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华夏文化始祖的精神力量。
语言运用: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丰富语言积累。
思维能力: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开创精神和彻底牺牲精神。
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盘古阳刚、伟岸、神圣的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以及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感受神话的特点。
2.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的词语等,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在远古时期啊,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没有宇宙飞船也没有人造卫星,人们对自己周围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恐惧,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宇宙又是怎样来的呢,世界万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发挥自己想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那么《盘古开天地》又是一个怎样的神话?让我们走进课文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观察文中四幅图,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图画对应的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混沌一片
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一﹣劈开天地
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一﹣顶天立地
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化身万物
3.(板书:混沌一片 劈开天地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4.你能用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天地还没有分开时,盘古在混沌一片中沉睡。盘古醒来后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使天地分开,然后头顶天,脚踏地,直到天地形成,累得倒下。最后盘古的身体化成了美丽的世界。)
二、精读课文,体会神奇
我们以课文的三四幅图为例,体会文中神奇之处。
1.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请你在书中圈圈、画画,然后在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做一些标记和批注。
2.交流汇报。
(1)第2自然段你"看"到了盘古劈天开地时哪些神奇的画面?
预设1: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看”到的画面:盘古一睡醒就拿着斧头把黑暗劈开,天地瞬间分开,世界下子就变得光明了。
预设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看”到的画面:天在升高,地在下降,就像一部科幻大片在上演。
(结合盘古劈天开地的神奇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中的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从神奇的画面,让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盘古”?
预设1:力大无比。
预设2:勇于开创。
(2)教学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
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问:在这一段中哪些神奇的画面?
引导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预设1;当我读到“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踏地……”,仿佛看到盘古为了不让天地合拢,脚踏大地、双手都着天的样子。
预设2:盘古的身体会用着天施的变化而变化,真是“神入”有“神力”
预设3:盘古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气始终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觉好漫长
从神奇的画面,让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盘古”?
预设1:坚韧不拔。
预设2:坚持不懈。
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写推荐卡
同学们,《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神奇吗?喜欢吗?你们还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今天老师考考大家﹣﹣看图猜故事,准备了吗?请看大屏幕上的第一幅图,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故事?
预设:精卫填海!
师:非常棒,你的反应真快!那我们继续,第二幅图呢?
预设:后羿射日!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神话故事都很熟悉。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着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把这些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推荐给更多的同学看,好不好?怎么推荐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师引导学生写推荐卡。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及结果,让我们体会到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同时也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2.布置作业。
(1)阅读其他神话故事。
推荐故事: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把文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
上
第12课 盘古开天地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丰富语言积累。
2
思维能力: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开创精神和彻底牺牲精神。
3
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盘古阳刚、伟岸、神圣的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以及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4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华夏文化始祖的精神力量。
激趣导入
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是怎样诞生的?
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
整体感知
pī
huǎn
zhī
lóng
qū
浊
丈
肢
隆
躯
液
缓
劈
zhuó
zhàng
yè
劈开
“劈”组词:
缓→援→暖
肢→枝→技
躯→呕→驱
熟字换偏旁:
通过理解“隆隆”的意思是“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来记住“隆”这个字。
理解意思记忆:
斧
暗
缓
浊
踏
睁
劈
丈
隆
耀
累
肢
液
茂
竭
滋
撑
滋
缓
竭
左右结构
整体感知
斧
暗
缓
浊
踏
睁
劈
丈
隆
耀
累
肢
液
茂
竭
滋
撑
茂
上下结构
整体感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整体感知
1
2
3、4
5、6
混沌中沉睡
化身万物
顶天立地
开天辟地
谁+干了什么
整体感知
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没有宇宙飞船也没有人造卫星,人们对自己周围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恐惧。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宇宙又是怎样来的呢?世界万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发挥自己想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那么《盘古开天地》又是一个怎样的神话?让我们走进课文里。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观察文中四幅图,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图画对应的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混沌一片
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劈开天地
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顶天立地
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化身万物
第5、6自然段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3. 你能用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天地还没有分开时,盘古在混沌一片中沉睡。盘古醒来后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使天地分开,然后头顶天,脚踏地,直到天地形成,累得倒下。最后盘古的身体化成了美丽的世界。
混沌中沉睡
很久很久以前
顶天立地
有一天
开天辟地
天和地分开后
盘古倒下以后
化身万物
起因
经过
经过
结果
二、精读课文,体会神奇
我们以课文的三四幅图为例,体会文中神奇之处。
1. 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请你在书中圈圈、画画,然后在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做一些标记和批注。
(1) 第2自然段你“看”到了盘古劈天开地时哪些神奇的画面?
