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课件(共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 +课件(共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21:37:01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9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4.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三、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朗诵全文。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一:在老师带领下对课文进行多遍诵读。划分朗读节奏,开展朗诵比赛。
任务二:结合注释,对课文逐段进行全面深刻的翻译,整理归纳文言知识。通过自主、合作、互查三个步骤,确保每生能熟练翻译每一句话。
文章翻译:自主翻译,发现难点。师生合作,解决难点。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任务三: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思考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四、深入学习,领悟内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本文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5、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7.你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
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时,只有贤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义。
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比如: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对比论证---用“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论证了不能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用“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万钟”的反面例子对比,论证义重于利。
9.请你谈谈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认识。
舍生取义是君子之为,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可歌可泣。我们要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不见利忘义。
10.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11.历史上有许多人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赞歌,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再写出两句有关的名句。
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对生命的威胁。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进一步搜集有关“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并讲给大家听。
课件26张PPT。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诵读课文,理解文意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朗诵全文。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一:在老师带领下对课文进行多遍诵读。划分朗读节奏,开展朗诵比赛。
任务二:结合注释,对课文逐段进行全面深刻的翻译,整理归纳文言知识。通过自主、合作、互查三个步骤,确保每生能熟练翻译每一句话。
任务三:【合作探究】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思考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翻译自主翻译,发现难点。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爱的。所欲:舍:舍弃。取:选取。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义:生命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苟得:恶:患:辟:比……更重要。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ù,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本性。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豆:
呼尔而与之:
蹴尔: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用脚踢着。尔,助词。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辩: 奉:
何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通“辨”,辨别。侍奉(有)什么益处。 所熟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通“向”,以前。为,宁
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第一个“为” wè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
之谓:
本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此,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深入学习,领悟内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重点问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本文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5、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7.你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 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时,只有贤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义。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比如:
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
对比论证---用“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论证了不能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用“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万钟”的反面例子对比,论证义重于利。9.请你谈谈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认识。 舍生取义是君子之为,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可歌可泣。我们要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不见利忘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10.历史上有许多人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赞歌,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再写出两句有关的名句。 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对生命的威胁。 达标检测 作业1.背诵课文。
2.进一步搜集有关“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并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