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民族分布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民族分布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汉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各地。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3.民族习俗
民族 乐器 部分传统节日、文化或民俗活动 传统建筑
蒙古族 马头琴 那达慕节(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射箭、呼麦 蒙古包
维吾尔族 手鼓 手鼓舞、木卡姆艺术 荫房
傣族 两面鼓 泼水节、孔雀舞、象脚鼓舞 竹楼
藏族 扎木聂 雪顿节、锅庄舞 碉房
苗族 芦笙 芦笙节、苗年 吊脚楼
壮族 合欢箫、天琴 对歌、三月三歌圩节 干栏式木楼
侗族 侗笛 侗族大歌 侗族鼓楼
4.民族政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中华民族一家亲
1.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我国民族分布
1.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藏族5个民族分别集中于与它们的名字相关的5个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2.与一些民族集中分布的国家相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与这些国家接壤的省级行政区域及附近。如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此外,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跟踪训练
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在西藏拉萨八廓街周边,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民族团结大院有100多个,居民们常把“各族人民相亲相爱,茶和盐巴永不分离”这句话挂在嘴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藏族文化特色的是( )。
A.雪顿节 B.芦笙节 C.孔雀舞 D.猜灯谜
2.下列最适合推广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宁 B.皖 C.云或滇 D.陕或秦
基础巩固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的民族有( )。
A.51个 B.56个 C.55个 D.59个
下图是某驴友的骑行路线。据此完成2~3题。
2.该驴友一路上经过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最可能是( )。
①回族 ②傣族 ③蒙古族 ④壮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3.在终点能看到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活动是( )。
A.手鼓舞 B.孔雀舞 C.跳板 D.摔跤
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征是( )。
A.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B.少数民族集中在东部
C.汉族以中部和西部最为集中
D.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能力达标
5.关于我国民族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B.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
C.壮族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6.(2025·东莞期末)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中少数民族和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那达慕节 B.②雪顿节
C.③苗年 D.④泼水节
素养提升
7.读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如图),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自然环境与风俗形成的关系。
(1)我国大部分陆地领土位于________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人们的服饰和特色民居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图甲是_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________作用,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3)图乙是傣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热带”“温带”或“寒带”),传统民居是竹楼。从气候角度来看,竹楼底层架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丙是_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这种服饰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穿法独特。当气温较高时,可褪去长袖系于腰间,当气温较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这种服饰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气温________(填“日”或“年”)较差大的特点。 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2.理解中国的人口基本政策,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知道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人口大国 人口分布
一、人口大国
1.人口增长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较快。
2.人口总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数为14.12亿人,接近世界人口的1/5。
3.人口的促进作用: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人口众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人口政策
(1)计划生育: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2)人口政策调整的背景: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我国适时调整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3)与时俱进:从2016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21年,我国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的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重难突破
重难点 人口老龄化
1.产生原因: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了低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减少;死亡率的下降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社会问题: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3.应对措施:实行三孩政策,适度提高人口出生率;完善老年人福利的法律保障;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推迟退休年龄。
跟踪训练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图1为我国2013—2022年人口变化趋势图,图2为我国不同年龄人口比重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2019年,我国总人口数突破14亿
B.我国总人口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6年
C.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D.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减小
2.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C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儿童人口比重较大
C.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D.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3.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出现的情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B )。
A.均衡全国人口分布 B.完善养老保障机制
C.大量吸纳世界移民 D.彻底取消生育政策
基础巩固
1.2022年,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D )。
①适当鼓励生育 ②向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大量移民 ③降低生育成本 ④提倡晚婚晚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A )。
下图分别为我国东南、西北部面积与人口比较图。据此完成3~4题。
,))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东南部地多人少
B.东南部面积更大,西北部人口更多
C.西北部地广人稀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4.造成我国东南、西北部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D )。
A.西北部气候温暖湿润
B.西北部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
C.东南部地势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D.东南部平原、丘陵广布,土壤肥沃
能力达标
5.三孩生育政策是继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之后又一重大的生育政策调整。下列是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原因的是( C )。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D.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下图示意我国1964—2021年人口增长及生育政策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时期中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 )。
A.1964—1982年 B.1982—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7.我国不断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是为了( D )。
①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②提高老龄人口平均寿命 ③促使人口地区均衡分布 ④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素养提升
8.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进行研究学习,完成过程化探究。
探究一: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1)读图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____,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年,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________年。
探究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2)“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图2为中国三类人口变化比重趋势图(含预测),读图可知,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人口问题是________。
探究三:我国人口政策调整
(3)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目的是提高我国的人口________率,缓解上述人口问题。
【答案】(1)慢 2021 2022 (2)2010 人口老龄化 (3)出生第2课时 民族分布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民族分布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汉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各地。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2.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3.民族习俗
