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2分
下图为2024年我国某滑坡平面位移矢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滑坡( )
A.整体自东北滑向西南
B.滑源区的位移量最大
C.流通区长度约80米
D.堆积区堆积物呈扇形
2.在滑坡形成地理背景的调查中,利用遥感可以( )
A.制定救灾方案 B.获取地震频率
C.定位救灾人群 D.采集气象信息
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数据显示,2024年9月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8个台风,其中摩羯、贝碧嘉、普拉桑等多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如图为10月2日13时台风中心周围区域的云图,此时台风中心所在位置为北纬21.8度、东经119.4度,位于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海域。据此完成3~4题。
3.获取台风实时位置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VR C.RS D.GNSS
4.台风登陆前后会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量降水,下列可能是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是( )
A.天津被沙尘笼罩
B.台湾沿海发生地震
C.南方地区遭受寒潮
D.浙江山谷暴发泥石流
我国南方某山区滑坡灾害频发,为监测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是该山区重点区域地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大量转移人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仁怀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5月27日通告,受强降雨影响,5月26日21时48分,仁怀市茅台镇岩滩村外环路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在事故发生前1小时,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便发出红色预警信息,撤离危险区所有人员,实现了人员的“零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滑坡发生时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C.滑坡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
D.滑坡是一种分布较广的气象灾害
8.关于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利用GNSS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BDS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利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测绘、农业、交通等领域。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利用GNSS监测植物病虫害
B.外卖软件利用RS查看骑手位置
C.利用GIS绘制人口流动地图
D.利用GNSS进行空间分析
10.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消失了1 000多个湖泊。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有( )
①利用R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②利用GNSS动态监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RS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年8月某日,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某地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第2天,该地遭遇了强降水天气。下图为该次地震震区示意图。
(1)本次地震震源位于______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____(填“环太平洋”或“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内。(2分)
(2)地震发生时,震中区的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颠簸的原因是地震波中的________(选填:横波/纵波)先到达地表。(2分)
(3)丙村距离震中比甲村远,但烈度和甲村相同,主要原因是(2分)( )
A.丙村的震级更大
B.丙村的震源深度更浅
C.丙村地下有断裂带
D.丙村的人口更多
(4)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本次抗震救灾效率,利用____________,迅速了解灾情,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得满载救灾人员和设备、物资的车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受灾严重的地点。(填“遥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6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C B C B C D
11.(1)地壳 地中海—喜马拉雅
(2)纵波
(3)C
(4)遥感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D 2.D [第1题,读图,由指向标可知,该滑坡整体自西南滑向东北,A错误;依据图例可知,流通区的位移量最大,B错误;依据比例尺可知,流通区长度约为120米,C错误;堆积区上窄下宽呈扇形堆积,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遥感能够接收地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采集各种气象信息,D正确;制定救灾方案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地震频率的监测通常需要专门的地震监测仪器和系统,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B错误;定位救灾人群使用的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错误。故选D。]
3.C 4.D [第3题,遥感(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能够获取台风实时位置变化,C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不能监测台风实时位置变化,A错误;VR指的是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台风,D错误。故选C。第4题,台风登陆前后会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量降水,不会形成沙尘笼罩的天气,A错误;地震形成的原因是板块运动,与台风无关,B错误;南方遭受寒潮主要是受到南下的冷空气影响,C错误;山谷地势落差较大,大量降水可能会引发泥石流,D正确。故选D。]
5.C 6.B [第5题,读图可知,丙地周边植被覆盖率低,丙地的地势较低而周边地势较高,丙地的人口密度较大,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C正确;与丙地相比,甲地植被覆盖率高、乙地人口稀疏、丁地植被覆盖率高且人口稀疏,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较小,排除A、B、D。故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使地表物质更加稳定,①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但是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不大,②错误;修建护坡工程,可以稳固坡体,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③正确;大量转移人口并不能防御滑坡灾害,还会给其他地区带来压力,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7.C 8.B [第7题,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会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属于地质灾害,滑坡发生时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量水流。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BDS作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也需要GIS,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C 10.D [第9题,利用RS可以监测植物病虫害,GNSS不具备监测功能,排除A;外卖软件借助GNSS能够查看骑手位置,排除B;GIS具有绘图、空间分析等功能,可以用来制作人口流动地图,C正确;GNSS可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不具备空间分析功能,排除D。故选C。第10题,确定已消失和现存湖泊的位置,需要借助GNSS,①错误;动态监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需要借助RS,②错误;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借助GIS,③正确;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可以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第(1)题,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由材料可知,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属于大陆地壳,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内。震区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故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内。第(2)题,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地震波有横波、纵波两类,纵波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表,导致震中区地面上下颠簸。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次地震,震级、震源深度不变,A、B错误;读图可知,图示丙村地下有断裂带,而甲村距离断裂带较远,丙村距离震中比甲村远,但烈度和甲村相同,C正确;没有甲村和丙村的人口表述信息,D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是利用传感器等探测设备,对远距离、非接触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可以迅速获得灾区卫星影像图,了解灾情。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将地形、河流、居民点的地图图层进行叠加,形成符合救灾需要的数字地图,救灾指挥根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迅速制定出具体的救灾方案、救灾队伍行进线路,使得满载救灾人员和设备、物资的车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受灾严重的地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