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120 分 ,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8 页)和“ 答题卷”(2 页)两部分。 请务必在“ 答题卷”上 答题 ,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 , 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
●
)A. 通霄(xiao) 莅临(wei) 抉择(ju白) 顾影自怜(gd)
(
●
●
●
●
)B. 帷幕(w白i) 狂澜(,in) 轻捷(ji白) 春寒料峭(qido)
(
●
●
●
●
)C. 濒临(bin) 冗杂(r讠ng) 亘古(geng) 语无纶次(,in)
(
●
●
●
●
)D. 题跋(bi) 制栽(cii) 脾睨(p氵) 叱咤风云(chd)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树越是往高处 , 它的根就要越向下 , 向泥土 , 向黑暗的深处。 一直 以为叶子是树的语言 , 其实很多时候 , 树是无言的。 任凭年轮无限 , 春红绿叶谢了又开 , 自 己的枝干只是默默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着。 它悄
悄地 , 默默地 , 成了世间生灵 的一分子。
A. 铺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B. 伸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C. 伸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D. 铺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其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
● ● ● ●
②近年来 ,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的政策法规。 ③这些 措施成效显著 , 不仅提高了 中 医药的服务能力 , 而且促进了中 医药的传承和创
● ● ● ●
新 。④因此 , 我们要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 , 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 ● ● ●
A.“哲学智慧”“成效显著”“管理体系”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 句②是一个单句 , 句子主干是“ 国家颁布法规”。
C. 句③用“不仅”“而且”连接两个分句 , 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D. 句④有语病 , 修改方法是在“人才培养水平”前加“提高”。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叔叔于勒》和《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茨威格 的作品。
B.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 艾青、林徽因、穆旦都是我国现当代的著名诗人 ,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作者 是艾青。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 J】
D. 古时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束发戴帽仪式 ,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经 成年。
(2)名著阅读(3分)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 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名著中任选其一 , 结 合具体事例 , 谈谈童年的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简 ● 爱(《简 ● 爱》) 小萝 卜 头(《红岩》) 保尔 ●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5. 古诗文默写 。 (6分)
(1)曲径通幽处 ,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 ● 潼关怀古》)
(3)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 。 (辛弃疾《南乡子 ● 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4)鸢飞戾天者 , 。 (吴均《与朱元思书》)
(5)李白在《行路难》中 , 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 , 表达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诗句 是“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 , 完成 6 题 。 (3分)
【甲】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湖上晚归
【宋】林 道
卧枕船舷归思清 , 望中浑恐是蓬瀛① 。
桥横水木已秋色 , 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 , 红葉② 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③ , 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①蓬瀛(y彳ng):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瀛洲两座仙山 。②葉(qi):荷花 。③诛 茅地:铲除茅草开辟的住处 , 指诗人隐居的小屋。
6.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诗以山西村风物入题 , 通过“丰年”“鸡豚”等意象展现农家淳朴生活。
B. 乙诗颈联“湿飞”“香袅”以动态细节反衬湖上归途的静谧空灵之美。
C. 甲诗尾联表达对山西村的留恋 , 乙诗尾联以隐约声暗示渐近隐居之所。
D. 两诗均表达归隐之志 , 甲因仕途失意向往田园 , 乙借晚景抒超脱心境。
(二)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 7~10题 。 (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 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
●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狞 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 , 夜大雪 , 眠觉 , 开室 , 命酌酒 , 四望皎然② 。 因起彷徨咏左
艹艹艹艹艹艹艹
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 。 时戴在剡④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 经宿⑤ 方至 , 造门⑥ 不
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2 页(共 8 页) J】
前而返 。人问其故 ,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 兴尽而返 , 何必见戴 ”
●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O ②皎然: 洁 白 的样子O ③戴安道:戴逸, 字安道O ④剡 (shdn):县名,今浙江嵊县O⑤经宿:一整夜O⑥造门:这里是到门 口 的意思O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欣然起行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 .
B.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 .
