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8分
地球大气又称为“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 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2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N2) 78
氧气(O2) 21
氩气(Ar) 0.93
二氧化碳(CO2) 0.038(变动)
1.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氮气和氧气( )
A.占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总体积的99%
B.占大气总体积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目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谚语“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说的是天空出现成行成列的鲤鱼斑状云块的现象。这种云在气象学上被称作透光高积云。据此完成3~4题。
3.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4.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
C.保持原高度飞行
D.升到13 000米以上的高空
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5~7题。
5.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影响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CO2气体吸收地面辐射
C.臭氧吸收紫外线 D.人类活动
7.有关图示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峭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时,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 km/h 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为3∶1,即在每下降1 m的同时前进约3 m。据此完成8~9题。
8.当运动员在中纬度30 km高空下降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 )
A.18 km B.33 km
C.48 km D.54 km
9.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与A、B层相比,C层最需要准备的是( )
A.防辐射衣 B.御寒服
C.氧气瓶 D.雨衣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A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什么?(6分)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0~25 km 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分)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层,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3分)
(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2分)
3/3课时分层作业(七)
1 2 3 4 5 6 7 8 9
A B B D A C D D A
10.(1)中 该地对流层高度为12 km,对流层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 km
(2)地面辐射 ①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②该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
臭氧
(4)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以对流运动为主
(5)电离 太阳活动 无线电短波
(6)逐渐减小
1.A 2.B [第1题,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25 km以下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两者占总体积的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第2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有森林、草原被破坏,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等。]
3.B 4.D [第3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B正确。第4题,由题干可知,飞机是在中纬度地区飞行。雷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内,因而飞机升空后遇到雷雨,应该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平流层会更加安全,中纬度平流层底部高度约为12 000米,D正确。]
5.A 6.C 7.D [第5题,从图中高度上可知该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开始变化不大,然后随着高度上升气温迅速升高。第6题,该层大气中含有大量臭氧,它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该层大气升温。第7题,该层大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顶部与底部温度相差50 ℃左右;电离层不在平流层中。]
8.D 9.A [第8题,图中对流层高度为12 km,根据材料可知,每下降1 m的同时前进约3 m,运动员从中纬度30 km高空下降至对流层,下降了18 km,因此滑行的水平距离约54 km,D正确。第9题,与A、B两层相比,C层高度更高,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更强,需要准备防辐射衣,A正确;A层中上部以及B层气温均较低,氧气含量也低,都需要准备御寒服和氧气瓶,B、C错误;降雨属于对流层的天气现象,C层不需要准备雨衣,D错误。]
10.第(1)题,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平均高度为17~18 km,中纬度平均高度为10~12 km,高纬度平均高度为8~9 km。根据图示可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其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容易成云致雨。 第(3)题,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第(4)题,在50~85 km 高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与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相似,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据此可以推测该层的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第(5)题,C层为高层大气,该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太阳活动能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部分或全部被吸收。第(6)题,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