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61分
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储备的救灾物品大致相同的灾种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上题所示四大灾种中,共同的救灾物品有( )
①救灾食物 ②探生仪器 ③救生衣 ④燃料和燃具 ⑤净水剂 ⑥睡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江西省南昌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2024年6月,南昌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降水量达355.1毫米,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为此,南昌市采取一系列蓄洪措施。据此完成3~4题。
3.该市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②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③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 ④气温高,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为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②灾前适当购买生活物资,做好物资储备
③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
④灾后食用洪水泡过的未过期食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某同学在长白山研学期间观察到典型的北极圈寒带乔木——岳桦。图1为研学后绘制的长白山自然带分布简图,图2为研学时拍摄的某景观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长白山岳桦林带最有可能分布在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2监测点主要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洪涝 D.台风
在浙江高速公路旁的挖方边坡的坡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风沙
8.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
A.加速径流 B.生态修复
C.保持水土 D.道路美化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完成9~10题。
9.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 )
A.家栖鼠 B.田鼠
C.草原鼠 D.林鼠
10.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洪水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影响大的自然灾害,我国历来重视防治洪涝灾害。据此完成11~13题。
11.为减轻山西10月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12.为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宜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
A.平时在家中囤积大量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B.提升游泳技能,遇到被困人员要下水施救
C.洪灾后物资短缺,浸泡过的食物及时食用
D.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13.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线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与洪水搏斗游泳逃生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纳古呢沟位于甘肃省岷县,流域面积,主沟长度1.56 km,流域高差330 m,流域形态呈纺锤形,沟谷呈“V”字形。纳古呢沟几乎每年雨季均暴发泥石流,小规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为3~5次/年,中、大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为7—8年/次,且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现象明显。堆积区为沟口至耳阳河主河段,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见下图)。
材料二 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沟谷两侧有对滑式滑坡体的存在。在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形成了“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
(1)纳古呢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有:发生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多”或“少”),频率____________(填“高”或“低”),泥石流规模变化大,曾有大型泥石流发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推断该流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的演化机制。(6分)
(4)为减轻泥石流灾害提出可行性建议。(8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A A B A B A B D B D C
14.(1)风化碎屑物 裂隙(断层)破碎物(滑坡体的松散堆积物、老泥石流的堆积物)
(2)多 高 泥石流堆积体个数多,规模大小不一;耳阳河河道受泥石流堆积体影响,发生偏移。
(3)泥石流侵蚀沟道,破坏滑坡体坡脚的稳定性,加剧滑坡发生;滑坡体堵塞沟道形成堰塞湖;随着蓄水量的增加,堰塞湖溃决,形成溃决型泥石流。
(4)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拦沙坝等;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A 2.C [第1题,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储备的救灾物品大致相同;洪灾不属于地质灾害,与其他三个灾害储备的救灾物品不同。故选A。第2题,探生仪器主要用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救生衣主要用于洪灾;四大灾害都需要准备救灾食物、燃料和燃具、净水剂和睡袋。故选C。]
3.A 4.A [第3题,南昌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为城区,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受阻,地表径流量大,易导致洪水发生,①正确;由材料可知,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②正确;南昌市植被覆盖率变化材料并未体现,③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则地表径流水量减少,所以不是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④错误。故选A。第4题,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时,利于居民及时安全撤离,①正确;灾前适当购买生活物资,做好物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②正确;地势低平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当洪涝灾害发生时,引导居民尽量远离低洼地区,及时转移到高处,做好居民的安全转移及灾后重建等工作,③错误;洪水泡过的食物可能已发霉变质或被污染,因此不能食用洪水泡过的食物,④错误。故选A。]
5.B 6.A [第5题,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热量条件越差。岳桦是典型的北极圈寒带乔木,图中乙位于亚寒带针叶林上方,最适合生长寒带的乔木,B正确;甲海拔太高,温度太低,热量不足,风力大,可能不适合生长乔木,A错误;丙、丁位于海拔1 000米以下,可能是温带乔木,C、D错误。故选B。 第6题,图2监测点修建了水泥沟渠,应该是监测泥石流,A正确;滑坡监测一般是通过设备监测坡面的移动距离,B错误;台风和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C、D错误。故选A。]
7.B 8.A [第7题,该地位于浙江省,降水多,风沙活动少,边坡坡度大,通过工程加固,主要是为了防范滑坡灾害,减轻对高速公路的影响,B正确,D错误;这种工程措施无法防范地震灾害,A错误;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不是该工程主要防范的灾害,C错误。故选B。第8题,图中边坡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减缓径流,减轻对路基的侵蚀,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边坡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草木的生长,有利于生态修复,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边坡网格状装置,有利于草木的生长,可美化道路,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10.D [第9题,读材料可知,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应该是由田鼠造成的。第10题,投放毒鼠强会对老鼠的天敌等其他动物造成危害;人人参与,捕捉老鼠,成效低下;灭鼠保粮主要针对田鼠,田鼠主要栖息在农田等地,地面硬化不可取;采取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是最科学的方法。]
11.B 12.D 13.C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用来防治洪水带来的灾害,A不符合题意;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太过绝对,不符合现状,B符合题意;可以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可以在洪涝来袭时,尽量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D正确;平时在家中不适合囤积大量食物,A错误;在洪涝灾害来临时,尽量不要擅自下水施救,B错误;洪水泡过的食物不能食用,C错误。故选D。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洪水围困时应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C正确;在洪水围困时,应远离电线杆、巨石等危险物品,不要擅自游泳逃生,A、B、D错误。故选C。]
14.第(1)题,纳古呢沟流域的岩石经不断风化形成大量风化碎屑物;图示有大量裂隙,材料二显示岩层断裂活动频繁,故有松散的裂隙破碎物;流域内地表落差大,滑坡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松散物;结合材料“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可知老泥石流堆积物也提供了物质来源。第(2)题,从材料二“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可知,该流域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堆积体个数多,规模大小不一,反映出泥石流发生次数多,频率高;由材料一“堆积区为沟口至耳阳河主河段,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可知,耳阳河河道受泥石流堆积体影响,发生偏移,反映出泥石流规模变化大,曾有大型泥石流发生。第(3)题,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侵蚀沟道,破坏滑坡体坡脚的稳定性,加剧滑坡发生;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或河谷,上游形成堰塞湖;随着蓄水量的增加,堰塞体承受的水压过大,导致堰塞湖溃决,泥沙随水流倾泻形成溃决型泥石流。第(4)题,灾前,可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做好灾前防范措施;应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少泥石流发生频率;对于突发性泥石流要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综合利用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如陡坡进行工程护坡、沟谷建设拦沙坝等;加强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公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