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学校开展“探索自然奥秘”主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知识积累与展示。
任务一:默写经典诗句,感受自然之美(8分)
1. 同学们在活动中分享描写自然的诗句,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1)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正如刘禹锡笔下所写:“八月涛声吼地来,________________。”(2分)
(2)王维在《鹿柴》中,用“____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描绘出山林傍晚幽静的画面。(1分)
(3)当看到夕阳余晖洒在江面的景象,我们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________。”(1分)
(4)月亮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如“______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与月相伴的洒脱。(2分)
(5)仿照“月亮是黑夜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再写一句关于自然景物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任务二:辨析基础知识,夯实语文根基(8分)
2.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霎时、顿时、忽然、顷刻”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句中“终于”体现了研究过程的艰难。
D.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这句话没有语病。
任务三: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表达妙处(14分)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8分)
大自然是神奇的魔术师。你看,春天的花园里,各色花朵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夏天的荷塘边,荷叶挨挨挤挤,荷花亭亭玉立,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 );秋天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火红的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冬天的山林中,白雪覆盖大地,树枝挂满银条,( )。
(1)在括号内补充合适的句子,使语段更完整。(4分)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3分)
(3)仿照语段的句式,写一写你眼中的自然景象:________________(1分)
4. 选词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① 敏锐 ② 灵敏 ③ 温和 ④ 温暖 ⑤ 推测 ⑥ 猜测
(1)蝙蝠的眼睛特别(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细小的东西。
(2)小狗的鼻子很( ),老远就能闻到主人的气味。
(3)春天到了,( )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4)妈妈总是用( )的语气和我说话,让我很安心。
(5)根据现场留下的脚印,警察( )嫌疑人可能是一名成年人。
(6)大家都在( )这次比赛的冠军会是谁。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4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铺”字写出了夕阳余晖平缓洒在江面上的景象。
B. “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了江水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画面。
C. 后两句描写了九月初三夜晚,露珠和月亮的美丽景象。
D.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6. 赏析“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惟弈秋之为听 为是其智弗若与
B. 一人虽听之 虽与之俱学
C. 思援弓缴而射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D.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会“预报天气”的植物
①植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有些还能像“气象员”一样,为我们预报天气,帮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②含羞草是大家熟悉的植物,它的叶片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后,很快闭合,并且恢复原状的速度较慢,这通常意味着天气即将转晴;相反,如果叶片闭合后长时间不展开,或者触碰后闭合得很慢,那就可能预示着阴雨天气即将到来。这是因为天气晴朗时,空气湿度小,含羞草叶片的蒸腾作用强,叶片的敏感度高;而阴雨天气前,空气湿度大,叶片的蒸腾作用弱,敏感度就会降低。
③青苔也能预报天气。在野外,如果看到青苔大量生长,并且颜色格外翠绿鲜亮,说明空气中的湿度很大,可能在不久后就会下雨。这是因为青苔喜欢湿润的环境,当空气中水汽充足时,它们会生长得更加旺盛。另外,如果你发现墙角或岩石上的青苔变得干燥、发黄,那就表明天气将会持续晴朗。
④还有一种叫“风雨花”的植物,更是名副其实的“天气预报员”。每当风雨来临之前,风雨花就会迫不及待地绽放花朵。这是因为风雨来临前,大气压力会发生变化,气温也会随之下降,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减少,风雨花的球茎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从而迅速开花。所以,当你看到风雨花盛开时,就要及时做好应对风雨的准备了。
⑤这些会“预报天气”的植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植物与天气之间的奇妙联系,更好地利用自然、亲近自然。
11. 文章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能预报天气的植物,它们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预报天气。(6分)
12.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3分)
13. 为什么风雨花能在风雨来临前开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雷雨
①夏日的午后,天空像被一块巨大的黑布遮盖着,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树叶一动不动,蝉也停止了鸣叫,只有几只蜻蜓低低地飞在空中,似乎在寻找阴凉的地方。
