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70 分 ,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考试时间共用 150 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6 页)和“答题卷”(2 页)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 答题 ,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想象图,造成他们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工具 B. 生活习惯 C. 地理环境 D. 原始农耕
2.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 侧重于实现个人理想 B. 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C. 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 D. 治国方法具有一致性
3. 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建康人口约 4 万户 。梁朝时,建康人口达到 28 万户,其 发展规模与繁荣程度,可比之于汉代的长安和洛阳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A. 江南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建康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马球发源于古代波斯,唐代打马球成为最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 。公元 709 年,大 唐皇家马球队与吐蕃使团进行马球友谊对抗赛 。唐玄宗在比赛中“东西驱突,风 回电激,所向无前”。据此可知,唐代
A. 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B. 体育运动的贵族化
C. 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D. 社会风气开放进取
5. 阅读下列史料,通过三位历史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郑成功 “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 近 , 不速加剪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J】
A. 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B.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
C. 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D. 反抗侵略维护主权
6.有人说:“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上海见证了一百多来中 国巨大的历史变迁 。其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辛丑条约》
7. 下表反映了《申报》报头纪年方式的变化,与该变化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 农历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 ● 中华民国元年元月二日 ● 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二号
A. 戊戌变法开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五四运动爆发
8. 据统计,三大战役时,支前民工高达 880 余万人次,出动大小车辆 141 万辆,担架 36 万余副,粮食 4. 25 亿公斤 。支前民工冒着枪林弹雨,将粮食和武器弹药运送 至战斗的第一线 。 由此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 解放军战略战术的灵活多变 B.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C. 国民党军队腐败士气低落 D. 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9.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同学们用以下图片布置展板 。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西藏群众欢迎进藏 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 跨过鸭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 迈向社会主义 B.恢复发展经济 C. 巩固新生政权 D. 抗击外来侵略
10.《邓小平文选》中指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 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1. 在非洲沙漠中屹立数千年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孕育了该文明的河 流是
A. 尼罗河 B. 底格里斯河 C. 幼发拉底河 D. 印度河
12. 13 世纪,西欧庄园的生产经营花费很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 物力 。芦苇可以用来盖房,鳝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 使用佃户劳力 。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 经营方式多样化
C. 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D. 手工业高度发达
13. 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宣告了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中的“它”是
A.《独立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4.这一体系因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20 年 危机”或“20年休战”期间逐渐崩解,最终走向一场新的、更大的世界战争 。“这 一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世界多极化 D. 两极格局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2 页(共 6 页) J】
15. 据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
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社会保障体系确立
C. 贫富分化程度加剧 D. 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 共 40分)
16.某校组织学生开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8分)
【活动一 “ 触摸”历史典籍】
拜读典籍,感悟历史 , 历史典籍是前人智慧的聚宝盆 , 是我们了解历史、研 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著作 ① 《齐民要术》 《本草纲 目 》
时期 东汉末年 南北朝时期 ③
成书过程 与影响 张仲景广泛阅读春秋 战国以来的医书 , 包 括医经 7 家、216 卷 , 经方 11 家、274 卷 , 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概 括完成。确立中医传 统辨证论治的原则 ② 广泛搜集 前人文献 , 向农民询 问经验 , 并在实践中 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 验 。 全 书 10 卷 , 92 篇,10 多万字。 奠定 农学发展基础 李时珍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 书籍 925 种,收集药物标本 和处方 , 并实地调查 , 拜渔 人、农民、车夫、药工等为师 , 历经 27 年,三易其稿 , 完成 192 万字的巨著。 总结了我 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活动二 “ 走进”历史人物】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至 1993 年历时 10 年,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 人物纪念币》, 以下为其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纪念币。
图 1 蔡伦纪念币 图 2 祖冲之纪念币
【活动三 “ 考察”历史遗址】
历史遗址是指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 是人类有意识加工 而成的 , 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 3 河南南阳医圣祠 图 4 隋唐大运河遗址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3 页(共 6 页) J】
(1)根据活动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 (3 分)
(2)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 1 、图 2 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说说后人纪 念他的理由 。 (2 分)
(3)根据活动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 3 、图 4 遗址中任选一张图片,撰写解说 词 。 (要求:包括人物、遗址相关信息、主要贡献或地位。)(3 分)
17.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0分) 材料一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 成就
1953 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建成投产—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 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 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 年 新中国第一套 6000 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组装成功
1956 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 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 机 , 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 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设立自治机关 , 行使自治权。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 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 。……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 目标。
