度的总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______。
盐度
增大
增大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海水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最低值出现在赤道附近。 (  )
(2)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为波罗的海。 (  )
(3)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对称。 (  )
(4)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  )
×
×
×
×
提示:(1)× 海水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最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
(2)×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3)× 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北半球高纬度海区盐度低于同纬度的南半球。
(4)× 海水温度在1 000米以下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
二、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______。
2.____________可以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淡水资源短缺危机。
3.海水______的时空变化,对气象、航海、捕捞业等有深刻的影响。
4.海水______变化对航行于海中,特别是深海中的探测船和潜艇有直接的影响,对设在海底的通信电缆也有重要的影响。
制盐
海水淡化
温度
密度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
的布袋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场。
提示:海盐的晒制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了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题2 (区域认知)在我国盐场一般多分布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相对较少,从气候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的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南方地区少,晴天比南方多,对晒盐有利。
问题1 (综合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多数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是什么因素?
提示: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认真观察该图,说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1.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分布
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特征: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是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高值区域,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如图所示)。
①赤道地区由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而盐度较低。
②副热带海区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最高。
③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逐渐降低,海水盐度也逐渐降低。
④在各海区中,红海盐度最高,超过40‰,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平均只有7‰~8‰。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海水温度 在外海 或大洋 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温度越低,盐度越低
降水量和蒸发量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入海径流 近岸 地区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无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相对较高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洋流 同纬度地带,暖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低
海水汇入 有高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高;有低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冰情 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低
1.读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
A.赤道海区
B.副热带海区
C.极地海区
D.中纬度海区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 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 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 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 降水最多,蒸发量小

(1)B (2)B [第(1)题,副热带海区一般是指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区。读图可知,副热带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最高,故B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甲海区位于60°S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纬度高,蒸发量小,A项错误;乙海区盐度最高,主要是因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B项正确;丙海区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大,但该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C项错误;丁海区盐度最低,主要是因为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降水不是最多的,D项错误。]
海水的温度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
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提示: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
提示: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提示:西沙。西沙冬季表层海水温度仍在20 ℃以上,适合游泳。
问题3 (区域认知)家住济南的小王想利用寒假外出旅游。同时想在海滨浴场享受一下冬季游泳的乐趣,你认为他会选择哪个旅游地?理由是什么?
1.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垂直 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太阳辐射、海水深度
1 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 000 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水平 分布 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太阳辐射
(纬度变化)
季节 分布 同一海域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太阳辐射
(季节变化)
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洋流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影响 海洋 生物 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影响 具体表现
影响海 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备;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对大气温度 起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2.读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1)~(2)题。
2月       8月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和水温年较差最小的分别是(  )
①渤海 ②黄海 ③东海 ④南海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向北凸出,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分别是(  )
①寒流 ②暖流 ③大陆的影响 ④径流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D (2)C [第(1)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被大陆包围,受大陆影响最大;南海纬度最低,海洋面积最大,受大陆影响最小,故水温年较差最小。第(2)题,2月向北凸出,受日本暖流影响;8月向海洋凸出,受长江径流影响。]
由于我国的煤炭分布北多南少,而南北向的煤炭运输能力十分有限,煤炭大多需要先由西向东运至东部的港口下水,经沿海航线再向南方各省份运输,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万吨级运煤货船穿行于我国沿海的南北航线上。
海水的密度
问题1 (综合思维)从秦皇岛港出发的满载煤炭运往上海的货轮在其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度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吃水深度可能会加大,原因是从秦皇岛到上海海域,海水密度逐渐变小。
问题2 (区域认知)同样的运煤货轮到达上海时,在冬、夏哪个季节的吃水深度较小?为什么?
提示:冬季吃水深度较小。冬季气温低降水少,且上海位于长江口,此时为枯水期,河水注入少,海水密度相对较大。
1.海水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的关系遵循如表所示规律:
影响因素 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对海水密度的影响
海水温度 负相关 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海水盐度 正相关 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深度(压力) 正相关 海水密度的总体趋势是随深度
(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2.全球海水密度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成因:赤道附近海区温度最高,降水量较大,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赤道向两极方向,平均温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成因: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比盐度的影响大。因此,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不均匀地下降,因而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大而不均匀地增大。
3.读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关系图,回答(1)~(2)题。
(1)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盐度呈负相关
(2)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区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1)C (2)C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两者呈正相关,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的结论可知,赤道海区海水温度高,且降水多,海水盐度低,因此海水密度最小,故选C。]
本节反思
1.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有哪些?
2.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有哪些?
3.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有哪些?
课堂小结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海水的性质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1~2题。
1.A、B两海区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径流量 B.降水量
C.蒸发量 D.海水运动
2.A海区盐度最低的月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A 2.C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海区为渤海,B海区为黄海,渤海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较低,故A项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海区为渤海。8月份我国大部分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河水入海量大,故此时渤海盐度最低。]
3.下列关于太平洋170°W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层水温最高
B.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C.1 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不大
D.1 000 m以下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不大

