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版)五年级
上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新知导入
评估与改进
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又会给地球表面带 来哪些改变呢
探究新知
火山喷发时,炽热岩浆、火山灰、气体等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烟尘可冲天,熔岩顺坡流淌,场面震撼。其成因是地球内部岩浆受压力作用,冲破地壳薄弱处。喷发会改变地表:形成火山锥、熔岩台地,还可能引发地震、海啸,同时火山灰能肥沃土壤,为后续生态演化提供条件。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时, 曾形成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熔岩喷涌沿着火山口堆积,形成数座充满泡沫的火山 岩小山。
1.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 1 )观察下图并阅读文字,了解火山喷发的情景。
叙尔特塞火山岛位于冰岛南部,是在1963年至1967年间 由火 山喷发形成的。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 , 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 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 陷, 时间一长,积水成湖。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 , 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
2.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1)根据前面的学习,推测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并说出猜想。
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结合之前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猜想火山喷发的形成与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运动有关:地球内部的地幔层存在炽热的岩浆,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会不断积聚能量并产生向上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地壳薄弱区域(如板块交界带)的承受能力时,岩浆就会冲破地壳,携带气体、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2)做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材料:
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实验方法: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士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3.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 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 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火山喷发因地球内部地幔层岩浆受高温高压作用,积聚能量后冲破地壳薄弱处(如板块交界带),携气体、火山灰等喷涌而出。会改变地表:形成火山锥、熔岩台地,还可能引发地震、海啸,同时火山灰能肥沃土壤。
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双重:大量火山灰、气体污染空气,影响气候;熔岩摧毁植被、栖息地。但火山灰含矿物质,可改良土壤,火山活动也能形成地热资源,为部分生物提供特殊生存环境。
课堂练习
选择题
火山喷发是( )运动的结果。
A. 地球内部岩浆
B. 地球表面
C. 地球静止
模拟实验中,番茄酱模拟的是( )。
A. 土壤
B. 岩浆
C. 火山灰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是( )的。
A. 只有灾害
B. 只有好处
C. 利弊兼具
B
A
C
课堂练习
判断题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 )
所有的火山都会频繁喷发。( )
√
×
×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后喷出地表形成的,会形成火山地貌改变地表。它对环境影响有好有坏,既会带来灾害,也能提供资源,我们要全面看待它。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成因: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喷出地表
对地表的作用:形成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烧毁、掩埋等)+ 资源(肥沃土壤、地热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的重要内容,聚焦火山喷发这一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剧烈现象。教材通过聚焦火山喷发的情景、成因和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成因,结合实例分析其对地表的改变及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运动与地表变化的联系,体现了 “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火山喷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影视、书籍等),但对其成因缺乏科学理解,对火山喷发带来的地表变化和环境影响认知较片面。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实验探究,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地球内部岩浆运动等抽象过程理解较困难,且需引导其全面看待火山喷发的影响(利弊兼具)。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运动的结果,了解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形成火山地貌等),认识到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灾害与资源等)。 科学思维 通过模拟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培养归纳、推理的科学思维,能从实验与实际现象中提炼火山喷发成因及作用的规律。 探究实践 参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学会设计实验、观察记录,提升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地球内部运动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全面看待自然现象(利弊并存)的科学态度,增强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认识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内部岩浆运动与火山喷发的关系;全面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两面性影响。
教具准备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火山喷发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片段,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是怎样的情景?它是怎么形成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已有认知交流对火山喷发的初步想法。 设计意图:以震撼的火山喷发现象导入,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紧扣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的聚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火山喷发的情景、成因与作用 教师活动:展示火山喷发的壮观图片,提出问题 “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火山喷发情景、成因及影响的猜想。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问题,激活学生已有认知,明确探究方向。 (二)探索: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与影响 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观察与了解情景 教师活动:展示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火山喷发、长白山天池、叙尔特塞火山岛等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火山喷发的情景。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小组内交流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岩浆喷涌、火山灰弥漫等)。 分析地表改变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形成火山口湖、火山岛、火山锥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火山喷发对地表的塑造作用,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 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猜测成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岩浆存在于地幔等),猜测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后喷出地表)。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猜测,分享对火山喷发成因的想法。 模拟实验 教师活动:讲解模拟实验步骤:在罐头盒内堆土豆泥成小山,顶部挖小洞;倒入稀释的番茄酱,用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铁架台,酒精灯加热,观察 “火山” 喷发现象。强调实验安全(戴护目镜、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发放材料,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观察 “火山” 喷发时番茄酱(模拟岩浆)的运动,记录现象。 解释成因 教师活动:结合模拟实验现象,讲解地球内部岩浆因温度高、压力大,在地下运动,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地壳薄弱处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学生活动:结合实验现象和教师讲解,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火山喷发的成因(岩浆运动与压力作用),培养探究与推理能力。 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火山喷发造成灾害(烧毁森林、掩埋城市等)和带来资源(火山灰肥沃土壤、火山地热利用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灾害与资源等两面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火山喷发的影响,培养辩证思维与科学态度。 (三)研讨:火山喷发成因与作用的深入认识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综合模拟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明确火山喷发成因(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喷出地表),以及对地表的改变(形成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分享对火山喷发形成及地表改变的认识。 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两面性影响(灾害:烧毁植被、掩埋建筑等;资源:肥沃土壤、地热利用等)。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全面阐述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知识,深化对火山喷发成因及作用的科学认识,培养归纳与辩证思维能力。 (四)拓展:火山喷发与人类生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具体影响?我们能利用火山资源做什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资料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火山资源的利用(如火山地热发电、火山灰种植等)。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地球环境的关注与利用意识。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火山喷发是()运动的结果。 A. 地球内部岩浆 B. 地球表面 C. 地球静止 答案:A 模拟实验中,番茄酱模拟的是()。 A. 土壤 B. 岩浆 C. 火山灰 答案:B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是()的。 A. 只有灾害 B. 只有好处 C. 利弊兼具 答案:C 判断题 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答案:×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 答案:√ 所有的火山都会频繁喷发。() 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后喷出地表形成的,会形成火山地貌改变地表。它对环境影响有好有坏,既会带来灾害,也能提供资源,我们要全面看待它。
板书设计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成因: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压力增大→喷出地表 对地表的作用:形成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烧毁、掩埋等)+ 资源(肥沃土壤、地热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模拟实验直观展现了火山喷发成因,学生参与度高;结合实例分析,学生对火山喷发的影响有了全面认识;课堂互动充分,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得到锻炼。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地球内部岩浆运动的抽象过程理解仍有困难;课堂练习时间稍短,个别学生答题不够充分。 教学建议 后续可运用动画演示地球内部岩浆运动,帮助学生理解;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确保知识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