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酒精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起火应立即盖上锅盖,关掉灶具
C.棉纺织厂职工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着火时用水冲灭
B.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
4. 据报道,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几十万辆汽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造成的
5. 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6. 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的秸秆焚烧 B.提倡使用农家肥,限制使用化学肥料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限制燃油汽车数量的增加
7. 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是( )
A.放出热量 B.发光 C.达到着火点 D.产物都是气体
8.家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粉末,你的分析或做法是( )
A.是液化气瓶中固体杂质很多,应由燃气公司负责
B.炉温太高,铝制锅底被氧化烧坏造成的
C.燃气没有充分燃烧,应把灶具的通空气阀门开大
D.属于正常现象,不必采取措施
9.温室效应和土地沙漠化及能源短缺都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你认为世界的能源发展方向是( )
A.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 B.以电能取代其它能源
C.继续依赖化石燃料 D.大力节约能源如以自行车替代汽车
二、非选择题
11. 以化学式填空:(1)高梁玉米的籽粒经发酵、蒸馏得到的燃料是__________;(2)池沼底部的可燃性气体_________(3)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12.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里一定含有 元素。若将此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结果生成了水和炭,则原物质里一定含有 元素,此反应属于 反应。
1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其净化过程是:(1)在催化剂作用下,用CO将NO还原成N2。(2)再通入过量空气,使剩余CO完全氧化,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酸雨主要是由________和一些氮的氧化物等物质溶解在雨水中形成的,它对建筑和植物 及森林等都有腐蚀作用。防止燃烧产生SO2的方法有多种,如在煤中掺入消石灰,当煤燃烧时SO2与消石灰作用,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再被空气氧化成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右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人们利用氢元素循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 能转化为 能。请写出实现这种转化所依据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
一、填空题
1. 燃烧是指 与 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反应,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 个条件即可灭火。
2. 若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则会引起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 和 ,当接触明火时,就会有发生 的危险,因此这些场所必须贴上“ ”的字样或图标。
3.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 、 。人们通常把 称为“工业上的血液”,把 称为“工业上的粮食”。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时不同沸点的物质分别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4. 沼气、天然气和可燃冰中都含有一种可燃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 能转化成了 能。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源于化石燃料,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做到 。
6. 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煤燃烧排放出 、 等污染物,它们遇到雨水成为 降落到地面。
7. 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中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车辆在行驶中正常燃烧或未充分燃烧时,能产生一定量污染大气的物质是 、 、 和烟尘等。
二、选择题
1. 一杯酒精放置在空气中,酒精没有着火燃烧的原因是 ( )
A. 酒精不具有可燃性
B. 空气中氧气浓度太小,不足以支持酒精的燃烧
C. 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以上三种原因都存在
2. 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质的着火点,在空气中最容易被点燃的物质是 ( )
A. 红磷 B. 木炭 C. 酒精 D. 无烟煤
物质
红磷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320-370
558
700-750
3.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4.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煤粉 B. 一氧化碳 C. 氢气 D. 氮气
5. 北京的地铁站严禁携带、存放易燃品。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在地铁站张贴的图标应该是 ( )
6.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贴的图标是 ( )
7. 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 D. 太阳能
8. 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石油分馏 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D
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 煤 B. 石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10. 下列各选项中说明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性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都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
A. 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 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 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 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2.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3.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三、综合题
1. 表1: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I
轻度污染
II
中度污染
I
中度污染
II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III
III
IV
IV
V
表2:2004年12月13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城 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上海
可吸入颗粒物
111
III 轻度污染I
淄博
可吸入颗粒物
103
昆明
二氧化硫
61
II 良
海口
——
24
I 优
(1)请依据表1和表2中的内容,确定当日淄博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2的空格里。
(2)汽车尾气(含有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这一转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为了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少用煤作燃料 B. 采用燃料脱硫技术
C.向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熟石灰 D. 开发新能源。
2. 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请回答:
(1)从这一实验现象作出对该反应结果的推理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
(2)某探究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推理。
http://www.21cnjy.com/
用以证明推理①的实验方法是: ;
用以证明推理②的实验方法是: 。
﹡3.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面的两个实验:
(1)按图1实验(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水温不低于70℃)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发生燃烧,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按图2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砂子)可观察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照实验(1)、(2),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的认识?
