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评(三)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序号与水循环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为水汽输送
2.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班同学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读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图和孟加拉湾中部沿90°E表层水温随时间分布曲线图,完成4~5题。
4.孟加拉湾表层水温最大值没有出现在盛夏,是因为盛夏( )
A.海水的比热容大,增温慢
B.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C.陆地淡水注入多,起降温作用
D.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5.下列有关M、N两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M海域1月浮游生物密度最大 ②M海域7月浮游生物密度最大 ③N海域7—8月海水盐度较高 ④N海域12月至次年1月海水盐度较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一年中日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海水结冰后( )
A.密度下降 B.盐度上升
C.蒸发量变大 D.海域面积扩大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该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9~11题。
9.波斯湾海水盐度低于红海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多 B.蒸发量大
C.封闭度小 D.径流量大
10.波斯湾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 )
A.自北向南递增 B.自北向南递减
C.中部高、两侧低 D.无法确定
11.关于波斯湾与印度洋间的洋流方向,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为我国近海2月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2月B海域表层水温比A海域高,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域轮廓
13.丁处等温线向北突出的原因是( )
A.暖流 B.洋流自北向南流
C.寒流 D.洋流自东向西流
14.一艘轮船自甲向丙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
A.先变浅后变深 B.先变深后变浅
C.一直变浅 D.一直变深
海洋表层温度(SST)作为关键的海洋环境变量,是海洋表面水热交换的重要参数,能够指示海洋系统的动力过程。已有研究显示,1970年以来全球海洋持续升温,特别是近年来SST表现为持续大幅度升高。如图示意1982—2021年黄渤海地区年平均SST变化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
1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上升最可能会导致( )
A.所有鱼类生长更加旺盛
B.表层海水密度减小
C.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D.深层海水密度增大
16.在全球海洋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图示海域东北部表层海水温度却有所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该海域( )
A.纬度偏高 B.距离陆地较近
C.寒流加强 D.潮汐加强
台湾海峡海水性质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台湾海峡冬季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7~18题。
17.导致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分布 ③洋流 ④纬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此时,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
A.从南流向北 从北流向南
B.从南流向北 从南流向北
C.从北流向南 从北流向南
D.从北流向南 从南流向北
如图示意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
19.导致甲、乙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 洋流 B.纬度 洋流
C.径流 纬度 D.洋流 径流
20.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洋流能增加沿岸降水
B.P、Q洋流均能促进海水热量交换
C.Q洋流能形成风暴潮
D.P、Q洋流相遇可形成大渔场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大亚湾位于广东省东部红海湾与大鹏湾之间,其海水温度变化受陆地气候和海流等因素影响明显。图1为大亚湾表层和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年年内表层和底层平均水温及差值变化示意图。
(1)说明大亚湾表层和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6分)
(2)指出大亚湾该年内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值最大的月份,并推测其成因。(8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死海以惊人的速度萎缩。红死运河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共同制定的项目,目的是将红海(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海水补充给死海。按照规划,红死运河全长约180 km,运河主体在约旦境内,沿途建设海水淡化厂。下图示意红海地理位置及红死运河工程线路。
(1)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4分)
(2)红海的盐度也存在区域差异。推测红海盐度差异的主要表现,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说明在运河沿途建设海水淡化厂的好处。(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汾河谷地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流域内众多城市临汾河而建。历史上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区植被曾遭破坏。乌马河是汾河的支流,河道淤积严重。某年10月初,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乌马河下游出现决堤现象,引发洪涝灾害。下图为乌马河位置示意图。
(1)说出汾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简析破坏植被可能给水循环带来的影响。(4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山西省此次洪涝灾害的成因。(4分)
(3)请为减轻乌马河流域洪涝灾害提出有效措施。(4分)
9/9阶段综合测评(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B D B B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C B C C D D B
21.(1)大亚湾海域表层温度分布由湾顶向湾外呈现“内高外低”的态势,底层也大体呈现湾内高温、湾外低温的特点。
(2)月份:7月。成因: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表层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表层水温升温较快,温度较高;夏季该海域盛行偏南风,表层受低纬度高温海水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底层海水温度升温较慢,海水温度较低,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差达到最大值。
22.(1)红海周边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周边很少有河流注入;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海域海水交换少。
(2)表现: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原因:西北端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水道狭窄,且地中海也是高盐度海区;东南端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水道相对较宽,印度洋盐度低于地中海。
(3)靠近海洋便于就近抽取海水,获取海水淡化原料;便于运河沿线由南向北就近供应淡水。
23.(1)类型:海陆间循环。影响: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破坏植被可能会降低植被对地表水的截留作用,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在地势较低平的地区,破坏植被可能会引起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大;破坏植被可能会改变局部气候,导致蒸发量变大;破坏植被会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2)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短时间内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排泄不及时;下渗量饱和,河水难以排泄。
(3)治理河道,清理淤积物;修建水库和分洪区;修建堤坝,完善排涝设施;植树造林,降低河流含沙量;建立洪水预警机制;加大对居民的防灾减灾教育。
1.C 2.B 3.D [第1题,由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可知,箭头①由水汽指向地表,表示的是降水环节,A错误;箭头②由地表指向地下水,表示的是下渗环节,B错误;箭头③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汽,表示的是蒸发环节,C正确;箭头④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不属于水汽输送,D错误。故选C。第2题,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会使得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②下渗,B正确;由上题可知,①表示的是降水环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降水的影响不大,A错误;③表示的是蒸发环节,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下渗的影响更为明显,C错误;④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与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不相关,D错误。故选B。第3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屋顶能够吸收的雨水较少,屋顶绿化对“海绵城市”的作用不大,同时也难以做到普及,A错误;消除水体污染、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B、C错误;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进而就地消纳雨水,D正确。故选D。]
