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四) 光及其应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太阳光斜射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曲.下列光路图中能描述该现象的是( )
A B
C D
2.关于教材中出现的以下四张图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疾驰而过的急救车使人感觉音调变化,是由于波的叠加引起的
B.图2所示竖直的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水平彩色横纹,是由于光的干涉产生的
C.图3所示泊松亮斑现象是由于光的衍射产生的
D.图4所示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引起的
3.小红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观察红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其中P是光学元件,且P到光屏的距离恒定,通过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种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应的P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
B.乙对应的P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
C.丙对应的P是单缝,缝的宽度较宽
D.丁对应的P是单缝,缝的宽度较窄
4.某同学利用玻璃制成的实心“水晶球”模拟彩虹的形成,该同学让一细束复色光从P点射入水晶球,最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从水晶球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干涉现象
B.“水晶球”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
C.在“水晶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D.遇到同样的障碍物,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到直角棱镜的AB面上,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则这束光进入棱镜后的光路图应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有玻璃三棱镜ABC,顶角A为30°,一束光线a垂直于AB射入棱镜,由AC射出进入空气,测得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夹角为30°,则棱镜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7.摄影师在水下对水上的景物进行拍摄,忽略镜头尺寸的影响,假设摄影师由水下竖直向上拍摄,光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射入水中频率减小
B.水中拍摄到的水上景物比实际位置偏低
C.水上景物的像将集中在一个倒立的圆锥内
D.进入镜头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最大为37°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渔民在清澈的河水中用鱼叉叉鱼,可改用激光束捕鱼,关于两种捕鱼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用鱼叉叉鱼时,应该瞄准人所看到鱼的位置
B.用鱼叉叉鱼时,应该瞄准人所看到鱼的下方
C.用激光捕鱼时,应该瞄准人所看到的鱼
D.用激光捕鱼时,应该瞄准人所看到鱼的下方
9.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θ1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a′面射出
B.图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减小
C.图丙是针尖在灯光下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的干涉现象
D.图丁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Q的实验结果,右边是光屏.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10.如图所示,单色光Ⅰ和Ⅱ照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从玻璃砖圆面上的同一位置离开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种玻璃中单色光Ⅰ的传播速度大
B.在同种玻璃中单色光Ⅰ的折射率较大
C.增大单色光Ⅰ的入射角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D.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单色光Ⅱ的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较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7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
(1)小朱同学在实验桌上看到方木板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他认为除了缺刻度尺还少了一种器材,请你写出所缺器材的名称:________,老师将器材配齐后,他进行实验,图乙是他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请你指出第四枚大头针应在图乙中的位置________(选填“A”“B”或“C”).
(2)小红利用方格坐标纸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丙所示,AO是画在纸上的直线,她在直线AO适当位置竖直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放上半圆形玻璃砖,使其圆心与O重合,然后插上P3、P4两枚大头针,以确定折射光线.其中她确定P3大头针位置的方法应当是____________.操作完成后,她用圆规作了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与玻璃砖半径相同的半圆(如图丙中虚线所示),则她测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12.(10分)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小光同学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若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变宽.以下改动可能会实现这个效果的是________.
A.仅将滤光片向右移动靠近单缝
B.仅将像屏向左移动少许
C.仅将绿色滤光片换成红色滤光片
D.仅将像屏向右移动少许
(2)如图2所示,在测量过程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x1=1.670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4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x4=________ mm.
(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用(2)(3)中提供的字母表示),可得所测单色光波长为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9分)如图所示,水面上有一透明均质球,上半球露出水面,下半球内竖直中心轴上有红、蓝两种单色灯(可视为点光源),均质球对两种色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红和n蓝.为使从光源照射到上半球面的光都能发生折射(不考虑光线在球内反射后的折射),若红灯到水面的最大距离为h红,求:
(1)蓝灯到水面的最大距离;
(2)两灯都装在各自到水面的最大距离处,蓝灯在红灯的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
14.(13分)如图所示,某次“找靶点”游戏中,在距长方体水缸开口32 cm处的侧壁位置M点贴一张靶点的图片,然后将水缸装满水,游戏者需要站在指定观测点调整观察角度,恰好切着右侧壁P点看到靶点图片,此时将一根细长直杆从观测点经P点插入水中至水缸侧壁O点,测得O点在M点上方 14 cm 处,已知长方体水缸左右侧壁间距离为24 cm.
(1)试解释水缸装满水后,为什么观察到的“靶点”的位置升高了?
(2)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0×108 m/s, 求光在该水缸中水里的传播速度.
15.(15分)为保证泳池夜间安全,需要在泳池铺设池底灯提供光照.如图甲所示,足够大的泳池中央有一直径为d的圆形池底灯,灯面与池底相平.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水深为h,水面平静,求:
(1)若水深增大,则在水面上形成的光斑面积如何变化?试通过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光路图并简要说明(不要求计算).
(2)当水深为h时,水面上形成的光斑面积S.
7 / 7章末综合测评(四)
1.A [根据折射定律n上sin θ上=n下sin θ下,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折射率随高度降低而增大,则θ下逐渐减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则从高到低θ下逐渐减小,则光线应逐渐趋于竖直方向.故选A.]
