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1.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
D.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
D.将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在含适当调味品的水里可制成汽水?
4.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体有害,吸烟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B.SO2??????C.CO?????D.H2O(g)?
6.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点燃?
7.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分成两份。取一份加入木炭粉振荡,可观察到????????????????????????????????????,另一份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这两个变化从实质上分析,不同点在于??????????????????。?
8.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和白色的氧化镁,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的还原剂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9.等质量的碳和一氧化碳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需要的氧气多??????????B.碳需要的氧气多?
C.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多??????D.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10.某矿石主要成分为一种化合物,取该矿石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镁、水和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则该矿石中含有的元素为(??)。?
A.碳元素、氧元素????????????????B.镁元素、碳元素?
C.氯元素、碳元素????????????????D.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 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A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制干冰 B.灭火 C.制纯碱 D.制尿素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
A. 生石灰,石灰石 B.石灰浆,石灰石
C.生石灰,石灰水 D.石灰石,大理石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
A. 灼热的焦炭 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
答案:B
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的是( )
A .氢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氮气
答案:C
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是( )
A. 淡蓝色 B.蓝色 C.黄色 D.苍白色
答案:B
7.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 B.CO C.H2 D.C
答案:C
8.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浑浊 二氧化碳
CO2+Ca(OH)2= CaCO3↓+ H2O
9.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蜡烛由上至下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 没有 难 可燃性 还原性 发生爆炸 检验纯度
11.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CO2 (2)CO2+C=2CO (3)2CO+O2=2CO2
12.根据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是用排水法收集好,还是用排空气法收集好?为什么?
答案:用排水法收集好,因为CO密度与空气接近,不易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且CO有毒排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
13.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CO通过硬质玻璃管,一部分与CuO发生了反应,其余部分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又逸出.如果逸出的CO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势必造成空气污染.你能设计出哪些可防止CO污染空气的实验装置?
答案:将尾气用酒精灯直接点燃(或将尾气净化后点燃加热盛有氧化铜的装置)。
能力提高
14.下列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体的呼吸 C.木炭燃烧 D.煅烧石灰石
答案:A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且二氧化碳充当氧化剂的是( )
A.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B.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CO2在高压低温下变成雪状固体 D.CO2通入赤热的炭变成CO
答案:D
16.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B
1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B.把混合气体点燃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D 去除杂质应着重考虑除杂试剂和实验方法.除杂试剂的选择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1)专一性,即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2)试剂能将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物质,(3)不引入新的杂质或生成的新杂质易于分离除去,因此除去CO2中的CO有两种途径:(1)让CO与某种物质反应,吸收掉CO,但不能吸收掉CO2,也不能生成其他气体;(2)将CO转化成CO2.注意:能将CO转化为CO2的途径有在氧中燃烧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除去CO2中的CO时,为什么不选前者?
18.木炭粉、一氧化碳分别还原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则所需木炭粉、一氧化碳二者的质量比是( )
A.1:1 B.3:7 C.3:14 D.3:1
答案:B
19.用CO还原CuO,当mgCuO部分变红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CO,此时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ng,实验共用去wgCO,生成ag CO2,则最终得到Cu的质量为 ( )
A.4(m-n)g B.16w/7 g C.16a/11 g D.4m/5 g
答案:AC 解本题时,应注意三点:(1)“实验共用去wgCO”中“用去”不仅指参加反应,而且指作保护气的那部分CO,而不是实际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2)mg的CuO“部分变红”意味着mg的CuO并非全部参加了反应.(3)要用反应完全的物质或生成物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
20.关于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H2→H2O;CO→CO2;C→CO2,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的化合价的改变
答案:B
21.为了使鸡蛋保鲜时间更长,有人提出了四种方法:①放入冰箱中;②放入食盐水中;③放入石灰水中;④煮熟了保存.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
22.现将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②灼热的氧化铜;③澄清的石灰水;④浓硫酸(干燥剂).则第一次通过石灰水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经过浓硫酸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2和CO N2
2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6-12进行实验,请回答: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紫花不变色 紫花变红色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产生酸 (4)CO2+ H2O= H2CO3
24.集满CO2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立桌面,片刻后移去玻璃片,将燃着的木条放至瓶口,会看到什么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木条继续燃烧;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短时间内不会从瓶口迅速溢出。
25.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64%,将该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使其充分反应。求:(1)共得到多少克二氧化碳?(2)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
答案:(1)13.2 g (2)16 g