—摘编自 1972年 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完 成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空军战机制造的发展历程 。 (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 (3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 (2 分)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4 页(共 6 页) J】
18. 开拓创新,引领时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9 分) 材料一
孔子 苏格拉底
“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 美德就是知识”“认识你自己” “ 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地问和答”
材料二
材料三
1820—1890年,英国 70年间的生产总量增加了 60倍 , 人口增加了 3 倍 , 人 均产值增加了 13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 , 人均寿命从35 岁增至79 岁 。英 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 1770 年的 45%降至 1841 年的 22% , 1901 年再降至6% , 工业相应地从4%升至34%和 69% 。19世纪40年代 , 法国一半 的铁路公司有英国的股份 , 英国还在美国、俄罗斯等地建立一系列股份公司。 英国的机器制成的产品摧毁了印度手纺机和手织机 , 英国的蒸汽机和科学技术 在印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彻底摧毁了。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共 同影响 。 (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 1 、图 2 中任选一例,说出该政治体制的创 新之处 。 (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3 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13 分)
任务一【品味历史言论—领悟时代思潮】
材料一
我无法也不愿完全拒绝尘世的快乐……因为正是这些情感让我成为人。
—摘编自彼特拉克《秘密》
注:在此书中,彼特拉克以虚拟对话的形式,与奥古斯丁(代表宗教禁欲主义)展 开辩论。他一方面承认对上帝的义务,另一方面却为人的情感与世俗追求(如 对劳拉的爱、对文学声誉的渴望)辩护。
材料二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5 页(共 6 页) J】
任务二【制作人物卡片— 感受改革力量】
卡片一 卡片二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人物:罗斯福
国籍:俄国 国籍:②
贡献:推行① 改革 贡献:实行罗斯福新政
言论:现有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与其等待农民自 己解放自 己 ,不如我们 主动废除它 言论:我们寻求一种有控制的资 本主义 , 避免革命性的破坏
任务三【梳理历史线索— 感悟时代发展】
当前, 国际局势变乱交织 ,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 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 多点爆发 , 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等诸多因 素,让新的一年充满不确定性 。但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新华社《冲突与挑战中求和平机遇与 风险中谋发展— 2024全球地区形势前瞻》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时代思潮 。 (2 分)
(2)请将任务二中 ①②处补充完整 。 阅读卡片,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位人物 , 谈谈他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5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 , 自拟观点,综合运用中国现代史 和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 (6 分,要求:史实至少列举两个,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 , 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有总结提升。)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第 6 页(共 6 页) J】
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C 根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人居住的主要是干栏式房屋 , 通 风防潮;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 由上可见,造成他们居 住的房屋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 C项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信息 不符,排除 A项;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是主要 因素,排除 B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文明程度都属于原始农耕文明, 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2. B 根据题干信息“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 治国、平天下,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 家学说都关注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使天下太平,这体现了他们服务社会的理想和愿望,说明其具有服务社会 的责任担当 , 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担当,与侧重于实现个人理想和主张的互补性不符 , 排除 AC项;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因此治国方法具有一致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
3. A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南朝时期的南方城市建康获得极大发展,甚至“可比之于汉代的长安和洛阳”,这体现 出当时南方的人口和经济都有了很大增长,可以佐证江南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A项正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建康是南朝的商业中 心 , 但不能说是全国商业中心,排除 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
4. D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提到马球源自波斯,唐代盛行,且唐玄宗亲自参与与吐蕃的友谊赛 ,“社会风气开放 进取”准确概括了唐代吸收外来文化、积极对外交流的特点 , 体现唐代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开放态度, D项正 确;“域外文化成为主流”错误,因材料仅体现文化交流,未说明其成为主流,排除 A项;“贵族化”与“最盛行” 矛盾,无法体现仅限于贵族,排除 B项;“ 民族交融”虽涉及吐蕃,但比赛更突出对外的开放而非融合,排除 C项。
5. D 根据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 , 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根据材料“ 台湾 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 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根据材料“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 , 不速加剪除,恐边微之民 不获宁息”“康熙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刹”是指沙俄 。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发动了雅克萨之战,保卫 祖国疆土 。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共同特征是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 是民族英雄, D项正确;劫富济贫指的是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与材料抵御了外来侵略不符,排除 A项 ; 淡泊名利指的是不强求名声和财利,康熙帝是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淡泊名利与“康熙帝”不相符,排除 B项 ; 清正廉洁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与材料反侵略不相符,排除 C项。
6. A 根据题干“上海见证了一百多来中国巨大的历史变迁 。其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和所学 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上海在其中, A项正确;《北京 条约》主要是增开天津为商埠等内容,并没有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排除 B项;《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 约,主要涉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内容,不涉及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排除 C项;《辛丑条约》主要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4 页) J】
是赔款、划定使馆界等内容,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相关规定,更没有开放上海,排除D项。