民族 乐器 部分传统节日、文化或民俗活动 传统建筑
蒙古族 马头琴 那达慕节(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射箭、呼麦 蒙古包
维吾尔族 手鼓 手鼓舞、木卡姆艺术 荫房
傣族 两面鼓 泼水节、孔雀舞、象脚鼓舞 竹楼
藏族 扎木聂 雪顿节、锅庄舞 碉房
苗族 芦笙 芦笙节、苗年 吊脚楼
壮族 合欢箫、天琴 对歌、三月三歌圩节 干栏式木楼
侗族 侗笛 侗族大歌 侗族鼓楼
4.民族政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中华民族一家亲
1.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重难突破
重难点 我国民族分布
1.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藏族5个民族分别集中于与它们的名字相关的5个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2.与一些民族集中分布的国家相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与这些国家接壤的省级行政区域及附近。如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此外,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跟踪训练
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在西藏拉萨八廓街周边,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民族团结大院有100多个,居民们常把“各族人民相亲相爱,茶和盐巴永不分离”这句话挂在嘴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藏族文化特色的是( A )。
A.雪顿节 B.芦笙节 C.孔雀舞 D.猜灯谜
2.下列最适合推广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C )。
A.宁 B.皖 C.云或滇 D.陕或秦
【解析】第1题,雪顿节为藏族节日,芦笙节是苗族节日;孔雀舞是傣族的舞蹈;猜灯谜是汉族的习俗。故选A。第2题,云或滇是云南省的简称,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适合推广民族互嵌式社区。故选C。
基础巩固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的民族有( B )。
A.51个 B.56个 C.55个 D.59个
下图是某驴友的骑行路线。据此完成2~3题。
2.该驴友一路上经过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最可能是( B )。
①回族 ②傣族 ③蒙古族 ④壮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3.在终点能看到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活动是( A )。
A.手鼓舞 B.孔雀舞 C.跳板 D.摔跤
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征是( D )。
A.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B.少数民族集中在东部
C.汉族以中部和西部最为集中
D.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能力达标
5.关于我国民族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B.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
C.壮族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6.(2025·东莞期末)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中少数民族和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D )。
A.①那达慕节 B.②雪顿节
C.③苗年 D.④泼水节
素养提升
7.读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如图),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自然环境与风俗形成的关系。
(1)我国大部分陆地领土位于________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人们的服饰和特色民居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图甲是_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________作用,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3)图乙是傣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热带”“温带”或“寒带”),传统民居是竹楼。从气候角度来看,竹楼底层架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丙是_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这种服饰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穿法独特。当气温较高时,可褪去长袖系于腰间,当气温较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这种服饰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气温________(填“日”或“年”)较差大的特点。
【答案】(1)北温 明显
(2)蒙古 防寒 蒙古包
(3)热带 气候炎热潮湿
(4)藏 日 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2.理解中国的人口基本政策,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知道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人口大国 人口分布
一、人口大国
1.人口增长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较快。
2.人口总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数为14.12亿人,接近世界人口的1/5。
3.人口的促进作用: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人口众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人口政策
(1)计划生育: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2)人口政策调整的背景: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发展特点,我国适时调整和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3)与时俱进:从2016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21年,我国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的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重难突破
重难点 人口老龄化
1.产生原因: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了低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减少;死亡率的下降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社会问题: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3.应对措施:实行三孩政策,适度提高人口出生率;完善老年人福利的法律保障;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推迟退休年龄。
跟踪训练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图1为我国2013—2022年人口变化趋势图,图2为我国不同年龄人口比重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9年,我国总人口数突破14亿
B.我国总人口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6年
C.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D.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减小
2.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儿童人口比重较大
C.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D.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3.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出现的情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均衡全国人口分布 B.完善养老保障机制
C.大量吸纳世界移民 D.彻底取消生育政策
基础巩固
1.2022年,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适当鼓励生育 ②向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大量移民 ③降低生育成本 ④提倡晚婚晚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下面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下图分别为我国东南、西北部面积与人口比较图。据此完成3~4题。
,))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部地多人少
B.东南部面积更大,西北部人口更多
C.西北部地广人稀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4.造成我国东南、西北部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
A.西北部气候温暖湿润
B.西北部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
C.东南部地势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D.东南部平原、丘陵广布,土壤肥沃
能力达标
5.三孩生育政策是继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之后又一重大的生育政策调整。下列是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原因的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C.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D.近几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
下图示意我国1964—2021年人口增长及生育政策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时期中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1964—1982年 B.1982—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7.我国不断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是为了( )。
①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②提高老龄人口平均寿命 ③促使人口地区均衡分布 ④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素养提升
8.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进行研究学习,完成过程化探究。
探究一: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1)读图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____,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年,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________年。
探究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2)“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图2为中国三类人口变化比重趋势图(含预测),读图可知,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人口问题是________。
探究三:我国人口政策调整
(3)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目的是提高我国的人口________率,缓解上述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