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与地球仪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与地球仪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20:34:27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 MERGEFORMAT ),\s\do5(       ))
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确定,用经纬度表示。
(2)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其他: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 MERGEFORMAT ),\s\do5(       ))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重难突破
重难点 经纬网中某点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1.找界线。在所给的经纬网地图中,如果要确定某点的经纬度,首先寻找有没有经度和纬度的分界线。
(1)纬度判断:找0°纬线,也就是赤道。如果该点在它北面,就是北纬;如果该点在它南面,就是南纬。
(2)经度判断:找0°经线和180°经线,一般图中只出现一个。要注意找到0°经线,如果该点在它东面是东经;如果该点在它西面是西经。找到180°经线的时候正好相反。
2.看变化。如果所给的经纬网地图上没有标注分界线,就需要分析经度或者纬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来判断。
(1)纬度判断:上北下南(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2)经度判断:左西右东(向左增加为西经,向右增加为东经)。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跟踪训练
1.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A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纬线长短的变化
2.下列有关经纬线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B )。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25°纬线位于低纬度地区
C.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是20°W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把地球表面看作地球仪一样的光滑球面,某人从赤道上一点出发,先向北前进1 000千米,再向西前进1 000千米,然后再向南前进1 000千米,最后向东前进1 000千米,那么他最后的位置应在( B )。
A.出发点以东 B.出发点以西
C.回到出发点 D.无法确定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 MERGEFORMAT ),\s\do5(       ))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基础巩固
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A )。
A.(0°,100°E)
B.(23.5°S,100°E)
C.(23.5°S,10°E)
D.(0°,100°W)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0°,100°E)。故选A。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我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40°N,100°E)发射成功。读经纬网局部图,完成2~3题。
2.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最接近的点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约40°N,100°E)最接近的点是①,A正确;②点位于(约29°N,101°E),B错误;③点位于(20°N,90°E),C错误;④点位于(20°N,110°E),D错误。故选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①位于④的东南方向
B.③位于②的西南方向
C.从④地一直向东走能回到出发点
D.②地位于(约30°N,100°E)
读经纬网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点的经纬度,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D )。
A.(20°N,15°W)
B.(20°S,15°E)
C.(20°S,15°W)
D.(20°N,15°E)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20°N,15°E)。故选D。
5.下列关于乙、丙两点的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南方
B.乙点位于丙点的西南方
C.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
D.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北方
【解析】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可知图中乙点的经纬度是(20°N,35°E);丙点的经纬度是(40°S,35°W)。可判定,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故选C。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能力达标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的经纬度是( A )。
A.东经20°,北纬40°
B.东经40°,北纬 20°
C.西经20°,南纬40°
D.西经40°,南纬 20°
7.乙地位于丙地的( D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读经纬网图,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C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阴影区域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依据其所在的纬度可判定,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丙>甲=乙>丁。故选C。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素养提升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纬网1
           经纬网2
(1)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向,假设有两人沿A、D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终他们将在________会合。
(2)经纬网2所示的区域,是由经纬网1中的阴影区域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或“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甲、丙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甲________丙(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1)正南 南极点
(2)丙 (30°S,30°E)
(3)甲 乙 丁 丙 丙 乙
(4)小于第3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eq \o(\s\up7(),\s\do5(       ))
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确定,用经纬度表示。
(2)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其他: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eq \o(\s\up7(),\s\do5(       ))
重难突破
重难点 经纬网中某点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1.找界线。在所给的经纬网地图中,如果要确定某点的经纬度,首先寻找有没有经度和纬度的分界线。
(1)纬度判断:找0°纬线,也就是赤道。如果该点在它北面,就是北纬;如果该点在它南面,就是南纬。
(2)经度判断:找0°经线和180°经线,一般图中只出现一个。要注意找到0°经线,如果该点在它东面是东经;如果该点在它西面是西经。找到180°经线的时候正好相反。
2.看变化。如果所给的经纬网地图上没有标注分界线,就需要分析经度或者纬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来判断。
(1)纬度判断:上北下南(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2)经度判断:左西右东(向左增加为西经,向右增加为东经)。
跟踪训练
1.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
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纬线长短的变化
2.下列有关经纬线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25°纬线位于低纬度地区
C.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是20°W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把地球表面看作地球仪一样的光滑球面,某人从赤道上一点出发,先向北前进1 000千米,再向西前进1 000千米,然后再向南前进1 000千米,最后向东前进1 000千米,那么他最后的位置应在( )。
A.出发点以东 B.出发点以西
C.回到出发点 D.无法确定
eq \o(\s\up7(),\s\do5(       ))
基础巩固
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0°,100°E)
B.(23.5°S,100°E)
C.(23.5°S,10°E)
D.(0°,100°W)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我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40°N,100°E)发射成功。读经纬网局部图,完成2~3题。
2.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最接近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位于④的东南方向
B.③位于②的西南方向
C.从④地一直向东走能回到出发点
D.②地位于(约30°N,100°E)
读经纬网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点的经纬度,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20°N,15°W)
B.(20°S,15°E)
C.(20°S,15°W)
D.(20°N,15°E)
5.下列关于乙、丙两点的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南方
B.乙点位于丙点的西南方
C.乙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
D.乙点位于丙点的正北方
能力达标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的经纬度是( )。
A.东经20°,北纬40°
B.东经40°,北纬 20°
C.西经20°,南纬40°
D.西经40°,南纬 20°
7.乙地位于丙地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读经纬网图,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素养提升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纬网1
           经纬网2
(1)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向,假设有两人沿A、D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终他们将在________会合。
