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5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讲义--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5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讲义--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7:10:54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 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地貌类型,总结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点,描述其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区域认知) 3.了解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一、地貌
1.概念: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2.分类:按成因分,地貌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
二、流水地貌
1.概念: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2.沟谷地貌
(1)成因:沟谷流水作用。
(2)特征:横剖面呈V形。
(3)洪积扇(冲积扇):当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挟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3.河流地貌
(1)成因: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2)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①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
②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
(3)冲积平原:是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的,大多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
(4)河口三角洲: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形状各种各样。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长江三峡横剖面呈U形。 (  )
(2)河流地貌多在地势崎岖的山区。 (  )
(3)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  )
(4)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  )
提示:(1)× 长江三峡横剖面呈V形。
(2)× 沟谷地貌多在地势崎岖的山区。
(3)√
(4)× 河流入湖口处也可能形成三角洲地貌。
三、海岸地貌
1.分布: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宽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范围内。
2.分类
(1)海蚀地貌
①成因: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
②主要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
①成因: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
②主要地貌:海滩、沙嘴等。
[轻巧记忆] 海蚀地貌的形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沙嘴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  )
(2)海滩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  )
(3)海蚀拱桥可能形成海蚀柱。 (  )
提示:(1)× 沙嘴是海浪沉积形成的。
(2)× 海滩是海浪沉积形成的。
(3)√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流水地貌
2023年7月3日,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外方参会嘉宾在云南参访交流,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河流地貌类型多样。
问题1 (区域认知)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游河谷特征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上游为V形谷。原因是上游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澜沧江—湄公河中下游主要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该地貌的特征是怎样的?
提示: 冲积平原。其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颗粒较细,接近河口的部分坡度很缓,颗粒很细。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关键 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多为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3.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a)侵蚀,凸岸(b)堆积。如下图:
1.下面图甲是黄河干流示意图。图乙中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图甲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 ②—d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2)关于d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看到三角洲
B.有便捷的内河航运
C.被称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河道狭窄弯曲,水流湍急
(1)C (2)A [第(1)题,a处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水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所以多V形谷。c处分布有河流流出山口后由冲积物沉积形成的冲积扇。第(2)题,d处位于黄河下游河口附近,河道宽阔,水流变缓,含沙量大,河口处泥沙淤积严重,形成三角洲,该地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
海岸地貌
台湾岛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位于新北市万里区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著名的地质公园。万里区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烛台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全长1 700米的海岬因此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再加上周围丰富的海洋生态、渔村风情等,让野柳地质公园成为集教育、观光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问题1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判断野柳地质公园各类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提示: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海浪侵蚀作用。
问题2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狭长的海岬在海浪作用下会形成哪些海岸地貌?
提示: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穴、海滩、沙嘴、水下沙坝等。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 主要分布
海蚀 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 以基岩海岸为主,在我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较为典型
海积 地貌 海滩、沙嘴、贝壳堤及泥质滩涂等 以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主,在我国的杭州湾以北比较集中
2.送别角(40°30′S,172°41′E)是一处形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
(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潟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
(1)D (2)A [第(1)题,该地位于新西兰,终年温和多雨,物理风化作用和冻融风化作用影响小,B、C错误;送别角位于新西兰沿海地区,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风力侵蚀作用对送别角的塑造影响较小,A错误,D正确。第(2)题,海滩、滩涂、潟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为海浪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故选A。]
1.地貌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2.沟谷地貌的成因和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3.河流地貌的成因和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4.海岸地貌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题组1 流水地貌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的地貌是(  )
A.喀斯特溶洞     B.洪(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 B.风积作用
C.岩浆喷发 D.冰川堆积作用
1.B 2.A [读图可知,甲地为洪(冲)积扇,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第4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题组2 海岸地貌
如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拱桥
C.海蚀崖 D.沙堤
6.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5.A 6.A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30探索
由于重量的不同,广口瓶沉积物粗沙、细沙、泥土等依次沉积。广口瓶中的沉积物与自然界中河流沉积物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不同之处是广口瓶沉积物沉积在瓶底(地点相同),河流沉积物不是位于同一地点沉积,一般随着流速的降低,沉积物沿河流流向由颗粒大到颗粒小依次沉积。
教材P32思考
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大类。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类型及识别特征:
河流侵蚀地貌
(1)“V”型河谷:常见于河流上游,河谷深而窄,两岸陡峭,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
(2)“U”型河谷: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河谷宽而浅,河床较平坦,侧蚀作用明显。
(3)峡谷:深邃的河谷,两侧峭壁耸立,是河流长期强烈下切侵蚀形成的。
(4)河流阶地:河谷两侧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是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堆积地貌
(1)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地势由扇顶向扇缘逐渐降低。
(2)河漫滩: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凸岸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3)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形堆积体,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4)冲积平原:由河流长期堆积作用形成的广阔平坦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这些地貌类型在地表形态、沉积物特征、水流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等方式进行识别。
教材P33思考
海蚀地貌是海岸岩石受海浪侵蚀形成的,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石拱桥、海蚀柱等,其物质组成主要是岩石;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主要有沙嘴、海滩等,其物质组成主要是碎屑。
课时分层作业(五)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D.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中,与冲积扇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庐山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1.D 2.C [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为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2题,冲积扇是由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选项中崇明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
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
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4.图示地貌可能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3.B 4.C [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该地貌分布在山前,地势较平坦,是由多条季节性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下降,河流所挟带的砾石、泥沙等沉积形成的冲积扇。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在山前形成洪积—冲积扇平原,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符合要求。]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下图示意该河段部分古河道。据此完成5~6题。
5.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长江上游,流量大
B.落差大,下蚀作用强
C.地形平坦,侧蚀作用强
D.位于长江上游,流速快
6.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增加径流量
5.C 6.A [第5题,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河床坡度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第6题,河道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洪水的下泄,提高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故A正确,B错误。河道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故C错误。径流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当地气候等因素影响,与河道裁弯取直无关,D错误。]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8.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7.A 8.C [第7题,鼓浪屿西南沙滩上的岩石,潮涨潮落使其发出声响,所以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海水侵蚀。第8题,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读海穹景观图,完成9~10题。
9.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化学溶蚀作用
10.形成该地貌的地理环境是(  )
A.近海砂质海岸环境
B.近海淤泥质海岸环境
C.近海基岩海岸环境
D.近海红树林海岸环境
9.B 10.C [第9题,此景观为海蚀拱桥,为海浪侵蚀作用所形成的。第10题,海穹又称海蚀拱桥,外形呈桥状,是基岩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故选C。]
11.如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若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3分)
(2)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河流流出山口,因流速变慢形成冲(洪)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同样因流速变慢,河流挟带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同属河流堆积地貌。第(2)题,在河流弯曲处,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淘金应在以沉积作用为主的b处。
[答案] (1)冲(洪)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玉带滩是“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据此完成12~13题。
12.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13.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12.C 13.B [第12题,沙滩地貌是受外力沉积作用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第13题,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图甲        图乙
图丙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3分)
(2)若甲、乙两图中的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2分)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2分)(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2分)(  )
A    B     C    D
[解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图甲为洪(冲)积扇,图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图丙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图中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图甲中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逐渐变慢,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符合。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15/15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1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 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地貌类型,总结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点,描述其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区域认知) 3.了解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一、地貌
1.概念:地球表面各种__________的总称。
2.分类:按成因分,地貌有构造地貌、__________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__________地貌、黄土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等。
二、流水地貌
1.概念: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等。
2.沟谷地貌
(1)成因:沟谷__________。
(2)特征:横剖面呈V形。
(3)洪积扇(冲积扇):当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挟带的物质__________下来,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3.河流地貌
(1)成因:河流的侵蚀、搬运和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河谷、__________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2)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①谷底:包括__________及河漫滩。
②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__________。
(3)冲积平原:是在河流__________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的,大多坡度较缓,地势较为__________。
(4)河口三角洲: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__________沉积形成,形状各种各样。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长江三峡横剖面呈U形。 (  )
(2)河流地貌多在地势崎岖的山区。 (  )
(3)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  )
(4)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  )
三、海岸地貌
1.分布: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__________米,宽度在数千米至__________千米范围内。
2.分类
(1)海蚀地貌
①成因: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
②主要地貌:__________、海蚀崖、海蚀拱桥和__________等。
(2)海积地貌
①成因:__________、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
②主要地貌:海滩、沙嘴等。
[轻巧记忆] 海蚀地貌的形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沙嘴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  )
(2)海滩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  )
(3)海蚀拱桥可能形成海蚀柱。 (  )
流水地貌
2023年7月3日,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外方参会嘉宾在云南参访交流,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河流地貌类型多样。
问题1 (区域认知)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游河谷特征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 (综合思维)澜沧江—湄公河中下游主要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该地貌的特征是怎样的?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关键 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多为三角形,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3.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a)侵蚀,凸岸(b)堆积。如下图:
1.下面图甲是黄河干流示意图。图乙中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图甲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 ②—d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2)关于d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看到三角洲
B.有便捷的内河航运
C.被称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河道狭窄弯曲,水流湍急
海岸地貌
台湾岛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位于新北市万里区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著名的地质公园。万里区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烛台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全长1 700米的海岬因此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再加上周围丰富的海洋生态、渔村风情等,让野柳地质公园成为集教育、观光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问题1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判断野柳地质公园各类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问题2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狭长的海岬在海浪作用下会形成哪些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 主要分布
海蚀 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 以基岩海岸为主,在我国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较为典型
海积 地貌 海滩、沙嘴、贝壳堤及泥质滩涂等 以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主,在我国的杭州湾以北比较集中
2.送别角(40°30′S,172°41′E)是一处形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
(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潟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
1.地貌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2.沟谷地貌的成因和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3.河流地貌的成因和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4.海岸地貌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题组1 流水地貌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的地貌是(  )
A.喀斯特溶洞     B.洪(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 B.风积作用
C.岩浆喷发 D.冰川堆积作用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题组2 海岸地貌
如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拱桥
C.海蚀崖 D.沙堤
6.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30探索
由于重量的不同,广口瓶沉积物粗沙、细沙、泥土等依次沉积。广口瓶中的沉积物与自然界中河流沉积物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不同之处是广口瓶沉积物沉积在瓶底(地点相同),河流沉积物不是位于同一地点沉积,一般随着流速的降低,沉积物沿河流流向由颗粒大到颗粒小依次沉积。
教材P32思考
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大类。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类型及识别特征:
河流侵蚀地貌
(1)“V”型河谷:常见于河流上游,河谷深而窄,两岸陡峭,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
(2)“U”型河谷:多出现在河流中下游,河谷宽而浅,河床较平坦,侧蚀作用明显。
(3)峡谷:深邃的河谷,两侧峭壁耸立,是河流长期强烈下切侵蚀形成的。
(4)河流阶地:河谷两侧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是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堆积地貌
(1)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地势由扇顶向扇缘逐渐降低。
(2)河漫滩: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凸岸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3)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三角形堆积体,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4)冲积平原:由河流长期堆积作用形成的广阔平坦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这些地貌类型在地表形态、沉积物特征、水流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等方式进行识别。
教材P33思考
海蚀地貌是海岸岩石受海浪侵蚀形成的,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石拱桥、海蚀柱等,其物质组成主要是岩石;海积地貌是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的,主要有沙嘴、海滩等,其物质组成主要是碎屑。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