预设1: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看”到的画面:盘古一睡醒就拿着斧头把黑暗劈开,天地瞬间分开,世界一下子就变得光明了。
预设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看”到的画面:天在升高,地在下降,就像一部科幻大片在上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从神奇的画面,让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盘古”
预设1:力大无比。
预设2:勇于开创。
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问:在这一段中哪些神奇的画面?
预设1;当我读到“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踏地 ”,仿佛看到盘古为了不让天地合拢,脚踏大地、双手撑着天的样子。
预设2:盘古的身体会随着天的变化而变化,真是“神入”有“神力”
预设3:盘古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年始终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觉好漫长
从神奇的画面,让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盘古”
预设1:坚韧不拔。
预设2:坚持不懈。
默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盘古不怕困难,即使撑着天和地很累,他也没有被困难吓倒。
盘古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敢于拿出斧头向黑暗劈去。
三、拓展延伸,体会形象
盘古有坚强的毅力,一直撑在天地间,直到天地形成了才倒下。
盘古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世间万物。
勇敢
坚毅
无私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及结果,让我们体会到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同时也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2. 布置作业
(1) 阅读其他神话故事。
推荐故事: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2) 把文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勇敢、坚毅、无私
神奇的想象
盘古开天地
再 见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2.盘古开天地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12.盘古开天地 一、阅读明明为连环画写的故事简介,完成练习。 1.根据拼音,在故事简介中的括号里写出对应的词语。 盘古在沉睡中醒来,fān shēn( )拿起fǔ tóu( ),劈开天地。清而轻的东西huǎn huǎn( )上升,变为天;浊而重的东西慢慢xià jiàng( ),变为地。 【盘古怕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在天地之间支撑了很久很久,】最终jīng pí lì jié( ),倒下了。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了bēn liú bù xī ( )的江河,汗水变成了zī rùn( )万物的雨露…… 2.故事简介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劈开(pī) B.浊而重(zuó) C.四肢(zhī) D.躯干(qū) 3. 下列加点字与故事简介中“支撑”的“撑”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撑破 B.撑船 C.撑伞 D.撑腰 4.由“【 】”中的内容我能联想到形容人物形象的成语是( ) A.惊天动地 B.翻天覆地 C.顶天立地 D.呼天抢地 5. 找到画“___”的句子中出现的反义词,写下来,并填空。 ( )—( ) ( )—( ) ( )—( ) ( )—( ) 结合这四组反义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体会到了想象的神奇。 二、下面是明明绘制的连环画插图,请完成练习。 1. 照样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内容。 2.下面是明明在插图旁附上的对盘古形象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开辟了新世界,我觉得他是一个具有开创精神的人。 B.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重新合拢,把自己累倒了,我认为他有些不自量力了。 C.