(2)经纬网2所示的区域,是由经纬网1中的阴影区域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或“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块阴影区域,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甲、丙两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甲________丙(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知道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2.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借助地球仪模型,指出并说出极点、地轴、经线、纬线等概念。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1.综合思维 2.地理实践力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eq \o(\s\up7(),\s\do5())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结论。
认识过程 结论
天圆地方 我国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说
太阳和月球 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向西渡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地球卫星影像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可以从太空观察地球。地球卫星影像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法: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4.构成。
(1)地轴:使地球仪转动的旋转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3)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的名称。
eq \o(\s\up7(),\s\do5())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站得高,看得远。
2.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地球在月面上的投影是圆弧形,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影像。
5.在海边,远眺从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重难点二 地球与地球仪
【易混易错】
1.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平面总是呈66.5°角倾斜。
2.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是各部分差别不大,当缩小成为地球仪时,各部分的差别就微乎其微了,因此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跟踪训练
1.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
①地球卫星影像    ②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2.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阐述了他对地球的认识,你认为描述有误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3.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象能反映地球形状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eq \o(\s\up7(),\s\do5())
基础巩固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日食现象
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
C.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D.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2.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8千米
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B.日食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赤道长约8万千米,是地球最大周长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观察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纸片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后移,观察到纸片慢慢消失的是________图,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地球形状是不规则的________(正方体/球体)。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吗?(举2个例子)
(2)小王想给地球做“外衣”,它的“腰围”长度约________万千米,这件“外衣”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3)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小王尝试制作地球的模型,你觉得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表地球呢?
能力达标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5~6题。
5.地球是一个( )。
A.半径约6 371千米的正球体
B.周长约4万千米的正球体
C.两极稍鼓、赤道略瘦的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过南北两极点的线圈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第7题。
7.为更好地宣传世界地球日,在地理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了简易地球仪,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地球仪上的经线是平行的
B.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C.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8万千米
素养提升
8.广州市某中学地理社团的谭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巩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组织班级同学制作有关地球仪上要素的趣味灯笼卡片。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卡片,请将谜底填写在对应横线上。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 MERGEFORMAT ),\s\do5())
一、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征。
形状 都为半圆弧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分布 各条经线的两个端点在南北极点交会;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数量 有无数条
  3.经度。
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划分方法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
代号 东经“E”,西经“W”
变化规律 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 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二、纬线和纬度
1.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3.纬线的特征。
形状 都为圆圈
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到两极缩成一点。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其长度相等。赤道为最大纬线圈
相互关系 各条纬线平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数量 有无数条
  4.纬度。
起点 0°纬线(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的纬线
划分方法 (1)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向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南、北极点各为90°。(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代号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
变化规律 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5.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 MERGEFORMAT ),\s\do5())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东西经和南北纬的确定
1.按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纬北增,南纬南增;东经东增,西经西增。
2.通过画辅助线判断
(1)确定图中特殊的经纬线
特殊经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经线,由此可以确定东西经;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是纬度起始线,由赤道可以确定南北纬。
(2)添加辅助线判断经纬度
①如图甲,在两条 10°纬线中间添加辅助线赤道(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在两条2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如图乙,可在两条17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180°经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③如图丙,可在100°经线西侧添加辅助线0°经线,或在120°经线东侧添加辅助线180°经线。
重难点二 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1.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
(1)确定界线。
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
东半球经度包括20°W — 0°—160°E
图解:阴影部分为东半球。
西半球经度包括160°E—180°—20°W
图解:阴影部分为西半球。
(2)看特殊经度。
只要经度小于 20°,一定在东半球。只要经度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20°E 在东半球;160°W在西半球。
其他的度数,看是东经还是西经。是东经属于东半球,是西经属于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跟踪训练
读图,运用所学的经线知识,完成1~2 题。
    
    
1.上图四个地点所在经线两侧东经和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8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A错误;160°E两侧都是东经,B错误;20°W两侧都是西经,C错误;0°经线东侧为东经、西侧为西经,D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以上四个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所在的180°经线位于东半球
B.沿②地所在的160°E经线向北行,若不改变方向,则不能回到出发点
C.与③地所在的20°W经线能够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160°W
D.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解析】①地所在的180°经线位于西半球,A错误;沿②地所在的160°E经线向北行,若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停留在北极点,不能回到出发点,B正确;与③地所在的20°W经线能够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160°E,C错误;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并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3.下列关于纬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的形状是半圆弧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解析】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选A。
