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无具体课标要求,要求隐含在其他内容中。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地理实践力)
2.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升认识自然的能力。(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______、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____________或图片。
(2)实习底图的准备:______图为野外实习的必备基础地图。
2.装备准备:准备好必要的____________和装备,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______用品。
地貌
文献资料
地形
仪器设备
生活
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1)观察点的选择: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____________的地点。
(2)观察线路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____________单元。
②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______。
典型性
代表性
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
要素
③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____________等。
④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
⑤注意沿地貌______进行观察线路的选择。
⑥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
⑦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植被类型
走向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了解该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准备资料的目的之一。 ( )
(2)资料准备得越充分,野外实习时观察越有针对性。 ( )
(3)观察点可以根据交通条件随意挑选。 ( )
(4)为了实习安全,返回时尽量原路返回。 ( )
√
√
×
×
提示:(1)√
(2)√
(3)× 观察点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4)× 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1.实地观察
(1)概念: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和____________,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______的研究方法。
(2)要求: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口要勤。
科学工具
考察
2.综合分析
(1)野外实习的特点:_________。
(2)注意: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记录,及时归纳总结。
综合性
3.野外方向的识别
(1)利用罗盘仪定方向:打开罗盘仪盒盖,使磁针______摆动,然后______放置,最后转动刻度盘,使磁针黑色一端与“___”字中心重合。中心点与目标物的连线同___色磁针的夹角,便是目标物所在的方位角。
自由
水平
北
黑
(2)利用太阳定方向
①一年中不同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北半球):
要素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日出方位 正___ 东北 正东 东南
日落方位 正西 西北 正___ 西南
东
西
②正午太阳的方位: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总是在______方天空。此时面对太阳,左东右___,背后是___,或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___。
③白天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太阳和手表来定方向。其方法为:将手表表面______,使______正对太阳,则时针(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与表面数字“______”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
正南
西
北
北
放平
时针
12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野外实习需要手、脚、眼、口、脑并用。 ( )
(2)利用太阳可以全天候判断方位。 ( )
(3)用手表法只能确定南北方向。 ( )
提示:(1)√
(2)× 利用太阳只能在白天特定时刻进行方位判断。
(3)× 用手表法确定南北方向之后,便可判断东西方向。
√
×
×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1.野外工作笔记
(1)实习记录的内容:沿途观察和_________观察。
(2)观察点观察:观察点描述、观察点周围____________的描述内容、观察点的______记录。
观察点
自然景观
位置
2.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1)绘制地图
①内容:图名、比例尺、方向、______和注记等。
②常见类型:等高线地形图、_______________、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2)填图:在地理______上填绘专题内容。
图例
地形剖面图
底图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记录的内容只需关注观察点的各个要素。 ( )
(2)记录内容时,视野外的要素可以根据可视部分进行推测。 ( )
(3)野外实习时用铅笔记录的目的是节约资源。 ( )
提示:(1)× 记录的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
(2)× 记录内容时,要基于观察,不可随意推测。
(3)× 野外实习时用铅笔记录,以防记录被雨水浸湿而导致记录失效。
×
×
×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______、类型、目的、仪器、观察线路和观察点、实习内容、方法和手段、____________。
名称
实习成果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单一自然地理要素的野外实习,可以不写实习报告。 ( )
(2)野外实习携带的仪器、资料不需要写进实习报告。 ( )
(3)观察法也是野外实习常用的方法。 ( )
(4)实习报告必须要有图表呈现。 ( )
×
×
√
×
提示:(1)× 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单一自然地理要素的野外实习,也要写实习报告。
(2)× 野外实习所需的物品、资料都需要写进实习报告。
(3)√
(4)× 实习报告不一定都要有图表呈现。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小明所在的山东济南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利用暑假到青海湖研学,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提示:青海湖流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及青海湖流域地形图等。
问题2 (区域认知)小明所在的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前期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提示:望远镜、罗盘仪、气压计、放大镜、地质锤、照相机和样本袋等仪器设备和装备,雨衣、羽绒服、防晒霜、帽子、墨镜等生活用品。
问题1 (综合思维)小明所在的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前期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和装备准备
具体物品内容或要求
资料 准备 历史和现状文 献资料或图片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实习底图 比例尺依据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选择
具体物品内容或要求
装备 准备 仪器设备 和装备 望远镜、罗盘仪、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
生活用品 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
2.观察线路选择遵循的原则
1.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区域的(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地质条件 D.人口密度
(2)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正确的是( )
A.1→3→4→7→8 B.6→7→8→1→5
C.5→4→3→2→6 D.2→1→3→8
√
√
(1)A (2)A [第(1)题,图示区域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第(2)题,年降水量影响牧草生长量,因此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的线路应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
下图为40°N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节气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提示:四个方格代表的方向: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问题2 (综合思维)A太阳自__________方升起、________方落下,正午时太阳在__________方。
提示:东南 西南 正南
问题1 (综合思维)在图中方框内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问题3 (综合思维)该地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什么方向?