C. 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狼》) . .
D. 人问其故 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 .
8. 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5分)
(1)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2分)
(2)吾本乘兴而行 , 兴尽而返 , 何必见戴 (3分)
9. 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 (2分) 因 起 彷 徨 咏 左 思《招隐诗》忽 忆 戴 安 道
10. 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苏轼与王子猷都曾夜找好友 , 请你借助下面表格比较这 两段文字的异同点 。 (4分)
不同点 相同点
起因 结果 人物个性
【甲】 (1) 找到同乐者 随缘自适 乐观豁达 (4)
【乙】 夜大雪 , 忽忆 (2) (3)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 11~13 题 。 (8分)
材料一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 , 2024年 , 我国入境游客 13190 万人次 , 入境游客总花费 942 亿美元 , 分别 较 2023 年上涨 60. 8%和 77. 8% 。
(摘编自《去年中国入境游成绩单公布:1 . 32亿人次、942亿美元》, 有删改) 材料二:
①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来一场“Fuzhou Travel”(福州旅游) , 感受闽都文化的魅力。
②不久前 , 一名韩国自媒体博主与妻子来到福州 , 在游览西湖公园时 , 向林则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3 页(共 8 页) J】
徐雕像献上菊花和茶叶 , 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相关视频 。这名博主说 , 林则徐在中 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他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崛起而奋斗的决心令人动容。
④今年春节是“春节—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过年旅游”成为国际现象 。1 月 , 来自全球五大洲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55 位全球旅行者齐聚福州 , 共同拉开“ 中 国年味 世界共享”2025 年(福建)全球旅行者之夜活动的序幕 。在福州之行中体 验了写对联、剪纸、吃饺子等春节习俗。
(摘编 自 东南网《国际流量!“ Fuzhou Travel”为何持续升温 》, 2025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三:
①“ 中国游”火爆吸睛背后 , 是入境免签“ 朋友圈”持续扩容等政策利好释放带 来的强大吸引力 。近期 , 中国已经同 26 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 , 先后对法国、德国等 38 国单方面免签 , 对 54 国实行过境免签 , 同 157 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
②与此同时 , 配套设施与服务也在不断完善升级 。 多地通过设置外卡 POS 机、推进重点旅游景区线上英文预约界面等方式 , 让来华旅游更舒适、更便捷 。 以 北京为例 , 英语、法语、俄语等 9 种语言的国际版门户网站供不同语种的人们了解 首都 , 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 , 让外籍人士在华办事更方便 , 颐和园、天坛等知名 景点已落实双语预约服务 , 景区内部也提供双语标牌。
③“ 熊猫迷”古屋优子和阿部满利子日前去四川看望了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大熊 猫“香香”。古屋介绍说 , 前两次去中国都需要申请签证 , 现在有免签政策 ,“顺利见到 老朋友特别开心”。两人还收到了 中国熊猫粉丝为日本游客特意制作的“香香”明信 片、亲笔信、团扇和钥匙扣等纪念品 , 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让她们感动不已。
④73 岁的保罗 . 平克维奇曾是澳大利亚乒乓球冠军 , 1971 年作为中澳“ 乒乓 外交”澳方运动员访华 , 后又多次去过中国 。他鼓励更多澳大利亚人借助中国放宽 免签的便利 , 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 。“在中国 , 你去哪里都行 , 都非常安全。”
(摘编自《“ 中国游”爆火吸睛 , 入境游市场快速复苏》,
《工人日报》2024年 12 月 19 日)
材料四:
①对于外国游客而言 , 这是名副其实的“发现之旅”。发现中国 , 不仅要跨洋越 海 , 还要突破“信息茧房”, 超越误解与偏见 。 来到中国 , 体验中国 , 进而认识中国 , 喜爱中国 , 不少外国游客直呼“ 中国并不像我们被告知的那样”。丰富而深刻的切 身体验 , 可以消除扭曲和误导。
②对于中国百姓来说 , 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 。人们常说 , 近处没 有风景 。从外国游客的眼里 , 我们会猛然发现 , 生活中的许多“ 习以为常”, 其实“难 能可贵”。在相互“对比”“对账”中 , 我们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 还有自豪。
③双向奔赴中 , 有相互成就 。2024年 , 一家外资邮轮企业进一步扩展了在中国 的业务 , 因为他们相信 ,“现在正是对中国旅游市场进行投资的绝佳时机”。有开放 包容的文化氛围 , 有活力满满的超大市场 , 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当今的中国 , 正 是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
(摘编自《“ 中国游”魅力何来》,《人民日报》2025 年 1 月 24 日)
1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根据材料一的图表 , 2024 年我国入境游客人次和入境游客收入相比 2023 年均有所增长 , 但还未超过 2019 年的数据。
B. 中国已经同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 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 , 许 多国外游客因此能够更加深度地游览中国。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4 页(共 8 页) J】
C. 北京推出的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方便了外籍人士在华办事 , 一些知名 景点还提供了双语预约服务 , 景区内部也提供双语标牌。
D. 中国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活力满满的超大市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这些优势能够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扩展业务。
12. 春节期间 , Jack和父母趁着入境免签来了一场“Fuzhou Travel”, 并且拍摄了视 频打算制作成 vlog(视频日志)发布到短视频网站 ,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协助他完 成视频脚本 。 (3分)
活动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效果