②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路边的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树枝发出“哗哗”的响声。紧接着,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劈开了黑色的天幕。随后,“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③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砸下来,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起了一道巨大的雨帘,远处的房屋和树木都变得模糊不清。马路上的积水很快就没过了脚踝,汽车驶过,溅起高高的水花。
④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渐渐小了。雷声也越来越远,像在和我们告别。又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格外鲜艳。
⑤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香味。树叶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显得更加翠绿;花朵也抬起了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在雨后的阳光下追逐嬉戏,享受着雷雨过后的快乐。
14. 文章是按照______顺序描写雷雨的,分别写了雷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的景象。(4分)
15. 第②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雷雨来临前的景象,让人如临其境。(3分)
16. 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雷雨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18. 题目:一次奇妙的观察
要求:①写一次你观察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经历;②写出观察的过程和自己的发现、感受;③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头高数丈触山回 (2)返景入深林 (3)半江瑟瑟半江红 (4)床前明月光 对影成三人 (5)示例:太阳是天空的灯笼 点亮世间的万物
2. D 【解析】D项句子句式杂糅,可改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或“《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
3. (1)示例:引得蜜蜂嗡嗡地闹着;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奏出丰收的乐章;宛如童话中的冰雪世界 (2)比喻 排比 不同季节自然景物的美丽 (3)示例:春天的草原上,小草探出嫩绿的脑袋,牛羊悠闲地吃草,骏马在草原上飞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4. (1)① (2)② (3)④ (4)③ (5)⑤ (6)⑥
二、阅读
(一)5. D 【解析】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傍晚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非“春天景色”。
6.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弯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九月初三夜晚露珠的晶莹剔透和月亮的形状,表达了诗人对夜景的喜爱之情。
(二)8. (1)擅长 (2)教导 (3)引,拉
9. B 【解析】A项,“惟弈秋之为听”中“为”无实义,“为是其智弗若与”中“为”是“因为”的意思;B项,两个“虽”都是“虽然”的意思;C项,“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代指鸿鹄,“通国之善弈者也”中“之”是“的”的意思;D项,“其一人专心致志”中“其”是“其中”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中“其”代指后一个人。
10. (1)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2)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11. 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即使条件相同,学习效果也会相差很大。
(三)12. 含羞草 青苔 风雨花 叶片闭合速度 生长状态 开花情况
13. 作比较 清晰地说明了含羞草叶片在不同天气下的闭合特点,突出了含羞草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14. 因为风雨来临前,大气压力变化,气温下降,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风雨花的球茎能感受到这些变化,从而迅速开花。
(四)12. 时间 来临前 来临时 过后
15. 风 闪电 雷声
16.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叶和花朵人的动作与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树叶的翠绿和花朵的娇艳,表达了作者对雨后景象的喜爱之情。
17. 感受到了雷雨来得突然、气势猛烈,以及雨后景色清新美丽的特点。
三、写作
18. 【示例】
一次奇妙的观察
周末的下午,我在院子里玩耍时,发现墙角的泥土里有几只小蚂蚁在忙碌着。我顿时来了兴趣,蹲在地上仔细观察起来。
这些小蚂蚁黑乎乎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一对细细的触角,六条腿快速地移动着。它们有的独自拖着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面包屑,有的则几只一起合作搬运一小块饼干。我好奇地想:它们这么小,怎么能搬动这么重的东西呢?于是,我轻轻碰了碰一只正在搬面包屑的蚂蚁,它立刻停下脚步,触角快速地摆动着,好像在警惕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过了一会儿,它见没有危险,又继续拖着面包屑往前爬。
我跟着一只蚂蚁往前走,发现它钻进了一个小小的洞口——这应该就是蚂蚁的家了。洞口周围有很多蚂蚁进进出出,十分热闹。这时,我想起科学课上学过,蚂蚁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为了验证这个知识,我在蚂蚁洞口附近放了一小块糖果。很快,一只蚂蚁发现了糖果,它用触角碰了碰糖果,然后快速地跑回洞口,用触角和其他蚂蚁碰了碰。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蚂蚁从洞口爬出来,一起把糖果搬回了家。
这次观察让我明白了,小小的蚂蚁不仅团结协作,还拥有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