提示:正北。
1.利用罗盘仪定方向
在野外如果随身带有罗盘仪,则可据此判定目标的方向。主要步骤分为: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2.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1)日出、日落时: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②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③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2)正午:利用地物的影子朝向判断
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南半球则相反。
(3)借助手表定方向
时针每走一小时,大约在手表表面上走30°角,而太阳每小时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走15°角,即太阳每小时走的角度是时针走的角度的1/2,所以用时针所走角度的平分线来表示正南方向。下图示意为北温带上午(左图)、下午(下图)利用手表定方向(图中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
(4)看不见太阳时:根据太阳对地物的影响判断
①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朝向,一般北半球家庭使用的集热板是固定面向南方的。
②孤立的大树生长,阳面光照条件好些,生长的旺盛,可以判断出生长较好的那面是阳面。
③根据树木的年轮,阳面生长得快,年轮稀疏,阴面则稠密。
④积雪融化时,阳坡化雪快,阴坡化雪慢。
2.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B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
3.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A.东、西、南、北 B.西、南、东、北
C.南、北、东、西 D.北、南、西、东
√
C [北半球南侧为阳面,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乙为北,丙为东,丁为西。]
本节反思
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2.实地观察包括哪些具体要求?
3.综合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
4.野外方向的识别有哪些方法?
5.野外工作笔记实习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些?
6.野外绘制地图包括哪些内容?常见地图有哪些?
7.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课堂小结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进行了野外调查,并绘制了图示。据此回答1~2题。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
1.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下列属于需要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应选取的观察线路是(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
√
1.B 2.A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生活用品。第2题,读图可知,古绿洲和现代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废弃绿洲在河流下游,现代绿洲多位于废弃绿洲的上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题组2 野外实习的方法
3.有一旅游者于十一假期期间到我国漠河一带旅游时迷失了方向,当他借助手表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时,看到的手表钟点如下图所示,那么钟表表盘的中心位置与南方的连线( )
A.可能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B.可能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C.一定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D.一定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
D [图示表示的钟点可能为上午5时或下午5时;十一假期期间漠河昼短夜长,上午5时不可能见到太阳,因此手表显示时间只能是下午5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此时按逆时针方向,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题组3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读舟曲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 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C.河流航运发达,价值大 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5.下面四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你认为他哪一项记录错了( )
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 B.河谷甘蔗成带
C.半山林果缠腰 D.高山药材戴帽
√
√
4.D 5.B [第4题,舟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多山地且地形复杂,不利于航运,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第5题,该地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甘蔗生长。]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112探索
德国科隆附近的莱茵河以季节融雪为主要补给水源,春末为洪水期,夏季为枯水期,秋冬水量较丰沛且平稳,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地形较平坦;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中国吴忠附近的黄河最明显的是冬季河流结冰,有结冰期,秋末和春初有凌汛,夏季是丰水期;地处宁夏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大小湖泊、湿地星罗棋布;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小,年蒸发量大。
教材P114思考
略。
教材P120思考
略。
教材P121作业题
1.(1)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2)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晌;(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4)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5)云下山,地不干;(6)云绞云,雨淋淋;(7)黑云接驾,不阴就下;(8)云低要雨,云高转晴;(9)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10)天上豆荚云,地上晒死人;(11)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1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13)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14)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卷云。
3.方案如下:
云台山温盘峪地貌考察方案
一、温盘峪简介
山体裂缝成隙而形成的。峪内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凉爽宜人,冬季花红草绿。它集泉、瀑、溪、潭、洞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的精品”。