(1) 泛舟湖上 , 献花林则 徐雕像。 风声、水声、鸟鸣声交织 , 游客的谈笑声此起彼伏。 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 , 致敬伟人令人心生感动。
参与“ 中国年味 世界 共享”2025 年(福建)全 球旅行者之夜活动。 (2)来自全世界的游 客 各国语言交织 , 交流声、 欢笑声此起彼伏。 (3)
13.“ 中国游”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优先选择 , 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有何积极意 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 (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 14~18题 。 (17分)
锻 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 , 出小麦 , 出玉米 , 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 , 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 , 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 , 例如“ 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 , 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 目 的文化名人出 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 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 , 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 。这棵葆有青春的树 , 枝枝丫丫 , 花开正红 。他热爱 这片沃野 , 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 , 埋头写作 , 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 《天下第一渠》① 。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 , 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⑦叮! 咣! 叮! 咣! 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 , 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 , 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 , 来回锻打 , 又翻转来锻打 。锻打! 锻打! 叮咣锻打! 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 , 如暴雨雷霆!
O11铁被打得遍体鳞伤 , 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 , 而铁 , 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 这是凤凰涅槳 , 浴火重生。
白描的膀子上 , 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头上 , 汗水滚落 ; 白描的肋间如波 涛起伏 , 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 , 他在喘息。
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 , 忽然间李逵起来。
我已八十六岁了 , 作家打铁的场面 , 我是头一次看见。
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 , 令我激动不已 , 难以自持。
我似乎看见 , 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 , 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 。 旧石 器时代来了 , 又走了 。新石器时代来了 , 也走了 。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 。 而铁器时 代的开启 , 是三千多年前 , 是春秋战国 , 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5 页(共 8 页) J】
兴修郑国渠 , 工程浩大 , 十万人参加 , 每天会用坏多少 工具 , 而白描此时的行为 , 活 像是为郑国渠出力 。我猜想 , 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 , 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到了蒸汽时代 , 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好啊 , 咱们就烧 , 就打!
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 , 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 训班② 。
多少仁人志士 , 多少英雄儿女 , 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 。他们一直奋斗到改 革开放的年月 , 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 , 闪 闪发光 。我猜想 , 白描在抡老锤 的时候 , 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往昔和今天 , 历史和现实 , 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 , 在铁匠炉前 , 在铁砧上 , 得 到了和谐的交融。
O22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 , 线条粗犷。
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 , 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这是火与铁的热舞 , 直逼生命和灵魂。
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 , 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 匠精神 , 内心笃定 , 永不退缩 , 求索极致。
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 , 因为看铁匠打铁 , 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 了 。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 , 但是 , 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 , 确实震撼了我 , 给了我 力量 , 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 , 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 , 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 脸上 , 直奔而去 。我看见一簇火花 , 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 。他好像成了一块钢 铁 。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 , 在炉火的照耀下 , 像灿烂的火花。
一层一层的火花 , 溅起来 , 溅起来 , 溅成了流星雨 , 好不璀璨夺目 ! 流星雨装 饰着他 , 他何其美丽!