。
【答案】
一、填空题
1.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氧化 有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一
2. 爆炸 气体 粉尘 爆炸 严禁烟火
3. 煤 石油 天然气 石油 煤 混合物
4. CH4 CH4+2O2CO2+2H2O 2CO + O22CO2
5. 光 热 电 化学 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酸雨
7.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选择题
1. C 2. A 3. A 4. D 5. A 6. C 7. D 8. D
9. C 10. C 11. B 12. C 13. C
三、综合题
1. (1)III 轻度污染I (2)2CO+2NON2+2CO2 (3)昆明 ABD
2. (1)该反应放热 反应后有氧气生成
(2)在Q口处放一装水烧杯,Q口没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在P口处放一带火星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大家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认识。从图1所示的实验可知,红磷虽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故未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超过了它的着火点,但由于没有和空气接触,因而也未发生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既与空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它的着火点,所以才燃烧起来。可见,(1)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是要与氧气接触。
图2所示实验描述的是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的现象。这一现象和我们初步学习的燃烧概念及灭火常识有一定的冲突,(2)它表明物质燃烧不一定是跟氧气反应,有些火灾也不能用CO2灭火。这也同时表明我们对化学的认识是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的。
本题第(2)问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C+2MgO
答案:(1)可燃物燃烧,一是要达到着火点,二是与氧气接触
(2)2Mg+CO2C+2Mg0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跟氧气的反应,有些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
1.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SO2? B.CO2? C.CO? D.H2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燃烧要点燃,所以硫燃烧吸收热量
B.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是化学反应放热
C.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放出热量
D.干冰升华吸收热,是化学反应中吸热
3、下列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锌和稀盐酸反应?? B. 一氧化碳燃烧
C. 二氧化碳与碳反应? D.氧化钙放入水
4.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以汽油为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6、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每组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 B.CO2、CO、N2
C.SO2、CO、NO2??? D.CO、H2、CH4
7、我国三峡水电站提供的清洁价廉、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7t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电能。三峡工程无助于控制(????? )
A.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酸雨产生??????? D.烟尘污染
8、下列选项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燃烧煤
C、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D、燃放烟花爆竹
9、下列过程中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燃烧煤? B.使用农药、化肥?????? C.汽车排放尾气??? D.燃烧氢气
10、秸秆主要含碳氢氧元素在田间焚烧秸秆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水体污染
11、近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12、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下列说法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 )
A.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消灭碘缺乏病
《燃料和热量》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 实验探究 讨论 归纳 联系实际 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燃料的信息,观看网上有关天然气的新闻报道,回顾广州能源变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生活中我们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观看投影思考问题联系生活
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快速进入兴奋状态,为下面的科学猜想和探究做好准备。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组成和用途;知道甲烷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实验准备】试管、滴管、镁带、铝片、盐酸、(煤炉、蜂窝煤、热水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听写化学方程式:三个吸收热量、三个放热反应引入新课
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可借助课本的图,学生、老师共同交流。
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是没有燃烧现象的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
二、演示实验: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填写课本136面的实验记录。
回忆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你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让学生对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来一次年终大盘点。学生自己凭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意即: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是特指“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不能只考虑反应前是否加热,来判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三、特别指出: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始终在高温条件下,才能持续的发生。不仅不放出热量,还要从外界吸热。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这样的:如果在刚刚加过蜂窝煤的煤炉上,放一壶水,短时间内水壶的表面温度不仅不会升高,反而会在外表面凝结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水珠。
设计实验:①红热的煤炉里,蜂窝煤充分燃烧,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明显上升;
②从外面加入一个黑色的蜂窝煤,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有所下降;
我们己经知道: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甚至我们自身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食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四、大胆设想: 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世界将会怎样?
五、化学 技术 社会: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开采、现状、深加工、利用,你知道多少?
六、活动与探究: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后找出要点,并讨论活动与探究中的讨论
1、有关煤:①煤的形成、组成元素、②煤的开采、③煤的加工、④煤的利用。
2、有关石油:①石油的形成和组成元素、②石油的开采、③石油的炼制、④石油的现状及前景;⑤石油的利用;
3、有关天然气:天然气的形成、主要成分和应用;甲烷的性质
4、关于“可燃冰”,你了解多少?
5、估算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6、怎样使燃料充分燃烧?
七、课外拓展:
尽可能收集较多样的石油产品的各种样本。了解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煤
石油
形成
组成元素
开采方式
加工
用途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2、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第二课时
课件画面1: 展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画,并配上一曲优美的音乐
引入: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鸟儿也不再欢叫。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项目1: 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教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 煤的成分是什么?2 书写煤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燃烧的产物是什么?3 煤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那么煤的大量燃烧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呢?
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使全球的气温上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小组还没有结论。
教师演示:将一支装有二氧化硫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打开塑料瓶的瓶盖,向其中滴入一滴石蕊试剂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植物叶子,镁条,大理石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如果天上下的雨与这种溶液的酸性一样,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演示:展示浸泡在二氧化硫溶液中的树叶。(植物叶子已经浸泡了五个小时),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探究项目2: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画面3:展示环境监测部门在城市中心交通干道监测到的一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并请大家探究其中的原因。
CO 的含量
0 6 12 18 24 时间
汽车尾气中除了含有一氧化碳以外,还含有未燃烧的碳氢化和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和物以及烟尘等。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反思:如何减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燃料的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有义务减少它们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吗?有什么好主意呢?
演示: 点燃一支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块白色的瓷片。用棉签沾上一点汽油点燃,再火焰上方罩上相同的白瓷片。观察现象。
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而酒精燃烧没有烟雾。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我们的探究,同学们有何收获?
燃料的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正确而有节制的使用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大量的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量。使用清洁燃料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课件画面4: 展示中国环境保护标志
教师:优美的自然环境要靠人类共同来保护!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板书设计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2、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 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认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石燃料面临日益枯竭的危机,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一.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二.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一.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燃料燃烧提供的热量来做饭。燃料燃烧为我们提供了能量,那么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提供能量呢?
