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材料,理解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了解主要的太阳活动,并说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3.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分析与之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1)形状:巨大的炽热气体球。
(2)主要成分:__________。
(3)表面温度:约6 000 K。
(4)太阳的大气层:图中A层是__________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光球层。
[轻巧记忆] 图示法记忆太阳的结构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
(3)特点: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
[图表点拨] 教材P9图1-1-6,该图展示出:
(1)太阳辐射按照波长长短可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三部分。
(2)可见光区能量最集中,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紫外区能量最少。
3.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为地球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地球上的__________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煤炭、石油资源等。
(3)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__________,为地球上的__________、大气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
(4)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
(2)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 )
(3)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 )
(4)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面一层。 ( )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概念: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
2.主要标志
标志 特征 关系
太阳 黑子 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低;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__________ 太阳黑子变多、变大的时候,耀斑也频繁爆发;耀斑出现多的区域,也是太阳黑子比较集中的区域
耀斑 色球层上有些区域会突然出现增亮的__________;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___年。
4.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①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__________关系。
②凡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和谷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就明显地增加。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__________、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__________。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①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__________现象。
②南、北极上空出现美丽的__________现象。
太阳黑子真的就是太阳大气层表面出现的黑颜色的斑点吗?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一 “蜀犬吠日”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 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 650米。这里属高原山地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 000小时以上。
问题1 (区域认知)请结合材料说出“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
问题2 (综合思维)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区域,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3.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直接利用太阳能: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形式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2)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1.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导航装置)充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
问题1 (区域认知)太阳活动现象主要出现在太阳的内部还是外部?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太阳黑子相对数与三个地区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问题3 (综合思维)图中显示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问题4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除此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特别说明:太阳外部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大气中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现象会影响太阳风的变化,从而影响地球及人类活动。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电磁波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
(2)高能带电粒子流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极地高层大气极光。
(4)太阳黑子、耀斑水旱灾害等。
2.下图示意太阳大气表面某类太阳活动(图中白色区域)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太阳活动分布在
( )
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太阳内部
(2)该类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有线电话通信中断
B.阿尔卑斯山冰川消失
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D.地球上出现磁暴现象
1.太阳结构由里向外分为哪几层?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其活动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题组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生活中的地理)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 )
A.光、热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如图为非洲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
2.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表现为(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向西递增
C.自北向南递增 D.自西向东递增
3.造成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题组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是1985—2017年太阳黑子数统计图,它体现出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算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在( )
A.2015年 B.2020年
C.2025年 D.2031年
5.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 )
①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②地球磁场被强烈扰动 ③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④全球气候状况趋于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9读图
太阳辐射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减弱。由于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所以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降水量、自然带、植被类型等都会因纬度不同而不同。
教材P12思考
(1)影响: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日冕物质抛射或耀斑会破坏航天器电子设备,并威胁到宇航员的生命。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导航、通信和定位产生严重影响,地球磁场急剧变化(磁暴)对输电系统和地下管线造成破坏,高层大气密度对航天器轨道寿命产生影响等,这些灾害可影响卫星运行、通信、导航以及电站输送网络等,造成各方面的社会经济损失。
(2)不同点:日常天气是指瞬时或较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态;空间天气是指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瞬时或短时间内发生的环境状态变化。日常天气影响范围小,一般为对流层;空间天气影响范围大,包括从太阳到距离地球表面30千米以上的广袤空间。
相同点:都是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发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大。
教材P13作业题
1.耀斑发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甚至短时间内完全中断;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无法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也会导致信鸽迷失方向;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导致大气发光,如两极地区夜空的极光。
2.利:光热发电是一种更为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光热发电产业链中基本不会出现光伏电池板生产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采用成熟的储热技术后,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稳定持续向外输电,连续性好;光热发电的产业经济带动力强,其产业链涉及玻璃、钢铁、化工、机械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增加就业人数,对经济贡献值较高。
弊:初期投入高;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气候及地域限制严格。
3.(1)12年、10年、10年、13年;11年。
(2)旱涝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11/11第2课时 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材料,理解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了解主要的太阳活动,并说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3.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分析与之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1)形状:巨大的炽热气体球。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6 000 K。
(4)太阳的大气层:图中A层是日冕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光球层。
[轻巧记忆] 图示法记忆太阳的结构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特点: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
[图表点拨] 教材P9图1-1-6,该图展示出:
(1)太阳辐射按照波长长短可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三部分。
(2)可见光区能量最集中,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紫外区能量最少。
3.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2)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煤炭、石油资源等。
(3)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
(4)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
(2)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 )
(3)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 )
(4)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面一层。 ( )
提示:(1)× 太阳辐射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和氦元素发生核聚变反应形成的。
(2)× 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能源,所以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被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并非来自地球内部。
(3)×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到达地球的却很少,只有约二十二亿分之一。
(4)× 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光亮的太阳是太阳大气层最里面的光球层,因为光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是最多的。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概念: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
2.主要标志
标志 特征 关系
太阳 黑子 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低;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 太阳黑子变多、变大的时候,耀斑也频繁爆发;耀斑出现多的区域,也是太阳黑子比较集中的区域
耀斑 色球层上有些区域会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变化周期:约为11年。
4.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①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②凡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和谷年,地球上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就明显地增加。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①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南、北极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太阳黑子真的就是太阳大气层表面出现的黑颜色的斑点吗?