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 , 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白描浑身大汗淋漓 , 忘情地抡着老锤 , 他在说:
“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
O33生命 , 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 , 不鼓清风怎铸魂 ”我想把这两句 诗 , 送给白描 , 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 , 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选自《光明日报》)
【注解】①《天下第一渠》是白描创作的纪实文学 , 依据时间顺序描绘了郑国渠两千 多年的历史身世和兴衰流转 。②安吴青训班:亦称“ 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抗 日 战争初期 , 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培养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
14. 梳理文章第⑦~ 段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4分)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6 页(共 8 页) J】
15. 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分)
16. 揣摩下列句子 ,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 (4分)
(1)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 , 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 , 他在喘息 。 (请从修辞角 度进行赏析。)
(2)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 , 忽然间李逵起来 。 (如何理解“忽然间李逵起来” )
17. 白描说:“我也是在锻打自己!”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 , 说说这句话的深层含 义 。 (3分)
18. 文章标题“锻打”蕴含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 (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 19~21 题 。 (11 分)
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
谭俊洪
①第 29 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 , 一场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 馆启动。 活动中 , 上海图书馆展示其策划的“ 书海千里 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 , 上 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也亮相主题阅读活动。 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 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 , 让参与者耳 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 也并 非“ 千年一面”, 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
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 在于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容纳 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丰满的生命 , 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和形式的创造 力 , 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产生共鸣。 透过经典阅读 , 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 , 感受历 史文化的魅力 , 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当下提供启迪;透过经典阅读 , 可以体悟文化 传承的力量 , 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 体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厚和真挚。 然而 , 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 面对经典 , 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 , 难以进 入文本的世界。 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
③数智技术 , 让经典阅读“潮”起来。 经典阅读要走近读者 , 特别是走进青少年 心 中 , 就要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特点 , 还可以借助与数智技术的联结 , 主动变得 “ 潮”起来 , 以时尚表达激发经典活力。 在上海图书馆 , 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剧情和 线下解谜互动 , 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参与。 现场还以视频形式展现多位非遗传 承人的职业经历和精巧技艺 , 形成一本好读的“ 真人数字图书”。人工智能技术也 可以被用来增强经典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爱阅读”的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 就是一例。 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 , 青少年愈发沉醉于经典的魅力。
④特色活动 , 让经典阅读“ 热”起来。 经典的魅力 , 人人向往;经典的艰深 , 又让 很多人望而却步。 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 飞入寻常百姓 家”, 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 。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 物 , 打造沉浸式“悦读博物馆”, 上演互动科普剧《珍稀动物茶话会》, 赢得阅读爱好 者、博物馆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群体的喜爱。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树立“世纪火种” 这一阅读推广品牌 , 围绕“世纪好书”举办读书会、编辑沙龙等 , 开展校园巡讲 , 鼓励 学生自主组织读书活动。 特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参与阅读的动力和热情 , 吸引更 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