7. C 根据题干“ 中华民国元年”和所学知识可知,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 ,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 定南京为都城,改用民国纪年法,故《申报》中的时间为民国元年元月二 日 , C项正确;戊戌变法开始于 1898 年,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与纪年方式的改变无关,排除 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传播西方的民主和 科学,与纪年方式无关,排除 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纪年方式的 转变无关,排除D项。
8. B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通过具体数据(支前民工人次、车辆、担架、粮食数量等),直接体现了人民 群众以人力、物力等形式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 。“ 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群众支援 的主动性和重要性, B项正确;材料核心围绕“支前民工”的具体支援数据(880 余万人次、141 万辆车辆等) , 未涉及解放军战术策略(如运动战、围点打援等)的相关描述 。战略战术的灵活性属于军事指挥层面的因素 , 与材料强调的“群众支援”主题无关,排除 A项;材料中未对国民党军队的状态(如腐败、士气)进行任何说 明,所有信息均聚焦于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支援行动 。 国民党军队的问题属于敌方内部因素,而题干材料仅 从“我方支援”角度展开,排除 C项;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 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三大战役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属于战略决战阶段,二者在时间阶段上不匹配 。此外,材料未涉及“ 战略反攻” 的相关内容,排除 D项。
9. C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西藏群众欢迎进藏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巩固了西南边 疆;抗美援朝保卫了新中国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政权更巩固 。这些事 件共同作用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项正确;迈向社会主义主要是通过三大改造等 , 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 项;题干事件重点强调巩固新生政权,而非恢复发展经济,排除 B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属于抗击外 来侵略,排除D项。
10. D 根据材料“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 能接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并保持高度自治,维持香港地区大致不变,所以“一国两制”构想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D项正确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项;“求同存异”方针 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亚非拉国家间关系的方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与材料内容不同,排除 C项。
11. A 根据题干“古埃及文明”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诞生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流域,尼罗河 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农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和水源,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 , A项正确;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并非古埃及文明,排除 BC两 项;印度河孕育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 D项。
12. C 根据材料“13世纪,西欧庄园的生产经营花费很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材料中明确提到庄园的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如芦苇盖 房、鳝鱼抵偿工资、佃户劳力进行内部维修等,这些都体现了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即庄园内部的生产 和生活需求基本能够在庄园内部得到满足,不需要过多依赖外部市场, C项正确;题目材料中并未提及庄园 内部或庄园与外部之间的阶级矛盾情况 , 因此无法从题目材料中得出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结论,排除 A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4 页) J】
项;经营方式多样化通常指的是生产、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多元化,而题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庄园内部 资源的自给自足和循环利用,排除B项;题目材料中并未提及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只是描述了庄园内部资源 的利用方式,无法从题目材料中得出手工业高度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o
13.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 年 7 月 4 日 ,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 等 ,享有生命权、自 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 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 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A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法国 1804 年颁布的民法典 , 与北美独立无关,排除 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 1789 年颁布的纲领文件,时间晚于《独立宣言》, 且针对法国 大革命,排除 C项;《共产党宣言》是 1848 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D项o
14. B 根据材料“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20年危机》或‘ 20年休战》期间逐渐崩解,最终走向一场新的、更大的 世界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 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深化了大国之间的矛盾,这成为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 B项正确;雅 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指二战后国际上除美苏 之外的国家和国际力量的发展,开始发展是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 且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形成 了多极化,排除 C项;两极格局是在二战之后由于美苏力量的增长而逐渐形成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项o
15. D 根据题干图表所示数据变化可知,1933 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有所回升,但仍然低于 1929 年的水平,失业 率也有所下降 ,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 但并没有完全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 D项 正确;图表没有直接反映中央集权的情况,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 A项;图表没有直接显 示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情况,社会保障体系确立不符合图表内容,排除B项;图表没有直接反映贫富分化的 情况,贫富分化程度加剧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 C项o
16. (1)①:《伤寒杂病论》;②:贾思勰;③:明朝末年o (3 分)
(2)理由: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o (2 分)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 年 o (2 分)
(3)解说词:河南南阳医圣祠:是后人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修建的,他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 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德高尚,被后 世誉为“医圣”o (3 分)
隋唐大运河遗址: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了大运河o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700 多千米o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 化交流o (3 分)
17. (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o (1 分)
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o (2 分)
(2)发展历程: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再到引进与自行研制相结合 , 空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o (2 分)
(3)意义: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o (3 分)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4 页) J】
(4)标志性事件: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2 分)
18. (1)共同影响: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哲学思想上的巨人;都对自己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方面 作出巨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苏格拉底的思 想则成为西方哲学的基础 。(3 分)