提示:不是,太阳黑子不黑。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一些,所以在明亮的光球层衬托下显得暗一些。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一 “蜀犬吠日”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材料二 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 650米。这里属高原山地气候区,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 000小时以上。
问题1 (区域认知)请结合材料说出“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
提示: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盆地的水汽不易散开。
问题2 (综合思维)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区域,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四川盆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阴雨天较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们到拉萨旅游,会发现市区的路灯多为太阳能路灯,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萨所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3.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直接利用太阳能: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形式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2)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1.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导航装置)充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1)D (2)D [第(1)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D正确。第(2)题,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B、C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排除。]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
问题1 (区域认知)太阳活动现象主要出现在太阳的内部还是外部?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提示:主要出现在太阳外部的太阳大气层中。其中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耀斑主要出现在色球层上。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太阳黑子相对数与三个地区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由上到下第一个地区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个地区呈负相关关系,第三个地区1915年之前呈负相关关系,1915年之后呈正相关关系。
问题3 (综合思维)图中显示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提示:11年。
问题4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除此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提示: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除此以外,太阳活动会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影响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特别说明:太阳外部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大气中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现象会影响太阳风的变化,从而影响地球及人类活动。
2.太阳活动的影响
(1)电磁波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
(2)高能带电粒子流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极地高层大气极光。
(4)太阳黑子、耀斑水旱灾害等。
2.下图示意太阳大气表面某类太阳活动(图中白色区域)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太阳活动分布在
( )
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太阳内部
(2)该类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有线电话通信中断
B.阿尔卑斯山冰川消失
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D.地球上出现磁暴现象
(1)C (2)D [第(1)题,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应为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第(2)题,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但是不会影响有线电话通信;不会造成阿尔卑斯山冰川消失;可能会使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A、B、C错误,D正确。]
1.太阳结构由里向外分为哪几层?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其活动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题组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生活中的地理)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 )
A.光、热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A [“万物生长”主要是指农业生产,农作物生长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如图为非洲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
2.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表现为(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向西递增
C.自北向南递增 D.自西向东递增
3.造成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2.A 3.B [第2题,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减少,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增。第3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图示地区明显不符合该规律;降水越少,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图示地区符合该规律。因此造成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题组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是1985—2017年太阳黑子数统计图,它体现出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算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在( )
A.2015年 B.2020年
C.2025年 D.2031年
5.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 )
①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②地球磁场被强烈扰动 ③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④全球气候状况趋于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C 5.A [第4题,据图可知,最近的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出现在2014年前后,再结合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可推知,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可能出现在2025年。第5题,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地球磁场被强烈扰动,产生磁暴现象,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①②③正确;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会增大,④错误。]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9读图
太阳辐射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减弱。由于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所以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降水量、自然带、植被类型等都会因纬度不同而不同。
教材P12思考
(1)影响: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日冕物质抛射或耀斑会破坏航天器电子设备,并威胁到宇航员的生命。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导航、通信和定位产生严重影响,地球磁场急剧变化(磁暴)对输电系统和地下管线造成破坏,高层大气密度对航天器轨道寿命产生影响等,这些灾害可影响卫星运行、通信、导航以及电站输送网络等,造成各方面的社会经济损失。
(2)不同点:日常天气是指瞬时或较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态;空间天气是指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瞬时或短时间内发生的环境状态变化。日常天气影响范围小,一般为对流层;空间天气影响范围大,包括从太阳到距离地球表面30千米以上的广袤空间。
相同点:都是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发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大。
教材P13作业题
1.耀斑发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甚至短时间内完全中断;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无法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也会导致信鸽迷失方向;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导致大气发光,如两极地区夜空的极光。
2.利:光热发电是一种更为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在光热发电产业链中基本不会出现光伏电池板生产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采用成熟的储热技术后,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稳定持续向外输电,连续性好;光热发电的产业经济带动力强,其产业链涉及玻璃、钢铁、化工、机械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增加就业人数,对经济贡献值较高。
弊:初期投入高;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气候及地域限制严格。
3.(1)12年、10年、10年、13年;11年。
(2)旱涝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课时分层作业(二) 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分布图,完成1~2题。
1.全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促进大气运动、水循环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为地球上的生物活动提供动力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D 2.B [第1题,据图可知,赤道地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最多,两极地区最少,太阳辐射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第2题,太阳辐射维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促进大气运动、水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活动提供动力。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③错误。故选B。]
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纬度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天气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图为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地区广泛使用。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A 4.B [第3题,降水量越小,大气中的云量就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图中①地的年降水量最小,所以①地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地的城市最密集,人口最多且降水较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①地与②地 B.①地与③地
C.③地与④地 D.②地与③地
