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4.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上4.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23: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寒露”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3.中华大地,山河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云开雾散 B.漫关飞雪
C.滴水成冰 D.露珠莹莹
4.2024年春节前夕,湖北东部经历了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过冷的雨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形成毛玻璃状(或透明)的坚硬冰层,这就是“雨凇”。如图所示,“雨凇”是一种(  )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华现象
5.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就变干了。有关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B.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这是蒸发现象,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D.这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6.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为白色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能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或小冰晶,人工降雨就是利用干冰的这种特性)
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    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9.在观察“碘锤”中的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   (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由于   ,还可能会发生   的物态变化.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   热会发生   的物态变化.
10.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左侧玻璃瓶中有少量碘颗粒(熔点为113℃),右侧相同的玻璃瓶中加入相当量的锡颗粒(熔点为232℃),用瓶塞封闭。将两个玻璃瓶同时浸入温度相同的热水中,可观察到左瓶中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而右瓶中锡物质几乎没有变化,该过程中碘颗粒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撤去热水,在两玻璃瓶中同时插入温度传感器,一段时间后,左侧传感器上有黑色碘颗粒出现,该过程中碘蒸气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观察到左瓶中的温度传感器示数明显高于右瓶中的传感器示数,基于此现象,我们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
11.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出现在窗的   (选填“内”或“外”)侧,此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下列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玻璃窗上的“冰花”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e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f夏天的早晨,室外的树叶上常常有小露珠   
三、综合题
13.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的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⑴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⑵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⑶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四、计算题
14.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五、科普阅读题
15.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题。
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 24 个节气。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   来划分的。
(2)圭表的影子是   产生的。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与圭表的影子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   。白露和寒露中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种物态变化是   。
(4)雨水和谷雨中的“雨”,是云遇到冷空气,云中小水珠相互凝聚大成水珠下落变成雨;或云中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到温度较高的位置时   (填物态变化)变成大水珠,形成雨。
(5)小雪和大雪中“雪”的形成是   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华及凝华放热
2.【答案】D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4.【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
6.【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7.【答案】凝华;升华;吸收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8.【答案】凝华;升华;吸收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9.【答案】甲;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比碘的熔点高;熔化;放;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10.【答案】升华;凝华;物质凝华放热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1.【答案】液化;凝华;内;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2.【答案】升华;汽化;凝华;凝固;熔化;液化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3.【答案】凝华;(3)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14.【答案】(1)解:根据霜和露的形成时间可以猜想:是由环境的温度决定的
(2)解:实验方案:
①用同样的两个杯子装上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
②五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不同的杯子上的变化。
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上是霜的话,就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是与温度有关的;
若两个杯子都凝结的是水,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与温度无关。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15.【答案】(1)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2)光沿直线传播;C
(3)凝华;液化
(4)熔化
(5)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