(2)唐朝: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政治 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分)
美国: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但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 制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3 分)
(3)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人均 寿命提高;促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总值大大超过农业;工业革命密切了英国同其他 国家的经济联系;使亚洲一些国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同时英国也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 结构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洲社会 。(3分,任答3点)
19. (1)材料一:人文主义 。(1 分)材料二:马克思主义 。(1 分)
(2)①:1861 年农奴制 。(1 分)②:美国 。(1 分)
选择:亚历山大二世 。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 分)
选择:罗斯福 。影响: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 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 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制度的根本矛盾 。(3 分)
(3)【示例一】观点: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述: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但人类还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 口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从容应对挑战,才能推动世界发 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1995 年世界贸 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各国共同协作,迎接挑战,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6分,“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二】观点:多极化趋势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兴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论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发展,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 断提升 。1991 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欧盟、中国等力量的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 衡 。2010 年,中国 GDP跃居世界第二 , 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并在全球治理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 议,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合作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新兴多边平台的发展,也为全 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论:可见,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兴国家的崛起促使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各国应共同推动全球治理 体系改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6分,“示例”仅供参考)
【辽宁仿真模拟 ● 历史 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4 页) J】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考试时间共用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6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
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想象图,造成他们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河姆波人牛括场汖想象料
半娘人牛括场ボ图
A.生产工具
B.生活习惯
C.地理环境
D.原始农耕
2.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侧重于实现个人理想
B.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C.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
D.治国方法具有一致性
3.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建康人口约4万户。梁朝时,建康人口达到28万户,其
发展规模与繁荣程度,可比之于汉代的长安和洛阳。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装
A.江南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建康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马球发源于古代波斯,唐代打马球成为最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公元709年,大
唐皇家马球队与吐蕃使团进行马球友谊对抗赛。唐玄宗在比赛中“东西驱突,风
回电激,所向无前”。据此可知,唐代
愛
A.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B.体育运动的贵族化
C.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D.社会风气开放进取
5.阅读下列史料,通过三位历史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靠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
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辽宁仿真模拟·历史
第1页(共6页)
J】
A.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B.洁身自好淡泊名利
C.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D.反抗侵略维护主权
6.有人说:“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上海见证了一百多来中
国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表反映了《申报》报头纪年方式的变化,与该变化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中华民国元年元月二日
·农历王申年三月二十三日
·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二号
A.戊戌变法开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中华民国成立
D.五四运动爆发
8.据统计,三大战役时,支前民工高达880余万人次,出动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
36万余副,粮食4.25亿公斤。支前民工冒着枪林弹雨,将粮食和武器弹药运送
至战斗的第一线。由此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解放军战略战术的灵活多变
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C.国民党军队腐败士气低落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9.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同学们用以下图片布置展板。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西藏群众欢迎进藏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人民解放军
跨过鸭绿江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迈向社会主义B.恢复发展经济
C.巩固新生政权
D.抗击外来侵略
10.《邓小平文选》中指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
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1.在非洲沙漠中屹立数千年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孕育了该文明的河
流是
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D.印度河
12.13世纪,西欧庄园的生产经营花费很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
物力。芦苇可以用来盖房,鳝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
使用佃户劳力。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经营方式多样化
C.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D.手工业高度发达
13.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宣告了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材料中的“它”是
A.《独立宣言》B.《拿破仑法典》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4.这一体系因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
危机”或“20年休战”期间逐渐崩解,最终走向一场新的、更大的世界战争。“这
一体系”是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C.世界多极化
D.两极格局
【辽宁仿真模拟·历史
第2页(共6页)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