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分。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谷丰登”不仅代表农业生产的一种结果,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五谷”分别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粮食,小麦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
A. 糖类 B. 水 C. 油脂 D. 维生素
2.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 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 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3.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漏斗
C. 蒸发皿 D. 玻璃棒
4.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叶中的异荭草苷(C21H20O11)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下列关于异荭草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由52个原子构成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有益于人体健康
5.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如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
A. 氮循环 B. 硫循环 C. 碳循环 D. 水循环
6.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B.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C.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不变
7.“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关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铁板和硫酸铜溶液制作金属蚀刻画 铁和硫酸铜溶液颜色不同
B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CO2
C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龙舟桨 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高
D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
A. A B. B C. C D. D
8.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 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 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D. 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9.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 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 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0.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表(△t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 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减小
C. 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 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______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______
12.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是:氯化钠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
C.3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40%
D.20℃时,将50g“果蔬洗盐”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氯化钠的______溶液(选填“不饱和”或“饱和”)
13.在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给自行车轮胎充气 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 给农作物施用尿素【CO(NH2)2】 尿素是一种复合肥料
D 用厕所清洁剂(含盐酸)除铁锈 ______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4.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种茶、制茶、饮茶等内容,是现存最完整的茶学专著。
(1)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用______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测出土壤的酸碱度。
(2)《茶经》中记载的“漉(l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分离过程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
(3)明代已存在用木炭除去泡茶用水中异味的方法,此法利用了木炭的______性。
(4)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会用到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来调节湿度。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放出热量。
15.据考古史料记载,我国劳动人民早在约3000年前就已经学会利用铁矿石冶炼铸铁,比欧洲各国领先1600多年。探索小组的同学们将铁矿石和冶炼产物的有关问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完成了结构化的梳理和整合。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建筑业上,铁是制作 ______ 的原料。
(2)医药上,适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的疾病是 ______ 。
(3)磁铁矿属于物质类别中的 ______ 。它的主要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 ______ 。
(4)在我国古代湿法炼铜中,铁的突出贡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6.铜是重要的金属资源,它对于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1)铜的认识: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体现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铜的冶炼: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根据其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推断用黄铜矿炼铜过程中产生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3)铜的锈蚀:铜在潮湿的空气中锈蚀的反应为2Cu+O2+H2O+X=Cu2(OH)2CO3,X的化学式为______。
(4)铜的回收:某工厂的废水经预处理后得到含FeSO4和CuSO4的溶液。为了减少污染并促进废物利用,工厂设计以下流程回收Cu和FeSO4。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溶液C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______。
甲骨文“”(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
①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②发现或遭遇火灾,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答一条即可)。
(2)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8.盐湖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兴趣小组围绕盐湖展开相关的探究活动。
(1)探源盐文化《说文解字》云:“盐,卤也”。甲骨文中的“卤”(如图1)蕴含的获取盐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2)夏天晒“盐”得到的NaCl的用途有______(写一种)。
(3)探秘冬天捞“碱”据图2分析,冬天适合捞“碱”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探究】将含Na2CO3和NaCl的模拟盐湖水降温结晶,检验得到的晶体中是否含有NaCl。
【查阅资料】AgCl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和稀硝酸;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方案研讨】
(4)
方案 方案设计 评价交流
1 取样,溶解,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 教师指出该方案不严谨,原因是Ag2CO3也为白色沉淀
2 取样,溶解,先滴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滴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有同学提出该方案也不严谨,原因是 ______
(5)方案优化:将方案2中的稀盐酸换成______(填序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稀硫酸
【实验及结果】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表明含有NaCl。
【废液处理】
(6)提出合理处理实验废液的措施:______(写一条)。
19.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探究1】
(1)实验A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B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3)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2】
(4)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滤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上层清液中含有哪些溶质(指示剂除外)?
猜想与假设:小芳:NaCl、NaOH;小莉:NaCl、NaOH、Ca(OH)2;小明:______。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过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 ______ 小明的猜想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交流:你认为乙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B点过滤后得滤液47.67g。
(1)A点所对应的混合物属于______(选填“悬浊液”、“乳浊液”或“溶液”)。
(2)B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3)此反应过程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图中______(选填“A”或“B”)点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4)求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保护气等
12.【答案】B 不饱和
13.【答案】A 盐酸能与铁锈反应
14.【答案】玻璃棒;
过滤;
吸附;
CaO+H2O=Ca(OH)2
15.【答案】钢筋混凝土 贫血 混合物 Fe3O4 Fe+CuSO4=FeSO4+Cu
16.【答案】导电;
SO2;
CO2;
①Fe+H2SO4=FeSO4+H2↑;②H2SO4、FeSO4
17.【答案】可燃物;
①A;
②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Na2CO3+2HCl=2NaCl+H2O+CO2↑;产生大量气泡
18.【答案】蒸发结晶;
作调味品(答案不唯一);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显著减小,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NaCl+AgNO3=AgCl↓+NaNO3;加稀盐酸引入Cl-,会干扰对NaCl的检验;
b;
倒入指定废液容器统一处理
19.【答案】作指示剂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气球胀大;
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与假设:NaCl、NaOH、Na2CO3;
进行实验: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交流:否;乙同学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可能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未与碳酸钠反应
20.【答案】悬浊液。
Ba(OH)2。
放热;A。
6.84%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