2.A [题图1所示疾驰而过的急救车使人感觉音调发生变化,当急救车靠近时,感觉声调变高,反之急救车远离时,感觉声调变低,这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故A错误;题图2所示竖直的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水平彩色横纹,是由于光的薄膜干涉,故B正确;题图3所示泊松亮斑现象是由于光的衍射,故C正确;题图4所示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明亮,是由于光从水进入气泡时发生了全反射,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3.A [条纹甲和乙都是平行等距的,都是干涉条纹,则甲和乙对应的P是双缝,根据Δx=λ可知,甲条纹间距较小,则甲双缝间距较大,选项A正确,B错误;丙和丁对应的条纹是平行不等距的,则为衍射条纹,则P是单缝,因题图丙的衍射现象较丁更明显,可知丙单缝的宽度较窄,选项C、D错误.故选A.]
4.B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在P点,入射角相同,由n=可知,“水晶球”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故B正确;由v=可知,“水晶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故C错误;因为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所以a光的频率比b光大,则b光的波长比a光的长,遇到同样的障碍物,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B.]
5.D [光线垂直AB面射入,在到达AC面上时入射角i=60°,因光线的临界角C满足sin C=,C=45°,i>C,所以光线在AC面发生全反射;光线到达BC面上的入射角i′=30°,由于i<C,所以有部分光线从BC面射出,还有部分光线经BC面反射到AC面上,此时入射角等于零度,光线垂直于AC面射出,故D正确.]
6.C [由题意可知,光线从玻璃射向空气中时,入射角为θ1=30°,折射角为θ2=60°,则玻璃的折射率n==故选C.]
7.C [光线由水上射入水中时,光的频率不变,故A错误;如图所示,光源S成像在S′处,S′的位置比S的位置偏高,故B错误;光从空气中折射进入水中再进入镜头,所以水上景物的像将集中在一个倒立的圆锥内,故C正确;当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为90°时,水中光线与竖直方向夹角达到最大值,即临界角C,且sin C==>0.6,则C>37°,故D错误.故选C.]
8.BC [用鱼叉叉鱼时,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经水面出射到空气中后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高了,则应该瞄准人所看到鱼的下方,故A错误,B正确;用激光捕鱼时,因为光路可逆,所以光线会沿同路径折射回去,人看到鱼的位置就是实际位置,则应该瞄准人所看到的鱼,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9.BD [题图甲中,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无论怎么增大入射角θ1,下表面的入射角不会达到临界角,光线都会从a′面射出,故A错误;题图乙中,根据双缝干涉相邻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减小,故B正确;题图丙是针尖的衍射现象图片,故C错误;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故选BD.]
10.BD [由题图可知,单色光Ⅰ的入射角大,单色光Ⅰ和Ⅱ的折射角相同,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在同种玻璃中单色光Ⅰ的折射率较大,故B正确;根据v=可知,在同种玻璃中单色光Ⅰ的传播速度小,故A错误;单色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故增大单色光Ⅰ的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故C错误;单色光Ⅱ的频率小,波长长,根据Δx=λ可知,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单色光Ⅱ的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较大,故D正确.故选BD.]
11.解析:(1)在实验桌上看到方木板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刻度尺、大头针;依据光的折射定律,及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那么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平行,因此第四枚大头针应在题图乙中的位置B处,如图所示.
(2)透过玻璃砖看,P3大头针挡住P1、P2两枚大头针的像;如图,作出法线,过圆与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交点作法线的垂线CA和DB,由数学知识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分别为sin i=,sin γ=
其中CO=DO,则折射率n====1.5.
答案:(1)大头针 B (2)挡住P1、P2的像 1.5
12.解析:(1)根据双缝干涉相邻条纹间距公式Δx=λ,其中L为双缝到像屏的距离,d为双缝之间的长度,可知仅将像屏向右移动少许即L增大、将绿色滤光片换成红色滤光片即λ变大,可以使条纹间距变大,故C、D正确,A、B错误.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4=8.5 mm+10.0×0.01 mm=8.600 mm.
(3)条纹间距Δx=,根据Δx=λ,可得λ=,代入数据解得λ=6.6×10-7 m.
答案: (1)CD (2)8.600 (3) 6.6×10-7
13.解析:(1)为使从光源照射到上半球面的光,都能发生折射,关键是光线能够从球的上半部分折射出去,以红光为例,当入射角最大达到临界角时,光线平行水面折射出去,光路图如图所示:
假设半球半径为R,根据全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知
sin C红==
同理可知蓝光
sin C蓝==
两式联立解得
h蓝=·h红.
(2)蓝光的折射率n蓝大于红光的折射率n红,根据(1)问结果h蓝=·h红,结合n蓝>n红>1,可知h蓝<h红
所以蓝灯应该在红灯的上方.
答案:·h红 (2)上方,理由见解析
14.解析:(1)水缸装满水后,“靶点”反射的光经过水进入空气,发生了折射,所以观察到的“靶点”的位置升高了.
(2)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tan i=
tan γ=
水的折射率n=
解得n=
光在该水缸中水里的传播速度v=
解得v=2.25×108 m/s.
答案:(1)见解析 (2)2.25×108 m/s
15.解析:(1)如图所示,假设P端发出的光在水面M点发生全反射,则形成的光斑是以点O为圆心、MN为直径的圆,若水深增大时,圆形光斑的直径EF也增大,即光斑面积增大.
(2)根据全反射的临界角C与折射率的关系得
sin C=
由几何关系得tan C=
设光斑半径为r,有r=h tan C+
光斑面积S=πr2
联立解得S=π
答案:(1)见解析 (2)π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