6.由图可知,下列四地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B 6.A [第5题,根据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判断,①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超过125亿焦耳/米2。③地位于成都平原,阴雨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约为105亿焦耳/米2,两地差异最大。第6题,太阳能发电站应建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图中①地太阳辐射量最大,最适宜修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7~8题。
7.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是一些暗黑的斑点
B.是一些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短波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8.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B 8.D [第7题,太阳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红矮星的耀斑也应该是增亮的斑块。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恒星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行星缺少大气层保护,将会成为不毛之地;带电粒子流会扰乱行星磁场,可能出现磁暴现象。]
9.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A是____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这些区域由于____________而暗黑。(3分)
(2)B是__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作________。(2分)
(3)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___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________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____现象。(4分)
(4)北美洲受太阳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____________;该国北部居民常看到壮观的________现象。(2分)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第(1)题,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看起来暗一些。第(2)题,B是色球层,耀斑活动发生在此层。第(3)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第(4)题,加拿大是地处北美洲中高纬度的国家,其北部在北极圈以内,太阳活动爆发时可欣赏到极光现象。
[答案] (1)光球 太阳黑子 温度比周围低
(2)色球 耀斑
(3)黑子 耀斑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磁暴
(4)加拿大 极光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11.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0.A 11.C [第10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11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A错误;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错误;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升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C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D错误。]
12.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城市 年平均日照时数(h)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2°04′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41′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2分)
(2)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4分)
(3)说出表中所列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试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在东部地区,大致呈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在西南地区受山脉走向影响,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第(2)题,台湾岛中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岛屿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少,所以年太阳总辐射量西侧高于东侧。第(3)题,读表可知,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拉萨。拉萨所在纬度较低,海拔高,比海拔低处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白昼时间较长。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日照时数多。
[答案] (1)东部地区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大致呈南北走向。
(2)西侧高于东侧。原因: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
(3)拉萨。原因: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专题强化练(一) 太阳辐射图的判读
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贫乏地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2.结合图示,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 )
A.内蒙古 B.重庆
C.青海 D.西藏
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柴达木盆地属于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四川盆地属于贫乏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主要属于较丰富区,A正确。第2题,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因地形原因全年太阳辐射弱,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云雨天气较多,防晒需求不大;而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防晒需求大,因此防晒护肤品不会向重庆推销,B正确。]
太阳能树由金属树干和树枝组成,树枝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所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USB接口提供给智能移动设备。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能树可说明太阳辐射为( )
A.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D.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4.我国下列省区最适合安装太阳能树的是( )
A.四川 B.黑龙江
C.云南 D.宁夏
3.C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太阳能树不能说明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A错误;“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释放的电磁波和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的,与图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无关,B错误;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人类生产、生活使用,所以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而不是太阳辐射,D错误。第4题,我国太阳能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太阳能丰富,适合安装太阳能树,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D.拉萨日照时数夏季最高
6.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拉萨9月的日照百分率最大约为( )
A.55% B.60%
C.65% D.70%
5.C 6.C [第5题,读图可知,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没有相关性,A、B错误;5、6、7三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C正确;日照时数在5月、10月较大,不是夏季最大,D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9月拉萨的日照时数约是235小时,9月拉萨昼长约是12小时,所以9月的最大日照时数约是36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所以拉萨9月的日照百分率是235/360≈65%,C正确。]
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现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为考察小组绘制的北纬30°沿线我国拉萨、重庆、恩施、武汉、杭州五
个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年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位于(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横断山区
8.到达重庆市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 )
A.海拔高 B.多阴雨天气
C.距海远 D.植被丰富
9.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比生活在重庆市、恩施市的人面部肤色深的主要原因是拉萨市( )
A.海拔高,气温低
B.地势高,紫外线照射强烈
C.纬度较低,降水较多
D.地势较高,白昼时间长
7.C 8.B 9.B [第7题,读图可知,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是拉萨,拉萨位于青藏高原,C正确。第8题,到达重庆市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海拔低,大气层厚,且位于东部季风区,多阴雨天气,A错误,B正确;一般情况下,距海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多,C错误;植被丰富程度对年太阳辐射总量影响不大,D错误。第9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照射强,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皮肤黑色素分泌多,比生活在重庆市、恩施市的人面部肤色深,B正确;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白昼长短关系不大,A、C、D错误。]
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新疆首座光热发电站。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如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相对于光伏发电,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 )
A.克服太阳能稳定性差的弊端
B.减少太阳能能量分散的影响
C.实现供电稳定性
D.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11.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和熔盐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储能
B.实现光电的转化 储能
C.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直接发电
D.实现光电的转化 直接发电
10.C 11.A [第10题,由材料“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可知,光热发电可储能,可调峰,可实现连续发电,实现供电的稳定性,C正确;不能完全克服太阳能稳定性差的弊端,A错误;光伏发电也能将分散的太阳能集中起来发电,B错误;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都是新能源利用,都能改善地区能源结构,D错误。第11题,由材料“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可知,定日镜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由材料“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可知,熔盐的主要作用是储能,不能直接发电。]
12.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和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①②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请说明丰富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C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B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两个区域均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因此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洁净,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
[答案] (1)C地区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2)晴天多,日照强
(3)青藏高原。
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朗天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