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第17课 内战烽火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第17课 内战烽火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1 00:23:46

文档简介

第17课 《内战烽火》课堂详案
周南中学周小薇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式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握 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别插图处理信息 从课文 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梳理教材分析 时局 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讨论探索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爱党情感 中共中央为了争取 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
思想意识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二、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难点:挺进大别山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历史小演讲轮到了彭睿庭同学,我们鼓掌欢迎彭同学上讲台。
(彭睿庭演讲《抗日战争相关知识》)
同学们,彭睿庭同学的演讲,让我们回顾了一遍第四单元的内容,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从1937到1945 年的八年抗战,甚至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不断遭受侵略,我们的人民总在战火中颠沛流离。那么,在抗战胜利后,大家认为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生:和平)
能不能实现?
(生:不能)
为什么?
(生:因为内战爆发了)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第17课《内战烽火》。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标,了解这一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理解掌握重庆谈判,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板书:第17课 内战烽火
今天我们要将《内战烽火》拍成一部电影,老师将这部电影分成两幕。首先请看第一幕“谈判桌上的较量”
(幻灯片展示材料)这是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同学们阅览一遍,请问电报中的“陪都”指的是哪里?
(生:重庆)
那么什么又是蒋介石所谓的“国家大计”呢?
(生:战后重建国家的问题)
所以,这一次的和谈既然是要在重庆举行,我们就称之为“重庆谈判”。
板书:一、重庆谈判
蒋介石力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显得诚意十足,事实真的如此吗?而毛泽东看到此信作何感想?他会如期赴约吗?对于毛泽东去不去重庆,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
对此,我们班几位同学特意排演了三段历史情景剧,为大家诙谐地再现历史。有请这几位同学,先请欣赏场景一。
第一组表演。
从这一组同学的表演中,我们知道了这次重庆谈判的背景,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板书: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那么,国共两党也是这么想的吗?请欣赏第二组同学的表演。
第二组表演。
第二组演双簧的两位同学演的特别好,简直活灵活现。我们暂时不评价,先欣赏第三组同学的表演。
第三组表演。
通过第二、三组同学的表演,我们能够知道,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目的应该是···
板书:
国:假和平,真内战
2、目的:{共:争和平,反内战
那毛泽东最后有没有去赴这个约?
(生:去了。)
有图为证。那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结果?
(生:《双十协定》)
板书:3、结果:1945、10、10,《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的签订,达成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条例,也在政治上约束了国共双方,以图避免内战。但这一纸公文,真的能约束蒋介石,避免内战吗?
(生:不能)
蒋介石一经做好内战充分准备,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国共两党谈判桌上的较量暂告一段落,但两党之间的较量尚未结束,只是从谈判桌上转移到了战场上。这就是电影的第二幕,战场上的较量。
板书:二、国共内战。
同学们,内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1946年6月,蒋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板书:
国 共
全面进攻(1946,6开始) → 转战陕北
大家请看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
(生:哇!)
看,国民党的军事实力明显要优于共产党。那么,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将要更加努力才行。同学们想想看,中共在哪些方面的因素能帮助他们获得最后的胜利?
(生:民心、战略战术······)
对!中共参加并且努力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体现了他们对人民愿望的重视,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而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失去了民心。相对而言中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获得了人民的拥戴,得民心者得天下。至于战略战术方面,面对众寡悬殊,我们来看看中共在战争中采取了哪些战略战术。
面对国民党对延安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选择了主动撤离,保存了实力。此外,中共中央还通过“蘑菇战术”、引进“口袋”等战略战术,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从而歼灭敌军。这说明,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何以这么说,有数据为证。
内战打了一年,国共军队的数量悄然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也相应作出了战略调整,由国民党主动进攻、中共战略防御变成了中共战略进攻。
板书:
重点进攻 → 挺进大别山
那又是什么事件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战略进攻的序幕?
(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请同学们看图说话:中共为何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突破口?
(生: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那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教材第90页的两位同学谁说得对?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我会各请一名男女同学的代表来进行辩论。
(生:我觉得男同学说得对···
生:我觉得女同学说的对···)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到此,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重庆谈判:
1、目的:国民党:阴谋内战,争取时间,共产党:揭露阴谋,争取和平
2、概况:开始时间:1945年8月 地点:重庆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3、结果:“双十协定”的签订
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2、西北战场的状况
①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②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挺进大别山:
1、背景:战争形势的变化
反攻条件具备
2、概况:
① 时间:1947年夏
② 军队: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③ 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3、作用: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四、测评演练: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 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4、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标志是????????
