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搭 石
5
(部编版)五年级
上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进人高年级,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每分钟的阅读量大约是多少字?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既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了对本单元的整体认知,咱们一起步入课文的学习。
单元导读
第一课时
有一位农民诗人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家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山水鱼鸟,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对家乡的搭石印象非常深刻,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看看那一座搭石。
新知导入
初读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你怎么理解“搭石”?
汛期 挽裤 间隔 懒惰
平衡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汛期 挽裤 间隔 懒惰
平衡 协调 人影绰绰
xùn
jiàn
héng
xié
我会读
chuò
duò
wǎn
间
多音字
jiàn
jiān
间隔
挑拨离间
时间
字里行间
当“间”表示方位或空间上的距离时,通常读作“jiān”;
当“间“表示空隙、隔开、不连接等意思时,读作“jiàn”。
辨析
例句
2.在草坪的中间( ),有一座小凉亭。
1.小明每天都到操场跑步,从没有间( )断过。
jiàn
jiān
xùn
fǎnɡ
xié
wǎn
ɡé
lǎn
duò
wěn
hénɡ
xié
汛
访
鞋
挽
隔
协
衡
稳
惰
懒
我会写
hóng
洪
miǎn
免
chuò
绰
书写指导
“隔”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右部的“鬲”字下面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辨字识记
隔 隔壁 与世隔绝
融 融化 其乐融融
注意右边“方”的笔顺。
组词:走亲访友
访问
访谈
家访
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匀称。“懒”中间的“束”和“衡”中间下部的“大”的最后一笔,为了避让右边,都要变成“点”。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描写用来帮助乡亲们解决入秋天气变冷以后过河问题的“搭石”,以及人们是怎样摆搭石、走搭石的,告诉我们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画面。
话搭石
走搭石
摆搭石
让搭石
初识搭石
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按照写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话搭石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从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 )
人们赶集、访友就必须( )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过河不便
搭石的原因
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人们过小溪不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
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搭石,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回顾导入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解了奇特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搭石,去领略家乡那一道独特的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风景是指自然风景。
是指搭石体现出的人情美的风景。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2~4自然段
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画面。
风景一:心有他人摆搭石
风景二:协调有序走搭石
风景三:互相礼让走搭石
风景四:尊老爱幼过搭石
摆搭石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划线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强调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奉献美、心灵美。
——心有他人
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思考: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
——协调有序
“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
协调有序的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动作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声音美
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其中。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仿写句子
书架上一排排书籍,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艘艘等待出发的船只。
莱茵河上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还看到了什么?
画面美
说一说:文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头,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影子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动作美
声音美
画面美
配乐朗读,读出家乡的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画面和语言节奏的美。
让搭石
——礼让敬老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乡亲们的相互礼让;年轻人很尊敬老人。
这些句子描写的是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乡亲们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齐读,读出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淳朴乡情。
指导朗读
拓展写话
◆遇到孩子走搭石,大人总会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遇到搭石被水冲得七零八落,人们总会________________,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看到走搭石的妇女抱着孩子,拎着东西,人们总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除了课文里写到的画面,乡亲们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人的画面呢? 发挥想象,根据提示补写画面。
抱着孩子过去
重新把搭石摆好
拎东西或抱着孩子
帮忙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线。赞美了搭石,也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家乡人。
赞搭石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睛之笔,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尾借物喻人,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齐读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他人着想
相互谦让
尊老爱老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
透过画面,透过文字,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性美。请你给搭石重新取个名字,并说明原因。
谦让石
我看到乡亲们在搭石前会让别人先走,体现了村们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
方便石
美德石
……
……
情感升华
背景资料
1977年年末,刘章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交车,无序地横穿马路的时候,便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当他见到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他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他觉得搭石上有心意、有美、有情,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向人们展示山里人勤劳、无私奉献、互助礼让的美德。
仿写句子
搭石,是联接起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联结你我之间的友好感情
是你我与家乡互通的桥梁
读一读
搭石,是画卷,它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搭石,是小桥,它连接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纽带,它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是爱心,它是乡亲们纯朴善良、互敬互助的美德。
搭石,是首诗,它谱写着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篇章。
课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ǎn duò tuō xié wǎn kù( ) ( ) ( )
píng héng xié tiáo rén yǐng chuò chuò( ) ( ) ( )
二、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清波漾漾______ A.水波飘荡的样子 B.水面清澈的样子
②人影绰绰_____ A.宽裕 B.(体态)柔美 C.宽、不狭窄
三、“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汛 期
懒 惰
脱 鞋 挽 裤
人 影 绰 绰
协 调
平 衡
A
B
紧打酒,慢打油。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缩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写句子。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____________,联结着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_。
搭石,构成风景。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一幅美丽的画卷。
森林里的花草树木
亲人浓浓的思念
一枚枚邮票
两岸人们的心
课堂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也会逐渐消失。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家乡人的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
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并抄写下来。
3.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话搭石
——无私奉献
——心有他人
——协调有序
——礼让敬老
摆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板书设计
一条路,一道景,一种情
搭石/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5 搭石
【教材简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单元导读
进人高年级,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关注过自己的阅读速度吗?每分钟的阅读量大约是多少字?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既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了对本单元的整体认知,咱们一起步入课文的学习。
2.新知导入
有一位农民诗人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家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山水鱼鸟,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对家乡的搭石印象非常深刻,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看看那一座搭石。
3.板书课题:搭石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训练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2)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3)你怎么理解“搭石”?