盘古与《羿射九日》中的羿一样,都有不怕牺牲、造福他人的精神。 D.盘古善良、勇敢、一往无前,令人敬佩,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 2.读词语②,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为了丰富连环画的内容,明明建议在连环画中加入《布洛陀造天地》的故事。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布洛陀造天地 ①从前,天很低很低,人们爬到山顶,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拉下云彩。但人们却苦不堪言:太阳就挂在头顶,晒得人皮焦肉疼;好不容易熬到睡着,雷公又打起了呼噜。人们决心要改变天地的状况,便去找布洛陀帮忙,他是一位聪明、拥有无边神力的老人。 ②布洛陀听完人们的诉说,胸有成竹地说:“把天给顶高。”“天这么重,能顶起来吗?”布洛陀看着大家说:“当然可以,人多力量大!”大伙儿一想,是呀!布洛陀见众人有了心劲儿,说:“你们去找一棵最高、最直的老杉树!”于是大伙儿分头出发,找遍了九百九十九座山头,终于找到一棵一百人都抱不拢的老杉树。众人想砍倒它,哪知第一斧砍下去,第二斧还没抡起来,那斧痕便长合了。 ③布洛陀提着他那把明晃晃的大板斧飞似的赶到了,他甩臂一抡,啪的一声,斧子就砍进去一半,再啪的一斧,老杉树就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大伙儿瞧得目瞪口呆,随后就欢呼雀跃,呼啦围上去,抢着要搬树。众人吆喝着折腾了半天,老杉树还是纹丝不动。“我来吧!”只见布洛陀一蹲马步,双手咻的一声变长了,再就势一抱一甩,老杉树就稳稳当当地扛到了肩上,然后他大步流星地往山下走。布洛陀来到了一块平地,放下树,和人们一起把老杉树竖起来,还真把天顶上去了。 ④天高是高了,但像一把太小的伞,根本盖不住开阔的地面。“这好办!”布洛陀一思索就想出了办法。他弯腰捏住了地皮,使劲一掀,掀出了很多褶皱。再使劲,掀出了更多褶皱,地缩小了很多,和天的大小吻合。那些褶皱就变成了现在的山脉、沟壑。 ⑤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忍受太阳的暴晒和雷公的呼噜了。人们的日子过得甜蜜又舒适,世世代代都感谢布洛陀呢! 1.在砍老杉树时,众人遇到了什么困难?( ) A.找不到老杉树。 B.老杉树太重,搬不动。 C.布洛陀不愿意帮忙。 D.斧子砍下去后,斧痕会自动长合。 2.布洛陀是如何让地与天的大小吻合的?( ) A.用魔法让地面缩小。 B.让人们挖沟填壑。 C.捏住地皮,使劲掀出褶皱。 D.用斧头劈开地面,扩大面积。 3.神话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下列句子没有体现神话的神奇的一项是( ) A.从前,天很低很低,人们爬到山顶,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拉下云彩。 B.布洛陀见众人有了心劲儿,说:“ 你们去找一棵最高、最直的老杉树!” C.众人想砍倒它,哪知第一斧砍下去,第二斧还没抡起来,那斧痕便长合了。 D.他弯腰捏住了地皮,使劲一掀,掀出了很多褶皱。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天顶高是布洛陀和人们齐心协力完成的。 B.大家找老杉树、砍老杉树、扛老杉树、竖老杉树,终于把天顶了起来。 C.“只见布洛陀一蹲马步,双手咻的一声变长了,再就势一抱一甩,老杉树就稳稳当当地扛到了肩上……”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 D.故事中造天的过程写得很详细,而有关造地的内容只写了一点儿,所以把题目改成“布洛陀造天”更好。 5. 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下来。 6. 故事中的布洛陀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一点,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了激发大家想象的兴趣,明明在连环画封底设计了下面的题目,请你帮他写出答案。 看图片,想象厦门鼓浪屿景区是盘古怎样创造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翻身 斧头 缓缓 下降 精疲力竭 奔流不息 滋润 2.B 3. D 4.C 5.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天和地分开 二、1.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为万物 2.B 三、1.D 2.C 3.B 4.D 5. 6.示例:布洛陀是一个聪明且拥有无边神力的人。聪明体现在:当天盖不住开阔的地面时,他很快想出揪地皮让天地吻合的办法。拥有无边神力体现在:众人砍不倒的老杉树,他两斧就砍倒;众人搬不动的老杉树,他能稳稳当当地扛到肩上 四、示例:盘古倒下后,他的骨骼变成了鼓浪屿这座海岛,汗毛变成了岛上的花草树木,血液聚为海岛四周的海水,呼出的气息化为轻柔海风,轻抚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