5、1947年夏,???? ???? 、邓小平率领?????? ???????? 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6、刘邓大军开辟????????????? 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 和湖北重镇?武汉 。
五、板书设计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国:假和平,真内战
2、目的:{共:争和平,反内战
3、结果:1945、10、10,《双十协定》
二、国共内战。
国 共
全面进攻(1946,6开始) → 转战陕北
重点进攻 → 挺进大别山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组内教研课,我对初二历史教学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比如: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坚持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开展多种活动,并对活动过程加强调控;在学生进行活动前一定要强调活动要求,直到每个学生都明确;在教学中及时做好评价、激励与帮助。
课件23张PPT。历史小演讲
C131班 彭睿庭第17课内战烽火课标解读: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2、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 一 幕 谈判桌上的较量 材 料: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情境再现 蒋介石力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显得诚意十足,事实真的如此吗? 毛泽东看到此信作何感想?他会如期赴约吗?毛泽东去不去重庆,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第 二 幕 战场上的较量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地区1亿多3亿多拥有人口 基本上是步枪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大量美国武器武器装备130万人430万人拥有军队共产党国民党 面对众寡悬殊,中共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主动撤离“蘑菇”战术引进“口袋”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1947年夏,国共军队数量对比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30
万人1946年6月430
万人195
万人373
万人
1947年6月1947年8月27日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刘伯承登大别山三角峰陕北山东南京武汉中共为何选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突破口? 看图说话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轻松闯关第一关:好记星第二关:启明星第三关:智多星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商谈和平问题 B. 赢得准备时间,欺骗人民
C. 建立民主政府 D. 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自由
2、1945年8月,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
A.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深入虎穴获取敌人的信息
C.组织领导国统区的反内战运动
D.联合蒋介石,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3、率部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刘伯承、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 D.朱德、陈毅
B A B 第 一 关
好 记 星1、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结果?2、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3、挺进大别山威胁到了哪两大城市?第 二 关
启 明 星 你知道国共两党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三次“握手”分别指的什么历史事件吗?第 三 关
智 多 星谢谢指导!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毛泽东一边行军,一边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这架望远镜,一直伴随毛泽东转战陕北。
课件33张PPT。内战烽火 两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标志着什么?温故知新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战争毁坏的城市战争结束了,无家可归的人们被日军炸毁桥梁战后的中国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第17课 内 战 烽 火自主学习: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是怎样的?
2、掌握重庆谈判的基本史实。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及党中央转战陕北。
5、掌握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美国政府图片反映了什么?
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
美帝国的殖民地国民党军队乘美国登陆舰开往东北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1、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造成假象,政治上欺骗
人民假和平,真内战华君武漫画:《磨好刀再杀》小讨论:1、毛泽东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
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
鄙人勇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争和平,揭骗局成果:签署 《双十协定》问题重庆谈判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议?哪些方面没达成协议? 经过43天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等。但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正如毛泽东说,以后“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蒋介石密令军队向解放区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控制地区1亿多3亿多拥有人口基本上是步枪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武器装备130万人430万人拥有军队共产党国民党转战陕北 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吗?怎样才能打败他? 人民解放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不记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不但必
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毛泽东一边行军,一边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这架望远镜,一直伴随毛泽东转战陕北。
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呢?主动撤离“蘑菇”战术引进“口袋”保存实力拖垮敌人歼灭敌军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经过一年的英勇战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30
万人1946年6月460
万人195
万人373
万人
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依据材料分析战略大反攻的条件。材料一: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示意图。材料二: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在陕北、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这种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攻其薄弱部分,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战略进攻时机成熟:(1)敌我力量对比发生进一步变化。我军机动兵力多,
敌人机动兵力少。(2)我军装备大为改善。(3)敌人正集中兵力重点进攻,中间力量弱,给从中间
突破创造了有利时机。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武汉南京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刘邓大军乘竹筏抢渡淮河1947年8月27日刘
邓大军进入大别山邓小平登上大别山三角峰反 攻华东解放军
陈、粟晋冀鲁豫
刘、邓华北解放军
聂荣臻西
北山
东太岳兵团
陈、谢中 原三军突进东 北东北解放军
林彪华东解放军山东军团
谭震林西北解放军
彭德怀、贺龙华 北小结一:重庆谈判(1945、8-10)1、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2、成果:《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二、全面内战爆发:1946、6 进攻中原解放区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1947、3)四: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商谈和平问题 B. 赢得准备时间,欺骗人民
C. 建立民主政府 D. 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自由
2、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行径 B.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内和平
C.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人过人的胆识 D.深入虎穴获取敌人的信息B 3、材料题.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这是他在哪年摄影的?
(2)这张照片反映了他受谁邀请,离开延安    飞赴哪里?他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3)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被称为什么?结果怎么样?
A B 1、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2、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
3、1947年,党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作战采用的战术是( )
A、蘑菇战术 B、游击战术
C、地雷战 D、地道战B B A 1、率部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刘伯承、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 D.朱德、陈毅
2、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
A、南京、上海 B、南京、武汉
C、武汉、重庆 D、上海、武汉
C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