二、野外考察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让学生能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学会用地理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参加地理野外考察活动。通过对温盘峪的地理野外考察,可以使学生了解温盘峪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学到一些地理野外考察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团队的力量。
三、考察主题
1.通过考察,初步掌握考察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成因。
2.了解考察区的岩石构成及主要类型,采集岩石标本。
3.了解考察区的主要地貌(奇峰怪石、陡崖绝壁、深邃峡谷)的地质作用。
四、考察地点与线路
1.地点:徒步考察温盘峪景区。
2.考察线路如下图所示。
五、考察准备
1.知识准备:考察之前,复习地形地貌等有关知识,并查找云台山温盘峪的有关资料,确定考察线路和观察点。
2.安全准备:野外考察可能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准备好必备的药品,如预防晕车、中暑和各种外伤的药品等。
3.物品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采集记录表格、指南针、地形图、地质图、望远镜、铁铲、小袋子(装岩石、土壤标本)、放大镜(观察岩石)、遮阳帽、背包等。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一个野外考察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野外考察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 B.罗盘仪
C.照相机 D.汽车
√
2.野外考察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 ②羽绒服 ③雨衣 ④救生衣 ⑤救生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2023年6月21日(夏至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
4.在图示地区,用下列方法判定方向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寻找北极星确定北方
B.观察向日葵的花盘的朝向确定南方
C.观察蔬菜大棚顶部较缓的一面的朝向确定南方
D.看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确定南方
√
3.B 4.C [第3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因而该铁路的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用北极星定向时应在晴朗的夜晚;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在一天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移动而发生朝向的变化;蔬菜大棚顶部较缓的一面是朝向南方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太阳辐射;大城市中高层住宅的阳台朝向不一定都是朝向南方的。]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6.下列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
√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
√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结合选项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如图为某野外实习报告中的一个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次实习报告的名称最可能是( )
A.某地褶皱山实习 B.某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C.某地河谷地形实习 D.某地断块山实习
10.该次观察线路上选点的特征是( )
A.沿线均匀分布 B.阶地上较多,陡坎附近少
C.阶地上较少,陡坎附近多 D.高处多,水位面附近少
√
√
9.C 10.C [第9题,图示为阶地或河谷地形。第10题,阶地上地形一致,可以少设置观察点;陡坎附近地形变化大,需要设置较多的观察点。]
台湾省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结合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当地主要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2.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B.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
√
11.C 12.A [第11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指向标指示北方,山脉的走向以山脊线为参照,为东北—西南走向。所以本题选C。第12题,C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地貌表现为峡谷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处河道宽广,水流缓慢,为冲积平原,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手机拍照功能强大,可以用于地理野外实习。如图是福建平潭海岸一处岩石的照片,观察、综合分析岩石是这次实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次野外实习线路最为合适的是( )
A.沿路乘船 B.沿着海岸线步行
C.沿途乘车 D.搭乘热气球
14.这次实习要求晚出、早归,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避开海陆风吹拂 B.早晚气温过低
C.错开潮汐高水位 D.减少台风威胁
√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流流速是河流重要水文特征之一。流速仪是重要的传统仪器,它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面平均流速,目前最为常见的测速法是积点法,就是将流速仪放在许多不同的位置逐点测量,然后计算流速。具体做法是:首先在断面上布设一些测速垂线(一般在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在每一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最后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测线平均流速求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出断面流量。
某研究小组准备到某河流进行流速测定。
(1)这次野外实习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为此需要准备哪些装备?(4分)
(2)为这次实习获得数据的记录,选择最为适宜的两种表达方式,并适当表示出样本。(6分)
(3)为本次实习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4)综合分析断面处河流流速的变化规律,说出影响流速的最主要因素。(4分)
[解析] 第(1)题,沿河考察需要注意防止落水,防止虫蛇咬伤。需准备相关药品和水中救生设备。第(2)题,实习成果的总结可用表格或统计图表示。第(3)题,据材料可知,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河流流速,故报告名称可为某河流速考察实习报告。第(4)题,河流底部、靠近河岸处河流流速较慢,河流中部流速较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摩擦力。
[答案] (1)注意防止落水及虫蛇叮咬等。装备:晕船药、救生圈、救生衣、防蚊虫药品等。
(2)①表格数据记录法
距离左岸(米) 1 5 10 15 …… ……
深度1
深度2
深度3
……
②某断面的散点记录法
③曲线记录法
(3)某河流速考察实习报告。
(4)变化规律:自两侧向中部流速增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摩擦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