C [1 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
4.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与盐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B.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C.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D.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C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题组2 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人类活动与海水盐度无关的是(  )
A.海水化工 B.海水制碱
C.海水发电 D.海水养殖
6.下列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会影响海上航行 B.海水密度影响污染物扩散
C.可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 D.渔业生产与海水温度无关


5.C 6.D [第5题,海水发电与海水盐度无关,C正确;海水化工、海水制碱、海水养殖都利用了海水的盐度,A、B、D错误。第6题,海水的盐度会对轮船的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轮船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污染物会从海水密度大的地方流向海水密度小的地方;海水中溶解了丰富的化学物质,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海水温度与渔业生产关系密切。]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58探索
大潮时间加3小时等于桥面露出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露出时间分别是8:20和20:47;小潮时间加上2小时等于桥面隐去时间,由此推断农历八月十六桥面隐去时间分别是13:35和第二天1:59。景区要求18:00之前必须下山,因此到笔架山参观游览的适宜时段是8:20至13:35,最早的时间是8:20。
教材P59思考
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 ②陆地注入的淡水少; ③海域较封闭,与外部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的原因:①位于副极地多雨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③海域较封闭,与外洋海水交换少。
教材P60思考
(1)水平分布: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及高纬度海区逐渐降低。
(2)垂直分布:海水的盐度在不同纬度带的海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致在1 000米以下,盐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教材P61思考
画图略。相同点:无论盐度或温度都是两极地区较低。不同点:盐度最高出现在副热带海区,而温度最高出现在赤道附近。
教材P62上思考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水温。
(2)垂直分布:从表层到海底,海水温度呈递减趋势。大致在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教材P62下思考
(1)水平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海域出现最大值。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的总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赤道地区密度变化较大,两极较小。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1.D 2.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位置在长江入海口处,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该地等值线的特征是盐度比周围低,是长江的稀释作用造成的。第2题,长江枯水期时,径流较小,河口盐度升高,Q点距大陆最近。]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据此完成3~4题。
3.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影响黄海海域上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3.B 4.A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海水垂直方向上温度发生巨大变化的水层。由图可知,上下层海水温度夏季差异最大,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因此夏季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与夏季相比,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上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海海域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上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海海域太阳辐射减少,海水接受太阳辐
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下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下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上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上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上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大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度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5.C 6.B [第5题,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并结合图示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故表层海水密度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深,密度越大,C错误;寒暖流对海水密度有影响,D错误。]
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四条曲线中表示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值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7.A 8.C [第7题,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第8题,图中④曲线在赤道与副极地地区出现极大值,说明是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曲线。④曲线数值在B纬度即赤道附近比较大,原因是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影响②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的定向流动 B.气压
C.经度 D.太阳辐射
10.关于图中①②③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能影响③,③能影响①
B.②能影响③,但不能影响①
C.②不能影响③,也不能影响①
D.②能影响③,③不能影响①


9.D 10.A [第9题,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表示海水温度;副热带海区温度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表示海水盐度;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密度则逐渐变大,①表示海水密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正确。第10题,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高;海水盐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海水密度的变化,因此②能影响③,③能影响①,A正确。]
海水基本性质包括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下图示意全球大洋海水基本性质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中,代表海洋垂直温度变化规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则其影响因素是(  )
A.盐度、密度 B.海陆分布
C.寒流、暖流 D.太阳辐射


13.推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是(  )
A.暖流海域较寒流海域大
B.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C.大江大河汇入海域较大
D.高纬度的海域冬小夏大

11.A 12.D 13.B [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水深1千米以内的海水,温度变化大,水深1千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很小。图中只有甲曲线符合这一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12题,读图可知,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则表示全球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是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D正确;盐度、密度不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A错误;海陆分布和寒流、暖流主要影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温度,B、C错误。故选D。
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密度受温度、盐度影响,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B正确;暖流经过水温高、密度小,寒流经过水温低、密度大,A错误;大江大河汇入海域,江河水稀释海水,盐度低、密度小,C错误;高纬度海域冬季结冰,温度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夏季温度高,密度减小,D错误。故选B。]
14.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0分)

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海水,盐度降低。
[答案] 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答案] d海区有寒流带来的高纬度低盐度海水。
(2)b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d海区盐度比c海区盐度低,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a、b、c、d四个海区的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2分)
(1)b海区盐度比a海区盐度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c、b、d、a
[解析] 第(1)题,a海区和b海区纬度相近,且都有暖流经过,但是a海区有亚马孙河河水注入,使河口处盐度比同纬度西岸低得多。第(2)题,b海区位于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c海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较高。第(3)题,c海区和d海区大致在同一纬度,但是d海区有寒流经过,带来高纬度低盐度海水,盐度偏低。第(4)题,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等值线分布规律,即可排出高低顺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