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四) 自然灾害的成因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8分
一次干旱事件可以表征为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气象干旱直接利用降水波动表征,若一段时期内降水偏少,便可表征为气象干旱;若有降水及时补充,气象干旱则在短时间内缓解。农业干旱利用土壤水分表征,若一段时期内土壤水分降低至影响农业生产,则可表征为农业干旱。土壤水受土壤调蓄作用影响显著,农业干旱程度直接受气象干旱和土壤质地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一次干旱事件过程中,相对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 )
A.开始早,结束早 B.开始早,结束晚
C.开始晚,结束早 D.开始晚,结束晚
2.相同的气象干旱条件下,农业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砂土分布区 B.砂壤土分布区
C.壤土分布区 D.黏土分布区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
A.长江上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长江下游地区 D.金沙江河段
4.这里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降水量大且集中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类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新疆是我国大风频发的地区之一,该地区风力强、大风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风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为新疆北部地区1~4级风灾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推测该地4月份( )
A.3、4级风灾频次高于1、2级
B.风力在一年中最强
C.风灾对农业影响很大
D.植被覆盖率最高
6.新疆北部地区初秋季节风灾容易引发( )
A.沙尘暴天气 B.农作物倒伏
C.干旱天气 D.作物冻害
2024年11月16日21时,台风“万宜”在菲律宾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约为54 m/s。“万宜”是菲律宾一个月内遭遇的第6场台风,给当地造成严重灾害。据此完成7~8题。
7.此次台风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
A.台风—火山喷发—海啸—农业减产
B.台风—地震—海啸—海水入侵
C.台风—洪灾—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D.台风—暴雨—洪灾—泥石流
8.为减轻台风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防灾措施有( )
①及时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④海上渔船提前回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9月8日,越南老街省巴刹县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6人死亡,9人受伤。下图示意本次山体滑坡发生时局部区域影像。据此完成9~10题。
9.造成此次越南老街省巴刹县山区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最可能是( )
A.暴雨集中 B.工程施工
C.植被稀少 D.海啸袭击
10.遭遇山体滑坡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B.顺滑坡方向向低处跑
C.抓住漂浮物漂浮
D.向滑坡垂直方向的高处跑
如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冰雹 B.洪涝 C.台风 D.干旱
1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但春季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 ②冷空气势力强大 ③农事活动较早 ④春季台风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寒潮入侵导致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等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被称为低温冻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A地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平均每年冻害次数偏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简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寒潮常常给华北地区带来暴雪天气,但华北的冬小麦生产中又流传着“瑞雪兆丰年”的民谚,意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说明冬雪带来丰收的主要原因。(4分)
4/4专题强化练(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B A C B D C A D D A
13.(1)地形。
(2)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
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冬半年农业生产活动较少;东北地区农作物耐寒能力强;东北地区农民的防冻意识更强。
(3)冬雪为冬小麦过冬保温;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病虫害。
1.D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气象干旱直接利用降水波动表征,若一段时期内降水偏少,便可表征为气象干旱;若有降水及时补充,气象干旱则在短时间内缓解,气象干旱一般时间尺度较短,一般以月来统计。农业干旱利用土壤水分表征,若一段时期内土壤水分降低至影响农业生产,则可表征为农业干旱,农业干旱一般时间尺度较长,通常以季节来统计,综上所述,农业干旱开始晚,结束晚。故选D。第2题,相同的气象干旱条件下,农业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是黏土分布区,黏土分布区的农作物多以喜湿作物为主,其农作物生长期耗水量大,D正确;砂土、砂壤土、壤土区种植的一般为旱地作物,有一定的耐旱性和抗逆性,即使在缺水的条件下也能生长,A、B、C错误。故选D。]
3.B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为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地区,A、C、D错误,故选B。第4题,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既有自然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又有人为原因,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蓄洪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故②③④正确;长江上游支流数量多,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汇水到荆江河段,且上游为树枝状水系,并非扇形水系,①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5.C 6.B [第5题,由图可知,4月份1、2级风灾频次高于3、4级(注意:两幅图的纵坐标数值不同),A错误;该地4月份1~4级风灾频次最大,大风、沙尘天气多,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但风力不一定在一年中最强,C正确,B错误;该地夏季(6—8月)植被覆盖率应最高,D错误。故选C。第6题,沙尘暴通常发生在春季,A错误;秋季是该地大部分作物收获的季节,高秆农作物受到风灾影响,容易发生倒伏,B正确;风灾与干旱天气关系不大,C错误;作物冻害一般由寒潮引发,D错误。故选B。]
7.D 8.C [第7题,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气流辐合上升,中心附近风力大,外围有雨区、大风区。台风过境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暴雨容易形成洪灾,诱发泥石流,D正确;台风是气象灾害,并不会诱发地震、火山喷发,A、B错误;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通常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开采矿产导致的,洪灾不会直接导致地面沉降,C错误。第8题,台风来临时应该寻找遮挡物,不能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①错误;台风会带来强风和暴雨天气,因此应该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②正确;台风会带来强降水天气,因此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③错误;台风来临前,海上渔船应提前回港避险,④正确。]
9.A 10.D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故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最可能是暴雨集中,暴雨导致山体水分过度饱和,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形成滑坡,A正确;工程施工虽然也会造成山体滑坡,但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体现,B错误;根据图片来看,该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C错误;根据图片来看,该地区并不临海,不易受海啸影响,D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遇到滑坡或泥石流灾害时,向滑坡或沟谷垂直方向的高处跑,远离滑坡或泥石流发生地,才是最安全的,D正确;山体滑坡破坏力巨大,移动速度快,掩体并不安全;顺滑坡方向向低处跑和抓住漂浮物漂浮都是不正确的做法,A、B、C错误。故选D。]
11.D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会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最广。第12题,华南地区纬度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冬春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若西北风的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地区产生影响,②正确;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为原因,③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④错误。]
13.第(1)题,A地因受山地的阻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冻害出现的次数多。第(2)题,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少于长江下游地区,可从农业生产、农作物、防冻意识方面分析。第(3)题,冬季天气冷,积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农作物上的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天气回暖,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低温可杀死虫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