⑤形式创新 , 让经典阅读“ 乐”起来。 青少年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 , 不仅在于良 好的社会氛围 , 也需要贴近学生、贴近 日 常的阅读形式 , 让大家参与其中、享受乐 趣、爱上经典。例如 , 上海虹口区以地方志阅读为媒 , 将北外滩国际会客厅、瞿秋白 故居、鲁迅故居等点位勾连 , 让师生得以在行走中重读经典。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 院师生以“ 注调传声”活态展演方式吟诵中华古诗文 , 以艺术化手法诠释经典。 新 场景、新模式、新体验 , 让经典阅读常变常新 , 充盈时代活力。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7 页(共 8 页) J】
⑥以“技”共情、以“ 特”做优、以“ 创”求新 , 让经典阅读“ 潮”起来、“ 热”起来、 “ 乐”起来 , 以经典之光烛照青少年人生 , 让经典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在这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 , 让经典阅读变得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 ,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 追求。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9. 有人说本文论证思路清晰 , 请根据下图中的立论和结论部分 , 填写本论部分。 (3分)
20. 将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 ④段或第 ⑤段 , 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恰当 并说明理由 。 (4分)
【链接材料】
某市中小学举办“ 经典咏流传”主题活动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 演等形式演绎《论语》《诗经》等典籍片段 , 并借助 AR技术还原古代文人生活场 景 。活动还设置“ 经典知识闯关”线上答题平台 , 学生通过扫码参与互动 , 实时 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 , 以趣味化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21. 小齐是班级的图书管理员 , 他发现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常谈》时 , 常常会感到枯 燥乏味 , 如想要帮助同学们阅读经典 。请你结合选文的内容 , 为他提一些建议。 (4分)
四、写作(50分)
从下列两题中 , 任选其一 , 按要求作文。
22. 斗转星移 , 万象更新 , 时间从未止步;殷殷期待 , 谆谆教诲 , 爱从未止步;文化积 淀 , 红色血脉 , 传承从未止步;乘风破浪 , 披荆斩棘 , 奋斗从未止步……
请以“从未止步”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 , 书写清楚 , 卷 面整洁 。③不少于 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 ,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3.《尚书》中说:“ 不矜细行 , 终累大德。”意为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 , 到头来会伤 及大的道德节操。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 , 自拟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 , 书写清楚 , 卷 面整洁 。③不少于 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 ,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第 8 页(共 8 页) J】
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B(A项 ,“通霄”的“霄”应写作“宵”,“莅临”的“莅”应读作“ |氵”;C项 ,“亘古”的“亘”应读作“gen”,“语无纶次” 的“纶”应写作“伦”;D项 ,“制栽”的“栽”应写作“裁”,“叱咤风云”的“咤”应读作“chd”。故选 B。)
2. C(铺展:铺开并向四周扩展延伸 。伸展:向某个方向延伸或展开 。根据文中“树越是往高处 ”可知 , 此处是讲树的生长状态是向上的 , 应使用“伸展”。然而:用在句子中表转折 。因为:表示原因 。根据“一直以 为叶子是树的语言”“其实很多时候 , 树是无言的”可知 , 前后的两个分句属于转折关系 , 应使用“然而”。叠 加:指的是使预先成并存储的图形、属性特征等被调用并叠合在一个基本图形上的过程或方法 。附加:另外 加上;附带的;额外的 。根据“任凭年轮无限”可知 , 年轮是在树干上不断地叠合 , 应使用“叠加”。无可替代: 指没有任何事物或人可以代替 , 强调唯一性和独特性 。无以复加:没有可能再增加 , 表示达到了极点(多指做 坏事) 。根据“它悄悄地 , 默默地 , 成了世间生灵 的一分子”可知 , 它的生长状态是别的事物所代替不 了的 , 应使用“无可替代”。故选 D。)
3. D(A项 ,“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表述有误 。“哲学智慧”是偏正短语 ,“成效显著”是主谓短语 ,“管理体系” 是偏正短语 , 三个短语中“哲学智慧”与“管理体系”均为偏正短语 , 类型不完全不同 。B项 , 句 ②中主语是“ 国 家”, 谓语是“颁布”, 宾语是“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属于复合名词 , 不可省略“政策”。句 ②主干为“ 国家颁布 政策法规”。C项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 而非转折关系 。故选 D。)
4. (1)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2)示例一:简 ● 爱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 , 留下她孤苦无依 , 寄养在舅舅家里 。然而 , 舅妈对她的凌辱、折磨 , 使她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这些经历使她更加坚强 , 并早早地理解了独立的重要性 , 进而塑造了她的性格 和价值观 , 使她成为一个坚强、独立、有尊严和敢于抗争的人 。 示例二:小萝 卜头的父母都是中国共产党党 员 , 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和培养 。他很早就懂得了党的理想和信念 , 并积极向党靠拢 。小萝 卜头的 童年经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和自由 。在狱中 , 他渴望自由和读书 , 努力学习知识 。小萝 卜头的童年经历使他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 示例三:保尔 ● 柯察金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家庭贫穷 , 因 此年幼的时候便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这些经历让他坚强、努力向上 , 更让他具备了同情 心和同理心 , 从而更加关注人类的福祉和社会问题 , 并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3分 , 酌情给分)
5. (1)禅房花木深 (2)伤心秦汉经行处 (3)不尽长江滚滚流 (4)望峰息心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 帆济沧海(每空 1 分)
