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制作一个潜望镜》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制作一个潜望镜》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12:05:1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课,基于本单元对光的反射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教材介绍了潜望镜的用途,展示了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并详细说明制作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化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 “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光的反射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制作的经验不足。学生对制作类活动兴趣浓厚,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但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镜子角度调整)的解决能力有待提升。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巩固光的反射知识,理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两次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从低处观察高处或隐蔽观察的功能。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参与潜望镜的制作过程,学会根据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装置,提升动手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科学制作的兴趣,养成严谨、耐心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科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调整潜望镜中两面镜子的角度,确保光的两次反射能正确传播,使潜望镜正常工作。
教具准备
纸盒(或塑料盒)、两面小平面镜、剪刀、直尺、铅笔、透明胶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潜艇在水下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图片或视频,提问:“潜艇在水下是怎么看到海面上的情况的?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交流对潜望镜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军事应用场景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现新课改 “从生活(国防)走向科学” 的理念。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展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提问:“潜望镜里有什么?光在潜望镜里是怎么传播的?” 引导学生结合光的反射知识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结合光的反射规律,分析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光经两次反射改变方向)。 设计意图:关联已学的光的反射知识,为制作潜望镜奠定理论基础,培养科学思维的逻辑性。 (二)探索:制作潜望镜 教师活动: 讲解制作步骤: 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 1 厘米处画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 1 厘米处画斜线;在对应面重复画线。 用剪刀沿斜线剪开。 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确保镜子的反射面相对,且与纸盒成 45 度角(可借助直角三角板调整)。 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发放制作材料,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画线、剪口、装镜子等步骤中遇到的问题(如角度调整)。 学生活动: 倾听并明确制作步骤与要求。 分组进行潜望镜制作,按照步骤操作,遇到问题时小组内讨论或向教师求助,调整镜子角度,确保潜望镜能正常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光的反射知识,提升探究实践能力,落实新课改 “科学探究与实践” 的核心素养。 (三)研讨:潜望镜的工作原理与效果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潜望镜,提问:“你的潜望镜能正常工作吗?光在里面是怎么传播的?如果不能正常工作,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活动:展示潜望镜,描述使用效果,结合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潜望镜的工作过程,分析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如镜子角度不对导致看不到物体)并分享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帮助学生深化对潜望镜工作原理的理解,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 “科学思维” 素养。 (四)拓展:潜望镜的更多应用与制作方法 教师活动:介绍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如地下室观察火箭发射)、科研工作(如防护墙内观测危险实验)等领域的应用,展示用塑料管、牛奶盒等制作潜望镜的图片,鼓励学生课后尝试不同材料制作。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介绍,交流对潜望镜应用的认识,课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潜望镜。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制作的多样性和实用价值,增强科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潜望镜是利用()原理工作的。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潜望镜中通常有()面镜子。 A. 1 B. 2 C. 3 答案:B 潜望镜中镜子的角度一般调整为()度。 A. 30 B. 45 C. 60 答案:B 判断题 潜望镜能让我们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物体。() 答案:√ 制作潜望镜时,镜子的反射面可以朝向任意方向。() 答案:× 潜望镜只在军事上有用,生活中没有应用。() 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了潜望镜,知道它是通过两面镜子的两次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让我们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潜望镜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大家课后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哦。
板书设计
制作一个潜望镜 原理:光的两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制作步骤:画线→剪口→装镜子(45 度角)→开窗口 应用:潜艇观察、科学研究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以潜艇潜望镜的应用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制作步骤清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潜望镜制作,多数学生制作的潜望镜能正常工作,深化了对光的反射的理解; 拓展环节丰富了学生对潜望镜应用的认识,增强了科学应用意识。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调整镜子角度时存在困难,导致潜望镜不能正常工作,需要更细致的个别指导; 对潜望镜工作原理的科学表述(如两次反射的角度关系),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教学建议 制作前,用简单的模型(如两张卡纸和一面镜子)演示光的一次反射,再过渡到两次反射,帮助学生理解角度要求; 准备更多不同角度的镜子示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角度对光反射的影响,便于制作时调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1.7《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科版)五年级

1.7《制作一个潜望镜》
潜艇在水下是怎么看到海面上的情况的?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新知导入
评估与改进
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 里观察火箭的发射; 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 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潜望镜里有什么?光在潜望镜里是怎么传播的?
探究新知
潜望镜里主要有两块呈 45° 角放置的平面镜,还包含镜筒(固定平面镜、保证光路稳定)。
光的传播路径:外界光线先射向第一块平面镜,经反射后(遵循反射规律,反射角 = 入射角),沿镜筒射向第二块平面镜,再经一次反射,最终传入人眼,让人能看到下方或前方的物体。
右图是同一方向放置的两个平面 镜, 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两次反射 后进入人的视野。
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光学知识, 用箭 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并解释潜望镜是
怎样工作的。
1.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4.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2 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 1 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3.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5 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6.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在潜望镜的窥测口 , 你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吗 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 用塑料管或空牛奶盒都能做。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更多潜望镜的制作方法, 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光学知识。
课堂练习
选择题
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潜望镜中通常有( )面镜子。
A. 1
B. 2
C. 3
潜望镜中镜子的角度一般调整为( )度。
A. 30
B. 45
C. 60
B
B
B
课堂练习
判断题
潜望镜能让我们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物体。( )
制作潜望镜时,镜子的反射面可以朝向任意方向。( )
潜望镜只在军事上有用,生活中没有应用。( )

×
×
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了潜望镜,知道它是通过两面镜子的两次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让我们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潜望镜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大家课后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哦。
制作一个潜望镜
原理:光的两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制作步骤:画线→剪口→装镜子(45 度角)→开窗口
应用:潜艇观察、科学研究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