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7:03:41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54分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内物质相态的差异
B.地内温度的变化
C.地内物质密度的差异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①圈层(  )
A.位于莫霍面以下
B.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C.厚度比②圈层大
D.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3~4题。
3.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
4.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海洋部分的厚度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较低,压力和密度较小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8.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
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低,南部高 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 D.东部地区最薄
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读某个震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完成11~12题。
11.当O处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
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
C.只有向下传播
D.只有沿地表传播
12.图中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丁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13~14题。
1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14.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4分)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4/4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B A A B C D B C C A D A B
15.(1)39~41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1.D 2.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①圈层为地壳,它和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组成岩石圈,B正确;地壳在莫霍面以上,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其厚度比①圈层大,C错误;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即②圈层中,D错误。]
3.A 4.A [第3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第4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5.B 6.C [第5题,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中②圈层为地幔,故选B。第6题,①圈层为地壳,大陆部分厚度比海洋大;②圈层为地幔,其物质以固态为主,横波可以通过;③圈层为外地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④圈层为内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C正确。]
7.D 8.B [第7题,图中A位于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表示水圈,C表示岩石圈。第8题,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9.C 10.C [第9题,图中地壳厚度等值线,北部高南部低,中部地区等值线密集,地壳厚度变化大。第10题,地壳是莫霍面到地表的固体外壳,莫霍面是地壳的起算点,因此0千米可表示莫霍面。]
11.A 12.D [第11题,读图可知,图示代表地球圈层,O处位于地表,当O处发生地震时,地震波有的沿地表传播,有的经过地幔、地核部分,说明传播方向有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A正确。第12题,P波表示纵波,S波表示横波。读图可知,地震波在到达甲和丁之前未经过地核,P波、S波都能到达,D正确。无地震波到达乙,到达丙的地震波通过地核,只有纵波,没有横波,A、B、C错误。]
13.A 14.B [第13题,人类属于生物圈的组成部分。第14题,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有交错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是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错误;生物圈主要分布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交错地带,所以说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正确;①圈层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C错误;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镁层,D错误。]
15.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