4.B 5.D [第4题,孟加拉湾夏季降水多,由于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水温最大值并没有出现在夏季,B正确。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月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海域受东北季风影响;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局部涌升流,海水底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所以M海域1月浮游生物密度最小,7月则最大,①错误,②正确;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孟加拉湾为热带季风气候,7—8月为雨季,降水多,且沿岸岛屿有淡水河流注入,所以海水盐度在夏季较低,在冬季则较高,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6.B 7.B 8.A [第6题,海水的冰点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水结冰后盐分析出,导致海水盐度上升,密度增加,B正确,A错误;海水结冰放热,海水温度上升,但结冰后受冰层的阻隔,蒸发反而会减弱,C错误;海域面积与海水是否结冰无关,D错误。故选B。第7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日平均气温≤-4 ℃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四地日平均气温≤-4 ℃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都为20—40天,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B正确;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A错误;丙、丁两地日平均气温≤-4 ℃日数为0—20天,时间相对较短,海冰较薄,C、D错误。故选B。第8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温度变化一般滞后陆地一个月左右,1月陆地温度最低,所以2月左右海洋温度会达到最低,此时该海域的海冰面积可能会达到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D 10.C 11.A [第9题,波斯湾和红海两地降水量都较少,蒸发量都较大,海域封闭程度都较高,A、B、C错误;红海几乎没有径流注入,但波斯湾北部有两条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其盐度低于红海,D正确。故选D。第10题,波斯湾北部有河流注入,盐度较低;南部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北印度洋(海水盐度较波斯湾低)相连,盐度也较低;中部高温晴朗天气多,蒸发量大,盐度最高。综上所述,波斯湾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中部高、两侧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1题,表层海水由盐度较低(水位较高)的海区流向盐度较高(水位较低)的海区,底层海水流向与表层海水相反,波斯湾海水盐度高于北印度洋(阿拉伯海),因此表层海水由印度洋流向波斯湾,底层海水由波斯湾流向印度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C 13.A 14.C [第12题,2月为北半球冬季,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受其影响,临近大陆的A海域比同纬度的B海域水温低,另外,临近大陆的A海域有寒流流经,离大陆较远的B海域有暖流流经,因此影响2月B海域表层水温比A海域高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A海域和B海域纬度位置相近,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A、B错误;A海域和B海域的海域轮廓对两地水温影响不明显,D错误。故选C。第13题,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丁处有自南向北流的暖流流经,使得该水域表层水温高于东西两侧,因此等温线向北凸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4题,读图可知,由甲到丙,海水温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因此由甲到丙海水密度逐渐增加,海水密度越大,轮船吃水深度越浅,因此一艘轮船自甲向丙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度是一直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B 16.C [第15题,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对高纬度地区冷水性鱼类的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A错误;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密度将变小,对深层海水密度影响不大,B正确,D错误;表层海水温度上升,蒸发加剧,盐度升高,C错误。故选B。第16题,纬度偏高,水温较低纬度海域低,但不能解释全球海洋升温背景下该海域东北部水温降低,A错误;全球海洋升温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陆地温度也在升高,B错误;寒流加强,水温降低,C正确;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不会导致水温降低,D错误。故选C。]
17.C 18.D [第17题,冬季,甲、乙两海域均受冬季风影响,①错误;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由陆地向海洋温度逐渐升高,②正确;甲海域受沿岸寒流(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影响,表层海水水温较低,乙海域受暖流(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影响,表层海水水温较高,③正确;甲、乙两海域纬度基本相同,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第18题,读图可知,甲海域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该处洋流(海流)为寒流,且由所学知识可知,甲海域的寒流受冬季风影响,表层海水从北向南流;乙海域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该处洋流(海流)为暖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海域常年受从南向北流的暖流影响,表层海水从南向北流。故选D。]
19.D 20.B [第19题,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读图可知,甲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乙海域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甲、乙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洋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与洋流无关,C错误;寒暖流均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读图可知,P洋流位于北美洲西南部沿海,Q洋流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沿海,因此P、Q洋流很难相遇,D错误。故选B。]
21.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亚湾海域表层温度分布由湾顶向湾外呈现“内高外低”的态势,底层也大体呈现湾内高温、湾外低温的特点。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月大亚湾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值达到最大值。7月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海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表层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升温较快,海水温度较高;7月该海域盛行偏南风,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将低纬度的高温海水吹到该海域,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温度较高;底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低纬度洋流的影响较弱,海水升温较慢,海水温度较低,此时海水表层和底层温差达到最大值。
22.第(1)题,红海盐度高的原因可以从蒸发、降水、径流和海域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稀少;红海周边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红海海域狭长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第(2)题,由图可知,红海北部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南部海域与外海相通,利于盐度高的海水与外海盐度低的海水交换,而西北部只有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连通,不利于盐度高的海水与外海盐度低的海水交换,且地中海盐度较高,所以红海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第(3)题,在运河沿途建设海水淡化厂的好处结合原料、市场等分析即可。在运河沿途建设海水淡化厂,靠近海洋,便于就近抽取海水,获取海水淡化原料;便于运河沿线由南向北就近供应淡水。
23.第(1)题,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因此汾河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可结合不同区域具体情况从水循环各环节角度分析。第(2)题,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与降水多、地表径流排泄不及时、下渗饱和有关,结合材料从这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该地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不利于排涝,因此可以修建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该地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因此可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洪区的建设管制、制定洪水预警机制;加大对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落实居民撤离应急机制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