26.碳酸钙与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25%.在高温条件下煅烧此混合物,生成的气体完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称得石灰水的质量增重35.2g,试计算: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到0.01)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答案:(1)39.89(2)79.91%
27.某工厂用含氧化铁75%(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炼铁(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在炼铁过程中,为了使赤铁矿石充分反应,通入了过量的一氧化碳。这些过量的一氧化碳也可看成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若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氧化铁(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该炼铁过程中所用原料赤铁矿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
(3)为了得到生铁,炼铁过程需要除去矿石中的部分杂质。如果不除去杂质,反应后所得到的产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将会是多少?(结果可用分式表示)
答案:(1)160 (2)80:73 (3)32.3%(或10/31)
28.(2010,黑龙江)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深洞,打算进去看看,但洞内很黑,有人提议用手电筒照明,有人说用火把照明。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赞同哪种提议?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一:可用手电筒来照明.深洞内可能有可燃性气体。用火把照明可能引燃可燃性气体发生着火或爆炸,用手电筒照明比较安全.参考答案二:可用火把照明.深洞内可能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通过火把燃烧情况,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发生危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
1. 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
A. 纸的质量好 B.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 保存方法得当 D. 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CO使人中毒 B. 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 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4. 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观察颜色
C.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 点燃
5. 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 水 B. 澄清石灰水 C. 氧气 D. 木炭
6. 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 氧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7.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
A. 水 B. 炽热的炭层
C. 澄清石灰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8. 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 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 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 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9.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
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10. 将N2、CO、CO2 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 N2、CO2 B. N2
C. CO2 D. N2、CO2、H2O
11.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 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 )
A. 用蒸馏水冲洗 B. 用钢丝刷刷洗
C. 用稀盐酸洗涤 D. 用热水冲洗
13. 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气体点燃
B.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14.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温度太低
B. 试管口倾斜了
C. 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 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15. 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
A. X是CO,Y是CO2 B. X是CO2,Y是CO
C. X是O2,Y是CO2 D. X是O2,Y是CO
二. 填空题(25分)
16.(8分)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7分)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
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 色变为 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6分)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19.(2分)已知:化合物甲 + 单质乙 一定条件 化合物丙 + 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20.(2分)取一个吹足气的小气球,放在烧杯或小塑料桶里,通入足够浓度的二氧化碳。一会儿,小气球就乖乖上浮,悬在烧杯中央(如图)。这是为什么?
。
三. 计算题(共13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a 40
21.(3分)新研制成的一种分子结构类似足球状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60,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2.(10分)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8.8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碳酸钙?
四. 活动与探究(17分)
23.(9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
24.(8分)如下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原因是 。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A
B
D
A
D
A
A
C
B
D
B
二. 16.(8分)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有气泡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 + CO2 = CaCO3↓ + H2O 。
17.(7分)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红 色,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O = H2CO3 。
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 红 色变为 紫 色,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 CO2 ↑+ H2O 。
18.(6分)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C + O2 === CO2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H2CO3 === CO2 ↑+ H2O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CO2 + H2O = H2CO3
19.(2分) 2CuO + C 高温 CO2↑ + 2Cu
20.(2分)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使小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且气球内空气的重量和气球的重量,等于气球在二氧化碳气体中所受的浮力,所以气球能上浮且悬在烧杯中央。
三. 计算题(共13分)
21.(3分)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20
22.(10分)解:设需要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8.8g
X=
答:略。
四.
23.(9分)(1)塑料瓶变瘪。
(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作用把塑料瓶压瘪。
(3)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4.(8分)观察到蜡烛 逐渐熄灭,原因是 蜡烛燃烧,消耗钟罩内的氧气,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钟罩内液面升高 ,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使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玻璃钟罩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