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 口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图表,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增强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理解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3.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2020年)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和“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 2.人地协调观
一、世界人口大国
1.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曾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
3.针对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不均
1.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约为世界人口密度(60人/千米2)的2.5倍。
2.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把我国划分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主要问题 影响 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国策)
人口老龄化 造成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
重难点二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分界线 人口密度 原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 大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等 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小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等 经济较落后,交通不便等
跟踪训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B.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改变
C.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提高
D.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0 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 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读2015—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2~4题。
2.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起始年份是( )
A.2016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年
3.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学校学位紧缺
B.劳动力更加充足
C.养老产业活跃
D.工农业机械化水平下降
4.针对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下列人口策略合理的是( )
A.提高生育养育成本
B.大量接纳外国移民
C.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基础巩固
2024年9月,全国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进行的动态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流动人口数量多
②青少年人口占比大
③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④老年人数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当前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主要应对的问题是( )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分布不均
C.人口老龄化 D.人口基数大
3.除了“渐进式延迟退休”,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人口问题,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
A.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B.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
C.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鼓励人口向海外迁移
下图为我国东、西部人口和面积对比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 )
A.东部地区地多人少
B.西部地区地广人稀
C.东、西部的面积比人口的差距大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5.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气候温暖,降水较多
B.东部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C.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源丰富
D.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
能力达标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出生人口954万人,死亡人口1 093万人。读2015—2024年我国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6~7题。
6.2015—2024我国人口( )
A.总量持续增长
B.总量波动较大
C.2022年出现负增长
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7.我国人口政策多次调整,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杜绝人口负增长现象
C.调整人口性别差异
D.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协调
8.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调整其配套支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B.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C.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
D.缓解人口老龄化现状
素养提升
9.认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材料一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倡导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材料二 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及年均增幅图(图1)和中国三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图2)。
图1
图2
(1)读图1,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当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我国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2)读图2,“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我国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先后实施“二孩”和“三孩”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节 人 口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图表,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增强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理解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3.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2020年)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和“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 2.人地协调观
一、世界人口大国
1.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曾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
3.针对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不均
1.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约为世界人口密度(60人/千米2)的2.5倍。
2.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把我国划分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我国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主要问题 影响 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国策)
人口老龄化 造成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
重难点二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分界线 人口密度 原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 大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等 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小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等 经济较落后,交通不便等
跟踪训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D )
A.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B.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改变
C.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提高
D.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故选D。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0 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 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读2015—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2~4题。
2.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起始年份是( C )
A.2016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年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的起始年份是2022年。故选C。
3.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C )
A.学校学位紧缺
B.劳动力更加充足
C.养老产业活跃
D.工农业机械化水平下降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呈现负增长,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产业活跃。故选C。
4.针对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下列人口策略合理的是( D )
A.提高生育养育成本
B.大量接纳外国移民
C.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解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国情,调整人口政策,健全养老保障体系,D正确。故选D。
基础巩固
2024年9月,全国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进行的动态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D )
①流动人口数量多
②青少年人口占比大
③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④老年人数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增加人口的出生率,与我国现存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数量增加、老龄化问题严重有关,③④正确;流动人口的多少与出生率无关,①错误;青少年人口占比大不属于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特征,②错误。故选D。
2.当前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主要应对的问题是( C )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分布不均
C.人口老龄化 D.人口基数大
【解析】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国家养老负担加重。故选C。
3.除了“渐进式延迟退休”,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人口问题,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A )
A.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B.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
C.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鼓励人口向海外迁移
【解析】根据上一小题可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除此措施以外,我国还可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A正确;鼓励人口流入大城市,鼓励人口向海外迁移都不能缓解该问题;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可能的,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东、西部人口和面积对比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 B )
A.东部地区地多人少
B.西部地区地广人稀
C.东、西部的面积比人口的差距大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地狭人稠,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故选B。
5.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是( D )
A.西部地区气候温暖,降水较多
B.东部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C.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源丰富
D.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故选D。
能力达标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出生人口954万人,死亡人口1 093万人。读2015—2024年我国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6~7题。
6.2015—2024我国人口( C )
A.总量持续增长
B.总量波动较大
C.2022年出现负增长
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7.我国人口政策多次调整,主要目的是( D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杜绝人口负增长现象
C.调整人口性别差异
D.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协调
8.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调整其配套支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D )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B.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C.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
D.缓解人口老龄化现状
素养提升
9.认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材料一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倡导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材料二 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及年均增幅图(图1)和中国三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图2)。
图1
图2
(1)读图1,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当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我国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2)读图2,“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我国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先后实施“二孩”和“三孩”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答案】(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庞大的人口规模给医疗、教育、就业、住房、交通、社会治安等带来沉重压力。
(2)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