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噪声及其控制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B.“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音调低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3.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临沂启阳国际机场是山东省第一个民用航空机场,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飞机的频繁起降也带来了一定的噪声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动机的轰鸣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轰鸣声通过空气传入居民耳中
C.轰鸣声很大是因为音调较高
D.关闭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B.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C.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结石 D.利用次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痕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8.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9.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和 控制噪声.
10.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11.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2.北海市近几年争创文明城市,在市区的道路两边种植大量树木,这样可以在 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 产生的。
三、科普阅读题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
(1)听声音时,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选填序号);
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2)下列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选填序号);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3)如图2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 ”,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
(4)人的双耳听到声音的“音色差”越大,说明声音的 越高。
四、计算题
14.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声呐,利用该装置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问:如果这种装置发出信号16s后接收到遇到暗礁后返回的波,则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15.夜间,同学们已经进入梦乡,可宿舍附近的歌厅又响起一阵阵优美的流行音乐声,几个同学被吵醒后,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位同学听到的是乐音还是噪音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五、综合题
16.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内容;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4)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5)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生活中声除了可以传递能量以外,还可以传递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2.【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3.【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4.【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6.【答案】C
【知识点】声与能量
7.【答案】能量
【知识点】声与能量
8.【答案】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9.【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0.【答案】分贝;减小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1.【答案】声源处;响度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2.【答案】传播过程中;无规则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13.【答案】B;A;声级差;频率
【知识点】音色;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14.【答案】解: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vt=1500m/s×16s=2.4×104m
暗礁到船的距离为: .
答:暗礁到船的距离是1.2×104m.
【知识点】声速;声与信息
15.【答案】解: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16.【答案】(1)振动
(2)大于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乙
(5)声源处;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