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训练 单元训练--苏科版物理八上(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训练 单元训练--苏科版物理八上(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7 00: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章丘洛庄汉墓的出土文物编钟。一位研究员用编钟演奏了“茉莉花”等民族乐曲,乐音袅袅令人感慨。实验发现,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音色相同 D.乙、丙的音色相同
3.关于对一些声学知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管弦乐合奏曲《百鸟朝凤》形象地再现了百鸟的声音,这主要是模仿了百鸟发音的音色
B.歌迷们能准确辨别出喜欢的歌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调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的声波
D.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他还是听到了声音, 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响度不同
D.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是把衣架微小的振动转化放大
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特点的是(  )
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
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
6.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啡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7.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8.下列现象中,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采用回声定位,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B.利用超声波牙刷,可以清理牙齿
C.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D.利用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9.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B.
C. D.
10.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色和振幅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频率相同
二、填空题
11. 小华同学喜欢听歌,他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不同的歌手(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宇航员要借助无线设备通话是由于   。
12.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乐器,距今已有8、9千年的历史。骨笛吹奏时是由其腔内空气   而发出的声音,手指按不同的孔能改变骨笛所发出声音的   ;我们很容易分辨琵琶和骨笛演奏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声音的   不同。
13.杭州亚运会期间,花样游泳运动员能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14.过大的噪声甚至能震碎居民家中的窗玻璃,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如图所示的半封闭式声屏障是在   减弱噪声的。
15.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是频率为   ,但   波与   波是听不到的。
16.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频率为8000Hz的声音;中华白海豚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向同伴发出信号,用于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7.中国人年夜饭桌前,央视“春晚”已不可缺少,节目《口技》中的演员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他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选填 “响度”、“音色”或“音调”);人能听到电视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波以   的形式传播;如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被吹灭,这说明:声波具有   。
18.小明乘坐的汽车在两壁平行的山崖中,当他按了一声喇叭后,经过0.3s后听到一次回声,再经过0.4s后再听到第二次回声。
(1)若汽车是静止的,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m;
(2)若汽车是以20m/s的速度面向较近的山崖匀速驶,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三、科普阅读题
19.阅读下面的短文
亚声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亚声。
亚声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亚声,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见”它。
亚声的传播速度和可听声波相同,但它传播的距离较远,亚声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等障碍物。甚至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亚声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亚声,能使人头晕、恶心。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产生的亚声引起的。人内脏的固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震坏而丧生。
亚声的应用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1.研究自然亚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亚声,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2.通过测定亚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以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3.亚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亚声的强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亚声武器一般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Hz;文中提到的亚声就是   (选填“超声波”、“可听声”或“次声波”),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亚声在常温条件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3)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亚声,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说明亚声除了可以传递能量外,还可以传递   ;
(4)下列不同频率的声波能与亚声产生共振的是   。
A.8HzB.800HzC.8000Hz D.80000Hz
四、计算题
20.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m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m/s:
(1)求敲击后,听到第二次声音的时间;
(2)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21.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五、实验探究题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
六、综合题
23.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并由此确定猎物的位置,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声呐。某国核潜艇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假设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以下问题:
(1)声呐能够探测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声呐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Hz;
(2)核潜艇在静止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6s接收到返回的信号,求该处海洋的深度。
(3)若核潜艇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声呐向前发出超声波信号,2s后接收到遇到暗礁返回的波。在接收到信号后,核潜艇立即发射出一枚鱼雷将暗礁炸毁。已知鱼雷在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求鱼雷在发射后经过多长时间后能命中暗礁。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
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2.【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答案】A
【知识点】声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5.【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6.【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7.【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8.【答案】B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9.【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物理常识
10.【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1.【答案】音色;能量;响度;真空不能传声,而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能量
12.【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
13.【答案】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14.【答案】能量;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15.【答案】20~20000Hz;超声;次声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6.【答案】能;信息
【知识点】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与信息
17.【答案】音色;疏密波;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18.【答案】(1)170m
(2)166m
【知识点】声速
19.【答案】20~20000;次声波;不能;340m/s;信息;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20.【答案】(1)2s;(2)5107.7m/s
【知识点】声速
21.【答案】(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1122m
答: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
(2)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由 可得:①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vt1-vt2因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有
2(L-vt1-vt2)= ②式-②式可得 34m/s=122.4km/h
因122.4km/h>120km/h,所以,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超速行驶。
答: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22.4km/h,客车是超速行驶。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2.【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
(2)撒小纸屑
(3)空气;不能
(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23.【答案】(1)信息;20000
(2)解:利用回声定位可以测得该处海洋深度,故该处海洋深度
(3)解:2s后核潜艇运动距离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v=340m/s,2s后超声波运动距离
此时核潜艇距离暗礁距离
鱼雷发射后击中暗礁时间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24.【答案】(1)10;20
(2)7500m;8700m
(3)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