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习题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水结成冰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能力提高
7.图3-7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由此不能说明 (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B.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被分开
C.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D.水可以作溶剂且易挥发
8.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
A.木柴制成桌椅
B.纸张被撕碎
C.冰雪被融化
D.石蜡燃烧
9.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10.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开放探究
11.图3-8是关于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
12.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4)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1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2)空气中氧气、氮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分子和原子》习题
一、选择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汤姆生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
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A、水 B、纯净物 C、混合物 D、糖水
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 O2 B. 2O C. 2O2- D. 2O2
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 C. CO2 D. SO2
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17.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18.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 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 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水分子 改变。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种 变化。
4. 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打开酒瓶就可以闻到酒味________________。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 67×l021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4)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________________。
5. 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对原油加热,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有液体汽化而出,经冷凝后被分离出来,这种操作叫分馏,用此法可分别得到各种馏分: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因此可判断,石油是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7.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 构成。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8. 碳原子由碳原子核和核外6个 构成。碳原子核由6个中子和 个 子构成。由于碳原子核带 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 单位负电荷,因此碳原子
电性。
9.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三、简答题:
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是红棕色的、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图,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达标自测题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C
D
C
A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B
D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A
D
A
D
二、填空题:
1、一种分子 多种分子
2、原子 相同 不相同
3、发生 间隔 物理
4、(1)B(2)C(3)A(4)D
5、混合物
6、(1)吸取少量液体(2)滤纸由右向左慢慢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3)增加对比度,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4)两种试剂放反了或两种试剂都放到了脱脂棉上;浓氨水
7、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8、电子 6 质 6个 6个 不显
9、(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 质子(4)分子 原子 中子(5)电子(6)质子和电子(7)质子和中子
三、简答题:
上面的集气瓶中颜色逐渐加深,下面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浅,这是因为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都在运动,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运动到下面的集气瓶中,最后混合均匀,两瓶中颜色相同。分子继续运动。
达标自测题答案
1-5 CDDCB
《分子和原子》习题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其中水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二者的联系是 。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其中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小分子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5.你认为下列变化的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A、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B、敞口放置的浓盐酸逐渐变稀,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由于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D、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7、下列物质直接有原子构成的是:( )
A、氧气B、水C、二氧化碳D、氖气
8、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为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D、氢原子和重氢原子的化学性质不一样
《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1:试着分析下列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1、走在花园中,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2、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并总结可能的原因:
物质可能是由一些小的人们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总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些粒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那么,除过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外,它们还有什么性质呢?请大家共同来观察分析下面的这个实验:
将一体积黄豆和一体积绿豆混合。
现象:总体积小于这两体积之和。
原因:是因为黄豆之间、绿豆之间存在有空隙的缘故。
请试着分析下面的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
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原因:因为酒精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那么运用我们新了解的知识,解释一下下列这些现象。
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2、物体的热胀冷缩。
课时2:前面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并且了解到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当有变化发生时,这些微粒具体是如何变化的。
分析水蒸发和水电解。
结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物理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不变,当化学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学生对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进行分析,加深对上述结论的理解。
学生回顾课上内容,完成课本中的讨论及家庭小实验,共同思考课后习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板书: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 1021个水分子
类比说明:
问题讨论 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
板书: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
投影实验内容: 杯水 + 一块糖 = ? 1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体
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
教学过程:
A组实验:100 mL水+100 mL酒精 50 mL一杯黄豆 + 50 mL一杯芝麻
B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观察现象。
C组实验: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
板书: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
知识迁移应用
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
提出问题:
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
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推论四:
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巩固与提升 :
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
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
《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授
二、进入新授
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入手了解分子的运动及客观存在。
A、做实验3-2
B、引导学生观察图3-6、3-7,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做活动与探究
?
现????? ???象
解?????? 释
探究1
?
?
探究2
?
?
烧杯A
?
?
烧杯B
?
?
D、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分子的概念
⑴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⑵把握这一概念时应注意: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8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5)分子的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形状和质量。
2、引导学生观察图,结合图引出原子的概念。
原子的概念、特征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
3、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 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 联????? 系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三、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
四、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一、分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5)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质量。
二、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
三、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
分子
原子
?区??? 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 联????? 系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课件10张PPT。分子和原子特征1:分子体积小、质量也很小。特征2:分子间有间隔,液体中的分子间隔小,气体中的分子间隔大。特征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水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铜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氦气是由( )构成的。氩气气是由( )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石”字旁的固体:如:碳、硅。都是有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铜原子铁原子氦原子氩原子分子的特征水水蒸气加热水分子小组讨论:
1、物理变化中分子是否可分? 2、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可分?
3、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否可分?
4、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通电重新组合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且分为原子。5: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6: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7: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分子讨 论 (2) 我们可以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化学信息?赛一赛: (5)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相应改变,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4)同种原子能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构成分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湿衣服晾在烈日下更容易干。
(3)25立方米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被装入容积为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
(4)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为什么?
(5)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有何本质区别?
(6)冰水为什么是纯净物?糖水为什么是混合物?独立思考:课件16张PPT。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
微小粒子构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
酒精、氢气、氧气、蔗糖等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硅、
碳、稀有气体、铁、汞等 问题与思考? 从上面的图象及实验现象中,你
能发现分子、原子有哪些特点?2、分子、原子的特点⑴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⑶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的; 且温度
升高,粒子运动速率加快。 且温度
升高,粒子间的间隔增大。活动与探究(一)5mL水与5mL酒精相混和后体积是否为10mL? 活动与探究1、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
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
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晾干。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讨论: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
是否相同?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两种
变化的不同之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没有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讨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那么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也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思考?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冰水混和物与糖水混合物有何不同?实验探究 碘是由碘分子(I2)构成的,加热
固态碘产生紫色的蒸气,有人说这是碘
的升华,也有人说这是碘的分解。你的
观点是什么?请设计实验来证明。思考与分析 金、铜、锌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把锌铜等金属通过化学反
应炼成黄金一直是古代炼金术士的梦
想,请问他们有没有实现梦想 ?用你
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奥妙。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
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变个角度看世界更精彩!谢谢课件37张PPT。分子和原子1.为什么湿衣服在阴凉处能晾干(水怎么会跑)?如果晒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 走过加油站时你从这里能嗅到什么气味? 把糖块放到一杯水中,一会儿糖块不见了,而糖水却是甜的。为什么? 活动与探究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步骤:
1. 观察品红固体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2.将品红分两份慢慢倒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40mL烧杯中。
3.静置,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一、分子的存在及特点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
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所构成的。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原 子分 子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粒 子分子具有哪些性质?请计算:1.67×1021个水分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多少年?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结论】好香啊!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无色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观察与思考1:溶液为红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2溶液逐渐变红。溶液不变色。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观察与思考2: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50ml水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说明:分子间有一定间隔50ml酒精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50ml100ml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气体液 体固 体在通常情况下: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学完本课你要知道: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二) 原子的性质2.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3.原子间有间隔。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就是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小结:
原子的性质类似于分子的性质1、原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粒;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3、原子间有间隔。4、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 (H2O)氧分子(O2)氢分子(H2)H例: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水蒸发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不变水蒸发物理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讨 论 ⑴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在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
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子。化学变化 水分解: 化学变化 3、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能再分。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对于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的。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
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混合物:
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生成新 的分子。
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混合物和纯净物结合以上例子理解: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由原来的分子变成了新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原子的特征:(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真实存在;(2)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3)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和石墨)(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物质
构成构成区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物质分子:一般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晶体硅等 离子:金属元素和非金元素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宏观:微观: