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仪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仪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7:18:07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仪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材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说出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2.熟练运用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半球的划分。 3.能够借助地球仪的经纬网系统,精确定位地球表面某一地点的经纬度。 结合图文材料,通过对比、讨论,了解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识记地球的大小,明确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特点,并能熟练把经纬度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推测地球形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
2.通过精确测量: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表示: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等来表示地表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湖等地理事物。
3.地球仪的构成:转动地球仪时,我们可以发现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旋转,这根轴穿过球心,被称为地轴。事实上,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其中,上端的交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海边看船)
1.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海边看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3.月食、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
跟踪训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D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月食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流星现象
重难点二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在关于考察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知识点中,易出混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数据的题目。例如,更改地球大小数据,混淆地球大小数据的单位;材料中的一句话,体现了地球什么样的数据(如给地球做衣服、坐地日行八万里);混淆地球真实形状,更换词语等。
跟踪训练
2.由“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里=0.5千米)可知( B )
A.地球是球体 B.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D.地球在公转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接近正圆的椭球体 B.大地如覆盖
C.天圆地方 D.地方如棋局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C )
A.4万平方千米 B.6 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3.(2025·广东珠海期中)在某部小说作品中,“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武王伐纣。如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能力,从家中钻入地球,穿越地心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则他到达地球另一端的距离约为( C )
A.4万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12 742千米 D.6 371千米
4.“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该谜语描述的是下列哪种物体( B )
A.平面地图 B.地球仪
C.卫星 D.地球
5.(2025·广东河源期末)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神舟十六号乘组3名航天员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天宫课堂”第四次太空授课。同学们观看天宫课堂后,开展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
制作简易地球仪任务单
第一步:准备乒乓球、铁丝、笔、钳子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步: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第三步:每隔30度绘制一条纬线,并标注纬度;每隔30度绘制一条经线,经线相交于南北极,并标注经度。
第四步:把铁丝弯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第五步:把按要求绘制好的乒乓球安装在地球仪支架上,使其可以转动。注意地轴应穿过南北极。
(1)下列几幅图为同学们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请你依据任务单中的步骤及要求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②①⑤
(2)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地球仪,请你按照任务单中的步骤及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改进建议
地轴倾斜状态 将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为①________
绘制纬线 按任务单要求,补绘30°S纬线
绘制经线 按任务单要求,补绘②________经线
【答案】(1)C (2)①66.5° ②120°E
能力达标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7.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形状有关的是( A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图中丁丁和冬冬在进行地理实验探究,丁丁手持的小船模型沿着桌面和伞面逐渐向冬冬靠近或离开。据此完成8~9题。
8.实验中冬冬能看到的现象是( C )
A.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
B.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逐渐消失
C.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
D.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船身突然消失
9.下列选项中,与图示实验探究有关的是( D )
A.地球大小 B.昼夜交替
C.经纬线特征 D.地球形状
素养提升
10.(2025·广东梅州期中)[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下面是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的一组实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将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见下图),甲、乙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
(1)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的铅笔由C向D缓慢移动,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能够看到的铅笔长度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当乙同学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时,甲同学能看到的铅笔长度将逐渐变________(填“长”或“短”),直至铅笔__________(填“上”或“下”)端消失;当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移动时,甲同学能看到的铅笔长度将逐渐变______(填“长”或“短”)。
(3)站在海岸观察大海上由远驶近的帆船(见下图),与上面实验中由________(填“A到B”或“B到A”)移动铅笔类似,由此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1)不变 (2)短 上 长 (3)B到A 地球是一个球体。            第一节 地球仪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材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说出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2.熟练运用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半球的划分。 3.能够借助地球仪的经纬网系统,精确定位地球表面某一地点的经纬度。 结合图文材料,通过对比、讨论,了解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识记地球的大小,明确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特点,并能熟练把经纬度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推测地球形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
2.通过精确测量: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表示: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等来表示地表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湖等地理事物。
3.地球仪的构成:转动地球仪时,我们可以发现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旋转,这根轴穿过球心,被称为地轴。事实上,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其中,上端的交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海边看船)
1.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海边看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3.月食、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
跟踪训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月食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流星现象
重难点二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在关于考察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知识点中,易出混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数据的题目。例如,更改地球大小数据,混淆地球大小数据的单位;材料中的一句话,体现了地球什么样的数据(如给地球做衣服、坐地日行八万里);混淆地球真实形状,更换词语等。
跟踪训练
2.由“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里=0.5千米)可知( )
A.地球是球体 B.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D.地球在公转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近正圆的椭球体 B.大地如覆盖
C.天圆地方 D.地方如棋局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 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3.(2025·广东珠海期中)在某部小说作品中,“遁地太岁”土行孙奉师命下山助武王伐纣。如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遁地”能力,从家中钻入地球,穿越地心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则他到达地球另一端的距离约为( )
A.4万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12 742千米 D.6 371千米
4.“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该谜语描述的是下列哪种物体( )
A.平面地图 B.地球仪
C.卫星 D.地球
5.(2025·广东河源期末)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神舟十六号乘组3名航天员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天宫课堂”第四次太空授课。同学们观看天宫课堂后,开展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
制作简易地球仪任务单
第一步:准备乒乓球、铁丝、笔、钳子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步: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第三步:每隔30度绘制一条纬线,并标注纬度;每隔30度绘制一条经线,经线相交于南北极,并标注经度。
第四步:把铁丝弯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第五步:把按要求绘制好的乒乓球安装在地球仪支架上,使其可以转动。注意地轴应穿过南北极。
(1)下列几幅图为同学们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请你依据任务单中的步骤及要求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②①⑤
(2)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地球仪,请你按照任务单中的步骤及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改进建议
地轴倾斜状态 将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为①________
绘制纬线 按任务单要求,补绘30°S纬线
绘制经线 按任务单要求,补绘②________经线
能力达标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7.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形状有关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图中丁丁和冬冬在进行地理实验探究,丁丁手持的小船模型沿着桌面和伞面逐渐向冬冬靠近或离开。据此完成8~9题。
8.实验中冬冬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当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
B.当小船沿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逐渐消失
C.当小船沿伞面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
D.当小船沿伞面离开冬冬时,船身突然消失
9.下列选项中,与图示实验探究有关的是( )
A.地球大小 B.昼夜交替
C.经纬线特征 D.地球形状
素养提升
10.(2025·广东梅州期中)[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带领学生用模拟实验来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下面是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的一组实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将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见下图),甲、乙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
(1)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的铅笔由C向D缓慢移动,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能够看到的铅笔长度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当乙同学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时,甲同学能看到的铅笔长度将逐渐变________(填“长”或“短”),直至铅笔__________(填“上”或“下”)端消失;当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移动时,甲同学能看到的铅笔长度将逐渐变______(填“长”或“短”)。
(3)站在海岸观察大海上由远驶近的帆船(见下图),与上面实验中由________(填“A到B”或“B到A”)移动铅笔类似,由此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第二课时 经纬线与经纬度 经纬网定位
一、经纬线与经纬度
1.经线与纬线
特征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弧,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圈,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和纬度
比较项 纬度 经度
起始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范围 0°~90°(南纬和北纬) 0°~180°(东经和西经)
度数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纬度划分 和经线圈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经线圈: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圆,度数之和为180°,东经与西经相对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二、经纬网定位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作用:任何一组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度都可以在经纬网上找到对应的位置,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军事、交通、地质、气象等多个领域。
重难突破
重难点 经纬网的综合应用(定位、定向)
1.定位
(1)识别经纬线:横纬竖经;
(2)判读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N”,向南增大是南纬“S”;
(3)判读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E”,向西增大是西经“W”;
(4)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坐标):如图中A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80°N,140°E),B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20°N,140°E),C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20°S,140°W)。
2.定向
(1)南北方向的确定:(上北下南);
(2)①若一点在北纬,一点在南纬,则北纬在北方,南纬在南方;
②若两点同在北纬或南纬,数值越大,越偏北或偏南;
③北极点在最北端,南极点在最南端;
(3)东西方向的确定:(左西右东)(劣弧定向法);
①若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小)的地方在东方;
②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大于(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地方在另一点的西(东)方。
跟踪训练
下图是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位于高纬度地区 B.②③位于同一纬线上
C.②③位于东半球 D.都位于南半球
2.①地位于④地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基础巩固
1.(2025·广东汕尾期末)下列关于经线和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有无数条,但长短不一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度范围是0°~360° D.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
2.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
B.A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C.C点不能体验极昼极夜现象
D.图中A、B、C、D四点都位于东半球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下图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 )
A.(40°N,20°E) B.(23.5°N,0°)
C.(40°S,20°W) D.(0°,20°E)
4.人们制作经纬网的目的是(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B.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能力达标
据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又称本初子午线的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6.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A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7.一架飞机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起飞,沿着一条纬线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 )
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能回到徐州 D.不能回到徐州
右图为纬线和纬度图。据此完成8题。
8.下列关于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赤道定为0°纬线
B.从赤道向两极各分作90°
C.将纬度0°~30°划为低纬度
D.图示①所在纬线的纬度为20°S
素养提升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写出图2中①点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2)假设有两人分别从图1中的A、B两点出发并沿A、B两点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北走,当他们到________上时相距最远,最终他们将在________会合。
(3)图2所示的区域,是由图1中阴影区域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的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得来的。
(4)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全部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5)甲、丙两个阴影区域的实地面积比较,甲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第二课时 经纬线与经纬度 经纬网定位
一、经纬线与经纬度
1.经线与纬线
特征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弧,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圈,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和纬度
比较项 纬度 经度
起始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范围 0°~90°(南纬和北纬) 0°~180°(东经和西经)
度数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纬度划分 和经线圈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经线圈: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圆,度数之和为180°,东经与西经相对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二、经纬网定位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作用:任何一组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度都可以在经纬网上找到对应的位置,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军事、交通、地质、气象等多个领域。
重难突破
重难点 经纬网的综合应用(定位、定向)
1.定位
(1)识别经纬线:横纬竖经;
(2)判读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N”,向南增大是南纬“S”;
(3)判读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E”,向西增大是西经“W”;
(4)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坐标):如图中A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80°N,140°E),B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20°N,140°E),C点经纬度位置(坐标)为(20°S,140°W)。
2.定向
(1)南北方向的确定:(上北下南);
(2)①若一点在北纬,一点在南纬,则北纬在北方,南纬在南方;
②若两点同在北纬或南纬,数值越大,越偏北或偏南;
③北极点在最北端,南极点在最南端;
(3)东西方向的确定:(左西右东)(劣弧定向法);
①若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小)的地方在东方;
②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大于(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地方在另一点的西(东)方。
跟踪训练
下图是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①③位于高纬度地区 B.②③位于同一纬线上
C.②③位于东半球 D.都位于南半球
2.①地位于④地的( C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基础巩固
1.(2025·广东汕尾期末)下列关于经线和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经线有无数条,但长短不一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度范围是0°~360° D.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
2.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
B.A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C.C点不能体验极昼极夜现象
D.图中A、B、C、D四点都位于东半球
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下图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 A )
A.(40°N,20°E) B.(23.5°N,0°)
C.(40°S,20°W) D.(0°,20°E)
4.人们制作经纬网的目的是( A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B.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能力达标
据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又称本初子午线的是( B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6.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A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7.一架飞机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起飞,沿着一条纬线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 C )
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能回到徐州 D.不能回到徐州
右图为纬线和纬度图。据此完成8题。
8.下列关于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把赤道定为0°纬线
B.从赤道向两极各分作90°
C.将纬度0°~30°划为低纬度
D.图示①所在纬线的纬度为20°S
素养提升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写出图2中①点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
(2)假设有两人分别从图1中的A、B两点出发并沿A、B两点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北走,当他们到________上时相距最远,最终他们将在________会合。
(3)图2所示的区域,是由图1中阴影区域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的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得来的。
(4)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全部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5)甲、丙两个阴影区域的实地面积比较,甲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
【答案】(1)(30°S,30°E) (2)0°纬线(或赤道) 北极点 (3)丙 放大 (4)甲和乙 丙 (5)小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