2.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3.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4.多音字
(1)在不同的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是不同的。
预设1:“间隔”的“间”指的是隔开,不连接,所以读jiàn。组词:间隔、挑拨离间
预设2:“午间”的“间”指的是一定的时间里,所以它们都读jiān。组词:时间、字里行间
(2)辨析:
当“间”表示方位或空间上的距离时,通常读作“jiān”;
当“间“表示空隙、隔开、不连接等意思时,读作“jiàn”。
(3)例句:
(1)小明每天都到操场跑步,从没有间( )断过。
(2)在草坪的中间( ),有一座小凉亭。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访、隔、惰、衡、
预设1: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懒”“衡”字。“束”“大”的最后一笔因为要避让右边的部分,所以“捺”变为“点”。
预设2:“隔”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右部的“鬲”字下面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预设3:“访”注意右边“方”的笔顺。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六笔是“撇”。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描写用来帮助乡亲们解决入秋天气变冷以后过河问题的“搭石”,以及人们是怎样摆搭石、走搭石的,告诉我们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2.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按照写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画面。
四、品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习第1自然段。
(1)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从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2.出示段落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思考: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 )
人们赶集、访友就必须( )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3.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体会到人们过小溪不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
搭石的原因 过河不便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搭石,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第2课时
一、回顾学习,学习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解了奇特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搭石,去领略家乡那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品读课文,感悟搭石
1.学习2~4自然段。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画面。
2.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预设:风景是指自然风景。是指搭石体现出的人情美的风景。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第2~4自然段
3.细读课文,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画面。
风景一:心有他人摆搭石
风景二:协调有序走搭石
风景三:互相礼让走搭石
风景四:尊老爱幼过搭石
4.小组交流,感悟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1)摆搭石——心有他人。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引导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划线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从划线词语中,我体会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摆放搭石非常用心、细致,心里想的是他人。
预设2:划线词语强调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奉献美、心灵美。
(2)走搭石——协调有序。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出示句子,齐读文段,思考: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预设:课文最美的画面就是一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
②想象画面,体会协调有序的和谐美。
③提问:“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
预设1:协调有序的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预设:2: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没有人指挥,可是,一行人走得就像有人指挥似的,那么轻快,那么整齐,那么有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 “协调有序”。“协调有序”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和谐美。
④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其中。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声音美)
⑤仿写句子: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书架上一排排书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⑦说一说:文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预设: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头,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影子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⑧指导朗读。
配乐朗读,读出家乡的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画面和语言节奏的美。
小结: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嗒嗒的脚踩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
(3)让搭石——礼让敬老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指名朗读,引导思考:这些句子描写的是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乡亲们什么样的情感?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②指名交流。
预设:从“止步”“招手示意”“让”“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相互礼让;从“俯下”“背”“理所当然”可以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
③指导朗读
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读出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淳朴乡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悟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通过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写话,升华情感
1.引导: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人的画面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课件出示:
·遇到孩子走搭石,大人总会(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遇到搭石被水冲得七零八落,人们总会(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看到走搭石的妇女抱着孩子,拎着东西,人们总会( ),大家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看得见的画面“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点拨: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线。赞美了搭石,也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家乡人。
(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预设: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睛之笔,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尾借物喻人,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3)透过画面,透过文字,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性美。请你给搭石重新取个名字,并说明原因。
谦让石:我看到乡亲们在搭石前会让别人先走,体现了村们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
方便石:......
美德石:......
3.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977年年末,刘章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他见到人们抢着挤公交车,无序地横穿马路的时候,便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当他见到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他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他觉得搭石上有心意、有美、有情,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向人们展示山里人勤劳、无私奉献、互助礼让的美德。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理所当然”展开想象,拓展写话,加深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乡亲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尾的作用,学习结尾借物喻人的写法。)
4.写一写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看似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搭石,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心中的搭石吧。
搭石,是连接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是_____,它______________。
搭石,是____, 它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
搭石,是画卷,它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搭石,是小桥,它连接着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纽带,它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是爱心,它是乡亲们纯朴善良、互敬互助的美德。
搭石,是首诗,它谱写着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篇章。
总结全文,升华真情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也会逐渐消失。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家乡人的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并抄写下来。
3.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5 搭 石 (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挽裤( wǎn ɡuǎn ) 两人( li liǎnɡ ) 人影绰绰( chuò zhuō )
协调( diào tiáo ) 猛涨( zhǎnɡ zhànɡ ) 间隔( jiān jiàn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衡——( ) 责备——( )
懒惰——( ) 轻快——(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名——( ) 责备——( )
懒惰——( ) 平衡——( )
四、判断对错。
1.“挽裤腿”的 “挽”读wǎn,不读wán。( )
2.搭石的时间多在汛期。 ( )
3.在这里,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的。( )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
2.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 )
3.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
4.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谐一致。( )
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无论……都…… 只要……就…… 即使……也……
1.(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2.人们( )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会放下带的东西,把搭石铺稳。
3.(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七、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句中的加点词语可以体会出( B )。
A.老人对年轻人的极为不满意。 B.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A )。
A.年轻人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B.年轻人走搭石的无奈之情。
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一起搬,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了鼻子一酸,硬咽着问:“后来呢?”
“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1.文中“磕磕绊绊”的意思是( )
A.因腿脚不便,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B.因为道路坎坷走路不顺畅的样子。
C.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
2.我以为夏老师搬自行车是因为( ) ,实际上主要是因为 ( ) 。
3.夏老师为什么说盲道是“人间最苦的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盲道上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wǎn liǎnɡ chuò tiáo zhǎnɡ jiàn
二、
平稳 责怪
懒散 轻松
三、
著名 称赞
勤快 失衡
四、√ X X
五、
1. 人影绰绰 2.清波漾漾 3.理所当然 4.协调有序
六、
1.如果……就……
2.无论……都……
3.如果……就……
七、
1.B 2.A
八、
1.B
2.有碍市容 侵占了盲道
3.因为盲人失去了光明,出行都是很大的问题,盲道是为他们出行而设的,这条道上该发生过很多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
4.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