6. D(甲诗《游山西村》中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确实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 但 诗中并没有明确体现出陆游是因为仕途失意而向往田园生活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描写乡村的美好风光和淳 朴的民风 , 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魅力 ,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表达归隐之志 。乙诗《湖上晚归》中 , 从“卧枕船舷归思 清 , 望中浑恐是蓬瀛”以及“依稀渐近诛茅地 , 鸡犬林萝隐隐声”等诗句可以看出 , 诗人描绘了湖上晚归时的清 幽美景以及渐近隐居之所的情景 , 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但整首诗也没有明确表达出归隐的志向 , 更多的 是在描绘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感受。)
7. C(A项 , 形容词词尾 , 表示“ ……的样子”/形容词 , 正确 。B项 , 连词 , 同 , 和/动词 , 参与 , 这里是“欣赏”的意 思 。C项 , 均表推测 , 大概 , 原来是 。D项 , 原因/因此。)
8. (1)张怀民也没有睡 , 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分)
(2)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 , 兴致已尽 , 自然返回 , 为何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3分)
9.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每处 1 分)
10. (1)月色美丽 , 心情愉悦 , 念无与为乐者(1 分) (2)兴尽而返 , 没见到友人(1 分) (3)潇洒率真 , 任性放达 (1 分)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旷达的胸襟 , 都是因触景生情而想找自己好友叙旧抒怀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王子猷住在山阴时 , 一天夜里下大雪 , 他从睡眠中醒来 , 打开房门 , 命仆人斟上酒 。四 处望去 , 一片洁 白 。于是起身徘徊 , 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安道 。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 , 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 拜访他 。经过一夜才到 , 到了戴安道家门 口却不进去 , 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 , 王子猷说:“我本来是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J】
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 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
11. B(根据材料三第①段“ 中国已经同 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 , 先后对法国、德国等 38 国单方面免签 , 对 54 国 实行过境免签 , 同 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可知 , 法国、德国属于 38个单方面免签国家 , 并非 157个缔结互免签证协定的国家和地区 , 该选项错误。)
12. (1)示例:游览西湖公园 。(1 分) (2)写对联、剪纸、吃饺子 , 欢度春节 。 (1 分) (3)活动现场春节氛围浓 郁 , 热闹非凡 , 令人愉悦欢快 。(1 分)
13. ①“ 中国游”的火热能够提高收入 , 拉动国内经济发展;②“ 中国游”能让国外游客感受到真实的中国 , 消除扭 曲和误导 , 有助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③“ 中国游”让国人获得了自我审视的机会 , 在对比中提升文化自信、 大国自信 。(每点 1 分)
14. (1)白描抡起老锤打铁 (2)十万人兴修郑国渠 (3)多少仁人志士、英雄儿女投身革命 , 参与祖国建设
(4)得到了和谐的交融(每空 1 分)
15. ①说明泾阳是一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的地方;②交代了白描活动的环境和文化 背景;③引出下文白描在此写书、劳动、锻打自己以及对磨砺精神的体验和思考 。(每点 1 分 , 酌情给分)
16.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将“ 白描打铁时肋间的起伏”比作“波涛”, 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白描打铁时倾尽全 力、专注忘我的情态 。(2分 , 酌情给分)
(2)示例:因为锻打使白描这个文弱书生 , 瞬间像李逵一样 , 变得刚健、勇猛、有力 , 形象地写出了白描打铁后 外在形象的巨大变化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2分 , 酌情给分)
17. 白描打铁其实是在锻造自己的精神和意志 , 体现了他敢于自我挑战 , 迎难而上的不懈追求;白描在锻打中体 验劳动者的艰辛 , 汲取写作灵感 , 并追求生命的坚韧和笃定 , 所以他认为打铁的过程也是在锻打自己 。 (3 分 , 酌情给分)
18.“锻打”的表层含义是指通过敲打使铁提纯升华 。 (1 分)深层含义:①白描在“锻打”过程中强身健体 , 磨炼 意志 , 汲取灵感;②“锻打”展现劳动者精神 , 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③“锻打”使中华文化更灿烂 , 民族精神更 强健;④“锻打”推动社会发展 , 促进民族复兴 。(每点 1分 , 任答两点即可)
19. (1)数智技术 , 让经典阅读“潮”起来(1 分) (2)特色活动 , 让经典阅读“热”起来(1 分) (3)形式创新 , 让经 典阅读“乐”起来(1 分)
20. 第⑤段 。(1分)材料举例论证了“形式创新 , 让经典阅读‘ 乐》起来”的观点 , 与第 ⑤段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 院师生的事例是一致的 , 因而放在第⑤段 。(3分 , 酌情给分)
21. 示例:小齐 , 经典阅读也可以变得灵动有趣、好看好玩 ,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同学们阅读经典 。我们 可以巧妙地运用数智技术 , 让《经典常谈》的阅读“潮”起来 , 如利用视频来呈现《经典常谈》;我们还可举办多 种特色活动 , 让经典阅读“热”起来 , 比如举办读书会等;我们还可以创新阅读的形式 , 让经典阅读“乐”起来 , 比如建议同学们重游圣贤圣地、感受经典魅力 。相信采纳了上述建议后 , 一定可以帮助同学们感受《经典常 谈》的魅力 , 让同学们热爱经典 。(4分 , 酌情给分)
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从未止步”强调的是一种持续不断、未曾停歇的状态 , 既可以是具体的行 动 , 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精神或传承 。结合材料来看 , 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时间的流转是自然规律的“从未 止步”;亲情、友情等情感的传递是爱的“从未止步”;文化、红色精神的延续是传承的“从未止步”;为目标拼 搏、为理想奋斗是行动的“从未止步”。立意需突出“从未止步”背后的意义—无论是自然的规律、情感的 沉淀 , 还是精神的传承、奋斗的历程 , 这种持续不断的状态都蕴含着力量 , 或是推动个人成长 , 或是促进社会 进步 , 或是彰显文明的延续。