4.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纬线都是半圆弧
C.沿同一条纬线方向不变向前走,能回到原出发点
D.北半球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 MERGEFORMAT ),\s\do5())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基础巩固
1.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原因正确的是( D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是半圆弧,纬线是圆圈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经线等长,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纬线等长,且是否等长与“东辕西辙”理论上能到达目的地无关,①错误。经线是半圆弧,纬线是圆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有始有终,东西方向无穷无尽,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2.地球上的经线( C )。
A.指示东西方向 B.相互平行
C.有无数条 D.大小不一
3.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的经线圈是( A )。
A.20°W,160°E B.90°W,90°E
C.0°,180° D.30°E,150°W
4.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B.所有的经线都叫子午线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绕地球一圈,自成经线圈
【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A正确;经线也叫子午线,B正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正确;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D错误。故选D。
5.下列关于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赤道是180°经线,在经线中长度最长
B.0°经线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C.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用“W”表示
D.0°经线与相对的150°E可组成经线圈
【解析】赤道是0°纬线,在纬线中长度最长,A错误;0°经线是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B正确;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东经,用“E”表示,C错误;0°经线与相对的180°经线可组成经线圈,D错误。故选B。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能力达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
②经线是半圆弧,纬线是圆
③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解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在地球仪上,纬线长度最长的是赤道。故选A。
8.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我到达了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右手在东半球,左手在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对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图中的(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知,右手在东半球,左手在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对南半球的点为(20°W,0°);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乙点符合题意。故选B。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素养提升
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出经纬度。
(2)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极点的纬度是________,南极点的纬度是________。
(4)与本初子午线相对的经线的经度为________。
(5)图中①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在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半球;图中②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在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
【答案】(1)
eq \a\vs4\al()
(2)赤道(0°纬线) 20°W和160°E
(3)90°N 90°S
(4)180°
(5)(60°N,60°E) 东 (30°S,60°W) 南
【解析】(1)阅读地图,图示两条相邻的纬线之间的纬度差是30°,两条相邻的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是30°。(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3)北极点的纬度是90°N,南极点的纬度是90°S。(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与其相对的经线的经度是180°。(5)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纬度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阅读地图,①点的经纬度是(60°N,60°E),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②点的经纬度是(30°S,60°W),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eq \o(\s\up7(),\s\do5())
一、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征。
形状 都为半圆弧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分布 各条经线的两个端点在南北极点交会;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数量 有无数条
  3.经度。
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划分方法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
代号 东经“E”,西经“W”
变化规律 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 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二、纬线和纬度
1.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3.纬线的特征。
形状 都为圆圈
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到两极缩成一点。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其长度相等。赤道为最大纬线圈
相互关系 各条纬线平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数量 有无数条
  4.纬度。
起点 0°纬线(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的纬线
划分方法 (1)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向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南、北极点各为90°。(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代号 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
变化规律 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5.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eq \o(\s\up7(),\s\do5())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东西经和南北纬的确定
1.按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纬北增,南纬南增;东经东增,西经西增。
2.通过画辅助线判断
(1)确定图中特殊的经纬线
特殊经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经线,由此可以确定东西经;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是纬度起始线,由赤道可以确定南北纬。
(2)添加辅助线判断经纬度
①如图甲,在两条 10°纬线中间添加辅助线赤道(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在两条2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如图乙,可在两条17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180°经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③如图丙,可在100°经线西侧添加辅助线0°经线,或在120°经线东侧添加辅助线180°经线。
重难点二 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1.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
(1)确定界线。
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
东半球经度包括20°W — 0°—160°E
图解:阴影部分为东半球。
西半球经度包括160°E—180°—20°W
图解:阴影部分为西半球。
(2)看特殊经度。
只要经度小于 20°,一定在东半球。只要经度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20°E 在东半球;160°W在西半球。
其他的度数,看是东经还是西经。是东经属于东半球,是西经属于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N”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S”都在南半球)。
跟踪训练
读图,运用所学的经线知识,完成1~2 题。
    
    
1.上图四个地点所在经线两侧东经和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以上四个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所在的180°经线位于东半球
B.沿②地所在的160°E经线向北行,若不改变方向,则不能回到出发点
C.与③地所在的20°W经线能够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160°W
D.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下列关于纬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的形状是半圆弧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纬线都是半圆弧
C.沿同一条纬线方向不变向前走,能回到原出发点
D.北半球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eq \o(\s\up7(),\s\do5())
基础巩固
1.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是半圆弧,纬线是圆圈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2.地球上的经线( )。
A.指示东西方向 B.相互平行
C.有无数条 D.大小不一
3.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的经线圈是( )。
A.20°W,160°E B.90°W,90°E
C.0°,180° D.30°E,150°W
4.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B.所有的经线都叫子午线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绕地球一圈,自成经线圈
5.下列关于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是180°经线,在经线中长度最长