二、新课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导学
实验7-3,通过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引出许多化学反应都会放热,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则往往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举例说明)
(2)、化学能的应用
做饭、取暖、冶炼、烧制陶器...
2、化石燃料的利用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化石燃料的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和石油
煤
石油
主要成分
碳元素
碳和氢元素
炼制方法
隔绝空气加热
利用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炼制
产品与用途
焦碳、煤焦油、煤气等
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
(2)天然气、可燃冰
有人说天然气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对不对?
[实验]: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甲烷在农村的利用
[讲述]:、甲烷特性:无色、无味气体、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
CH4+2O2===CO2+2H2O(条件点燃,点燃之前要验纯)
可燃冰是科学家近年才发现的新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始终有用完的一天,所以要合理开发利用。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粉尘等物质,污染空气。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料、尘料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酸雨的形成。
4、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乙醇(酒精)
C2H5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
(2)氢气--最清洁的能源
实验室制取: Zn+H2SO4 === ZnSO4+ H2↑
氢气燃烧: 2H2+O2===2H2O(条件点燃)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三、课堂总结
课件11张PPT。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能源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煤煤的形成植物或植物枯萎后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煤的成因、存在与开采煤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化学变化过程)
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它的主要成分为
氢气 H2
甲烷 CH4
一氧化碳 CO
其他气体
煤煤的综合利用石油石油的形成海洋生物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生物的遗骸经复杂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是混合物)
石油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石油的综合利用城镇的许多家庭做饭使用一种罐装“煤气”作为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天然气天然气的形成海洋生物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生物的遗骸经复杂变化形成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CH4)。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课件23张PPT。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
和天然气,我们常称它们为化石燃料。 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
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是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1、煤的形成及其组成的主要元
素是什么? 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
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
变化而形成的。煤和石油其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还含有少量H、N、S、O等元素及无机矿物。煤是复杂的混合物焦炭——冶金工业重要原料
煤焦油——化工原料
煤气——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 H2
甲烷 CH4
一氧化碳 CO
其他气体煤的综合利用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
经过 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
粘稠状液体。2、石油的形成及其组成的主要元
素是什么?主要成分碳和氢两种元素,
含有少量S、O、N等,
也是混合物。给石油加热,组成石油的各物质
的沸点不同,它们就会被先后蒸
馏出来而得到分离。
以石油为
原料所制
成的部分
产品 城镇的许多家庭做饭使用
罐装“煤气”,是液化石油气,
这是石油化工产品。液化石油
气是经过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
的,瓶内的压强是大气的7-8倍。1.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
些是常用的燃料?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石油罐装液化
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讨论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
物,其中主要的是甲烷(CH4)。1、甲烷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无色、
无气味气体
②难溶于水
③比空气轻2、甲烷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5-12]
点燃纯净的甲烷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可燃性注意:在点燃甲烷前也要检验纯度
甲烷的爆炸极限为:4-15%之间。(明亮并呈蓝色)甲烷是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我国是
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在明朝就
有记载。化石燃料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
是不可再的生能源,人类目前大量
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因此人类应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化
石燃料。 问题: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的?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己不能满足人
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
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
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这些能
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
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可燃冰燃烧图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
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
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
“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可直接点燃,
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
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
源”或“未来能源”。可燃冰1立方米这种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
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
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
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
的两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
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
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
新希望。 然而要从海底将这些东西发掘出来,却并非
易事。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
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就足以导致甲烷气的
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
加,它所产生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世纪之交,
在一座新能源的宝库面前,人们不得不审慎从事
——谁能肯定它不是潘朵拉的盒子?万一打开了
就关不上了呢?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
化通常表现热量的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
自于化石燃料,由于资源有限,因此要控制燃
烧反应,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谢谢指导课件18张PPT。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氧化反应,金属和酸 CaO+H2O==Ca(OH)2吸热反应:条件为“加热”和“高温”的反应 C+CO2===2CO高温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的用途利用炸药定向爆破拆除楼房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炼钢二、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煤:C、H、N、S、O石油(原油):C、H天然气:CH4不可再生能源1、煤和石油 (1)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分解成焦炭、煤焦、
煤气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2)石油的炼制是物理变化。
2、天然气(甲烷)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怎样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练习:(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是有的炼制是物理变化 D、将石油分馏可得多种产品A(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 B、煤的形成C、石油的形成 D、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DC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的燃烧思考1:煤中哪些元素的燃烧产物可能污染环境?碳元素硫元素氮元素CO 有毒气体CO2 温室效应SO2 NO2 酸雨思考2:这此元素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河流严重污染,死鱼随处漂流酸雨破坏,枝枯叶败雕像受酸雨腐蚀,六十年沧桑变化1908年 1969年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一氧化碳,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思考:减少汽车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和氢气是两种清洁能源,其中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C2H5OH燃烧产物基本上不污染环境,可做
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
蒸馏可得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H2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 氢气可由水分解制得,目前制取成本
高,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不能广泛
使用,但终将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2、开发新能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