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材料只有一句话 ,“《尚书》中说:‘ 不矜细行 , 终累大德。》意为不注意小节方 面的修养 , 到头来会伤及大的道德节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 , 将来就会慢慢 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 , 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 , 也提不起来了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小的选择堆 积起来的结果 , 而这些小的选择 , 最初的原点是来自自己的意识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顾及意识修养 , 从而放 纵自己在小节方面的问题 , 那么到头来 , 当小的事物逐渐累积起来之后 , 就会产生大的祸患 。 由此看来 , 自 己在细小的地方就开始修缮问题 , 积累德行 , 由此避祸修福;审题时可从“细节决定成败”“勿以恶小而为之” “ 细节与人生”等角度去思考 。 由此表现我们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辽宁仿真模拟 ● 语文 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 J】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8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
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露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通霄(Xiāo)
莅临(wei)
抉择(jue)
顾影自怜(gù)
B.帷幕(wei)
狂澜(Ián)
轻捷(jié)
春寒料峭(qiào)
C.濒临(bin)
冗杂(rǒng)
亘古(geng)
语无纶次(Iún)
D.题跋(bá)
制栽(cdi)
脾睨(pi)
叱咤风云(cha)
2.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碧
树越是往高处
,它的根就要越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一直
以为叶子是树的语言,
其实很多时候,树是无言的。任凭年轮无限
,春红绿叶谢了又开,自己的枝干只是默默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着。它悄
悄地,默默地,成了世间生灵
的一分子。
A.铺展然而
叠加无可替代
B.伸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C.伸展然而叠加无可替代
D.铺展因为附加
无以复加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
装
②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的政策法规。③这些
措施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而且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创
新。④因此,我们要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A.“哲学智慧”“成效显著”“管理体系”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句②是一个单句,句子主干是“国家颁布法规”。
警
C.句③用“不仅”“而且”连接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D.句④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人才培养水平”前加“提高”。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叔叔于勒》和《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茨威格
的作品。
靠
B.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艾青、林徽因、穆旦都是我国现当代的著名诗人,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作者
是艾青。
【辽宁仿真模拟·语文
第1页(共8页)J】
D.古时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束发戴帽仪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经
成年。
(2)名著阅读(3分)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名著中任选其一,结
合具体事例,谈谈童年的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筒·爱(《筒·爱》)小萝卜头(《红岩》)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5.古诗文默写。(6分)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4)鸢飞戾天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5)李白在《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表达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诗句
是“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湖上晚归
【宋】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①。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②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③,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①蓬瀛(ying):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瀛洲两座仙山。②蕖(qú):荷花。③诛
茅地:铲除茅草开辟的住处,指诗人隐居的小屋。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以山西村风物入题,通过“丰年”“鸡豚”等意象展现农家淳朴生活。
B.乙诗颈联“湿飞”“香袅”以动态细节反衬湖上归途的静谧空灵之美。
C.甲诗尾联表达对山西村的留恋,乙诗尾联以隐约声暗示渐近隐居之所。
D.两诗均表达归隐之志,甲因仕途失意向往田园,乙借晚景抒超脱心境。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一10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的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
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刻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⑤方至,造门@不
【辽宁仿真模拟·语文
第2页(共8页)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