B.0°经线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C.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用“W”表示
D.0°经线与相对的150°E可组成经线圈
能力达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
②经线是半圆弧,纬线是圆
③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8.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我到达了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右手在东半球,左手在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对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素养提升
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出经纬度。
(2)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极点的纬度是________,南极点的纬度是________。
(4)与本初子午线相对的经线的经度为________。
(5)图中①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在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半球;图中②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它在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知道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2.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借助地球仪模型,指出并说出极点、地轴、经线、纬线等概念。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1.综合思维 2.地理实践力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 MERGEFORMAT ),\s\do5())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结论。
认识过程 结论
天圆地方 我国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古人凭借直觉和臆想提出“天圆地方”说
太阳和月球 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向西渡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地球卫星影像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可以从太空观察地球。地球卫星影像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INCLUDEPICTURE "3-5教.TIF" INCLUDEPICTURE "3-5教.TIF" \* MERGEFORMAT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法: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4.构成。
(1)地轴:使地球仪转动的旋转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3)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的名称。
INCLUDEPICTURE "3-7教.TIF" INCLUDEPICTURE "3-7教.TIF" \* MERGEFORMAT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 MERGEFORMAT ),\s\do5())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站得高,看得远。
2.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地球在月面上的投影是圆弧形,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影像。
5.在海边,远眺从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重难点二 地球与地球仪
【易混易错】
1.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平面总是呈66.5°角倾斜。
2.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是各部分差别不大,当缩小成为地球仪时,各部分的差别就微乎其微了,因此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跟踪训练
1.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B )。
①地球卫星影像    ②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解析】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③④①。故选B。
2.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阐述了他对地球的认识,你认为描述有误的是( D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 378千米,极半径约6 357千米,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并不存在。故选D。
3.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象能反映地球形状的是( D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沙漠地貌和黄河景观,与地球形状无关,A错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现出海上的景象和远离的时光,也与地球形状无关,B错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与地球形状无关,C错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地球的表面不是直的,而是球形曲面的,能反映地球形状,D正确。故选D。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 MERGEFORMAT ),\s\do5())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基础巩固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 )。
A.日食现象
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
C.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D.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2.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D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8千米
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B.日食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赤道长约8万千米,是地球最大周长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观察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纸片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后移,观察到纸片慢慢消失的是________图,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地球形状是不规则的________(正方体/球体)。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吗?(举2个例子)
(2)小王想给地球做“外衣”,它的“腰围”长度约________万千米,这件“外衣”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3)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小王尝试制作地球的模型,你觉得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表地球呢?
【答案】(1)乙 球体 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登高望远等。
(2)4 5.1
(3)篮球、足球等球状物品。
【解析】(1)由图可知,甲图用桌面演示地球,当纸片在桌面上后移时,纸片不会从视野中消失;乙图用伞面演示地球,当纸片在伞面上后移时,纸片会慢慢从视野中消失。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地球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在生活中,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登高望远等。(2)结合所学知识,“腰围”指的是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外衣”指的是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3)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仪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模型,通常用于教学、演示和装饰等用途,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可以用篮球、足球等球状物品来代表地球。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能力达标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5~6题。
5.地球是一个( D )。
A.半径约6 371千米的正球体
B.周长约4万千米的正球体
C.两极稍鼓、赤道略瘦的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不是正球体。故选D。
6.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 C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过南北两极点的线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0°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正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160°E和20°W 组成的经线圈,排除A;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排除B;赤道是东西走向,不经过南北极点,排除D。故选C。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第7题。
7.为更好地宣传世界地球日,在地理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了简易地球仪,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C )。
A.地球仪上的经线是平行的
B.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C.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8万千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是相交于南北半球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A错误;地轴是人为假想的地球自转轴,B错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或8万里,D错误。故选C。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素养提升
8.广州市某中学地理社团的谭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巩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组织班级同学制作有关地球仪上要素的趣味灯笼卡片。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卡片,请将谜底填写在对应横线上。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答案】(1)地球仪 (2)地轴 (3)纬线
(4)经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